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奴找洋爹上瘾,发通稿称苏美尔人是中国人祖先

这些通稿还都具一个特点,就是舔洋、踩中,就是奔着解体我们的“四个自信”来的。

近日的这个新通稿,则上来一个新“高度”,它们把矛头对准了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

这些洋奴,它们自己变着法儿的认洋爹也就算了,居然还想给中国文明也找个洋爹。

8月12日,有微博网民“木然陌言”发帖称“彻底毁三观”,贴上一张照片称是“5000年前苏美尔人的铜人”,然后就扬言“所谓炎黄子孙是古代苏美尔人的一支”,还言之凿凿的说什么“考古发现商代贵族实际上是白人”、“苏美尔人东迁到中国、带来先进的甲骨文文字系统、青铜冶炼技术和战车技术,占领了中国”,还妄称什么“三星堆考古是有力证明”。

这些洋奴所写的文案其实很劣质,还有非常低级的错误。比如一会说苏美尔人西迁、一会儿说苏美尔人东迁的.....它们连基本的方向都搞不懂。

这个帖子尽是谎言、谣言。通稿列举完毕,韬哥再来细说。

8月13日,微博账号“666亿光年”发了同样的图片,也说图片上的是“5000年前苏美尔人的铜人”,还叫嚣“当时的华夏文明是旧石器时代”。

同日,微博用户“热爱生活的刘玉郎”(显示是山东济宁人)一个字不变的发布。

同日,另一微博用户“孟子君123”截图转发上述文案,称“对于自己的祖先来自苏美尔人,很多国人是难于接受的......”。

韬哥现在将这些洋奴在通稿中的谎言、谣言一一揭穿。

一、首先这些洋奴所用的图片上的“铜人”,根本不是什么苏美尔人的铜人,而是英国电影/动画团队于2019年的一个3D建模作品。

有来自北京的网民发帖说:今天刚去看了展,实际上这才是公元前2000年苏美尔周边地区的艺术形象。

第二,洋奴所说的所谓“中国处于旧石器时代”更显得或者是没文化,或者是单纯的坏。

因为在5000年前的这个时期,只能算是新石器时代。因为新石器时代是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的,从5000多年至2000多年前结束。

第三,洋奴说中国的商王朝贵族是白人更是一种恋殖心的直接表现。如果一定要说商王朝时有白人,那也是在考古中发现的商王王后妇好曾带兵灭了一支白人武装,之后华夏大地就再没有什么白人了。

关键是,苏美尔人还真不是白人。

第四,洋奴说什么“苏美尔人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甲骨文文字系统、青铜冶炼技术和战车技术”,更是荒诞不经之语了。

原因很简单,既然苏美尔人青铜冶炼那么先进了,为什么还在无法长期保存的“泥板”上保留文字?

为什么苏美尔文明居然连一件那怕是极小的青铜器也没留下?

下面,通过对比苏美尔文明和中华文明,就能清楚的看到答案。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目前的国际史学界是以美西为标准的,对我们中华文明是怀着一种敌视心态的。而且美西史学界和考古学界还有造假的传统,有“美西伪史”之说。

关于苏美尔文明,即使按美西标准下的定性,也只是说苏美尔人是于公元前5000年左右迁徙到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地区居住的一支古老民族,于公元前3000年代率先进入了文明时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古文明,是古巴比伦、亚述、古埃及、古希腊的源头。

按美西标准苏美尔人进入文明也只有5000年而已。不过,现在洋奴们倒是给直接前推了至少1000年。

洋奴们对于卖力推崇美西方制造的伪史是极其的卖力,甚至编造出什么“据石板记载苏美尔国王是外星人,能活30万年,被基因改造的苏美尔人能活几万年”的内容,让人笑掉大牙。

关于中华文明,我们这个有着记录历史传统的民族,在古代典籍中明确记载了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所以我们才有上下五千年之称。

可是在近代美西方所主导的国际史学界,却只承认我们的商王朝,一直宣称我们只有3500年的文明史。

其实,美西方之前甚至连商王朝都不承认的,只承认中华文明从西周开始。

而这个话术,也恰恰变成了洋奴用以“反思”的证据。

事实上,商王朝时期已经形成完整文字体系的甲骨文,而一个先进文字系统的形成,在那个时代,是绝不可能仅仅是周王朝突然造成出来的,至少要有上千年的演化。

即使面对美西国家的敌视与刻意否认,可是我们的考古还是为中华五千年证了名。

比如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部的鸭子河南岸三星堆古遗址的考古这证实,三星堆所代表的中华文明,距今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而这一时期,三星堆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就已经与苏美尔文明同期了。不过,三星堆的青铜器是如此精美,而苏美尔文明居然是个零。

