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自由”从何而来?

01从濒临灭绝到远销海外创汇过亿,大黄鱼产业经历了什么?

被誉为“国鱼”的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曾经是我国主捕鱼之首。上世纪50-60年代,沿海盛行“敲罟渔法”,效率高,成本低,但不分老幼地捕杀,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有害渔法。“敲罟”于1963年被国务院下令禁止,但70年代机帆船和探鱼仪器等现代捕捞设备的投入极大地提升了捕捞能力。大黄鱼年捕捞量从6、7万吨开始迅速增长,至1974年达到峰值19.72万吨。此后,大黄鱼种群一蹶不振,东海至今难以形成规模渔汛。

面对东海大黄鱼种群濒临枯竭的困境,人们痛定思痛,开始寻求大黄鱼种群保育之法,从海洋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型。1985年,福建省设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开展大黄鱼人工育苗和海区养成技术研究。1993年,科研人员突破了大黄鱼人工养殖关键技术,商品鱼养殖周期从3年缩减至2-1.5年左右,大黄鱼养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8年,我国大黄鱼年养殖产量首次超过年捕捞量。如今,大黄鱼已经跃升为我国第一海水鱼养殖品种,为国内社会提供稳定的优质蛋白供应的同时,每年出口3万吨左右,创汇超过2亿美元。

02带你了解大黄鱼出生后的命运

大黄鱼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根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大黄鱼苗种产量于2017年达到顶峰,近几年逐步下降,至2020年降到了23.81亿尾。由于野生大黄鱼的稀缺,大黄鱼种苗主要依靠人工培育。对亲鱼进行人工催产、授精、孵化后获得仔鱼,随后转入室内水泥池进行35天左右幼鱼期培育,而后再转移至海区网箱进行鱼种培育。

目前,一些苗种业者存在盲目扩张的短视行为。一方面,过度增加育苗量导致优质亲鱼的储备难以供应规模育苗的要求,存在以次充好、近亲繁殖导致生产的苗种质量差,抗病能力差。另一方面,苗种产量直接影响着成鱼养殖规模,导致盲目追求“量”的恶性竞争,如果无法及时管制,行业将难以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养殖户可采取两种养殖方式,有的选择从4cm左右的苗种开始养殖,也有的选择购买50g规格以上的鱼种来养成大鱼。为了规避成活风险,多数养殖户选择大小鱼均养。商品鱼的养殖模式主要有内湾性普通网箱养殖、抗风浪深水大网箱养殖、围网(围栏)养殖等。其中,普通网箱为最主要的养殖模式,围网及深水网箱具有模拟大黄鱼自然生活环境的优势,主打“仿野生养殖”差异化,以开辟出高端市场。

这些人工繁育的大黄鱼都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目前,大黄鱼育苗产业以福建和浙江两省为主。其中,福建省由于水温和盐度条件更符合大黄鱼生长环境的需求,成为大黄鱼苗种的主产区。在大黄鱼鱼苗交易市场,每年在福鼎的大黄鱼鱼苗交易额达2亿多元,主要销往福建的霞浦、罗源、蕉城以及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养殖地区。而浙江地区由于冬季水温偏低,大黄鱼苗种难以越冬,需要从福建宁德调运苗种来养殖。直到2007年开始,浙江舟山岱衢洋采捕的野生大黄鱼被驯养,诞生出“岱衢族”大黄鱼,并备受高端市场青睐,浙江的育苗产业才得以加速推进。

除了苗种培育,福建省的大黄鱼养殖产量也有绝对优势。在2020年,福建省占全国大黄鱼养殖总产量的80.52%!其中,仅福建省宁德市每年为总产量贡献70%,被誉为“中国大黄鱼之都”。浙江省养殖产量位于全国第二,占12.76%,主要集中于甬台温几个沿海市,并大力发展“仿野生”大黄鱼养殖模式,提高竞争优势。

大黄鱼人工繁育的意义不止于为社会提供稳定的水产品供应,还在保护东海大黄鱼资源上发挥重要作用。每年,福建与浙江省均在沿岸水域增殖放流鱼苗,促进自然海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大黄鱼回归野生环境完成索饵、洄游和产卵一整个自然生命周期。除了闽-粤东族外,岱衢族也逐渐成为我国大黄鱼增殖放流的品种之一,近年共放流鱼苗1亿多尾,并且成活率能达到10-12%,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作出贡献。

