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的生活过程中,疾病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发病的性质,一般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3大类。
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为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是通过在动物体内生长繁殖,放出大量毒素或致病因子,损害动物机体,使动物发病,并通过动物的排泄物造成污染,使病流行。烈性传染病可造成大批死亡。
由寄生虫如蠕虫、蜘蛛昆虫、原虫等寄生于动物体内引起的疾病为寄生虫病。特点是有季节性和群发性。寄生虫对动物的危害主要是造成器官、组织的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或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生产性能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普通病包括内科疾病(如代谢病、中毒病)、外科病、产科病等。这类疾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等原因造成,特点是没有传染性,多为散发。中毒病可造成大批死亡。羊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首先做好羊生活区的消毒工作。用10%~20%的石灰乳和20%的漂白粉溶液,喷洒地面、墙、顶棚(每平方米1升液体);对病羊尤其是怀疑感染病的羊进行隔离;对被其污染的环境、用具用4%氢氧化钠或10%克辽林溶液进行消毒处理。
其次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免疫。分疫苗免疫预防和药物预防。疫苗免疫预防可激发羊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对某种传染病不易感染;药物预防是定时定量地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药物,是对某些没有疫苗的疾病进行预防的措施。常用的药物有磺胺类药,预防量0.1%~0.2%,治疗量0.2%~0.5%;硝基呋喃类药物,预防量0.01%~0.02%,治疗量0.03%~0.04%;一般连用5~7天,必要时也可酌情延长。
第三是定期驱虫,一般每年春秋两次药物驱虫。丙硫咪唑、阿维菌素都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优点,对常见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片型吸虫均有效。可同时驱除混合感染的多种寄生虫。
羔羊痢疾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经消化道感染或经脐带和创伤感染而引起的,多发生于7日龄左右的初生羔羊。
1.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拉恶臭的白色、黄色以至绿色稀水样粪便,迅速消瘦,眼窝下陷。口流泡沫,被毛粗乱,粪中带血,最后死亡。
2.预防加强管理,注意卫生,产前产后对圈舍彻底清理消毒,接羔时注意清洁。
3.治疗初病以清理肠道与杂菌消毒为主,先灌服6%硫酸镁溶液20~30毫升,经6~8小时后,灌服0.5%高锰酸钾溶液20~30毫升,第二天可再灌服一次。或用下列药物治疗。土霉素粉剂:按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每日2次,连服用3日;土霉素针剂:10万单位,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续3日;合霉素粉剂:每日0.5克口服,连服用3~5日;合霉素针剂:每次肌肉注射125毫克,每天2次,连用3~5日。另外,还可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脒治疗。
圈舍中之所以会“臭气熏天”,正是因为动物粪便被有害的细菌分解后产生氨气等难闻气体.可利用益富源微生物除臭剂对羊圈舍稀释喷洒,利用喷雾器对羊圈舍地面、墙壁、舍顶、排水沟进行彻底喷洒,30-50倍稀释,每隔7天左右喷洒一次。量大效果更明显。纯生物制剂不含任何抗生素,绝对无毒不起任何副作用。也可利用发酵床养羊,真正达到零排放无污染,即可降低成本又可预防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