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警惕美国“粮食战略”!△洛克菲勒粮食大劫掠▲转基因,让人欢喜让人忧△神奇的孟山都▲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是全民族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各国各出招▲转基因的利益“基因”▲白益民眼中的转基因
用转基因控制全球中国,警惕美国“粮食战略”!
■环球财经特约记者王维
今年4月上旬,在面粉和大米零售价格骤然暴涨的冲击下,近20个国家政局出现动荡。殷鉴不远,在某种意义上,美国的“粮食武器”比它的原子弹和航空母舰更适用、更具威力,可以兵不血刃地颠覆和分裂一个国家
利用粮食作为武器洛克菲勒粮食大劫掠
■环球财经记者黄杨整理
洛克菲勒绿色革命的实际目的,在于通过粮食生产控制主要发展中国家,而名义上却是“自由市场的有效性”
印度之殇1959年美国农业部的一个团队发表了福特基金会的一项印度粮食危机和应对措施的报告(ReportonIndia’sFoodCrisisandStepstoMeetIt)。报告中并没有把重新分配地主土地和财产作为提高印度农业发展效率的基础,而是强调技术变革,包括改进种子、在可灌溉地区小范围使用化肥农药等。这显然就是绿色革命策略。福特基金会甚至把印度的县集约农业计划(IADP)作为该战略的试验案例,向可灌溉地区的富裕农民给予投入补贴、可观的信贷和价格激励。世界银行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向该项目表示支持。不久后,印度政府推行了洛克菲勒—福特基金会的绿色革命,“收效甚佳”。水稻和小麦的指定生产地区迅速种植了新的杂交品种并施入了大量化肥。印度政府不再把土地改革、租赁制度改革、废除高利贷制度等提上日程,并且再也不会把它们提上日程。(节选自威廉·恩道尔《粮食危机》)
转基因,让人欢喜让人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祝晓莲
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种植决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在关乎13亿人民吃饭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慎之又慎
神奇的孟山都
■顾秀林
转基因的安全问题是全民族问题
■环球财经特约撰稿白益民王维
转基因食品不符合中国国情另外,转基因食品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发源地,美国是大农场耕作方式,在人少地多的情况下,无法对农场进行除草、杀虫。用杀虫剂又会存在较高的成本和污染残留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美国开发了转基因作物品种。很多转基因的功能都是用来杀虫或者除草,对其他的植被造成破坏。中国国情与美国不同,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包括除草、杀虫、粮食单产的增加在于劳动力的投入,并不需要大规模的转基因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非转基因国家,中国在未来还将享有相当优势。目前很多环保人士重视健康的人群,都青睐于食用非转基因食物。中国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非转基因”品牌向世界进行推广,不排除享受“议价”权,以售出的高价来弥补我国非转基因农作物的产量比国外转基因农作物产量低的缺陷。也就是说,尽管转基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很大,但是从收益的角度来讲,我们非转基因农作物未见得就差。因此,中国完全没必要盲目地搞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粮食。
警惕饥饿警惕转基因保障粮食安全各国各出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王翔/整理
根据国际农业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一个促进生物技术应用的非盈利性小规模国际组织,成立于1992年,坐落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在菲律宾和肯尼亚也有研究机构)数据,截至2009年底,共有来自25个国家的1400万农民种植了1.34亿公顷转基因作物,相比2008年1330万农民种植1.25亿公顷上升了7%,其中1400万农民中的1300万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匮乏的小型农户。全球46%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在发展中国家,其种植面积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澳洲:澳大利亚在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上持谨慎的开放态度,但对转基因技术应用于食品仍严格控制。澳大利亚市场上可以销售的涉及转基因技术的产品主要包括植物油、棉花、大豆、土豆、医药和工业化学用品等几大类。其中,在澳大利亚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为油类作物和棉花,也包括一些不同颜色的花卉。2003年,澳首次批准当地一家谷物公司可以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用于生产动物饲料和大豆油,并严格规定,必须封闭运输,所进口的大豆必须经过加工而不会再次生长,任何在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物种必须清除和销毁。澳洲首个推广种植的转基因作物是棉花,但在推广种植油类转基因作物时,大多数地方政府都担心其安全性,除昆士兰州外,都纷纷立法“延期”种植。虽然现今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和西澳已经取消这种限制,但在南澳、塔斯马尼亚州和堪培拉首都地区,则仍不允许种植。
转基因的利益“基因”
白益民眼中的转基因
■白益民/口述王维/整理
转基因是商业问题转基因是一个商业问题,很多人说现在科学家在推广转基因。但我认为真正在背后推广转基因的,是商业领域的跨国公司,是资本的力量。有了这个力量以后,这些科学家就有饭吃。他们如果不看好你,没有商业利益在里头,那么科学家没有饭吃,也就不会大量到处去宣传,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些行为背后的商业利益,不单单从技术上的安全性去考虑转基因的问题,还要从其他各个层面包括商业利益背后会不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等方面考虑。
向日欧学习!我认为,转基因商业化本身就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后文有详叙,此处不赘言。为什么还有,我们要想一想现在的转基因实际上已经进入中国了,美国的大豆一年向中国输出4000万吨,这是什么概念呢?它相当于2亿多粮食的蛋白质的含量,虽然现在我们吃的转基因豆油,好像没事儿,因为我们吃的不是作物的蛋白质部分,蛋白质部分实际上都用在豆粕或饲料里头了。但谁能保证我们喝的豆浆,吃的豆制品里面没有转基因呢?再有我们去吃肯德基的甜玉米,这些东西都是很多外来引进的品种,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的同时,有没有想到它已经是转基因了?中国跟美国不一样,美国是向外输出粮食的国家,粮食对它来说就是一个武器,与其金融、美元一样,是一种输出的东西。我们与美国国情不同,立场也不同,不应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去迎合美国的这些东西!再看看日本和欧洲,如今日本和欧洲在很多方面都对转基因进行了限制,虽然他们也屈服于美国跨国公司的压力,在很多方面表面上是开放的,但是他们会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设置障碍,让其很难大规模商业化,这里的技巧和手段,是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