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三个谜团的实现,有几个环节可待商榷
3、一些推理之外的细节
可以问一句“你在XX大街吗”然后直接挂断,通过名片认出真的重要吗?(没觉得这个名片对证明弱视帮助很大)
建议把小纸条写的简略一些,再加一些神态和动作,看着语焉不详的对话,再靠对方的眼神来猜,会更有传小纸条的“偷感”。
2)不要造词
拾级而上,“拾级”两个字是方式状语,不能拆。
4、综上,本文是一篇独特的逻辑流推理。
三个谜团、五重解答,布局足够宏大;剃毛谜团有独创性,令人耳目一新;“校长不管”的切入点,神来一笔,有逻辑才华;如果能提升一下前两重解答的观感就更好了。
1、推协成员在美国经历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冰果智斗、一句话推理、二维码推理。
2、冰果智斗的游戏规则描述得有些晦涩,“换给对手报数”和“交给对方报数”可能会引起误会,从“炸弹”到“爆炸”的表述也有跳跃;核诡有点太钻漏洞了。
3、一句话推理,只推出了一些大概的可能性就揭晓了答案,中间跳跃太大。如果能完全用逻辑推过去,就更好了。
且揭晓答案的方式过于隐晦,我是在请教了作者之后才懂的,或许可以更直白一些。
不过答案很巧妙,且来自于特朗普竞选的真实事件,这点好评。
4、二维码推理的真相类似于凶手做了一个黑客小软件,能以人眼不易察觉的速度快速展示两个二维码。
这个诡计是可行的,但黑客技术这种东西,可推性和公平性比较难保证,或许可以加入更多伏线,并阐明扫码设备的工作方式。
1、平行世界设定下的推理,对两起密室杀人和一个大楼消失谜团,给出了5重解答。
3、与魔仙老师另外两篇作品(Z密室、密室三体时代)相比,本文解答数最少,但包装得最好,各重解答差异分明,由浅至深有强烈的层进感,真解答极强。
个人认为是魔仙老师当前最高作。
4、真解答推出异世界是11进制的。
虽然进制诡计不是首创,但本文无疑包装得最好,不仅做到了海量伏线的回收,还与11指设定巧妙契合。堪称“推设定”和“收伏线”的双料教科书。
5、但金无足赤,本文的故事性和小说性有些许羸弱,人物塑造、故事冲突、内涵主旨、文字余味一概没有。且被塞了很多私货,像是一场推批和白井粉的狂欢。
6、推理方面,本文的推理足够优秀,但有7个小问题仍可商榷,本文的解答结构如下:
1)解答完成度
前几重解答只达到可能性层面,没到确定性和锁凶层面。
因为尸体坍塌、因为胎儿爆炸……这些都是可能性,没有证实这个可能性确实发生。
2)设定自然度
本文是平行世界设定,但细思之下,这个设定有些刻意。
两个世界有巨大的不同,手指个数、数学进制、科技水平、建筑和酒店;
但又有过多的相同,两个世界的双生白井、双生竹竿男、武汉、高铁、支付方式、语言文字。
需要它不一样就不一样,需要一样就一样。
天下竟有如此巧事乎?
3)解答对设定的利用
本文的主设定是平行世界穿越,但飞船解答和真解答却没用到它。
真解答其实没有穿越设定也能写(在白井智子的处理上略加修改即可),这是不太艺术的。
第三重解答,撑爆+地下解,用两个不相干的东西分别解答密室和楼消失,也不太美。
4)在异世界用现实逻辑
酒店不可能装单向玻璃、地下建筑不可能到100层,这些都是现实逻辑,但用在异世界并不合适。
既然可以接受世界穿越、接受光速飞船,为什么不能接受酒店单向玻璃和地下百层建筑呢?
5)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用不到的时候,说警察客气与五指无关;用到的时候,又有关了。
用不到的时候,说两起案件纯属巧合;用到的时候,又不是巧合了。
用不到的时候,说报纸打错了;用到的时候,又没打错。
线索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出现矛盾就把人家一脚踢飞(是巧合、打错了),需要人家了又捡回来重新用。
6)三处读音bug
异世界如果是11进制,写作“10”为什么读作“shíyī”呢?
7)一处推理病
这里犯了推理病。
读者需要通过“一模一样”推出照片上是“六指”。
但小月本人看过照片,他不需要推这件事。
7、上述7条锐评,不是责备,只是为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了提建议,反反复复看了5遍,这还不算魔仙铁粉吗。
总之,本文是短篇设定系推理、多重解答、伏线设计、推设定的四重教科书,值得反复研读和学习。
“武汉高校征文邀请赛·一等奖”实至名归!
