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淡水养殖产值持续上升,湖北省占比最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淡水养殖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淡水养殖是指利用池塘、水库、湖泊、江河以及其他内陆水域(含微咸水),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鱼、虾、蟹、贝等)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水养殖相比,我国淡水养殖发展历史更长,产业结构更完善,产值也更高。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淡水养殖产值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8177.92亿元,同比增长4%,在渔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到51.25%,高于海水养殖产值(30.62%)。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以及当地对淡水养殖产业的大力支持,湖北省淡水养殖产业领先全国,2022年其产值达到1577.12亿元;江苏省紧随其后,产值达到1264.22亿元;其余省份淡水养殖产值均在1000亿元以下。
2.淡水养殖面积回升,产量逐年增长
3.我国淡水养殖以鱼类为主
按养殖场所划分,我国淡水养殖可以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河沟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等等。其中,池塘养殖面积占比最大,2023年达到48.59%;其次是水库养殖和湖泊养殖,分别占比30.57%和15.33%。
此外,我国淡水养殖的对象包括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藻类和其他类产品。目前我国淡水养殖以鱼类为主,2023年产量占比超过80%,远远领先其他品种。据悉,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主要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非鲫、罗非鱼、银鱼等经济性鱼类。其中,2022年草鱼、鲢鱼和鳙鱼的产量排名前三,分别达到590.48万吨、387.98万吨和326.85万吨。
4.淡水养殖行业发展潜力大
未来,我国淡水养殖行业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第一,2021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达到22.8公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动物蛋白的需求量增加,预计到2025年其人均消费量有望达到34公斤,较2021年增加11.2公斤。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上升有利于带动淡水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利好淡水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