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召开

9月20日,在第30届杨凌农高会举办期间,“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发展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13省(市)从事彩色小麦育种与开发利用研究的专家学者、“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35个示范基地的企业家们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论坛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和陕西省农学会主办,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功能粮油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功能农业科技创新院(iFAST)、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协办。陕西省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旭锋主持会议。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研究咨询处副处长李厥桐,国家功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国家功能粮油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尹雪斌,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建军,陕西省食品协会秘书长林晓平,深圳市功能农业协会会长陈彬,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副秘书长、杨凌食品工程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文华,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副主任刘柏林,杨凌果业创新中心副主任韩富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韦革宏,西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推广处)处长王亚平,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岳田利,西农大农学院副院长王东,农学院副院长郭东伟,山西省临汾市委常委、洪洞县委书记张潞,洪洞县副县长梁爽,洪洞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强,洪洞县农业农村局总工王小泰,武功县人民政府县长姚俊峰,武功县副县长高明博,武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文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6团党委书记、政委孔祥杰,第七师胡杨河市河南商会副会长高焕,第七师胡杨河市河南商会秘书长张风欣,第七师126团招商局局长刘超等嘉宾出席会议。

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健康与农业产业分会会长张勇飞研究员,南京工业大学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陈集双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田纪春教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正斌研究员,河北省农林科学研究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李杏普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水云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营养健康系主任王敏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何一哲研究员,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王春平教授,河南濮阳农业农村局陈红敏高级农艺师、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樊永惠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据会议主持人张旭锋介绍,“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自2022年6月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批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牵头单位,何一哲研究员作为服务团团长组建以来,有34名全国各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为专家成员参与工作,至今已在13个省建立了35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其中2022年21家,今年新增14家)。这些示范基地的共同特点是都有自己的彩色小麦种植基地,都有自己开发的营养功能食品产品,也都形成了自己的产品品牌,不仅为消费者生产出了安全营养健康的功能食品,也为发展高质高值高效的品牌农业、功能农业,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经济振兴,探寻了新途径。

李厥桐在发言中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科协和农业农村部共同打造的“科创中国”国家品牌情况以及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于去年年初启动的“科创中国”农业农村产业服务团组建申报情况。李厥桐表示,国家打造“科创中国”品牌,旨在构建资源整合、供需对接的技术服务和交易平台,以发现企业需求价值和构建园区产业链为重点,通过探索产学融合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聚合、实现技术集成、实现服务聚力,推动技术交易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生态,让科技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吕建军在发言中指出,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提倡健康饮食”,这对促进营养功能性粮食作物特色品种发展和种植农户增收增效、以及从事营养功能健康特色食品加工生产企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均将发挥重要而显著的促进作用。“功能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自去年首次进入杨凌农高会进行专题展览展示后,取得了非常好的引导、宣传和科普效果。营养功能性的彩色小麦,是发展功能农业的极佳新粮食作物种类,发展“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不仅将起到端牢端好中国饭碗,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显著作用,还将对提高全民身体健康水平,“健康中国”建设都将发挥出重要作用。

林晓平在致辞时说,现代人类是“隐性饥饿”和“富贵病”并存。如果粮食在生产中能避免了人为污染,培育出的粮食作物品种如果能给人类补充更丰富和均衡的花青素、微量营养元素、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必须氨基酸和膳食纤维等微营养成分,相信人类会减少很多的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因此,发展优质高营养高产功能性粮食作物品种和“功能农业”,不仅对中国,还将会对世界人类都做出贡献。

马文华在致辞时说,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品种是支撑粮食基础中的“钢筋”,也是农业发展的“芯片”。育种工作既然是基础工作,打基础宜早不宜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30年前开展的彩色小麦育种工作和此后提出的“作物营养功能育种”方向,近几年才显现出了它的作用和效果。建议加强特色富营养作物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为通过食物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韦革宏在发言中向大家介绍说,西农大农学院是国内最早从事彩色小麦种质资源创制和品种培育研究的单位之一,也是目前一直坚持继续深入研究,创制彩色小麦种质资源类型和数量最多的单位。何一哲研究员自1993年开始从事黑小麦、彩色小麦育种与开发利用研究,历经30年的持续选育,创制出了各种类型和颜色的彩色小麦种质资源近万份,育成已在生产中推广种植开发利用的彩色小麦新品种(系)10多个,并注册了“秦彩”系列商标17个,在国内13省区建成了彩色小麦生产示范基地35个,示范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辐射推广60万亩以上,研发出了彩色小麦面粉、全麦粉、石磨面粉、麦仁、麦片、锅巴、挂面、饼干、面包、酥饼等营养功能食品系列新产品。“彩色小麦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项目获得了陕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金奖;通过以彩色小麦项目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得了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奖33项,其中国家级10项,并有3名本科生因此获得了推免保研资格。

