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外的浪费:中国在储藏等环节年损粮食700亿斤东北网舆情频道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各个环节的粮食浪费损耗现象仍然存在。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两亿人1年的口粮。

在减少餐桌上浪费的同时,餐桌外的浪费也不容忽视,从收获到加工,粮食主要浪费损耗在哪些流程?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损耗?我国粮食减损增效有哪些成效?记者走访多地进行了调查。

粮食收割过程

不当易有损耗

湖北襄阳宜城市的李维全与人合作成立家庭农场,流转了1600多亩土地种小麦。“每年收成不错,平均亩产1000斤多一点。”李维全说,“机械化收割省事省力,但还是有一些浪费,挺心疼的。”由于秸秆倒伏、地块高低不平、收割机来回擦碰,一亩地大概损失30斤左右的粮食。

一位长期在农机部门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收割机的性能和收割速度是导致浪费的主要原因,一些收割机司机为了赶效率,收割时机器行进速度普遍高于正常要求速度,往往导致米粒还未与秸秆彻底分离,就被抛出收割机外。

应城市义和镇二湾村种粮大户丁水坤流转的土地主要靠人工收割,农忙时节最多时要请20多名工人。丁水坤说,“大家一镰镰地割,虽然慢,基本不会落下麦穗稻穗,没人舍得丢。”但同时,粮食熟透后,人工收割、堆垛时可能会脱粒,直接掉到地上。收割后晒在场院或者公路上,风吹日晒都会造成浪费。

科学储藏粮食

小心虫吃鼠咬

粮食收割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农户储存。据国家粮食局此前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地区分别约为7.4%和5%。农户储粮损失中,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严重,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技术。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仓容缺口较大,据测算,东北粮食核心产区仓容缺口一度达500亿斤,部分地区采取露天储粮,河南、河北、山东等其他粮食主产区基层粮食收储网点严重萎缩,西部地区、山区、库区、边远地区的不少县无库、无店、无人;而已建仓库中,许多危仓老库带病储粮隐患大。

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镇新发村村干部曾介绍,一些村民基本没有专门的存粮工具,一般就是把地里收回的粮食直接晒在庭院的地上,俗称“地趴粮”。这样屯粮,难以避免粮食因受潮、发霉导致的损耗,同时也容易遭受老鼠的侵食。

对此,国家粮食部门推广粮情检测、横向通风、充氮气调和环流冷却等储粮新技术,全面修复“危仓老库”,加强东北地区等主产区新建仓容建设,截至目前,共新建仓容约1450亿斤,维修改造“危仓老库”约2460亿斤。截至去年底,各地粮食部门在全国为农户试点配置了近1000万套标准化科学储粮装具,使这些农户的储粮损失率平均下降6%,每年为农民减少粮食损失23亿斤。

合理散装运输

避免运输损耗

近年来,粮食产销衔接、跨省流通、区域调剂任务越来越重,但我国粮食流通过程“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比例较低,原粮从收购环节到加工环节需要反复经过打包、拆包、再打包的过程,浪费比较严重。

“袋装公路运输或火车袋装运输粮食的损耗一般在3‰,而公路散装运输粮食的损耗不会超过1.5‰,损耗基本可以降低一半。”河南豫粮金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麻峰告诉记者,“河南每年小麦、玉米总产量在1200亿斤左右,按商品率50%计算,可流通量约600亿斤,如果实现散装专业车辆运输,每年可以节约粮食约4.5万吨。”

据河南省粮食交易物流市场董事长屈新明介绍,河南自2005年以来就开始推广原粮散装运输,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专业粮食散装车由于专业度过高,牺牲了配货能力,造成很多放空,浪费了能源。另外,专业粮食散装车的最佳运输半径在200公里以内,长途运输还不具备与火车竞争的能力。

“一辆专业粮食散装车的价格约为四五十万元,对于一些小的物流公司来说,成本比较高。因此,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改装粮食散装车,虽然从功能上来说满足了散装要求,但是专业程度不高,更容易造成粮食的二次污染和损耗增加。”屈新明说。

