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大黄鱼绿色高效网箱养殖技术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2019YFD0900904);山东省支持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专项(2018SDKJ0303-4)
谢正丽
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我国大黄鱼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2.54×105t,为大规模养殖的海水鱼类。目前大黄鱼主要养殖方式为传统的浮式框架网箱养殖,其养殖产量占全国大黄鱼总量的90%左右,主要特点是集约化程度与单位水体产量相对较高、养殖管理方便等。但是部分养殖主体过于追求养殖效益导致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网箱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过大的现象,致使网箱养殖区域海水流通不畅、水质富营养化、底部有机质的沉积,加之生活与养殖污水交叉污染,养殖区水质恶化严重、病害频发,制约了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如何选择养殖海区、科学合理布局、保持好养殖环境,从而提高网箱养殖效率,是大黄鱼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养殖海域选择、网箱设置与布局
(一)养殖海域的选择
1.风浪条件:现有海水养殖网箱
的抗风浪能力有限,应选择避风条件好的港湾、或附近有山头与岛屿阻挡的海域,也可人工设置固定式与浮动式防浪堤的海域作为网箱设置区域。
2.潮流和水深条件:兼顾养殖区水体交换和通过挡流措施控制网箱养殖区内水体流速,宜选择水体流速在2m/s以内海区,最宜1m/s~2m/s;流向要平直而稳定,即往复流的海区较适宜,不宜设置在有回旋流的海区。海区有效水深(平潮时)要在10m以上,最低潮时网箱离海底至少有2m的距离。
3.周边环境与水质条件:设置网箱的海区水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标准,上游应无工业“三废”或医疗、农业、城镇排污口等污染源。海区年表层水温变化在8℃~30℃,盐度在13~32,溶解氧5mg/L以上,pH7.5~8.6。透明度在1m左右为宜,透明度太大会引起鱼惊动与不安,且网箱易附生附着生物,透明度太小时会影响摄食。
(二)网箱的设置
生产上俗称的大黄鱼网箱养殖渔排是指由多个网箱按一定框架结构组成,并配备养殖管理附属设施的养殖单位,其主要由网箱框架、网箱网衣、附属设施、生产配套设施设备等部分组成。
1.网箱框架:为提高网箱养殖的防风浪能力并满足环保的需要,目前以木板和塑料泡沫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网箱框架已逐步被HDPE全塑胶网箱框架所替代,并出现框架周长60m~120mHDPE大网箱。
2.网箱网衣:养殖网箱的网衣一般以质地柔软的聚氯乙烯胶丝或合成纤维尼龙线编织的结节网片缝制,同时为减少刮伤大黄鱼鱼体的概率,其网衣网眼应比其他同规格养殖鱼所用网箱的网眼稍偏小。
3.附属设施:大黄鱼网箱渔排附属设施主要包括挡流网、投饵框和网箱的盖网等。
4.生产配套设施设备:包括管理房、饲料加工设备、仓库、交通船以及水电供应、换洗网箱与维护环境卫生等设施设备,根据渔排规模大小和养殖管理需要进行设置。
(三)网箱的布局
网箱的布局是否合理、科学,关系到大黄鱼养殖环境、效率、效益等,一般网箱总面积占整个网箱养殖区总水面的比例在10%~15%。网箱不能离岸边太近,视地形与水深情况应保持离岸20m~50m的距离。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科学合理布局如图1。
图1网箱科学合理布局图
