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健康养殖技术霞浦新闻网

大黄鱼是我国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素有“国鱼”之称。福建省是大黄鱼养殖产量最大的省份,产业规模效益大、产业链条长,已形成由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等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在全国海水养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我省大黄鱼养殖主产区生产特点和自然条件,为推进大黄鱼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引导广大养殖户科学规范养殖,助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推介大黄鱼健康养殖技术。

01

一、苗种繁育

(一)繁殖设施

1.育苗室:应具保温、通风、调光性能,朝向宜坐北朝南。设置亲鱼培育池、产卵池、孵化池、育苗池等,池子可统筹兼用。池子长方形、圆角,长宽比(2~3)∶1,面积30~100㎡,水深1.5~2.5m;池壁光滑,池底向排水口倾斜。

2.饵料培养设施:包括用于单胞藻与轮虫的培养,卤虫卵孵化及其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以及桡足类的暂养等水泥池或活动水槽。总水体占育苗室水体的60%。其中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的培养池水体比例为1∶2,且相互隔离。

(二)亲鱼选择

大黄鱼的亲鱼,应选择2龄雌鱼在800g以上、雄鱼在400g以上,3龄雌鱼在1000g以上、雄鱼在600g以上的体形匀称、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明显应激反应的个体。亲鱼雌雄比以2∶1为宜。

(三)亲鱼培育

春季,亲鱼运输到育苗室培育,入池后按2~3℃/天的幅度升至适宜水温;适宜水温21~22℃,盐度23~30,光照度500~1000Lux;放养密度为3~5kg/m3;饲料种类为沙蚕、牡蛎等鲜活饵料或大黄鱼亲鱼专用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每日早晚各投饵1次,鲜活饵料日投饵率5%左右或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率1.5%左右;每天傍晚投饵2小时后吸污,换水50%左右,并冲水刺激。秋季可参照室内密度、饲料等直接在海上网箱培育亲鱼。

(四)人工催产

经强化培育后,雌鱼上下腹部均较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朝上时,中线凹陷,用手触摸有柔软与弹性感,吸出的卵粒易分离、大小均匀;雄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浓稠的精液流出,精液在水中呈线状且能很快散开,即可进行催产。催产剂可用LRH-A3(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3号)激素,雌鱼按体重0.5~5.0μg/kg,雄鱼为雌鱼的1/2,胸鳍基部注射,根据性腺成熟程度单次或两次注射,两次注射第一次为总剂量的1/3,24小时内注射完全量。催产后亲鱼放入产卵池,经吸污、换水后待产。在临近产卵时,可采取适量冲水,促进其自然产卵。

(五)受精卵收集与孵化

产卵结束5小时内,停气5~10分钟后用捞网收集受精卵。将收集的卵置于底部呈漏斗状、0.5~3.0m3的水槽中,停气静置5~10分钟后,用80目捞网捞取表层卵,用20目滤网滤除杂物,经冲洗后移至孵化池,密度控制在6万粒/m3以下,进行微充气孵化。

(六)鱼苗培育

1.环境条件。适宜水温23~28℃,盐度20~32,溶氧>5mg/L,pH7.8~8.4,光照强度1000~2000Lux,充气量随仔稚鱼的生长逐渐由0.2L/分钟增大至10L/分钟。

2.培育密度。初孵仔鱼3.0×104~5.0×104尾/m3。

3.饵料投喂。饵料系列为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微颗粒配合饲料。各种饵料的投喂方法见下表。

4.日常管理。从5日龄开始,每天换水前吸污;10日龄前,每天按5~10万个/mL的浓度添加小球藻,日换水1次,日换水率30~50%;10日龄后,日换水1~2次,其中稚鱼前期的日换水率50~80%,稚鱼后期的日换水率100%以上。

5.鱼苗出池。鱼苗全长在25mm以上可出池进行苗种培育(鱼苗中间培育)。

(七)苗种培育

1.养殖条件。选择可避大风浪,水深10m以上,潮流畅通,流速小于2m/s,流向平直、稳定的海区。海水盐度13~32,溶解氧在5mg/L以上,水温稳定在13℃以上。网箱规格为长(4~8m)×宽4m×深(4~6m),网目根据鱼苗大小而定。

