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大势已去,印尼把棕榈油玩崩了市场参考

一、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严重挫伤了印尼国内的食用需求及佐科的民意支持率

2022年1月以前,印尼国内食用油零售价市场化的,内外价格是联动的。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印尼国内食用油零售价飙涨,涨幅在40%左右,价格上涨显著抑制了需求,印尼棕榈油国内消费同比从2021年6月份的25%,下降到2021年10月份的-2%。

食用油问题和通货膨胀也降低了印尼民众对佐科的支持率。根据Indikator(印尼政治指标)的全国调查,印尼普通民众因价格上涨和供应减少而感到食用油稀缺,这是导致佐科威支持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2022年1月,Kompas的全国调查显示,佐科的支持率达到73.9%,该支持率在2022年2月降至71%,到2022年3月,支持率为64.6%,而Indikator在2022年4月14日至19日进行的另一项调查的支持率仅为59.9%。

佐科需要民意的支持来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未来的可能的连任、家人在地方领导职位的延续、政治遗产的继续执行。

二、在民意的压力下,印尼总统佐科针对棕榈油出台了各种政策,目的是降低国内销售价。

第一个阶段:2022年1-3月,DPO(国内限价),DMO(国内销售义务),造成的后果是:内外供应均减少。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个阶段的政策,那就是“要求生产商必须低价亏损去内销,否则就别想出口”。出口被内销所绑架,要完成内销才能出口,但是内销价格被限定,如果内销就会大幅亏损所以没人愿意做,结果是2022年1-3月份内销和出口同时减弱,印尼国内库存累积。

我们用下面这张表来计算:印尼棕榈油内销和出口哪个更有利?在DPO和DMO实施之前,散油内销零售价始终比出口价(去除Duty+Levy+特别出口费)高200美金左右,限价之后这个价差-70到-47美金,也就是说限价之后,内销亏损250美金。

所以市场主体不愿意内销,但是由于DMO(国内销售义务,只有完成内销义务才能出口)的存在,出口也大幅缩减,国内库存不断累积。

最终,3月中旬印尼取消了DMO和大部分的DPO,仅保留了散油的DPO,并以出口Levy提高160美金结束。

第二个阶段:4月份俄乌冲突带来油脂的进一步大涨,佐科宣布2022年4月28日禁止出口,这造成的后果是:下游恶意囤积,上游无人收购。

禁止出口后,印尼老百姓还是买不到限价油,散油市场价也没有大幅下跌。这是因为上一阶段政策调控遗留的散油限价成为BUG,由于限价油和市场油的无风险套利价差,散油限价在14000印尼盾/升,但是散油市场价在17000印尼盾/升,而且简装和精装完全市场化,价格在24000-26000印尼盾/升,买限价油加个包装卖出去价格即可翻倍。分销商把限价油囤积起来了。

分销商的“恶意囤积”使得民众买不到限价油,于是印尼政府在5月18日开始着力于构建官方的限价油销售渠道。旧的贸易部长背锅下台之后,新贸易部长的首要任务:建立官方的限价散油销售渠道。

但国内食用市场还是太小,散油的体量在每月20万吨,整个内销市场的体量60-80万吨之间。完全禁止出口无法承接这巨大的产量450万吨。毛棕榈油开始CPO无人成交,于是压榨厂不得不压低果串收购价,压力向集中度较低和果串不耐储的种植端传导,引发农民的抗议。

印尼棕榈油小农协会(Apkasindo)的数据显示,自出口禁令生效以来,印尼1,118家棕榈油公司中约有25%已停止购买FFB,导致全国至少300万农民损失11.7万亿印尼盾的总收入。