1.网箱养殖区2.养殖渔排3.通道(宽10m以上)4.次通道(宽20m以上)5.主通道(宽50m以上)6.网箱养殖区间通道(宽1000m以上)
子
二、大黄鱼鱼种绿色高效网箱培育技术
(一)鱼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网箱选择与张挂:大黄鱼鱼种培育网衣大小规格多为2个4m×4m网箱框位(下称“通框”),网深4m~6m。放养全长20mm~30mm鱼苗的网衣网目长3mm~4mm;放养全长40mm~50mm鱼苗的网衣网目长5mm~6mm;放养全长50mm以上鱼苗的网衣网目长10mm。所有暂养网箱应在下海鱼苗运达前1d~2d做好挂网准备。
箱
2.夜灯吊挂:为避免夜晚鱼苗被潮流推挤到网壁上,需在每口网箱中央离水面1m上方吊挂1盏~2盏9W~15W的节能灯,在夜间开启使鱼苗集群在网箱中央。
(二)鱼苗的放养
1.鱼苗选择:根据网箱区的不同条件投放不同规格的鱼苗。潮流湍急的网箱区,宜购买50mm以上规格较大的苗种;若箱内流速较缓,离育苗室较近且交通方便的,可购买全长20mm~30mm刚出池的小规格鱼苗,以降低购苗成本。
尾
(三)苗种的饲养与管理
3.理化环境与苗种动态观测: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透明度与水流,观察苗种的集群、摄食、病害与死亡情况,并做好记录。
(四)鱼种的越冬管理
1.越冬前的管理操作:越冬前应对所有网箱中的鱼种进行全面清点与筛选,并按不同规格与相应的密度,进行拼箱或分箱。越冬前要提高饲料质量强化饲养,增强鱼种体质,为其安全、顺利越冬储备足够的能量。鱼种在越冬期间不宜搬动,也不便治疗鱼病,要提早做好网箱安全防患与防病工作。越冬前要认真检查网箱的固定、挡流及网具,消除越冬过程中的隐患;同时,根据拼箱、分箱过程中发现鱼种的病、伤情况,及早通过口服与浸浴的给药方法予以治疗,使鱼种在进入越冬前处于良好的状态。
2.越冬中期的饲养管理:应保证饲料新鲜,坚持每天投喂1次,低温或阴雨天气则隔天投喂1次。一般不换网箱,避免鱼体损伤。
3.越冬后期管理:随着水温的回升,鱼种摄食强度明显增大,但投喂量应缓慢地逐日增加,避免突然增大投喂量而引发病害。这一阶段仍要尽量避免移箱操作。
三、大黄鱼绿色高效网箱养成技术
将规格50g/尾~150g/尾大黄鱼鱼种放养至商品鱼收获的网箱养殖阶段,俗称大黄鱼的网箱养成,也是大黄鱼养殖最重要的阶段。
(一)鱼种的选择与放养
2.鱼种的选择:宜选择上一年春季育出并经一年网箱培育的鱼种,规格一般在50g/尾~250g/尾。放养鱼种应选择体型匀称、体质健壮、体表鳞片完整、无病无伤的个体。尤其要认真检查其是否携带病原体。搬运前若检测发现鱼种有应激反应症状,应强化培育,待症状消除后才能运输投放。同一网箱中放养的鱼种规格,应整齐一致。若计划当年收获400g/尾以上商品规格的,放养的鱼种规格要在100g/尾以上。鱼种质量的具体要求可参照表1。
表1鱼种质量标准
(二)鱼种的运输
1.运输工具:鱼种的运输工具有活水船、活水车、鱼篓、水箱、塑料袋(充氧)等。大黄鱼鳞片薄软,稍动易分泌黏液,运输数量较大时,若采取封闭的容器运输,如氧气袋等,分泌的黏液易使运输水体黏稠,即使充气也很难达到增氧的目的,难以保证运输成活率。因此在生产上,鱼种运输多采用活水运输船,配合充气的方法进行批量长途运输,其运输成本也相对较低,特别在大量运输时能取得较好效果。
2.运输水温和天气:运输鱼种一般选择水温在16℃~18℃的秋季,或水温14℃以上的春季进行。活水船运输要选择暖和且风浪小的天气进行。
3.运输前准备:鱼种发病期间或饱食后不宜运输。运输前需停食1d~2d,有利于减少其代谢产物对运输水质的影响,增强其抗应激能力。
表2不同规格鱼种活水船运输参考密度
5.运输管理:采用活水船运输时,运输过程要保证船舱内装载鱼的水体处于活水状态,即使用泵体不间断向船舱内连续加入海区新水,保证舱内水体每小时交换率达200%左右。运输途中采取遮光措施并保持微充气状态。鱼种分泌的黏液容易使水质黏稠、变坏,影响水体溶解氧,要经常用捞网清除,并观察鱼种及运输器具的运转状态,确保进出水畅通和鱼种活力。
(三)鱼种的放养
