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主粮来分享“成长日记”了!水稻家族成员你知...

水稻是全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0%左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50%。在我国,超过65%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此外,水稻还具备酿酒和工业原料用途,其稻壳和稻秆也可作为饲料。总而言之,水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作物,全身都是宝。

中国在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国家中,种植历史最为悠久,已逾4700年。水稻的栽培,最早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万2千年至1万6千年前的中国湖南。据史记记载,大禹时期,水稻就已被广泛种植,并逐渐向西传至印度,中世纪又被引入欧洲南部等地。

中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水稻品种繁多。根据植物学分类,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按栽培方式分为水稻和陆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目前,国内常规稻种植面积约为2.45亿亩,杂交稻种植面积约为2亿亩。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等地。

水稻的生长日记

水稻的生命周期包含两个主要阶段: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水稻的生长期短则三至四个月,长则一年甚至更久。营养生长阶段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分蘖期,指秧苗从移栽返青到拔节的时段。秧苗被移栽后,由于根系受损,需要5-7天的恢复期,使根系重新萌发新根,这段恢复期被称为返青期。

其中,营养生长阶段指水稻种子从发芽到幼苗拔节的阶段,通常需要90天。此阶段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①幼苗期,从水稻种子萌芽到移栽插秧前,约35天。②插秧期,从开始插秧到定植开始生长,约7-10天。③分蘖期,从插秧开始生长拔节前,约30天。④拔节期,从开始拔节到孕穗前,约15天。

生态类型各异的四种水稻

根据水稻种植和生长生态环境的差异,水稻可以被划分为四种生态类型:灌溉稻、雨灌稻、旱稻和深水稻。

灌溉稻生长在有田堤保护的田地中,若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便可以确保一年一季或多季的水稻得到充足的灌溉。约50%的水稻种植属于这种类型,亩产量通常为200~600公斤。

雨灌稻同样生长在有田堤保护的田地中,但因缺乏排灌设施,无法有效的控制灌排水。

旱稻,也被称为陆稻,是适宜在无垠旱地、坡地及干旱生态环境中生长的栽培稻类。它作为水稻的变异种,也被称为抗旱节水稻。旱稻一生不需要水层,通常在旱地或干田直播后靠雨水滋润,或是依靠在此基础上的适量补充灌溉。但在特殊的生长关键期,旱稻必须要有灌溉条件,否则会对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过去的10年里,国际水稻研究所研发的通气水稻就是从旱稻发展而来。

深水稻则是指种植在易涝和易淹水的洼地的水稻。这种水稻品种能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快速生长,使茎秆变长,顶部叶片露出水面,植株长度可达2~5米。根据种植环境的不同,深水稻可以分为深水水稻、漂浮水稻和潮汐水稻。深水水稻品种可以适应深水环境,当洪水来临时,大多数品种每天可以生长2~3厘米。漂浮水稻品种在被淹没的情况下生长非常快。

培育与生长类型独特的“奇葩”水稻

根据水稻的培育与生长特征,可将水稻分为人工稻、懒人稻、巨型稻与海水稻。

人工水稻是指通过科学方法培育的杂交水稻、超级杂交水稻和浮水稻。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例杂交水稻,他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杂交,令人惊讶的一点是,水稻与其他植物的杂交非常容易,杂交对象甚至包括竹子。通过水稻与竹子的杂交,产生了竹稻,从外观上看,竹稻长得像竹子,但能结出类似于水稻的粒状果实。

越年再生的糯稻,又被称为“懒人稻”,因为它不需要每年重新播种和插秧,只需要种植一次就可以多年收割。这种“懒人稻”的优势在于它解决了植株的越冬问题,而且,与常规杂交稻相比,它的生长周期要长一个月左右。此外,“懒人稻”还具有抗倒伏的特性。

巨型稻是一种高大的水稻,其身形笔挺,穗长粒多,圆润饱满,植株高度可达1.8米,甚至最高可达2.25米。巨型稻的稻穗粒数多达800粒,亩产可突破1000公斤。2022年5月,袁隆平团队研制的巨型稻在天津市宁河区正式插秧,并于2022年7月宣布试验成功。

海水稻并非在海水或海里生长,而是生长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海水稻的耐盐碱特性使其能够在盐浓度0.3%以上的盐碱地生长,亩产可达300公斤。

生命力旺盛的再生稻

除了上述几种水稻,还有一种用新模式种植的水稻,被称为再生稻。再生稻是一种创新的水稻种植模式,种植一次即能收获两次。中稻收割后,若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给予适宜的水分、养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稻桩便可以再生出一茬水稻。若气温适宜,萌发的再生蘖可以在20~30天内抽穗,约两个月后即可成熟。

湖北是再生稻种植的重要省份,也是再生稻的种植技术研究中心,常年种植面积300万亩左右。全国再生稻的种植面积约为1500万亩,再生稻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THE END
1.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杂交水稻的历史时期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而且获得多项国际大奖。https://m.tuliu.com/jxwd/detail-29823.html
2.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给我国带来什么贡献内容摘要:袁隆平于1964年在我国开展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在1973年便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这是杂交水稻历史性的一次突破,而在2020年杂交水稻双季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530.76kg,在杂交水稻的发展史中,袁隆平的功不可没,因此他也有“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呼。一、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1、在1964年,袁隆平便在http://field.10jqka.com.cn/20221027/c642514510.shtml
3.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摘要:一直以来, 水稻栽培方式的改进与完善都是各级农业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栽培方式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着水稻产量。就我国水稻栽培方式的发展来看, 经历了从直播到育苗移栽的历史演变。所以, 首先对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历史进行介绍,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探讨。 https://www.360wenmi.com/f/f384v1nvf4sw.html
4.这里的水稻有“故事”新华社南昌3月28日电(记者范帆 周密 郭丰庆)春耕时节,农事渐忙,记者来到江西省万年县,探寻这里水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次考古,让人类稻作历史推移到12000年前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南岸的江西省万年县,河网密布、农田肥沃,自古就是粮食产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https://m.gmw.cn/2021-03/28/content_1302195269.htm
5.且看粤稻百年正风华!省农科院水稻所《所史》将发行南方+新时代、新征程,站在省农科院水稻所百年发展的历史节点上,6月27日,省农科院水稻所即将在广州召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史发行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省农科院水稻所人以丁颖、黄耀祥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精神为动力,笔耕不辍、奋斗不止,继续书写广东水稻更辉煌的篇章,为广东种业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01/c7746227.html
6.水稻演变的历史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农业科技的飞跃发展——仅仅依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我国每年增产的大米已经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1世纪到来了,中国不但没有变成缺粮大国,还成了举足轻重的粮食援助国。 截至今天,普通水稻每亩产量已经超过400公斤,而超级杂交稻的亩产则超过1000公斤,这组数据放到以前是不可想象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8/11/36465141_630013341.shtml
7.世界稻作历史水稻的起源与传播关于水稻的起源和传播争论已久,它起源的准确时间和地点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水稻进化过程中的驯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已知的最早非洲栽培稻,考古学家认为起源于非洲西部的尼日利亚,最早可追溯到3500年前,亚洲栽培稻要比非洲稻早得多,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印度曾发现过公元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4
8.读书笔记(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书评唔···上课作业,姑且发一下吧23333《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1]读书笔记1934年,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的冀朝鼎用英语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公共水利事业的发展》一书,并以此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36年,此书在伦敦出版,霎时享誉海内外,各方不吝溢美之词,得到了包括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39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