是谁买空了大黄鱼

大黄鱼市场价格主要受养殖规模、季节导致的供需变化等因素影响。春节期间、禁渔期期间以及秋日假期,大黄鱼价格往往大幅上涨,五月左右回落。另外,大黄鱼规格越大单位价格越高,500g以上的成鱼更受欢迎,尤其是在北方市场,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南方人则更青睐300-400g规格的大黄鱼。

就销售渠道来说,大黄鱼国内市场占了绝对比重,大概有85%产量内销。其中,福建省是自产自销的典范,生产了全国96%的大黄鱼,同时又消费了产量四分之一的大黄鱼,是国内最大的大黄鱼生产和消费市场。

作为我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大黄鱼自1999年起先后销往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及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类型主要有冻黄鱼、鲜冷黄鱼和盐腌渍黄鱼。从出口区域分布来看,虽然出口中国香港的量最多,但实际有一大部分是转口韩国的,因此韩国才是我国大黄鱼最大的消费市场。

从出口量波动来看,除2010年由于国家税收总局一系列新的出口退税率政策短暂刺激了大黄鱼出口,近些年大黄鱼的出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虽然2018年出口有所回温,但随后在2020年开始受制全球新冠疫情影响,如今海外市场走势低迷。

如何养活“大胃王”

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推广高效安全复合饲料。相比于杂鱼来说,大黄鱼配合饲料用于投喂更加方便、环保。然而,大黄鱼配合饲料产业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品牌质量参差不齐;针对大黄鱼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还未能将饲料产品做出差异化。

大黄鱼的健康杀手是谁

遗憾的是,养殖户目前尚无有效的病害防控手段,缺乏预防用药的意识,普遍事后亡羊补牢,滥用渔药的隐患就此埋下,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多数养殖户盲目追求高产量,超过正常水平的高密度养殖使得病害有逐年加重之势。

03后疫情时代,大黄鱼产业该何去何从?

2020年初至今,在全球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冲击和持续蔓延至下,大黄鱼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中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国内电商异军突起,国外贸易新变化

销售渠道的拓宽也要求大黄鱼产业从供应链到产品各个环节转型和升级,应对新的挑战。电商标配服务包含可随时查看的物流信息,这提高了消费者对原产地信息和水产品安全信的溯源知情需求。同时,电商消费对产品品质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需要适应电商销售和运营的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

向绿色养殖进发

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黄鱼的养殖方式也将与时俱进,走向绿色环保之路。为了解决海上养殖污染问题,福建省宁德市在2018年率先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支持渔业设施升级改造,逐步推广采用抗风浪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可回收的新型塑胶渔排。在新型渔业设施的加持下,每亩网箱养殖产量提升了8000多公斤,经济收益增长17.35%!在大黄鱼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上,宁德市也首当其冲,建设了“一品一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至2020年录入了421家水产品养殖、加工等单位的信息。