2.鱼苗放养。放养鱼苗选择天气晴好的小潮平潮流缓时段。放养密度以1500~2000尾/m3为宜。

3.饲料投喂。以大黄鱼苗种专用微颗粒配合饲料为主,用水喷洒软化后投喂。晚上可开灯诱集桡足类、糠虾等海区天然饵料。水温13~15℃时,全长25~35mm的鱼苗,微颗粒配合饲料日投喂6~4次,投饵率20~15%;全长50mm的鱼苗,日投喂减少为早晚各1次,投饵率10~8%。投饵率随鱼苗生长逐步降低。

4.日常管理。根据网箱网衣的堵塞情况,适时更换网衣。在潮流较急、鱼苗活力不好时或饱食后,不宜换网操作。每天监测水温、比重、透明度与水流,观察摄食、活动及病害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02

二、养成

(一)塑胶渔排网箱养殖

1.养殖环境。应选择在中小风浪区,低潮时水深在8m以上,潮流畅通,流速小于1.5m/秒,流向平直稳定的海区;经挡流等措施后,网箱内流速控制在0.3m/s;水温在8~31℃之间,盐度在13~35之间。

2.设施设备。网箱由塑胶框架和下挂网衣组成。塑胶框架是以高密度聚乙烯等非再生塑胶制作塑胶板、塑胶管、踏板、浮筒等原件,通过支架、螺栓、连接器等连接形成。网衣采用聚乙烯或尼龙等材料编织而成,由网片和纲绳组成。单个网箱面积60㎡以上,有方形和圆形,网深6~10m,低潮时网箱底部距海底2m以上。网目15~50mm,大小可根据投放鱼体大小选择。

3.苗种放养。选择规格整齐、体形匀称,鳞片完整,无伤、无病、无畸形,活力好,经检疫合格的50g/尾以上规格鱼种投放。鱼种放养应选择在小潮汛期间及当天的平潮流缓时段。低温季节宜选择在晴好天气且无风的午后;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阴凉的早晨与傍晚进行。规格50g/尾的鱼种放养密度100尾/m3为宜,随着鱼种规格增大降低放养密度,至规格500g/尾时放养密度20尾/m3为宜。

4.养成管理。使用大黄鱼颗粒配合饲料,配合饲料应符合GB/T36206的规定。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配合饲料日投饵率3~1%,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鱼体规格调节投饵率。根据水温和网目堵塞情况,及时更换网箱,根据鱼体生长差异程度,适时进行分级分箱;每天定时观测水温、盐度、流速等理化因子,以及鱼的集群、摄食、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生产记录。

5.收获。100g/尾以上规格的大黄鱼都可作为商品鱼起捕上市,一般在入夜后至黎明前起捕,且提前停饵1~2天。商品鱼收获前执行休药期制度,经药残检测合格后上市。

(二)深远海重力式+桁架式网箱接力养殖技术

1.养殖环境。重力式网箱养殖环境见塑胶渔排网箱养殖。桁架式网箱养殖选择低潮位水深20m以内、离岸3km以上的开放或半开放海域,潮流畅通,流速≤2m/s,流向平直稳定,以往复流的海区较为适宜。海区及上游应无工业“三废”或医疗、农业、城镇排污口等污染源,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17)有关要求。海区年表层水温变化为8~30℃,盐度13~32,透明度1~3m。

2.设施设备。重力式网箱材质和结构同塑胶渔排网箱设施设备。桁架式网箱由结构浮体、养殖框架、旋转机构三部分组成,包括牵引绞车、发电机、风力发电机、蓄电池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主要设备,配备可监测溶解氧、水温和盐度等常规水质在线监测设备。设备抗台风能力要求至少可抵御12级台风。

4.养成管理。重力式网箱养成管理同塑胶渔排网箱管理。投放至桁架式网箱的大黄鱼,放苗后2天内不投饵。2天后,可投喂少量浮性颗粒配合饲料,并循序渐进增加饲料投喂量。初夏与秋季水温在20~25℃之间,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2%,每天傍晚投喂1次;水温在10~15℃及25~30℃时,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1%,隔天投喂1次。在网箱周边布设数盏灯,夜晚开灯吸引一些小鱼进入网箱内,作为大黄鱼的天然饵料。

5.收获。规格达750g/尾以上即可起捕上市。商品鱼收获前执行休药期制度,经药残检测合格后上市。

03

三、病害防治

(一)大黄鱼虹彩病毒病

主要病原:大黄鱼虹彩病毒。

流行特点:流行季节为6~9月,7~8月为流行高峰。

主要症状:病鱼体色变黑,体表和鳍出血;鳃贫血、色变淡,呈灰色或点状出血;肝末端充血、发红,呈“花肝”状;腹腔积水,脾、肾肿大。病鱼拒食、胃肠无内容物;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游动无力,不久衰竭死亡。

