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新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农民关注

【简新华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摘要】农民实现共同富裕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是一个长期过程,必然要经过先解决温饱问题,然后逐步消除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等若干发展阶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做大做好“蛋糕”,完善分配制度、切好分好“蛋糕”,全社会反哺“三农”,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因为其它的农村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都不可能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新发展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领导班子建设、经营亏损、产业选择和优化等三大困难问题,发展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建立和保持一个廉洁能干的领导班子、有效防范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尽可能避免和合理应对集体经济经营可能出现的亏损、防止破产倒闭,正确选择和及时调整优化集体经营的产业及其结构。

一、农民共同富裕的特殊性和艰巨性

所谓共同富裕应该是指所有人的合理需要都得到充分满足的生活状况[1]。众所周知,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美好生活向往,任何人都希望过上富裕的生活,都不愿意生活贫穷,并且人们还要求平等,不愿意接受贫富差别的存在,尤其是不能容忍贫富高低悬殊、两极分化状况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就提出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多次指出,在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2],恩格斯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能够“使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一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3]习近平同志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4]显而易见,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当然包括农民的共同富裕。

二、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推动和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不仅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然要经过若干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

第一,实现共同富裕既要达到“富裕”,又要做到“共同”,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生产力方面的条件,即达到“富裕”的条件,通俗地说就是首先要做大做好“蛋糕”,也就是要做到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极端丰富,这是实现共同富裕必备的物质基础;二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的条件,即做到“共同”的条件,通俗地说就是还要切好分好“蛋糕”,因为,即使具备了共同富裕实现的物质基础,并不一定必然能够实现共同富裕,还必须消除导致分配不公、少数人富裕、多数人贫穷、贫富高低悬殊、两极分化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适应共同富裕要求、做到分配公平合理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共同富裕才能最终实现,这绝非一日之功,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也就必然存在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三,由于共同富裕在中国是要实现十四亿人的富裕,任务十分困难繁重,再加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同时同步富裕,必然会有先有后、分期分批、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新时代现阶段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农村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进入了进一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新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完全稳定消除绝对贫困、开始逐步消除相对贫困。

三、扎实推进和最终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由于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做大做好“蛋糕”,怎样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分好“蛋糕”,全社会如何反哺“三农”,已经有了非常多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不再重复,这里只是要重点说明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为什么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呢?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农村经济中现在主要存在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有制经济和少量的国有经济(国有农场)等四种经济形式,同时存在“家庭承包、专业大户经营,家庭承包、家庭农场经营,家庭承包、集体经营,家庭承包、合作经营,家庭承包、企业经营”等五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新的实现形式”[5]也就是经营方式,农村的这四种经济形式和五种经营方式,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或者说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发展成果共享两大方面的作用各不相同,而在两大方面的作用特别是在成果共享方面的作用最大最根本的是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国营农场的作用与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类似,但所占比重很小)。

首先从实际情况来看,根据笔者多年到东中西部上10个省几十个村调查研究的体会,感觉只要是到中国东中西部农村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明白,除了大城市郊区、“城中村”、“城边村”、国家大工程所在地、依靠征地拆迁富起来、拥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依靠国家扶贫建设、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之后主要依靠国家支持重建的村庄之外,凡是经济比较繁荣、农民共同富裕做得比较好的先进农村,几乎都是集体经济发展比较好、主要实行集体经营的地方。河南的刘庄、南街村、河北的周家庄、江苏的华西村、西塘村、浙江的滕头村、航民村、山东的姜山新村、四川的战旗村、湖北的官桥村八组、洪林村等等先进繁荣、共同富裕做得相对较好的农村,几乎都是坚持村庄集体规模经营、实行产业多样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村庄。现在的中国农村,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不搞集体经营、发展集体经济、仅靠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单家独户、单打独斗而整体富裕起来的村庄。

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实践上看,还是在学理上,农村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更有利于共享发展成果、从根本上防止返贫,其它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虽然在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发展农村经济即做大做好“蛋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这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但是都不能做到共同富裕必然要求的分好“蛋糕”,甚至可能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只有集体经济和集体经营才能真正做到分好“蛋糕”、推进和实现共同富裕,所以说,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困难问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很不理想,不少地方甚至萎缩、变得相当薄弱,有的甚至负债严重,靠国家财政补贴维持。