韦革宏认为,彩色小麦项目兼具创新性和公益性,尤其适宜在老、少、边、穷地区作为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新项目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有机和“订单式”发展,也是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健康引领型功能食品、功能农业、中医农业和生物健康农业的集成创新项目。在“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专家成员的指导、引领下,一定能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更重要的贡献。

会上,还举行了“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专家聘书颁发仪式和签约授牌仪式。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研究咨询处李厥桐副处长为出席会议的8名专家成员颁发了聘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韦革宏和农学院王东副院长为今年新增的14个“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授牌;“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安徽省服务站依托单位“合肥元生创亨科技有限公司”与“合肥丰乐种业稻麦子公司”签订了建设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合肥示范基地协议。

在论坛的“科技报告”环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田纪春教授作了“功能性小麦育种与新产品研发”报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正斌研究员作了“彩色小麦品种选育推广与产业化发展”报告;河北省农林科学研究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李杏普研究员作了“‘食药同源’黑小麦品种培育及其功能产品研发利用”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何一哲研究员作了“农食医融合发展彩色小麦功能农业的理论与实践”报告。

在论坛“科企互动交流环节”,深圳市功能农业协会会长陈彬、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好联丰有机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彪、山东人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旭、陕西稼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立宁、陕西唐小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史金龙、陕西桑桑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桑立、永寿县鸿运达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理事长贾永红、湖北襄阳黑穗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兴锐等企业负责人纷纷上台发言,与专家和企业家交流彩色小麦种植与营养功能食品加工、营销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取经问道。

论坛“学术交流报告”环节,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东、郭东伟的分别主持下,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作了“有机旱作与功能农业是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南京工业大学陈集双教授作了“生物资源技术与未来农业”、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健康与农业分会张勇飞会长作了“中医农业研究成果与新进展”、西北大学食品学院岳田利教授作了“营养功能食品的产业化发展途径探讨”、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院杨水云教授作了“纳米硒在彩色小麦上的应用研究与功能食品开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敏教授作了“食品营养功能成分研究与功能食品开发”报告。

参会嘉宾合影

通过全天的研讨、交流、学习,专家和企业家们在彩色小麦“功能育种、功能栽培、功能开发、功能应用”的产业链衔接、产业融合发展诸多环节上达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为各“科创中国”彩色小麦功能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鼓了劲、加了油,必将有力、有效促进彩色小麦功能食品、功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中国粮油学会武爱波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 隋晓楠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郭 斐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副院长 “粮油食品加工与制造”分会场专题报告人: 李向红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徐同成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 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王 莉 江南大学教授 https://www.ccoaonline.com/index.php/xueshu/article-1168.html
2.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分党委副书记。 现任职务(社会兼职等) 现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 副主任委员、秘书长; 《大豆科学》《农产品加工》《保鲜与加工》《大豆通报》等杂志编委; 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 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 http://spxy.cau.edu.cn/art/2012/5/16/art_5196_129159.html
3.高向阳(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2005(1)p69~70 3. 2005,4月 改革本科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 VOL.11 总No.120 p74~74 4. 2005,4月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核心期刊) 2005(4)p67~68 5. 2005,6月 微波增压消解-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快速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5%90%91%E9%98%B3/10300773
4.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卢景波调研中粮营养降研究院7月26日,中国粮油学会理事长卢景波一行参加粮油营养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调研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满意介绍了粮油营养分会依托单位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在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玉米深加工、粮油营养与人体健康等方面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U2MjUzMQ==&mid=2247498301&idx=1&sn=6c623bce99fb5178a1c441e48ee9dc76&chksm=976006b1a0178fa746a4f139e24503de6868ba8990e9306cd75419c40509e25528f18ca3b949&scene=27
5.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研究生导师教授:王晓曦简介河工大教授2013年12月-2019年7月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院长, 2019年08月至今河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 研究领域与方向粮食化学、粮食品质与工艺技术、粮食副产品综合利用,食品品质与营养 教授课程谷物加工概论、谷物加工工艺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粮食加工厂设计、粮食工程导论 http://m.tianrenedu.com.cn/kyzx/248909.html
6.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业界简讯资讯为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科研、教学、生产、流通、检测等方面专家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水平,经我部研究,决定成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会由37名委员组成,张天佐任主任委员,欧阳海洪、戴小枫、杨泽钊、王强任副主任委员,姜倩任秘书https://www.lab168.com/news/show-33714.html
7.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指导老师郭顺堂简介2000年至今先后多次应邀去日本进行考察、访问及合作研究。现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保鲜与加工杂志编委、美J. Food Science杂志的reviewer。现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大豆的食品化学、大豆食品加工及乳品加工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大豆食品加工的基础理论方面取得了较http://school.freekaoyan.com/bj/cau/dongtai/20060927/325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