1、由清代真实园林“环秀山庄”改编的园林推理,涉及两名死者、三重解答和一个寻宝解谜。
2、案发地采用真实园林,这点很加分,凶手的诡计也与园林有2处结合,解谜中也用到了5种园林手法和5个工匠暗语。能感觉出作者在园林方面下了功夫。
不过园林图与暗语印刷效果很糊,尤其是暗语,字体和文本框背景色使人完全看不出是哪些字,或许可以去掉艺术字体和背景色。
3、本文分为三重解答。
1)第一重解答的诡计是向内转动铁马,以及双脚踩踏桥栏杆,从而掩盖雪上的足迹。
但在二三重解答中,似乎再也没提足迹的事,尤其是第三重解答,凶手上下翻飞,各种操作,理应留下很多脚印。
但没关系,我有一计,可使诡计幽而复明。
不同材质导热效率不同,雪的融化速度也不同,石质地面比木质地面更易融化。
可以设计为,园中石路上雪化得差不多了,而洞口的木栈道上雪没化。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后两重解答的足迹问题。
2)第二重解答诡计是利用石头让先死的死者后浮起;第三重解答是把人迷晕放滑梯上慢慢滑进水里,和在亭子上装神弄鬼把人吓死。
滑梯密道虽然有伏线,但密道总归有一种“失格”的感觉;且线索每每都在用到的时候给出,如果能做成伏线前置给出就更好了。
1、日本当代题材的逻辑流推理,不行了,太喜欢了!
2、本文的日本当代背景和案件真相,最终同时指向了全文主旨——无缘死,三者浑然一体,如齿轮般吻合,这是第一大优点。
3、为了构造逻辑,本文需要用到一个很反常的建筑,但作者却用一个“房东赌气”的小故事,巧妙地将反常建筑合理化,这是第二大优点。
4、在反常建筑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犯罪者会躲避潜在监视”的行为逻辑。
而最具巧思的是,解答开篇通过“圆形监狱理论”先给出了这个逻辑,给在前面大大提高了它的说服力度,是一种“约法在前”的智慧。这是第三大优点。
5、第四大优点则是本文的逻辑链,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链是一个分总结构,通过三条链分别排除土屋、川岛、八桥,最终得出结论死者是自杀。
逻辑链不仅长,每一步也很严谨,我几乎没有找出bug,神!
除了长和严谨,还有几处亮眼的小设计(图中篮字),尤其是“帘开”这一处,将杀人现场和盗窃现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浑然天成的逻辑美感。
6、但美中不足的是,解答的条理性很差,原因有五(图中红字)
1)“凶手不知道中村离开”和“清理是死者”
这两条逻辑链很精彩,但它们都断掉了,对最终结论没有贡献。
“清理是死者”的设计有冗余感,且它和下一条逻辑中都出现了“刀怎么不清理”,有重复感,我建议把死者清理这个设计删掉。
2)偷画贼是土屋
这条逻辑链没说出最关键的结论——所以土屋不是杀人凶手。这句话对条理很重要,但文中没有明示。
3)窗帘4:40拉上
这里通过偷画贼的徘徊,推出窗帘由打开变为拉上,但这个结论给早了。
后面用两条分支很精彩地推出了“帘开”,偷画贼徘徊相当于把“帘开”剧透了,我建议把徘徊放到“帘开”之后再提。
也可以把可乐瓶推理合并到“帘开”这里,成为“帘开”的又一个佐证。
4)不是八桥
上一条“4:40拉上”,已经排除了川岛和八桥,但后面莫名其妙又重新讨论八桥的嫌疑,很不条理。
而且在灯上指纹那条逻辑链中,侦探几乎预设八桥为凶手,先排除、又预设、再排除,混乱又迷惑。
5)是自杀
排除3个嫌疑人,所以死者是自杀。
晚节不保。
虽然自杀与主旨很契合,但它毕竟是一个意外结论,需要更多逻辑、伏线去支撑,仅靠一个排除我觉得不够硬。
而且这里不是普通自杀,是死者故布疑阵。恕我直言,这个真相有点“掀桌”的味道,死者故布疑阵可以造出任何天谜。
7、我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了一下逻辑链,才疏学浅,仅供参考
十三、请随风飘逝吧
1、亡魂弑神的设定系密室。基于亡魂的消散设定和神的夺舍设定,设计了一个三重六面胶带密室。
2、真伪解答共计9个诡计
①从防盗窗网格伸手把胶带贴紧
②把门拆下,贴紧门锁侧的胶带后从合页侧通过
③胶带涂胶水会自动变直贴紧
④锁孔两侧各插一把钥匙,用一侧带动另一侧
⑤(设定)亡魂斩下自己的肩膀从而过窗
⑦把门掰断,通过后用胶带掩盖断痕
⑧门板是空心的可以藏人
⑨脸皮盖在脸上伪造身份
可以看出,本文诡计极多,⑤⑥两诡计与设定联系紧密,十分巧妙;最终的路线图让我想到了数学中的图论问题,很有设计感。
3、在亮点之外,也有几个地方我想提出建议
1)诡计的设定率
9个诡计只有2个用到设定,我觉得有点少。
没用到设定的那些诡计,特色性可能没那么足,像门内藏人这样的诡计,已经不知道看多少回了。
2)设定的利用率
而另一方面,文中给的设定又太多。开篇疯狂铺设定,有种“强迫读者看说明书”的感觉。
我觉得设定越少越好,利用率越高越好。
3)部分诡计的可行性存疑
如②的徒手拆门、⑦的徒脚掰门、③的胶带自动贴紧、⑥的柜子锁月牙锁等,感觉很悬浮。
文中人物没发现合页被拆、门是断的、脸上盖脸皮,亦有降智之嫌。
4)证伪
由于诡计太多,想要逐个证伪并不容易,很多证伪太强行,比如
一定约好用多少胶带,一定发现多了一条。
这两个“一定”是凭什么呢?