THE END
1.大黄鱼在浙江越冬困难?舟山市水产研究所选育“耐低温大黄鱼”,目前越冬成活率已达80%-90%。(竞舟)#美丽中国看舟山#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发布 相关新闻 把食物交给阳光和时间 “晒冬”晒出幸福味儿 12月29日 20:54| 滚动消息 栗子糕丨周末美食 12月29日 09:33| 新闻眼食补 丰南:特色水产养殖助增收 今天09: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646441593/m6222b47903301abwq
2.农技课堂网箱养殖是密集型、集约化的一种养殖方式,放养、投喂、起捕等管理操作环节方面灵活、机动;箱体内外水流交换,鱼类生活环境接近自然的生活条件,保证了养殖鱼类的健康发展。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 选择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地点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http://nyncdsj.weihai.cn/Textcontent?id=565238573998149
3.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四)原定计划中《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统一编写,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终计划没有得到落实。而我省有关市县要求进行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培训的人数又比较多。转产转业渔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经总站批准同意,我站面对时间紧迫、压力大、工作忙的现状,组织专门力量抓紧编写《深水大http://hyj.shandong.gov.cn/xwzx/xtdt/200410/t20041020_509778.html
4.黄花鱼是养殖的吗黄花鱼的人工养殖方法→MAIGOO知识黄花鱼比较珍贵,所以在选择鱼种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细心,这样可以提高黄花鱼养殖的成活率,降低损失,我们通常会选择大小均匀、健壮活泼、鳞片完整、皮肤有光泽、无内外伤并且没有病害的鱼种进行放养,这样的鱼群才有利于统一进行管理。 3、鱼种放养 在鱼种放养之前我们需要先将鱼种进行消毒,因为采购回来的鱼种身上可能会携带https://m.maigoo.com/goomai/233699.html
5.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由于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网箱设置过于密集,养殖区域水质恶化严重,以及大黄鱼经多代人工繁殖造成性状退化,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故随着高温期的到来,大黄鱼细菌性疾病不断发生,出现以体表出血、鳃丝变白、体表长白点(或白斑)、眼睛红肿为主要特征的四大病害类型。 http://www.cnfood.com/shengchanjishu/show-4533.html
6.青岛日报数字报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及商务总监田乃东介绍,“船载舱养”可控的封闭养殖环境更容易隔离病源,提升养殖成活率。此次起捕前的验收结果显示,首次舱养结果好于预期,大黄鱼成活率高达90%以上,高于传统养殖方式70%-80%的成活率。 从养殖密度上看,首次舱养实际生产能力也优于传统养殖方式。首批大黄鱼养殖密度https://epaper.qingdaonews.com/qdrb/html/2022-09/02/content_18542_6675898.htm
7.大黄鱼成鱼的网箱养殖网箱的设置与规格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间,网眼大小在20mm~60mm间。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为好。 鱼种的放养 http://jrshuichan.com/article.html?id=543
8.南麂岛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品质改良技术开发大多数大黄鱼养殖海区网箱密集,水交换能力差,绝大多数投喂人工小杂鱼饵料,更引起了水质二次污染、富营养化、产业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养殖风险大等问题。人们发现浅海围网模式、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养殖的大黄鱼品质(体色、肉质等)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可与野生大黄鱼相媲美。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本试验研究了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4086545.nh.html
9.比航母还大的养鱼船!走,登船~“养殖工船”当然是养鱼的 那鱼在哪里? 甲板下面全都是! 在距离岸边100多公里的海上 “国信一号”通过大型进排水设备 让新鲜的海水在船舱内循环 人工养殖的大黄鱼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吃得好,住得好 养殖密度高 成活率能达到95% 远高于普通网箱养殖 https://www.gzstv.com/a/001e14e667954658b856392bb2187c8f
10.营养又美味!从海洋到餐桌大黄鱼可以游出“圈”大黄鱼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 王志勇:我们从2018年开始把技术应用到育种实践上,培育出了好几个抗病力明显强的群体。它的成活率能提高一倍以上。 这些精心培育的大黄鱼经过一年半的养殖,就可以达到成品鱼规格上市销售。 福建宁德消费者 黄德勇:现在大黄鱼颜色非常鲜艳、鱼非常新鲜,大人小孩子都很爱吃,营养又很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17617120633336561249
11.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docx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docx,Word文档 PAGE PAGE 1 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 之一 对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讨论(金雄华 黄志斌 石存斌) 由于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网箱设置过于密集,养殖区域水质恶化严峻,以及大黄鱼经多代人工繁殖造成性状退化,导致机体反抗力下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0/6023102023004155.shtm
12.黄海水产研究所2022年度科研重大进展在相同周年养殖条件下,经过高温养殖期与未经选育的大菱鲆相比,体重平均提高30.63%,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26.70%。“多宝2号”是我国海水鱼第一个耐高温国审新品种,良种推广可促进北方工厂化养殖达到节能环保养殖、扩大养殖范围延长南方网箱养殖期的目的,也可以减少由于夏季水温过高导致的大菱鲆疾病的爆发,对解决大菱鲆养殖https://www.cafs.ac.cn/info/1024/43089.htm
13.大黄鱼养殖中常见疾病的防治以上几种是大黄鱼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另外还有营养性疾病、性早熟等疾病,经过近年来的治疗实践,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营养缺乏症 [病因]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 [病症]鱼体体表发黑或正常,消瘦,有的眼睛突出,生长缓慢,大部分病鱼均患有脂肪肝综合症,若遇到外界刺激,如水质突变、降温、https://www.zhongkehai.com/news/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