山东省审计厅审计科研工作研究城投债风险问题分析及思考

您好,系统检测到您正在使用ie9及其以下内核的浏览器,无法实现完美兼容使用,请更换或升级浏览器访问!

城投债为满足城市建设需要而诞生,现已成为地方政府实现本地区经济发展和贯彻本地区发展政策的重要融资工具。近期,笔者参与了城投债专项审计项目,通过城投债审计,笔者了解到了部分城投债发行及债务偿还现状,但同时也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城投债发行主体、发行程序、信用风险、政府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城投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财政支出瓶颈,但在发行规模日渐增大的同时,也引发了地方隐性债务和债券信用风险等问题。

一、城投债务风险问题分析

(一)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在新冠疫情期间,为稳定地方经济,部分地方政府联合城投公司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城投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导致信用风险。一方面通过注入公益性资产等非实物资产来丰富发债主体资产端,为城投公司增信,扩大融资规模;另一方面通过城投债主体进行优质资产的多次划转,获取更多融资。但是,众多城投公司在融资成功后存在资金投向不规范的问题,城投公司不主动披露城投债融资用途,将资金用于达不到发债门槛的其他关联企业经营,导致信用风险。

(二)增加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与其他传统企业相比,城投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司运营管理受到地方政府影响大,尽管城投公司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但从业务上看,大多数城投平台的实际经营内容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道路交通建设、公用事业、文化旅游等政府性项目,这些业务大部分都是公益性项目,很多城投公司营业收入有限甚至无营业收入,城投平台难以依靠自身的经营来来偿还债务,这就使得公司面临着很大的债务风险。即便是区域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城投公司也仍存在集中偿债压力等不确定性问题,存在突发涉诉等风险;对于本身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区域,若地方政府自身营收能力有限,将加大城投债违约风险和隐债化解负担。

(三)城投公司治理欠完善。很多城投公司通常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而设立,与地方政府“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企业管理模式较行政化,集团高管基本由政府任命,但部分城投公司存在空心化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部门设置不够齐全,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审计发现,大多数城投公司旗下设置众多子公司,其中多数子公司并无实际业务、无人员配备,仅是为融资提供方便的空壳公司,通过子公司之间进行借新还旧,融资资金多层嵌套,存在偿债风险。

(四)信用评级体系尚不完善。我国城投债发债主体多为地方国有企业,地方城投公司被赋予地方政府投融资、开发建设的职能,依托政府信用举债,偿债能力更多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地方财政资金,债券评级体系尚不完善。审计发现,3A级信用评级的城投公司较少,大多数城投公司无信用评级。一些信用评级机构缺乏标准化和统一评级管理,其评级结果较难做到客观、真实,为提高发债成功率,评级机构或对发债主体进行包装,有调高城投主体评级的倾向,误导投资者判断。

二、化解城投债务风险的思考

(一)引导当前城投平台多元化转型。当前城投平台业务模式可持续性不足,在目前经济转型的契机下,应引导城投公司抓住机遇进行转型。选择财务、业务、人员等具备优势的城投平台,尝试向高端制造、半导体、新能源领域进行探索性尝试,建议从城投平台擅长的基建土地领域切入,在具备区位和配套优势的地区结合当地产业特点,发力科技孵化园或产业园区,匹配补贴政策,在吸引优质科技创新企业落地的同时,获得这类企业行业发展的第一手数据与信息,为城投平台下一步向资本运营或产业转型提供一定基础,同时引导城投平台优化经营思路,提升其自身业务能力和造血能力,向着能够利用自身经营反哺地方财政的思路发展。

(三)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降低突发性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科学编制预算,最大限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统筹管理,将标准城投债规模、债务偿还等情况统一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同时加大审计披露力度,通过财务审计,披露城投公司资产负债真实情况,加强对于城投公司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资产方面的审查,规范城投公司运营管理,完善城投债评级体系建设,推进信用评级体系公开透明化,提高信息披露频率,尽可能实现债权债务信息对称。

THE END
1.城投拿地后遗症,开始爆发土储城投公司房地产项目代建城投公司通常拥有地方政府关系优势和土地资源,而国央企则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市场化运用经验,双方合作可以兼顾政策风险及市场灵活度,有利于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同时打造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以弘安里为例,当时上海地产联合体拿地之后,将项目80%股权转让给招商蛇口和绿城集团,三家企业强强联手,完成项目开发。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BSC412E05158B67.html
2.城投公司为什么拿地?带来哪些风险?报表如何体现?但非常不巧的是,与土地出让收入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债务风险的加速暴露,开发商的拿地计划被动大幅缩减,即便是供地政策再积极友好也难以抵挡行业风险带来的巨大冲击,这直接导致各地在集中供地时陷入被动局面:若无城投公司托底,则大规模流拍难以避免,连带副作用是地价大跌、土地资产缩水以及楼市不稳。所以,很多http://www.dgs18.cn/ios/pages/wxshare/news_detail.html?id=96498&newsType=2
3.城投控股的三档估值和风险!城投控股当前价格蕴含了相当的风险计入3. 风险三及估值三:上市公司定位和意义问题。说实话,城投控股自拆分为城投和环境之后,主业和财务端管控意义很大,但作为上市公司其股权端意义我几乎看不出,要是一直是这种局面,那这公司顶多也就1.0pb估值,然而要是上国资在股权端有想法,无论是股权激励,拆分,并购重组,资产注入,那都将极大提升其潜在估值,这种情况https://www.aigupiao.com/dynamic/detail/42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