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种稻已有3000年历史改写世界水稻育种史海南新闻海南新闻

虽然春天还没有正式到来,但是海南岛煦暖的中南部地区已经开始插秧,播种新一年的新希望;北部部分地区,也有一些农民开始育秧,不过,多数地区普遍在春节过后才开始育苗和插秧。

海南岛的水稻栽培历史不可谓不悠久,大约在三四千年前就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海南岛野生稻资源也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岛长夏无冬的独特气候条件,更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种三造水稻的地区。

1月,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土壤已经进入“冬眠”,而在海南三亚,一粒粒稻秧正在从土壤中“伸出头”来。这些稻秧正在承担着“中国饭碗底部支撑”的使命,一是为内地春种提供稻种,另一是检验稻种的质量。

这些稻种,有相当一部分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其祖本就是海南土生土长的野生稻。

海南岛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大约3000—4000年前就已有稻谷栽培,是我国栽培稻种起源地之一。海南岛野生稻资源也丰富,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而且,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够种植三造水稻的区域。

“禾虽三熟,而往往不给”,海南历来粮食不能自给,要靠岛外输入,苏东坡贬谪儋州时曾感叹“北船不到米如珠”。

3000年前

琼岛已种稻

三亚落笔洞周围就有野生稻。落笔洞是一万年前的海南岛最早居民“三亚人”生活的区域,上世纪30年代的这一发现,让不少专家为之振奋。虽然,发掘鉴定未见稻谷遗存,无法证明“三亚落笔洞人”已经种稻,但至少可以说,具备了野生稻栽培的前提条件。

海南岛有种植稻类的文献记载始自汉代。《汉书·地理志》记:“儋耳、珠崖郡,男子耕农,种禾稻苎麻。”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陈光良认为,海南岛有文献可证的种植稻谷的历史年代至今大约2200年。由于考古学成果已经一再证明,我国稻作的产生及其扩展,是由于古代百越族群的不断迁徙而“连稻声和稻种一齐传播的”。据此推测,海南岛引入种植稻谷的年代应早于文献记载的一至两个千年,至今大约3000—4000年。

从汉初到唐中期大约一千年,由于海南岛人口增长缓慢,特别是水利设施落后,海南稻谷的种植处于一种迟缓的拓展状态。宋元时代,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海南粮食生产开始出现转机。所谓占城稻,是宋真宗遣使取种占城(今越南)而得名,适宜山田生长、收获期短、产量较高,海南人也称之为“安南占”(安南也是越南的古称)。

占城稻种的引进,让海南稻谷从汉代的1-2熟,开始有三熟。明正德《琼台志》记述:“自宋播占禾种,夏种秋收今有三熟者”。

明代实行奖励开荒、移民屯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是本岛全面开发时期。引进的稻谷品种也大大增加,据载粳稻有54种、糯稻有23种。

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海南米谷尚难自足。民国《海南岛志》称,“全琼所产谷米不足自给,每年由安南、暹罗(今泰国)、安铺(广东安铺镇)各地进口米价,其数达200万两以上。”每逢风灾雨灾,就会引发饥荒。

海南野生稻改写

世界水稻育种史

时常出现饥荒的海南岛,却为解决世界“饥荒”做出了贡献。让中国水稻亩产从350公斤增长到1000公斤以上。

2014年10月10日,经过农业部现场验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超级稻新品种,平均亩产量突破一千公斤大关,达到1026.70公斤。而在袁隆平杂交水稻出现前,中国常规水稻亩产仅为350公斤左右。

1970年11月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助手李必湖和三亚南红农场技术员冯克珊在南红农场发现了野生稻雄性不育株。袁隆平带领科研人员,以这棵野生稻雄性不育植株为祖本,育成不育系品种,与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并于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杂交水稻,亩产量大大提高,被誉为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海南野生稻资源丰富。1932年和1933年,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在崖县南山岭下和小抱扛田边发现疣粒野生稻种。1978年-1982年全国开展野生稻资源普查,查明海南岛生长有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及药用野生稻三种,分布各县65处,以普通野生稻为多,有32处,是栽培稻的祖先。(《海南省志·农业志》)

据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孟卫东介绍,全国同时分布有3种野生稻的省份,只有海南和云南。

但是,海南野生稻处于濒危境地。2002年至2012年,省农业厅、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对上世纪80年代发现并记载的海南野生稻分布点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18个普通野生稻分布点仅剩18个,84.7%的普通野生稻分布点消失,75%以上的药用野生稻分布点消失,83.9%的疣粒野生稻居群受到中重度外界干扰。

千年山兰稻再焕光彩

海南稻谷品种数量多,水稻品种,明代有77个,民国时期有240个,上世纪70年代有560个。陆稻品种有44个,按本地习惯分为坡稻和山兰稻,其中坡稻品种13个,山兰稻品种31个,此外还有不少小米品种。(《海南省志·农业志》)