危害情况:主要危害体长100mm、体重20g左右的鱼种。传染性强,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

防控方法: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以预防为主。一是加强苗种管理。做好苗种产地检疫,选择健壮苗种进行放养,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免疫力;二是加强饲养管理。选用优质配合饲料,切忌过量投喂;一旦发病,立即停饵数餐,后减控饵料,施以渔用多种维生素、保肝利胆和抗病毒的中药制剂予以控制。

(二)内脏白点病

主要病原:变形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

流行特点:流行季节为12月至翌年5月,高发期在2~4月。

主要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时不摄食。剖检,脾、肾上布满0.5~3mm的白色结节。

危害情况:主要危害50g以上的鱼种和成鱼。

防治方法:发病早期,可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也可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应注意休药期。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生素时,应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科学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造成病原菌耐药,增加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难度。

(三)刺激隐核虫病

病原:刺激隐核虫,又称海水小瓜虫。

流行特点:多发于每年1~4月的室内亲鱼和鱼苗培育期间,以及每年5~7月和9~11月的网箱养殖期间。流行水温在20~29℃,发病高峰期水温在25~28℃。

主要症状:病鱼体表和鳃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小点,严重时病鱼停止摄食、游动缓慢,体表点状充血,鳃和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色混浊状薄膜。

危害情况:鱼苗到亲鱼均可发病。

预防措施:合理布局网箱排列,勤换洗网箱网衣,保持水流畅通;控制适宜的养殖密度,科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病害流行季节,在饲料中定期添加多维和免疫多糖等,以提高鱼体抗病力;发病初期,有条件的可将网箱迁移,改善水环境条件,但发病后期不能搬迁;濒死鱼要及时捞出,做好无害化处理。

(四)白鳃症

主要病原:尚未明确病原。

流行特点:发病高峰期在7~9月下旬,流行水温在25~29℃。

主要症状:病鱼游动缓慢,体色偏黄,鳃丝苍白,血液颜色变浅,量少,肝脏呈黄色或土黄色,脾脏发黑肿大,肾脏肿大甚至糜烂。

危害情况:大黄鱼的幼苗到成鱼均可发病,主要危害200g以上的中大规格鱼。

防控方法: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病高峰期控制在七分饱,发病期间停喂3~5天,后适量投喂添加解毒、保肝利胆的中药制剂的饵料。