2.放养密度:鱼种的放养密度应根据网箱内水流畅通情况、鱼种的规格和养殖网箱大小等综合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鱼种的放养密度可参照表3。对于12个~24个通框的大网箱,放养密度可在表3的基础上适当提高10%~20%。
3.鱼种的消毒:为防止带入病原体,在鱼种运达网箱区后,可在搬运的间隙,用安全的溶有抗菌素的淡水溶液对鱼种进行浸浴消毒。
4.注意事项:若使用氧气袋等封闭性水体运送鱼种的,在移入网箱时,要避免比重与水温等条件的突变。采取在运送水体中逐量添加网箱区海水的办法,使放养鱼种适应网箱区养殖水环境。
(四)饲料与投喂
1.冰鲜杂鱼饵料及加工:冰鲜杂鱼饲料主要分为冰冻小杂鱼和鲜小杂鱼。冰鲜杂鱼需加工后进行投喂,大黄鱼商品鱼养殖阶段,经加工的冰鲜饲料饵料系数略高于5,而未经加工的小杂鱼饵料系数高的可达8~10。
表4大黄鱼冰鲜饲料日投饵率参考(水温22℃)
表5大黄鱼配合饲料日投饵率参考(水温22℃)
2.人工配合饲料:大黄鱼配合饲料有3种形态,即颗粒饲料、浮性膨化饲料、湿颗粒饲料。目前,应用较广的是浮性膨化饲料,因其浮于水面较适合大黄鱼的摄食习性,既能避免营养流失和水质污染,又方便养殖者观察鱼摄食情况,饲料利用率高。
3.饲料投喂:晚春初夏与秋季水温在20℃~25℃,是大黄鱼生长的适宜季节,一般每天早上与傍晚各投喂1次。水温10℃~15℃时每天1次,阴雨天气时,可隔天1次。遇大风天气或大潮时,每天投喂1次,甚至不投。
当天的投喂量主要根据前一天摄食情况,以及当天的天气、水色、潮流变化,有无移箱操作等情况来决定。在投喂前及投喂中,尽量避免人员来回走动而惊扰鱼体影响其摄食。在高温期(水温29℃以上),应尽量选择合适的配合饲料进行投喂,少投或不投冰鲜饲料,并控制投喂量,不宜使其摄食过多。冰鲜饵料和配合饲料的日投饵率分别参考表4和表5。
4.日常管理:大黄鱼商品鱼网箱养殖的管理操作基本与鱼种培育阶段相同,主要区别和注意事项有:(1)晚春初夏与秋季是最适宜大黄鱼生长的季节,但网箱容易附着污损生物,也是养殖病害的高发季节,因此春、秋两季要经常检查网眼的堵塞情况,定期在网箱壁周围泼洒生石灰,减少生物附着,一般每隔30d~50d换洗1次。大网箱养殖由于网箱面积大,存鱼量大,换箱操作不便,原则上采取定期刷洗网箱的方式来保持网箱内水流畅通,一般每隔2个月~3个月刷洗网箱1次。(2)高温期间,鱼体抵抗力差,为避免应激反应,原则上不建议换网,鱼体活力不好、鱼饱食后、箱内潮流湍急等情况下,也不宜进行换网操作。(3)换网时要防止鱼卷入网衣角内造成擦伤和死亡。(4)要坚持每天早、午、晚3次检查鱼体动态,特别是在水流不畅或水质富营养化的连片网箱养殖区中央区域,在闷热天气、小潮汛平潮无水流期以及夜间和凌晨,要加强巡视,并适时开动增氧设备,谨防缺氧死鱼。
(五)商品鱼的收获与运输
一般情况下,大黄鱼经4个月~6个月的网箱养成,即可达到300g/尾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随着大黄鱼市场的开拓,目前规格100g/尾以上的大黄鱼就有市场需求,可作为商品鱼进行销售。一般情况下,商品鱼规格越大其价格就越高,相对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越大,有时也可根据市场价格预期选择较小规格适时收获。不同销售途径下其收获方法有所差别。
(3)刚起捕的大黄鱼宜先置于冰水中浸泡片刻,再用碎冰进行保鲜运输。用冰水预先浸泡可快速降温,麻痹鱼体减少其挣扎受伤,鱼体分泌出更多的黄色素,因而鱼体体色更加金黄,同时可起到提高保鲜效果的作用。
2.作为活鱼运销的收获与运输:
大黄鱼作为活鱼销售,商品鱼价格较高,其技术要求也较高。大黄鱼活鱼运销,其关键技术是如何保证活鱼运输的成活率。作为运输前的收获环节应注意:(1)应事先检查鱼体是否有应激反应症状,若发现则不宜马上起捕,应待应激症状消失后才能起捕运输。(2)起捕前应停饵2d~3d,可有效降低运输过程鱼体排泄物等对运输水质的影响。(3)批量运输大黄鱼活鱼可采用提箱赶鱼进活水舱的办法;少量运输则可用盆、桶等工具带水捞取,以避免鱼体受伤而影响外观与成活率。此外,活鱼运输的方式也是非常重要,以活水船运输为佳,且宜选择在风浪不大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