最终,5月17日果农在雅加达抗议,5月19日宣布取消出口禁令。

正式开始泄洪。最终以外围价格暴跌的方式,内销变得有利可图,供应回流国内,国内价格下跌,出口逐步恢复,截止6月28日,印尼出口许可颁发了189万吨。

三、展望未来,油棕全产业链利润丰厚,供应端并未亏损,印尼需要加速出口才能避免重新胀库。

从土地到餐桌,虽然印尼油棕产业链利润在利润分配中,印尼政府拿走了绝大多数,但是油棕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仍有利润。种植端毛利率仍在50%,果串未来供应不会受损,压榨端压榨利润丰厚,压榨意愿比较强烈,内销和出口均有利润,未来只有加速出口,才能避免胀库,加速出口导致棕榈油价格下跌,税费下降(政府从油棕产业链拿走的利润减少),继而形成负反馈螺旋式下跌。

种植端:棕榈果果串的现金成本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日常养护,二是工人工资及运输,其中施肥、铲果工人工资和果串运输能占总现金成本的7-8成,施肥能占到4-5成。我假设2022年棕榈果施肥成本较2020年翻倍,小农果串的现金成本仍然只有800千印尼盾/吨,而当前收购价在1250千印尼盾/吨。一吨果串种植现金利润在30美金/吨,利润率50%。

压榨端压榨利润丰厚,截止到6月底压榨毛利在150美元/吨,自2022年政策限价以来,压榨厂的产品随着外围一起上涨,但内销亏损且出口受到限制,库存累积,压制原料价格。未来内外销打通之后,压榨利润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外围市场暴跌,国内价格跌的少,导致内销重新有利可图。出口方面,完成DMO即可免除200美元/特别出口费,这样出口利润也挺高。内外销均有不错的利润,只待政府加快出口审批及运力缓解。

印尼政府在6月份提前发布了7月份的出口税费,除了最高级别的duty+levy外,加征了200美元/吨的特别出口专项费,交了特别出口专项费可以免除DMO。也就是说政府从油棕产业链中拿走毛利的65%以上。印尼的累进税制容易形成负反馈,价格上涨不断加税,价格下跌不断减税。

基于对上述利润的判断,我们对印尼棕榈油的产量、出口、国内消费做出如下推演:产量在5月损失了10%,6月损失了7.5%,7、8月正常产量;生柴消费在7、8月给予17%的环比增幅(B30变成B35);限价油销售渠道的铺设及内销利润丰厚,假设7、8月食用消费同比增30%;在尽可能调低供应,增加消费的情况下,印尼在7月8月要分别出口270万吨、300万吨,才能不胀库,较6月份的出口分别增加35%、50%。

历史上印尼库存和棕榈油价格是正向关系,棕榈油价格涨,印尼库存增;棕榈油价格跌,印尼库存跌。在棕榈油价格下跌的趋势下,印尼会加速去库,同时税费会不断下降,形成负反馈。

四、全球棕榈产量逐步恢复,历经3年的拉尼娜即将逝去,压制通胀成欧美共识。

2019年以来天气异常、施肥和新冠持续压制印尼马来棕榈油产量,进入2022年全球棕榈油产量逐步恢复,2022年1-4月份印尼马来棕榈油产量累积同比6.2%。德国油世界对全球棕榈油预测同比4.6%,印尼棕榈油协会GAPKI预测印尼棕榈油产量同比2.5%,USDA预测全球增长2.83%。全球棕榈油增长已是大势所趋。

另外历经3年的拉尼娜终于即将结束,这三年拉尼娜带来东南亚暴雨使得棕榈油减产,北美干旱导致加拿大菜籽减产和南美干旱大豆减产,深刻影响了环太平洋周边地区的油脂油料产量。IRI预测拉尼娜将在7、8月份结束。

总结:供应端,前两年的高利润造就了对棕榈树的高施肥量,目前开始兑现,在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没有恢复的情况下,G2(马来印尼)棕榈油产量已超去年同期;需求端,压制通胀成为最大的主题,欧美已达成共识,或通过货币紧缩压制全球的商品和服务需求,抑或是抛弃生物燃料来削弱食品通胀。这都利空食用油的需求。棕榈油大势已去。

