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夜行5》

④三个谜团的实现,有几个环节可待商榷

3、一些推理之外的细节

可以问一句“你在XX大街吗”然后直接挂断,通过名片认出真的重要吗?(没觉得这个名片对证明弱视帮助很大)

建议把小纸条写的简略一些,再加一些神态和动作,看着语焉不详的对话,再靠对方的眼神来猜,会更有传小纸条的“偷感”。

2)不要造词

拾级而上,“拾级”两个字是方式状语,不能拆。

4、综上,本文是一篇独特的逻辑流推理。

三个谜团、五重解答,布局足够宏大;剃毛谜团有独创性,令人耳目一新;“校长不管”的切入点,神来一笔,有逻辑才华;如果能提升一下前两重解答的观感就更好了。

1、推协成员在美国经历的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冰果智斗、一句话推理、二维码推理。

2、冰果智斗的游戏规则描述得有些晦涩,“换给对手报数”和“交给对方报数”可能会引起误会,从“炸弹”到“爆炸”的表述也有跳跃;核诡有点太钻漏洞了。

3、一句话推理,只推出了一些大概的可能性就揭晓了答案,中间跳跃太大。如果能完全用逻辑推过去,就更好了。

且揭晓答案的方式过于隐晦,我是在请教了作者之后才懂的,或许可以更直白一些。

不过答案很巧妙,且来自于特朗普竞选的真实事件,这点好评。

4、二维码推理的真相类似于凶手做了一个黑客小软件,能以人眼不易察觉的速度快速展示两个二维码。

这个诡计是可行的,但黑客技术这种东西,可推性和公平性比较难保证,或许可以加入更多伏线,并阐明扫码设备的工作方式。

1、平行世界设定下的推理,对两起密室杀人和一个大楼消失谜团,给出了5重解答。

3、与魔仙老师另外两篇作品(Z密室、密室三体时代)相比,本文解答数最少,但包装得最好,各重解答差异分明,由浅至深有强烈的层进感,真解答极强。

个人认为是魔仙老师当前最高作。

4、真解答推出异世界是11进制的。

虽然进制诡计不是首创,但本文无疑包装得最好,不仅做到了海量伏线的回收,还与11指设定巧妙契合。堪称“推设定”和“收伏线”的双料教科书。

5、但金无足赤,本文的故事性和小说性有些许羸弱,人物塑造、故事冲突、内涵主旨、文字余味一概没有。且被塞了很多私货,像是一场推批和白井粉的狂欢。

6、推理方面,本文的推理足够优秀,但有7个小问题仍可商榷,本文的解答结构如下:

1)解答完成度

前几重解答只达到可能性层面,没到确定性和锁凶层面。

因为尸体坍塌、因为胎儿爆炸……这些都是可能性,没有证实这个可能性确实发生。

2)设定自然度

本文是平行世界设定,但细思之下,这个设定有些刻意。

两个世界有巨大的不同,手指个数、数学进制、科技水平、建筑和酒店;

但又有过多的相同,两个世界的双生白井、双生竹竿男、武汉、高铁、支付方式、语言文字。

需要它不一样就不一样,需要一样就一样。

天下竟有如此巧事乎?

3)解答对设定的利用

本文的主设定是平行世界穿越,但飞船解答和真解答却没用到它。

真解答其实没有穿越设定也能写(在白井智子的处理上略加修改即可),这是不太艺术的。

第三重解答,撑爆+地下解,用两个不相干的东西分别解答密室和楼消失,也不太美。

4)在异世界用现实逻辑

酒店不可能装单向玻璃、地下建筑不可能到100层,这些都是现实逻辑,但用在异世界并不合适。

既然可以接受世界穿越、接受光速飞船,为什么不能接受酒店单向玻璃和地下百层建筑呢?

5)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用不到的时候,说警察客气与五指无关;用到的时候,又有关了。

用不到的时候,说两起案件纯属巧合;用到的时候,又不是巧合了。

用不到的时候,说报纸打错了;用到的时候,又没打错。

线索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出现矛盾就把人家一脚踢飞(是巧合、打错了),需要人家了又捡回来重新用。

6)三处读音bug

异世界如果是11进制,写作“10”为什么读作“shíyī”呢?

7)一处推理病

这里犯了推理病。

读者需要通过“一模一样”推出照片上是“六指”。

但小月本人看过照片,他不需要推这件事。

7、上述7条锐评,不是责备,只是为了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为了提建议,反反复复看了5遍,这还不算魔仙铁粉吗。

总之,本文是短篇设定系推理、多重解答、伏线设计、推设定的四重教科书,值得反复研读和学习。

“武汉高校征文邀请赛·一等奖”实至名归!

