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部署“中国制造2025”,这十大重点领域你必须知道财经上下游澎湃新闻

“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望加速推进,并已经敲定十大领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听取中国北车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强调以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中国制造2025”被视作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也有部署。一名智能制造行业权威人士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国务院敲定的10大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个国家尖端机械制造强与不强的主要行业。目前,这个方面德国、美国、日本的技术实力最为强大。

“对于这些行业的确定,是由中国工程院牵头,包括50多名院士在内的专家根据中国的技术状态水平等综合确定的。”该人士说。

前述智能制造业权威人士说,两化融合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未来的产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机械产品向数字转变。生产制造将更多依赖于计算机,企业的生产更加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而在制造模式方面也会有变化,会有许多新的工业化理念,比如协同生产、大规模客户定制等。

值得注意的是,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对于这个方面,前述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国家工程,如何推动比较复杂,但是必须强调企业的主体,企业应该是创新的主体,有的技术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政府要营造环境,鼓励企业研发和创新,而不能过多干涉。

除了“中国制造2025”,3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听取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组进展情况的汇报,对国企国资改革进行了部署。

会议重申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的同时,要求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

关于会议提到的“强强联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和南北车合并一样,核电、建筑、通讯等领域的强强联合也具有类似的意义,这将是中国央企合并的第一阶段。“不过决策层已经明确,合并是国家需要、企业自愿,不是拉郎配,而合并的目的是注重质量和效果,以竞争力为中心,而不是追求规模和速度。”

3月25日,财新网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一直有合并传言的中国南北两大造船央企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当天下午出人意料地进行了领导层对调。消息人士称,船舶工业有老领导建议“将船舶工业两大集团进行合并”。

【延伸阅读】李克强部署“中国制造2025”,中国北车南车汇报重组进展

据中国政府网3月25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国务院立法工作重点,让改革发展沿着法治轨道前行;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听取中国北车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强调以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会议认为,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为方向,对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重点作出总体安排,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会议通过国务院2015年立法工作计划,确定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文化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重点立法项目,其中政府投资条例、环境保护税法等急需的立法将尽快提请审议,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农田水利条例、居住证管理办法等立法将抓紧完成。会议要求:

一要坚持权由法授、权责法定,严防“红头文件”越权代法,逐步减少行政规范性文件,严格控制在立法中新设行政许可,严防部门利益法制化。

二要坚持立法与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协调配套,及时对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用法治巩固和保障发展成果,为改革探索预留空间。

三要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夯实法律实施的民意基础。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会议指出,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中国制造2025”,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10大领域,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会议决定,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方向绿皮书目录指引,动态调整、滚动推进。坚持市场主导、改革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中小企业配套推进,务求重点突破,取得实效,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都要给予倾斜。通过不懈努力奋斗,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会议听取了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组进展情况的汇报,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自愿原则,为重组创造有利条件,确保企业稳定运营,促进效益提升。

会议强调,要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整合,创新商业模式,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升利润率,促进税收增加。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打造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

【延伸阅读】“中国制造2025”规划

该规划是推动中国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首任部长、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透露,目前,工信部与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很快要上报国务院。

李毅中表示,上述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迈入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此前曾表示,“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45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眼下,作为“中国制造2025”惟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泉州已经完成“泉州制造2025”。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国工程院牵头制定的泉州方案已经正式制定完毕,其采取了“1+3”的报告结构,包括《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以及三项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品牌专项行动计划》、《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

THE END
1.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巴欣18083453255咨询: 谈谈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以及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 - 万载县子链回复: ___ 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https://chuang-fan.com/ke/%E5%88%B6%E9%80%A0%E4%B8%9A%E5%8D%81%E5%A4%A7%E9%87%8D%E7%82%B9%E9%A2%86%E5%9F%9F.htm
2.“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10大领域“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10大领域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国务院:继续加大国企国资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强强联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听取中国北车、中国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强调以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今年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50326490135876.html
3.《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推动10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国内财经《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 推动10大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二、战略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https://www.p5w.net/news/gncj/201505/t20150519_1057814_1.htm
4.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正式发布制造业成为上海加快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及“四个中心”的重要支撑。《规划》明确,上海要组织筹划各类产业要素资源,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推进重大项目任务,建设集群集聚载体,力争实现“十三五”末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25%左右目标。 上海进入工业化后期,必须把握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虚拟现实、精准医疗等新兴技术,及产业组织https://www.ceweekly.cn/2016/0831/162789.shtml
5.国务院部署“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行业领红包国务院部署“中国制造2025” 10大重点行业领红包 核心提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今年国务院立法工作重点,让改革发展沿着法治轨道前行;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听取中国北车[6.09%资金研报]南车重组进展情况汇报,强调以国资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https://www.china1baogao.com/news/20150326/1798365.html
6.为制造业攀“高”提供强大动力——全国政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近年来,随着新技术不断融合渗透,传统制造业正向智能制造新产业转变。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智能制造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发挥重要作用。调研组发现,目前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短缺现象明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制造业就业人员在20个大类行业中位居第二位,就业人口占比达18.1%。统计显示,我国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2025年http://www.cppcc.gov.cn/zxww/2023/07/12/ARTI1689132550561453.shtml
7.中国制造2025战略技术路线图出炉地方频道东北网双鸭山9月30日讯 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个重点发展方向。这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公布以来的首个技术路线图。对此,外界普遍认为,路线图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和制造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并有望https://m.dbw.cn/difang/system/2015/09/30/056851003.shtml
8.中美科技实力对比:关键领域视角2017年全球ICT产业总体规模预计突破52000亿美元,其中ICT服务业达到34500亿美元,ICT制造业突破18000亿美元。站在细分领域的角度,集成电路、软件和IT服务、通信分别承担着信息的计算、加工处理和传输功能,这三类技术也成为各企业和各国竞争发展的重要高地。 1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139882.html
9.如何确保明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总台专访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肖亚庆还表示,为实现“双碳”目标,工信部将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加大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力度,着力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肖亚庆表示,工信部将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围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系统实施工业能效提升、水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等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4503746773791359798&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
10.?“专精特新”政策解读及重点领域研究(下)在政策端,“小巨人”和制造业“领军企业”的重点关注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产业(见表1);在商业端,企业上市较多的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汽车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见图3)。结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专精特新”的重点领域至少包含新一https://36kr.com/p/189469774012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