金十期货APP

期货交易夜读|轻松过滤假信号,提高交易胜率

夜盘盘前要闻汇总|成品油价迎新年“第一涨”加满一箱油多花2.5元

棕榈油因情绪影响价格可能承压回落,但下方支撑明确

1月2日技术分析报告:现货黄金、WTI原油期货

早盘期货要闻汇总|截至12月18日当周阿根廷大豆销售合计为57.28万吨

THE END
1.飙涨!全球这些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飙涨!全球这些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球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食品价格指数1月平均为135.7点,环比上升了1.1%,正逐渐接近2011年的历史高点。其中,植物油和奶制品价格飙升。 粮农组织指出,出口供应量下降以及其他供给端的限制,尤其是劳动力短缺和不利天气状况,推动https://finance.sina.cn/2022-02-08/detail-ikyamrmz9568346.d.html
2.飙涨!全球这些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飙涨!全球这些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 来源: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栏目视频 全球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食品价格指数1月平均为135.7点,环比上升了1.1%,正逐渐接近2011年的历史高点。其中,植物油和奶制品价格飙升。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602849
3.飙涨!全球这些食品价格创历史新高全球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食品价格指数1月平均为135.7点,环比上升了1.1%,正逐渐接近2011年的历史高点。其中,植物油和奶制品价格飙升。粮农组织指出,出口供应量下降以及其他供给端的限制,尤其是劳动力短缺和不利天气状况,推动植https://m.gmw.cn/2022-02/08/content_1302794151.htm
4.南财快评:应对国际粮油价格上涨亟需全球治理与合作食用油价格比粮食价格上涨幅度更大。日前媒体报道,全球食用油价格在一周内连续创新历史新高,从2021年以来上涨了65%,近日更是出现部分欧洲国家疯抢食用油的状况。粮油价格如此飙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专门发出警告,全球食品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危机迫在眉睫,那么怎么解决呢?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0329/herald/ed0a6801b5f8b47f5c57e91b6e274fb9_ths.html
5.欧洲时报–欧时网欧时大参肉、奶制品、谷物和植物油等的价格从夏天以来出现下降,但这并没有导致超市食品价格的下降。经济学家古埃尔(Christophe Gouel)分析说,“每售出1欧元的产品,其中所含农产品原材料只有0.16欧元”。食品价格飙升,很大部分原因是能源价格上升。统经局数据显示,11月份的时候,能源价格一年飙涨了18.5%。http://www.oushinet.com/static/content/france/2022-12-08/1050647128370339840.html
6.国际麦价大涨系“反弹”世界性粮食危机料难再现农作物歉收加上价格飙涨,让人回想起2007到2008年爆发的全球粮食危机,当时玉米、大米等农产品价格皆飙升至历史或阶段性新高,海地及孟加拉等国家甚至还因粮食供给问题出现小规模骚乱。不过,各方分析认为,现在的情况和两年前的全球粮食危机已完全不同,从当前的形势看,本轮国际粮价上涨不是反转,而是经过较长时间的相对低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0081289468198.html
7.欧洲也限产?天然气价格暴涨,欧美电价飙涨,这个冬天美国通胀压力更很多人并不清楚,跟我们国内煤炭价格暴涨相对应的是,当前全球天然气价格也正在飙涨。 而欧洲很多国家是以天然气发电为主,这使得天然气价格飙涨,导致欧洲电力价格也随之飙涨。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对比。 我们国内是,煤炭价格飙涨,电价没怎么涨,但采取了限电措施来控产能。 http://m.wyzxwk.com/content.php?classid=15&id=442407
8.国际禽肉价格持续飙涨,专家:仍有上行空间,对我国影响不会太大不过,张莉提醒,禽肉产品虽为一种重要的动物蛋白食品,但在整个食品市场中的地位有限,不可能完全主导农产品市场和食品市场。因此,其价格上涨,并不代表着全球食品价格达到高位。https://www.yicai.com/news/10143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