我来仿写一段:
夫人,你昨晚与老公同睡,一定知道他的头发是113496根,而你今早一定会发现多出了一根。
观感一模一样。
5)为什么要造密室
文中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刺神失败后神逃跑。
这个理由没能说服我,众人去现场数尸体数不就知道跑没跑了吗。
而且神的夺舍到底是只能夺舍刺神的人,还是可以夺舍周围任何人,文中说是前者,那为什么不能两人杀神,数人围观。
本文需要一个更好的“造密室”理由。
非常看好作者的设定系潜力,期待之后的更多作品!
整本《夜行5》看完真的给我很多收获!
12篇原创推理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长。
在题材上,《精灵贝壳梦》开创宝可梦推理;《理性侦探假设》结合经济学概念;《叠山园记》将真实园林做为舞台;《临江仙》则让东坡居士成为侦探。
在逻辑上,《无缘死》用一个窗帘尽显结构的精彩;《破碎时光里伸出来的手》则用“校长不管”展现了切入点的魅力。
在故事上,《结香》的故事、推理浑然一体,回味隽永;《冰封的少女》则书写了一个跨越千年的宏大史诗。
在设定上,《请随风飘逝吧》将亡魂设定用到极致;《眷神素雪》则对推设定与扔设定进行了丰富的探索。
至于全书的个人最爱作品,我可能会给到《指之信条》。五重解答,层层递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进制、手指与穿越严丝合缝,创意、严谨与技巧无可挑剔,真解答堪称“推设定”的教科书。
逃2024.12.8
一些错字:
“暗想到”→“暗想道”
“说到”→“说道”
逗号句号只能留一个
“较小”→“娇小”
“天亮”→“天黑”(作者已确认)
“附身”→“俯身”
“爹爹的说的”→“爹爹说的”
“岂不也不可能”→“也不可能”
“这跟”→“这根”
“被云小荷飞”→“被云小荷甩飞”
“封侯一剑”→“封喉一剑”
“由些时日”→“有些时日”,逗号位置也不对
“在一细看”→“再一细看”
“出现那里”→“出现在那里”
“变化”→“变回”
“一丝”→“一只”
“悉数”→“细数”/“细述”
“再”→“在”
“写个表弟”→“写给表弟”
“打门”→“打开门”
“费劲心思”→“费尽心思”
“即”→“既”
“立请”→“立清”(人名)
“总由”→“总有”
“帮他逃走道具”→“帮他逃走的道具”
“发梢间上面”→“发梢间”/“发梢上面”
“及其费时”→“极其费时”
“前两起间密室”→“前两起密室”/“前两间密室”
引号反了
“恨快乐”→“很快乐”
“好想”→“好像”
“那时”→“那是”
“翻到下来”→“翻倒下来”
“衣”→“衣着”
“里这里”→“离这里”
“在船”→“这船”
“送了一口气”→“松了一口气”
“张全毛”→“长全毛”
“再那之前”→“在那之前”
“脚指头”→“脚趾头”
“修整修整”→“休整休整”
“问到”→“问道”
“另一次”→“另一侧”
“你那”→“那你”
“一副”→“衣服”
“绕道”→“绕到”
“这是个这个神”→“这个神”
“就会”→“救回”
“有”→“又”
“意外的时”→“意外的是”
“而”→“就”/删掉
“相见某人”→“想见某人”
“来到这路”→“来到这里”
前引号缺失
“仍然仍然”→“仍然”
“笔迹”→“笔记”(由上下文)
“极愿届”→“极愿界”
“你们”→“他们”(由上下文)
“完没”→“完美”
P423-433主角叫“清兴”;P433-453主角叫“清风”
应统一主角名(作者已确认)
本来想着帮忙勘误一下,勘着勘着怎么感觉成校稿的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