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专业化整合提速释放一体化运作红利

随着中企联合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中国物流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相继成立,近期,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不断提速。而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倒计时之际,央企专业化整合动作不断,上市公司层面的运作也迎来战略机遇期。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专业化整合空间巨大,能源、装备制造、钢铁、物流等多领域或将加快。

整合动作频频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中检”)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8月25日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所属检验检测企业的专业化整合工作,并同步开展中国中检的股权多元化改革。

中国中检是中央企业中唯一以“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计量”等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通用技术集团成立于1998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旗下拥有沈机股份、中国汽研、环球医疗、中国医药4家上市公司。

“集团所属中国汽研、检科测试两家公司通过重组整合加入中国中检,进入了行业发展主赛道,将获得更高的发展平台和更大的成长空间,有利于业务做强做优做大。”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表示,对通用技术集团自身而言,这次专业化整合有利于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集中资源做强做优机床装备、医疗健康等核心主业,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这并不是个例。近期,央企专业化整合动作不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持续优化调整。

8月18日,中企联合粮食储备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家新公司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和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合作方式,以中粮集团部分粮食仓储企业为基础共同出资组建的,其组建运营标志着两大粮食央企在专业化整合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这将有效增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对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阶段,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已经从央企间的战略性重组更多转向于央企内部和中央企业之间同类或相似业务、上下游紧密关联业务的专业化重组整合,促进主责主业更聚焦、产业结构更清晰。”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表示,下半年央企专业化整合呈现出加快推进的态势,所涉及的行业领域将更广、参与层面更宽、精细程度更高。

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

国资委强调,要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功能,科学统筹各类资源,灵活采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非公开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等方式,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切实提升专业化整合工作效果。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发布并购公告数量50份,涉及上市公司45家,以能源、建材、军工等行业企业居多。

8月23日,中国动力和中国船舶双双发布公告,拉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柴油机业务整合帷幕。公告显示,中国动力全资子公司中船柴油机将以自身股权作为对价,向中国动力、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及中国船舶开展柴油机动力业务收购,总交易对价达到226.3亿元。

当日,中国铝业披露,公司拟以18.87亿元收购控股股东中铝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平果铝业有限公司100%股权。一个月前,中国铝业刚宣布拟通过非公开协议方式以现金收购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云铝股份9%股权。

8月13日,中材国际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持有的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事宜。

在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的同时,中央企业还着眼国资全局,加强央地协同,通过无偿划转、协议转让、合资新设、资产置换、交叉持股等多种方式组合推进专业化整合。

“今年以来,实施整合重组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介绍,当前央企重组整合呈现出一些新特征,以平台为主体的专业化精准整合明显提速。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无偿划转、有偿收购的内部置换越来越多。以分拆为主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案例大大增多。

释放一体化运作红利

下一步专业化整合如何深入推进?在9月1日召开的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补短板强弱项专题推进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强调,下一步要在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广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继续大力推动资源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链长”企业集中,鼓励更多企业和地区形成“一业一企、一企一业”新格局,实现业务板块清晰、“小散弱”问题基本清零。要主动挖掘央企之间、央地之间跨企业、跨层级、跨区域的整合空间,在更广范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强化整合后的深度融合,充分释放一体化运作红利。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央企专业化整合的深入推进以及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落地,多领域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将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也有望加大。

今年5月,国资委印发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在3年内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动上市公司内强质地、外塑形象,争做资本市场主业突出、优强发展、治理完善、诚信经营的表率。按照要求,央企须于8月底前将各集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报送国资委,2024年底全面验收评价。

“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电力资产证券化热潮或来临。”中泰证券研究员汪磊表示,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电力央企集团会进一步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或单独上市,并且会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

THE END
1.突然下架!油罐车混拉食用油?央视怒批:无异于投毒!多家上市公司回应:不存在此行为 财联社7月8日电,中储粮因“罐车运输油罐混用”的问题冲上微博热搜。午后,食用油安全概念股异动,道道全直线拉升一度触及涨停,西王食品、金健米业等纷纷冲高随后回落。 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分别致电道道全和西王食品询问是否存在混装的现象。道道全相关人士表示,岳阳工厂是一体化生产,不存在运输https://news.sina.cn/gn/2024-07-09/detail-inccnwhp8913936.d.html
2.卸完煤油直接装食用油乱象引关注,多家食用油上市公司回应金龙鱼表示,对食用油运输有严格监管,并已制定集团性管理制度,旗下各工厂严格落实执行。对于部分地区罐车运输液体不固定,造成食用油被化工液体污染的问题,金龙鱼表示,此事件对他们没有影响。另外,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也针对媒体报道的油罐混用问题进行了排查。京粮控股和道道全表示,公司的食用油运输符合https://readhub.cn/topic/8b3GdduckZ3
3.大悦城控股在线采购平台您好,欢迎来到大悦城控股! 登录 记住密码 登录 中标公告 刷新 服务中心 资料下载 企业介绍 汉得SRM云平台,配合供应链中各实体的业务需求,使操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紧密配合,做到各环节无缝链接,形成物流、信息流、单证流、商流和资金流五流合一的领先模式。 https://grandjoycgbp.cofco.com/
4.京粮控股(000505)股吧京粮控股怎么样京粮控股(000505.SZ)发预减,预计2024年度净利润1650万元-2450万元 下降76%-84% 智通财经 01-22 18:49 1219 5 从AI模型选到京粮控股 拯救银河系1 01-01 20:22 574 0 古船米面不在京粮控股上市公司里面 小福星2 12-22 09:52 985 2 京粮控股(000505.SZ)拟转让隆金宝公司10.96%股权 实现非主营业务退出 https://guba.eastmoney.com/list,000505,99.html
5.央国企价值提升系列研究之一——国资央企上市公司价值提升路径及展2022年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对上市央企的重组整合作出方向指导,以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平台实现布局优化和功能发挥,提升上市功能经营质量。其中,文件明确提出以优势上市公司为核心,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支持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跨市场运作等方式盘https://xueqiu.com/5571799300/304157721
6.(上接69版)上海证券报(二)本次会议提案编码:■根据《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的要求,以上议案1-5、7-9、11需对中小投资者的表决单独计票。(注:中小投资者是指以下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1、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单独或者合计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议案4-5、7、https://paper.cnstock.com/html/2024-11/27/content_1998423.htm
7.京粮控股(000505)公司公告海南京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 反馈意见的回复(更新2022年半年报) 保荐机构(主承销商)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城路 618 号) 海南京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反馈意见回复 海南京粮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 (更新 2022 年半年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贵会《关https://q.stock.sohu.com/cn,gg,000505,8993789211.shtml
8.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精选6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即对每股收益指标、普通股权益报酬率指标、股利发放率指标以及价格与收益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2.2.1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可从企业盈利能力一般分析和股份公司税后利润分析两方面来研究。 1.企业盈利能力一般分析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s2m8p.html
9.首批注册股出炉,小牛亦呼之欲出股海奇霸:股海奇霸直播室据证券日报,今年以来,特高压输电通道等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任务加速落地,特高压建设在经历2022年的放缓后,有望在2023年迎来提速。此前,国网明确提出2023年年内开工“6直2交”,直流开工数量为历史最高值。据不完全统计,3月份以来已有近10家上市公司公布中标国家电网特高压项目采购合同,累计金额达38亿元。 https://www.yifucj.com/room/history/11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