2.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

笔者认为,在新发展阶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主要面临三个困难问题: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领导班子建设问题。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能不能有效防止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是农村集体经济能不能持续有效发展的首要问题。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都表明,在农村集体经济中有可能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问题,建立和保持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农村集体经济要有效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和保持一个廉洁能干的领导班子、切实有效地防范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实践证明,凡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首要的原因就是有一个能干、肯干、清正廉洁的村支书及其领导下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亏损和破产倒闭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经营、个体经营,还是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出现经营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在非农产业、城镇,经营的盈亏责任都是由企业和个体自身承担的,根据需要,政府和社会有可能给予合理的救助。如果农村集体经济经营出现亏损,甚至破产倒闭,会极大地损害农民的利益,给农民的共同富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应该怎样避免和合理应对集体经济经营可能出现的亏损,甚至破产倒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

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产业选择问题。“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产业支撑,否则就是“唱空城计”,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也不能“单打一”、只搞农业,那样很难富起来,必须产业多元化,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而且,各个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前景、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条件、市场供求情况和竞争态势等都是不一样的,经营的成效和可持续性也极不相同,并且是不断变化的。三大产业还细分为许多不同的具体产业,每个具体产业的发展前景、现状、市场行情、所需条件、经济效益等等也差别很大。这就产生了一个必须正确选择和调整优化集体经营的具体产业的重要问题,农村集体经济要持续有效发展,必须正确选择和及时调整优化集体经营的具体产业及其结构,这是现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必须正确解决的难度也很大的关键问题。

五、新阶段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途径措施很多,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以论述,这里主要说明切实解决上述领导班子、经营亏损、产业选择和优化等三大困难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严格控制集体经营风险,坚决遏止新增债务,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决不能让集体经济变成少数人的‘小金库’。”[11]这是现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防范贪污腐败和规避经营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有利于解决上述两大方面的问题。

注释: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6页。

[4]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

[5]参见陈锡文:《农村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公众号2024年5月14日。

[6]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

[7]参见高鸣,郑庆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进展与深化方向》,《改革》2022年第6期;曾恒源,高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三重困境与破解路径:理论逻辑和案例证据》,《经济学家》2023年第7期。

[8]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9]参见简新华:《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86页。

[10]参见简新华:《中国农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09页。

[11]习近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求是》2023年第6期。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观点教授/研究无论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区别,贫富分化的加剧必然引发低收入阶层的不满、阶层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治理上的困难。在中国,减小贫富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的初衷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随后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将是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410
2.社会主义经济范文12篇(全文)十四大提出:“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决定》中,对同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hght2ua.html
3.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pdf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pdf,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 以改革试点区宜城市为例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宅基地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占比较高,且闲置、低效率使用 数量巨大,有大量的整治和利用空间。作为农民集体所有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1/7106135031006161.shtm
4.02综述——共同富裕:中国的新征程(含:政策评价分析报告——浙江建设共同市场经济下实现共同富裕,主要依靠财政税收手段进行转移支付和再分配,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有一种观点却认为,转移支付和再分配是对财产权的侵犯,进而推到极端—反对任何再分配。然而只要存在政府就会存在财政和税收,任何财税活动都必然导致再分配,区别仅在于是正向再分配还是反向再分配。所以这种观点的逻辑推论必然是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2_03/202112/t20211231_469044.htm
5.农村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是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相比于相关研究极为丰富的“农业现代化”,对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的“农村现代化”,学术界、理论界的研究尚不成熟。本文探讨了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历史逻辑、战略定位、实现途径等关键性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安排同步,农村现代http://www.whgbxy.com/kycg/yxlw/1688807660998172674.html
6.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核心考点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领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①这是就全国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6pt3612ct10623n289734.html
7.2019年上海市初三政治上册第一次月考重点知识点精编(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价值取向):实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共同富裕;②公有制为主体。 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https://m.ygjj.com/ningde/Home/DetailArticle?articleId=45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