而我们现在对三星堆古遗址的发掘,才只是冰山一角,只有总面积的千分之二的规模。随着对三星堆古遗址考古的推进,未来不知还会有多少惊天的发现。

再比如我们位于浙江余杭的良渚遗址的考古,也直接推翻了美西国家对我们中华文明开端的定性,直接将中华文明的开端推向了5000年前。

在5000年前时,仅仅在浙江就有规模宏大的城市了。

那么中华文明更核心的中原地区,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想必至少不会落后吧。

当然,我国的古老典籍中是有记载的,不过美西方不承认而已。

面对考古的实证,即使美西方国家再怎么想否认也无法否认,最后还把良渚遗址世界文化遗产。

这其实已经代表着美西方即使不想承认,可在事实上早已经承认中华文明史至少5000年了。

至少不比苏美尔文明晚。

良渚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文明,还在另外一个层面要比苏美尔文明不知高出多少。

这就是对玉器的加工能力。

知名博主“张捷”就在微博上指出了这个重要的问题,他说“牧羊犬拿西方伪史说事儿”,指“中国玉器考古发现有多少年也是常识,能够加工玉石才是石器时代的巅峰。”

是的,能否对玉器进行精美加工,才能代表一个文明的水准或者先进程度。

而良渚文化的玉器,是极其精美的。

同样,被美西吹上天、被洋奴叫爹的所谓苏美尔文明,却没有留下任何玉器。和青铜器一样,一件也没发现。

没有青铜器也没有玉器,所以,这个苏美尔文明,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而再来看我们中华文明,对玉器的精加工是历史极其久远的,而且全部有考古发现的玉器为证的。

中国最早的玉器,如果以辽宁省海城市仙人洞遗址开始计算,是超过12000年的玉制器物历史;如果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饶河县小南山遗址开始计算,是超过9000年的系统性用玉历史;如果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兴隆洼遗址开始计算,是8000年的系统性用玉历史。

如果从考古学所能证实的农业生产、文学艺术来讲,中华文明史就远不止5000年了。

因为在我国的浙江上山、福建彭头山、跨湖角、罗家桥等遗址,均出土了1万年前稻壳化石,这些稻壳,被大量运用陶器制作中,佐证了长江流域中国先民10000年前已掌握稻米驯养技术,并开始将稻壳作为建筑材料运用事实。

发达成熟的农业、成熟的陶器制造、成熟发达的建筑水平,这怎么能不是文明?

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其实也有惊世的考古发现,比如黄河流域舞阳贾湖文化,甚至出土了9000年前的骨笛,绝对的目前人类文明史已知的最早的乐器。

骨笛七孔,七个音色,现在还可以吹出优美乐曲。

都有制作如此精美的乐器了,这不是文明是什么?

这把骨笛如果是在美西考古所得,那么它们是可以直接宣称他们的文明史已经上万年了。

可惜,他们没有。

所以,真实的中华文明史,不仅仅是真实的、有文字、有实物可证实的,而且有绝对实力对所谓的苏美尔文明进行碾压。

当然,如果美西定义的这个“苏美尔文明”是确实存在、确实真实的话。

没有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哪来的中华复兴!

洋奴和洋奴身后的势力,用心极其险恶!

这些发通稿的洋奴,去死吧!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THE END
1.《湖湘一万年》第一集:稻作之源作为人类餐桌上的主食,稻米最初的形态只是路边的一株野草。究竟是谁最先敏锐地发现了野生稻的食用价值?又是谁最先驯化了水稻?人类到底用了多长时间,才让野生稻逐渐成为今天的主粮? 在湖南道县的玉蟾岩,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粒生长于12000年前的稻谷颗粒。 http://www.syxwnet.com/p/302522.html
2.如图为一幅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据学者考证,其中稻米像大约制作如图为一幅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据学者考证,其中稻米像大约制作于距今3800年左右,人面像早于此,其意涵是用禾苗祭祀象征神灵或祖先的人面像。据此可以直接推出( A.此处居民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B.稻米成为中原地区最主要食物来源 C.稻作农业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https://zujuan.xkw.com/17q21603091.html
3.稻米造句28、加强优质稻米、专用小麦等优势产区建设,重点扶持粮食大县产能建设,稳步推进亩产吨粮县创建,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粮食产业基地。 29、稻田水旱轮作研究表明:水旱轮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培肥了地力,改善了稻米品质。 30、当地勤劳的祖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为后代创造、选育、聚集了丰https://www.hao86.com/zaoju_view_9b24aa43ac9b24aa/
4.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为什么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还比如,小米(也称粟米)的祖先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狗尾巴草。在驯化的过程中,狗尾巴草的体积增长了100多倍。它原先的种子很小,形状像梭子;现在的种子变得更大了,也更圆了。 小米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作物。我们经常提到的“江山社稷”,“稷”就是指小米,可见小米在中国古代对于国家的安全稳定是多么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13160
5.千年鸭蛋你见过吗?南京人爱吃鸭子可能是祖传的!碳化稻米旁,一张陶罐鸭蛋资料图也让观众惊讶。" 在湖熟文化遗址中发现有猪、狗的遗骨,同时可能还饲养鸭子,稍晚于湖熟文化的土墩墓中有就发现有成罐的鸭蛋。今天南京人养鸭子吃鸭子的习惯,可能就始于湖熟文化时期。" 翟光浩说。 掌握火候的秘诀,祖先们会吃也会烧 https://www.xdkb.net/p1/nj/20211228/24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