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农史大事记新闻频道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了没收土地归社会公有的主张;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指出要解除农民的痛苦,根本的办法是实行“耕地农有”。

1927年

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制定了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此后,陆续创立了十多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

1937年

实行减租减息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以扶助农民,并把各种要求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建立更加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共御外敌。

1947年

开展土地改革

1947年7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的改革运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1949年

领导农民翻身得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

1956年

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互助合作,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到1956年年底,实现了由农民个体所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转变,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初步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

1973年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袁隆平等科研人员,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强势优势籼型杂交水稻。1976年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是中国水稻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1996年超级稻计划启动,2018年亩产达到1152.3公斤,再次刷新水稻单产纪录。

1978年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在一纸保证书上按下手印和印章,率先实现“大包干”,此后几年,全国普遍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1982年

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发出的第一个一号文件。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农业农村工作为主题。进入21世纪,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8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1985年

取消统购统销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决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派购任务,农产品实行多渠道经营。此后,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农村市场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

1987年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87年乡镇企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农业产值,到90年代乡镇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3。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加速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1996年

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00公斤

农村改革后,我国粮食总产量不断跃上新台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1996年总产量达到1万亿斤,人均首次超过400公斤,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2003年

提出“重中之重”战略

2003年1月,党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10月,中央提出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了农业农村发展。

2006年

取消农业税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减负增收政策措施。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终结已实行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制度。

2013年

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通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连年增产,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390亿斤,实现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16年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2017年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浙江省余村考察,重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出绿色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1年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实现全面小康

在建党百年之际,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THE END
1.《中国稻史研究9787109236288曾雄生中国稻史研究水稻历史当当善水启迪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中国稻史研究 9787109236288 曾雄生 中国 稻史 研究 水稻 历史 农史【善水启迪图书 正版保真】》。最新《中国稻史研究 9787109236288 曾雄生 中国 稻史 研究 水稻 历史 农史【善水启迪图书 正版保真】》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84229050.html
2.稻史中国的文明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稻的扩增史“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口增殖史以及文明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水稻扩张及增殖的历史。” 文/惠富平 我们知道,古文明的基础是特定自然条件下的农业经济,所以有人按照作物种植情况,将世界古文明分为“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小麦文明”、“中国的粟作文明”和“美洲的玉米文明”等。不过,这些粮食作物支撑的都是旱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906/21/7442640_685094632.shtml
3.隆平水稻博物馆:稻作传万年稻香飘海外中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并食用稻米。稻作农业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稻米文化深深融入中华文明的血液。中国的水稻种植史,不仅仅是栽培一种农作物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垦殖、成长、进步的史诗。 走进水稻历史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远古时代先民们采集、狩猎的场景。先民们所采集的食物中,就有https://www.yueyang.gov.cn/yykfq/28420/28430/28435/content_1695544.html
4.20242025学年中职历史中国历史高教版教学设计合集.docx本节课面向的中职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在知识层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历史的基本概念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历史中的政权更迭和民族交融等复杂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在能力层面,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锻炼;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学习习惯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05/8021054112006132.shtm
5.中国杂交水稻发展史杂交水稻的历史时期是1973年。1964年,袁隆平率先在我国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也因此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而且获得多项国际大奖。https://m.tuliu.com/jxwd/detail-29823.html
6.科学网—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史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史 水稻是我国居民的两大主粮之一,很早就受到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195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就对杂交水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下面是从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 1. 50年代到60年代的研究 2. 袁隆平70年代以前的研究工作 3. 水稻三系育种的研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4431-1256479.html
7.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中国科学院大学 雁栖三层南区流通阅览书库 在架上 S511-092/3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四层中文自科图书区 在架上 66.14042/456.11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馆际互借 点赞 收藏 访问借阅管理系统 分享 相关推荐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 ISBN:7109019977 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出版年:1991 杂交水稻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d290296b020e5f622e0113542b46d280
8.中国杂交水稻发展简史本书汇聚了袁隆平院士毕生研究心血,展示了中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60余年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杂交水稻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步实现国际化合作的科研总结。书中还有大量珍贵照片和论文资料,多角度呈现该领域科研发展各阶段的重要技术成果。 点击查看馆藏信息https://www.hzlib.net/bookWK/5469.htm
9.080904季羡林《糖史》读书笔记(第九卷:糖史(一))书评说起来,我对技术史还是挺有兴趣的。2005年考研之前,北师大一个老师曾经建议我考科学技术史,最后还是选择了社会学。如果以后还想读博,我或许可以考虑读技术史方向。但是要研究中国的技术史,大量资料都是文言文,免不了要加强古文功底,花大量时间在古文的辨析上,这是我头疼的地方。或许我的兴趣还是在研究近现代的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91788/
10.中国稻作历史中国稻作历史中国能用不足世界1/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解决国人的温饱问题,水稻功不可没。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从事水稻生产,赖以为生,水稻也为千百万稻米加工者和经营者带来生计。 稻米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源泉,水稻农耕文明与旱作农耕文明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http://www.pjrice.com/index.php?ac=article&at=list&tid=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