然而,随着高产稻种的推广,不少本地产量低的特色品种开始逐渐消失。1956年,我省陆稻种植面积达到56万亩,如今,只有中部市县零星种植,品种也仅两三种。

海南文史专家王俞春说:“过去我们吃过的鸭脚粟、狗尾粟,因为其穗梗的形状像鸭脚和狗尾而得名,上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还有7万亩,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那些海南独有的和有历史文化的稻谷品种,值得发展。”王俞春说,人们现在吃不仅是为了填饱肚子了,开始注重质量安全和文化历史。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水稻田考古演(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稻之道,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目击一粒稻的10万年 (来源:视频综合) 2024年5月2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在线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家团队的论文。 研究告诉我们,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这条证据链,在长江下游地区钱塘江流域找到了。这粒米,走过了漫长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KQDUE8C000189FH.html
2.水稻的起源和历史水稻的种植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将探讨水稻的起源、早期种植技术以及它对古代社会的影响。一、水稻的起源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属于禾本科稻属。根据考古学和遗传学的研究, https://hr.gan-ren.com/hc/rexhxrxrecxmfencnxs.htm
3.渤海国时期,东北地区有过种植水稻的历史来自蘸盐至于明代建州女真等部,主要从事渔猎采集,靠互市购买谷物,虽然也种植一些小米、黄米、高粱、荞麦、稗子米、铃铛麦等杂粮,但产量并不高。近代东北种植大米的历史并不太久,主要是源自1870年代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移居东三省的朝鲜移民带来的稻种和寒区水稻种植技术。https://weibo.com/2794283127/NCIC36npD
4.水稻栽培方式的演变与发展伴随着我国水稻种植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 机械化种植成为水稻栽培的一个必然趋势[3]。就我国水稻种植主要分布的区域来看, 主要集中在吉林、黑龙江、新疆以及宁夏等省区, 水稻种植机械化主要有2种方式, 即机械化直播和机插秧。这2种方式在水稻种植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上述2种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仍然存在https://www.360wenmi.com/f/f384v1nvf4sw.html
5.基于HTML+CSS+JavaScript实现美丽家乡石埇镇(建议收藏)农业以种植香蕉、荔枝、 龙眼、蚕桑、地菠萝、水稻为主。2002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62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917万元,第二产业2817万元, 第三产业2886万元,财政收入2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50元。 石埇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有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南北朝时期的越州古城遗址;有曾任第二军军长和三省总司令香翰屏将军故居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709134/article/details/118913201
6.这里的水稻有“故事”新华社南昌3月28日电(记者范帆 周密 郭丰庆)春耕时节,农事渐忙,记者来到江西省万年县,探寻这里水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次考古,让人类稻作历史推移到12000年前 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南岸的江西省万年县,河网密布、农田肥沃,自古就是粮食产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 https://m.gmw.cn/2021-03/28/content_1302195269.htm
7.水稻演变的历史据后人考证,麋鹿的麋字之所以带一“米”字底,极有可能跟上述种植方式有关。 先民种稻,刚开始都是撒播,大概要等到汉朝才出现育苗和插秧的种植技术。四川新津县出土过一块陶制的水田模型(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模型上有个农夫正坐在秧马上插秧,反映的正是东汉人民种植水稻的场景。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8/11/36465141_630013341.shtml
8.水稻栽培学1随着溶田和育秧移栽方式的发展,水稻已完全被驯化。中国稻作在河谷和低洼地区的历史长于在旱地的种植历史。而在东南亚,稻作首先源自旱地,一直到近代才占领河流三角洲地带。可见水稻旱作也不是新技术。 南中国移民,还包括越南北部移民,大概在公元前2000年期间,将传统的湿地水稻种植法传入菲律宾。大致在公元前1500年,马来https://www.meipian.cn/4zqit46e
9.水稻是大米吗水稻的特点介绍→MAIGOO百科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主要分为籼稻与粳稻两种。水稻的特点是秆直立,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胚比小,约为颖果长的1/4。水稻食用价值很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稻糠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稻草是相当有特色的经济https://www.maigoo.com/citiao/937995.html
10.湖北英山县历史在这个乡镇翻开序幕,绿色崛起的生态强镇呼之欲出然而,近年来因为市场原因,传统水稻种植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需求,南河镇水稻业多年积淀下来的“小优势”渐渐被消磨殆尽。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未来“创新型”“生态型”“特色型”乡镇发展思想呼啸而至。 伍阳与南河镇党委班子清晰地认识到,在粮油种植产业上,南河镇必须将小优势转化为大优势,产生“裂变效应”https://hb.cri.cn/n/20220825/9134945b-65fa-edaf-6a83-f9b41d9825cb.html
11.科学网—食文化漫谈:米饭简史出土了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玉蟾岩遗址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成了世界稻作文明起源的“圣地”。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稻谷、稻杆叶和许多植物茎叶、果实的碳化物,经过年代鉴定为距今6670年左右,说明我国最迟在6000多年前就开始水稻的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7607-133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