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研究表明,产后损失中收获环节的损失仅次于消费环节。”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拉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武拉平团队在全国28个省(市、区)对近5000个农户的粮食收获环节损失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小麦的人工收获损失率为5.87%,高于分段半机械化收获损失率(5.39%)和联合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4.28%),水稻的人工收获损失率(2.84%)略低于分段半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3.28%)和联合机械化收获的损失率(3.84%)。
这些损失的粮食,实际上有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其实我们看到在餐桌浪费之外,其实中间环节的浪费可能比餐桌浪费更加严重,从上文的数据,我们就能够看到中间环节到底有着多么严重的浪费现象,那么其中的问题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对于整个中国人来说,我们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一直都是小生产,什么是小生产经营方式呢?就是我们都习惯于说在农民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挨家挨户的去种地,一家伺候几亩田这样子的生产方式,但是小生产的生产方式实际上有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就是一方面在生产的过程中。精耕细作,另一方面在粮食生产的实践中,又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这就是生产效率低下,而就以粮食浪费为例,在农民收割粮食的过程中,实际上粮食浪费是非常严重的,因为传统的收割方式实际上有着很大的问题,特别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农村进城市打工,中国有多达几亿的农民工,这就直接导致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很大的问题,真正的精壮劳动力不足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中比较大的难题,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再加上小农生产模式的影响,就最终演化成为一种农业生产都变成了粗放式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在粮食的浪费上面产生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说很多。农民实际上完全没有精力和能力进行粮食收割之后的新的一轮土地的粮食的捡拾,再加上这些年来,粮食的价格一直不高,导致在这方面就有很大的粮食浪费。
其次,我们看在粮食仓储运输的过程中,我们依然采用的是非常传统的仓储运输方式,相对而言仓储运输的无论是技术还是标准都不高,这就直接导致大量的粮食在真正进入市场之前就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仓储和运输中损耗了很大程度的粮食。相比于外国发达国家的那种高科技数字化的粮食仓储和储存方式,我们当前的粮食仓储依然沿用的是比较老旧的模式,这种老旧的生产模式的背后就有着巨大的问题,其实老旧模式远比我们餐桌上面的浪费还严重。这么多的粮食仓储的问题,实际上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当前的粮食浪费,还有着很大的矛盾。
第三,我们要考虑的是,即使到了最终的运输和消费环节,实际上也有很大的粮食浪费现象,比如说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粮食销售都是采用相对原始的销售方式,特别是农贸市场的销售,基本上都是采用比较原始的方式,万一有个天气的变化,就很有可能导致粮食出现损耗,大量的粮食就是被这样损耗掉了,这也是当前粮食所面临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