THE END
1.大黄鱼在浙江越冬困难?舟山市水产研究所选育“耐低温大黄鱼”,目前越冬成活率已达80%-90%。(竞舟)#美丽中国看舟山#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发布 相关新闻 把食物交给阳光和时间 “晒冬”晒出幸福味儿 12月29日 20:54| 滚动消息 栗子糕丨周末美食 12月29日 09:33| 新闻眼食补 丰南:特色水产养殖助增收 今天09: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1646441593/m6222b47903301abwq
2.农技课堂网箱养殖是密集型、集约化的一种养殖方式,放养、投喂、起捕等管理操作环节方面灵活、机动;箱体内外水流交换,鱼类生活环境接近自然的生活条件,保证了养殖鱼类的健康发展。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 选择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地点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http://nyncdsj.weihai.cn/Textcontent?id=565238573998149
3.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培训教材之四)原定计划中《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统一编写,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最终计划没有得到落实。而我省有关市县要求进行深水大网箱养殖技术培训的人数又比较多。转产转业渔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经总站批准同意,我站面对时间紧迫、压力大、工作忙的现状,组织专门力量抓紧编写《深水大http://hyj.shandong.gov.cn/xwzx/xtdt/200410/t20041020_509778.html
4.黄花鱼是养殖的吗黄花鱼的人工养殖方法→MAIGOO知识黄花鱼比较珍贵,所以在选择鱼种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细心,这样可以提高黄花鱼养殖的成活率,降低损失,我们通常会选择大小均匀、健壮活泼、鳞片完整、皮肤有光泽、无内外伤并且没有病害的鱼种进行放养,这样的鱼群才有利于统一进行管理。 3、鱼种放养 在鱼种放养之前我们需要先将鱼种进行消毒,因为采购回来的鱼种身上可能会携带https://m.maigoo.com/goomai/233699.html
5.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由于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网箱设置过于密集,养殖区域水质恶化严重,以及大黄鱼经多代人工繁殖造成性状退化,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故随着高温期的到来,大黄鱼细菌性疾病不断发生,出现以体表出血、鳃丝变白、体表长白点(或白斑)、眼睛红肿为主要特征的四大病害类型。 http://www.cnfood.com/shengchanjishu/show-4533.html
6.青岛日报数字报国信中船(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及商务总监田乃东介绍,“船载舱养”可控的封闭养殖环境更容易隔离病源,提升养殖成活率。此次起捕前的验收结果显示,首次舱养结果好于预期,大黄鱼成活率高达90%以上,高于传统养殖方式70%-80%的成活率。 从养殖密度上看,首次舱养实际生产能力也优于传统养殖方式。首批大黄鱼养殖密度https://epaper.qingdaonews.com/qdrb/html/2022-09/02/content_18542_6675898.htm
7.大黄鱼成鱼的网箱养殖网箱的设置与规格 大黄鱼养成阶段的网箱设置与鱼种培育阶段的要求基本相同,只是网箱的规格与网目大小随着鱼种的长大而改变。养成网箱的深度,一般在3.5米~4.0米间,网眼大小在20mm~60mm间。为避免鱼体擦伤,网衣材料选择质地较软的结节网片为好。 鱼种的放养 http://jrshuichan.com/article.html?id=543
8.南麂岛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品质改良技术开发大多数大黄鱼养殖海区网箱密集,水交换能力差,绝大多数投喂人工小杂鱼饵料,更引起了水质二次污染、富营养化、产业管理水平低下以及养殖风险大等问题。人们发现浅海围网模式、深水网箱养殖模式下养殖的大黄鱼品质(体色、肉质等)优于传统网箱养殖的大黄鱼,可与野生大黄鱼相媲美。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本试验研究了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4086545.nh.html
9.比航母还大的养鱼船!走,登船~“养殖工船”当然是养鱼的 那鱼在哪里? 甲板下面全都是! 在距离岸边100多公里的海上 “国信一号”通过大型进排水设备 让新鲜的海水在船舱内循环 人工养殖的大黄鱼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吃得好,住得好 养殖密度高 成活率能达到95% 远高于普通网箱养殖 https://www.gzstv.com/a/001e14e667954658b856392bb2187c8f
10.营养又美味!从海洋到餐桌大黄鱼可以游出“圈”大黄鱼种质资源和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 王志勇:我们从2018年开始把技术应用到育种实践上,培育出了好几个抗病力明显强的群体。它的成活率能提高一倍以上。 这些精心培育的大黄鱼经过一年半的养殖,就可以达到成品鱼规格上市销售。 福建宁德消费者 黄德勇:现在大黄鱼颜色非常鲜艳、鱼非常新鲜,大人小孩子都很爱吃,营养又很http://ysxw.cctv.cn/article.html?item_id=17617120633336561249
11.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docx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docx,Word文档 PAGE PAGE 1 关于大黄鱼的养殖技术 之一 对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讨论(金雄华 黄志斌 石存斌) 由于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网箱设置过于密集,养殖区域水质恶化严峻,以及大黄鱼经多代人工繁殖造成性状退化,导致机体反抗力下降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10/6023102023004155.shtm
12.黄海水产研究所2022年度科研重大进展在相同周年养殖条件下,经过高温养殖期与未经选育的大菱鲆相比,体重平均提高30.63%,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26.70%。“多宝2号”是我国海水鱼第一个耐高温国审新品种,良种推广可促进北方工厂化养殖达到节能环保养殖、扩大养殖范围延长南方网箱养殖期的目的,也可以减少由于夏季水温过高导致的大菱鲆疾病的爆发,对解决大菱鲆养殖https://www.cafs.ac.cn/info/1024/43089.htm
13.大黄鱼养殖中常见疾病的防治以上几种是大黄鱼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另外还有营养性疾病、性早熟等疾病,经过近年来的治疗实践,也取得一定的效果。 营养缺乏症 [病因]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 [病症]鱼体体表发黑或正常,消瘦,有的眼睛突出,生长缓慢,大部分病鱼均患有脂肪肝综合症,若遇到外界刺激,如水质突变、降温、https://www.zhongkehai.com/news/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