近年来,粮食部门推广散粮汽车、内河船舶等新型专用运输工具和散粮成品粮集装箱、面粉散运专用车等集装运输装备及配套装卸设施,努力减少运输装卸中的洒漏、受潮、霉变和污染,粮食运输损耗率平均下降了2%。

粮食过度加工

营养少还浪费

在购买食材时,许多消费者十分看中粮食的卖相,追求“精、细、白”。这些看起来卖相极好的粮食其实经历了多次加工过程。据测算,我国在粮油加工环节造成的粮食浪费达150亿斤以上。

卖相好的粮食就一定健康吗?专家介绍,以大米抛光为例,大米厂加工工艺普遍都在二次抛光以上,而每增加一次抛光,导致出米率降低2—3个百分点,增加至少10度电耗,同时导致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THE END
1.用全谷物行动改善膳食结构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但粮食供需紧平衡局面仍然没有改变,结构性矛盾突出,饲料粮短缺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主食消费以“精米白面”为主,粮食过度加工问题突出,谷物表皮皮层和胚芽被去除,仅保留胚乳部分,导致成品粮出品率低,增加粮食损失,还会使谷物中https://www.cfsn.cn/news/detail/825/280631.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夏粮旺季收购量达1500亿斤、同比增加约130亿斤,新季秋粮收购平稳进行;全国粮食应急保障企业达6.8万家,粮油应急日加工能力170多万吨;全国建成5500多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12月25日至26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https://www.agri.cn/zx/nyyw/202412/t20241230_8702405.htm
3.我国每年粮食流通加工损失超700亿斤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我国每年粮食流通加工损失超700亿斤】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丰盈,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粮食流通与加工损失仍然偏高,尤其是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 王宏:“目前部分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区域产后烘干能力不平衡等导致农户储粮损失仍https://ecoapp.qianzhan.com/lookers/210524-2496ef02.html
4.节约粮食即增产,减少损耗即增效除此以外,还要高度关注粮食在上餐桌之前的损耗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每年在700亿斤以上,接近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 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按2021年产量计,共损耗浪费4.6亿吨食物,可满足1.9亿人一年的营养需求。数字http://www.heze.cn/hzrb/pc/c/content_125172.html
5.每年损失700亿斤以上!“十四五”时期持续加大节约粮食行动“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加大节约粮食行动,积极倡导文明消费,促进节粮减损。 统计显示,在产后环节,每年粮食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因此,“十四五”时期,开展粮食节约行动首先要加快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耗。 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VJK5EppcxxKbR3X1pHuJ210402
6.我国粮食产后损失700亿斤以上接近“一年一个吉林”新华社消息,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严重,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以上,粮食行业“产后护理”空间巨大。 记者27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据测算,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加工等产后环节损失量每年在700亿斤以上,接近粮食大省吉林全年粮食产量。“一年损失一个吉林”,主要是农户储粮、粮油加工等环节损失较为集中,粮食流通个别环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2901553
7.全国每年浪费粮食700亿斤农业资讯前述农业部官员表示,我国粮食从生产到摆上餐桌,几乎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现象。据官方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就达700亿斤以上。可以说,巨大的损失浪费已成为危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先从第一个环节上来说,现在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左右。https://www.lvguo.net/news/info/110861.html
8.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每年浪费粮食700亿斤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每年浪费粮食700亿斤 核心提示:2013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日-25日在全国各地同期举行,主题是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据国家粮食局介绍,我国舌尖上的http://www.cnfood.com/news/show-12607.html
9.#我国每年粮食流通加工损失超700亿斤#相来自央广网【#我国每年粮食流通加工损失超700亿斤# 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粮食产量】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丰盈,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粮食流通与加工损失仍然偏高,尤其是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说:“目前部分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区域产后烘干https://weibo.com/1683472727/KgWsRch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