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伏瞻: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现状,要抱有信心凤凰网资讯

凤凰网财经讯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谢伏瞻在此次峰会上发表了重要的开幕演讲。

谢伏瞻表示,过去几年,世纪大变局与世纪大疫情交织叠加,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世所罕见,世界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一些国家采取了极其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少国家货币超发、债务高企,加上俄乌战争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引发能源供求紧张,通货膨胀骤起,美国等国货币政策急剧转向,国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明显转弱,各种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谢伏瞻还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了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但我国经济也受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特别是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就业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一些领域风险累积。(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必须全面准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

谢伏瞻进一步指出,从短期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恪守契约精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些方面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也是在经济工作中必须继续坚决遵循全面准确贯彻落实的重要原则,决不是可以合意就坚持不合意就改变的。真正把握了这些要点,就有理由建立起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谢伏瞻认为,从经济发展条件看。在供给侧,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

从需求侧看,一个14亿多人口的国家整体进入现代化社会,必然形成超大规模市场和巨大的增长空间。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25万美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2%,工业化和城镇化都还没有完成;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到2035年,我国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总量比2020年还要翻一番。另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创造出大量新需求,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在快速兴起。

从国际看,我国已经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推动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也为我国赢得巨大发展空间。

谢伏瞻认为,只要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正确认识世纪疫情和国际环境带来的突发冲击和暂时困难,不畏浮云遮望眼,真正看到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在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就应该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

以下为谢伏瞻演讲全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党的二十大,科学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总的战略安排。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明年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出全面部署,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借此机会,谈几点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坚定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信心

过去几年,世纪大变局与世纪大疫情交织叠加,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世所罕见,世界经济遭受巨大冲击,一些国家采取了极其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少国家货币超发、债务高企,加上俄乌战争加剧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引发能源供求紧张,通货膨胀骤起,美国等国货币政策急剧转向,国际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明显转弱,各种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保持了中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但我国经济也受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特别是经济增长不及预期,就业压力较大,有效需求不足,一些领域风险累积。那么,这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趋势?我认为必须全面准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牢牢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大势,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

从经济发展条件看。在供给侧,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大幅提高。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4万亿元,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超过18%,稳居世界第二,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2021年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完整,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有四成以上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全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18亿人,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设施完善,建成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接近17万公里,拥有世界级的港口群,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宽带和光纤网络,网络质量达到甚至优于发达国家水平。

综上,只要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正确认识世纪疫情和国际环境带来的突发冲击和暂时困难,不畏浮云遮望眼,真正看到一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在建设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我们就应该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

要改善社会预期,提振社会信心,就必须回应社会关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此做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一是明确提出五个统筹。就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这五个方面既指明了工作重点,又强调了工作方法。无论是中央部门还是各个地方,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只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不左右摇摆,不顾此失彼,中国经济发展就一定能克服当前的困难,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又比如,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中央的政策和提法从不含糊,是一以贯之的。但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曲解中央政策,把对所有企业相同的要求看作是对非公企业的歧视。中央提出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本是全党的工作目标,是面向全社会的,是到2035的目标,有些人则解读为是要共民营企业家的富了,有的民营企业家也不敢投资了。还有些金融机构,面对同样风险,宁投国企不投民企,以免其责。凡此种种,都戳伤了民营企业家的积极性。中央要求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这些都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扫清了舆论和政策上的障碍。

三、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千头万绪,最关键是改革开放创新,抓住这三个方面就抓住了牛鼻子。

第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挖掘经济增长潜力。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但在建设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方面,在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国有资本监管方面,在非公经济发展的舆论政策和法治环境方面,在金融体制创新和资本市场建设与监管方面,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发展环境方面,在农村土地制度、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方面都还有很大的空间。只有坚定不移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持续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经济才可能尽早恢复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建立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对国际局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应对百年变局、保持战略自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需要。当今国际贸易知识密集的特征更加凸显,制度和规则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人才、技术、数据等创新型要素流动对制度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改变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也不是降低对外开放标准,而是给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基于土地、劳动力等低成本要素发展起来的传统开放优势已经减弱,必须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平台,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第三,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中国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否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实现安全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恪守契约精神。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强化多元化科技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创新促发展。

我就讲这些,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祝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新华述评世界经济里的“中国风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八有外媒评价称,随着中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显效,消费信心和企业投资意愿将逐步提升,且更多国家也将感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外溢效应。前路并非坦途。但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还是全球疫情冲击,中国经济都在一次次风雨洗礼中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让“中国经济崩溃论”一再崩溃。踏遍青山,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53695881693028&wfr=spider&for=pc
2.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全文)在推进循环经济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尚未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循环经济认识不足;二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尚未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长效机制;三是环保科技和环保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科技支撑;四是环境意识不强,消费方式不合理等。 第二篇: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https://www.99xueshu.com/w/gtdcbry6rruw.html
3.“经”石为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趋势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已取得巨大进步,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数字技术正在加快向实体经济的融合渗透,数字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深入推进,提升经济发展空间。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总结了在“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取得的成绩: https://econ.ccnu.edu.cn/info/1058/18297.htm
4.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东进西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能源和战略储备基地,国际能源资源大通道。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之后,稳疆兴疆成为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疆区域经济中总量和结构因素的变化进行客观的分析观察,认识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主要特征和影http://tjj.xinjiang.gov.cn/tjj/tjfx/201012/cde4eff8dfa74c90845be1044495e120.shtml
5.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127174529_24612.html
6.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现状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目前国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1月,以“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到的文献数为32766条。本文选取被引频次大于100的前1500篇文献,用Citespace对这些文献进行聚类分析。 如图1所示,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关键词主要集中于“高质量发展”“高速增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615/8466439.shtml
7.28张图表——深度解读中国宠物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趋势为了更好地研究宠物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前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21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研究报告》,围绕国内宠物经济产业的发展概况、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并重点解读宠物用户消费行为数据,结合行业标杆企业案例,对宠物经济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https://www.iimedia.cn/c800/81214.html
8.“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研究有鉴于此,在民营经济领域加强统战工作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研究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民营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逐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也逐步深入进行。http://www.ahmj.org.cn/show.asp?Tid=12&Id=9149
9.当代中国经济现状与发展.pptx当代中国经济现状与发展.pptx,当代中国经济现状与发展汇报人:文小库2023-12-17 引言中国经济现状分析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结论与展望目录 引言01 主题介绍当代中国经济现状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市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09/812605505700605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