1、由清代真实园林“环秀山庄”改编的园林推理,涉及两名死者、三重解答和一个寻宝解谜。

2、案发地采用真实园林,这点很加分,凶手的诡计也与园林有2处结合,解谜中也用到了5种园林手法和5个工匠暗语。能感觉出作者在园林方面下了功夫。

不过园林图与暗语印刷效果很糊,尤其是暗语,字体和文本框背景色使人完全看不出是哪些字,或许可以去掉艺术字体和背景色。

3、本文分为三重解答。

1)第一重解答的诡计是向内转动铁马,以及双脚踩踏桥栏杆,从而掩盖雪上的足迹。

但在二三重解答中,似乎再也没提足迹的事,尤其是第三重解答,凶手上下翻飞,各种操作,理应留下很多脚印。

但没关系,我有一计,可使诡计幽而复明。

不同材质导热效率不同,雪的融化速度也不同,石质地面比木质地面更易融化。

可以设计为,园中石路上雪化得差不多了,而洞口的木栈道上雪没化。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后两重解答的足迹问题。

2)第二重解答诡计是利用石头让先死的死者后浮起;第三重解答是把人迷晕放滑梯上慢慢滑进水里,和在亭子上装神弄鬼把人吓死。

滑梯密道虽然有伏线,但密道总归有一种“失格”的感觉;且线索每每都在用到的时候给出,如果能做成伏线前置给出就更好了。

1、日本当代题材的逻辑流推理,不行了,太喜欢了!

2、本文的日本当代背景和案件真相,最终同时指向了全文主旨——无缘死,三者浑然一体,如齿轮般吻合,这是第一大优点。

3、为了构造逻辑,本文需要用到一个很反常的建筑,但作者却用一个“房东赌气”的小故事,巧妙地将反常建筑合理化,这是第二大优点。

4、在反常建筑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犯罪者会躲避潜在监视”的行为逻辑。

而最具巧思的是,解答开篇通过“圆形监狱理论”先给出了这个逻辑,给在前面大大提高了它的说服力度,是一种“约法在前”的智慧。这是第三大优点。

5、第四大优点则是本文的逻辑链,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链是一个分总结构,通过三条链分别排除土屋、川岛、八桥,最终得出结论死者是自杀。

逻辑链不仅长,每一步也很严谨,我几乎没有找出bug,神!

除了长和严谨,还有几处亮眼的小设计(图中篮字),尤其是“帘开”这一处,将杀人现场和盗窃现场,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浑然天成的逻辑美感。

6、但美中不足的是,解答的条理性很差,原因有五(图中红字)

1)“凶手不知道中村离开”和“清理是死者”

这两条逻辑链很精彩,但它们都断掉了,对最终结论没有贡献。

“清理是死者”的设计有冗余感,且它和下一条逻辑中都出现了“刀怎么不清理”,有重复感,我建议把死者清理这个设计删掉。

2)偷画贼是土屋

这条逻辑链没说出最关键的结论——所以土屋不是杀人凶手。这句话对条理很重要,但文中没有明示。

3)窗帘4:40拉上

这里通过偷画贼的徘徊,推出窗帘由打开变为拉上,但这个结论给早了。

后面用两条分支很精彩地推出了“帘开”,偷画贼徘徊相当于把“帘开”剧透了,我建议把徘徊放到“帘开”之后再提。

也可以把可乐瓶推理合并到“帘开”这里,成为“帘开”的又一个佐证。

4)不是八桥

上一条“4:40拉上”,已经排除了川岛和八桥,但后面莫名其妙又重新讨论八桥的嫌疑,很不条理。

而且在灯上指纹那条逻辑链中,侦探几乎预设八桥为凶手,先排除、又预设、再排除,混乱又迷惑。

5)是自杀

排除3个嫌疑人,所以死者是自杀。

晚节不保。

虽然自杀与主旨很契合,但它毕竟是一个意外结论,需要更多逻辑、伏线去支撑,仅靠一个排除我觉得不够硬。

而且这里不是普通自杀,是死者故布疑阵。恕我直言,这个真相有点“掀桌”的味道,死者故布疑阵可以造出任何天谜。

7、我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梳理了一下逻辑链,才疏学浅,仅供参考

十三、请随风飘逝吧

1、亡魂弑神的设定系密室。基于亡魂的消散设定和神的夺舍设定,设计了一个三重六面胶带密室。

2、真伪解答共计9个诡计

①从防盗窗网格伸手把胶带贴紧

②把门拆下,贴紧门锁侧的胶带后从合页侧通过

③胶带涂胶水会自动变直贴紧

④锁孔两侧各插一把钥匙,用一侧带动另一侧

⑤(设定)亡魂斩下自己的肩膀从而过窗

⑦把门掰断,通过后用胶带掩盖断痕

⑧门板是空心的可以藏人

⑨脸皮盖在脸上伪造身份

可以看出,本文诡计极多,⑤⑥两诡计与设定联系紧密,十分巧妙;最终的路线图让我想到了数学中的图论问题,很有设计感。

3、在亮点之外,也有几个地方我想提出建议

1)诡计的设定率

9个诡计只有2个用到设定,我觉得有点少。

没用到设定的那些诡计,特色性可能没那么足,像门内藏人这样的诡计,已经不知道看多少回了。

2)设定的利用率

而另一方面,文中给的设定又太多。开篇疯狂铺设定,有种“强迫读者看说明书”的感觉。

我觉得设定越少越好,利用率越高越好。

3)部分诡计的可行性存疑

如②的徒手拆门、⑦的徒脚掰门、③的胶带自动贴紧、⑥的柜子锁月牙锁等,感觉很悬浮。

文中人物没发现合页被拆、门是断的、脸上盖脸皮,亦有降智之嫌。

4)证伪

由于诡计太多,想要逐个证伪并不容易,很多证伪太强行,比如

一定约好用多少胶带,一定发现多了一条。

这两个“一定”是凭什么呢?

我来仿写一段:

夫人,你昨晚与老公同睡,一定知道他的头发是113496根,而你今早一定会发现多出了一根。

观感一模一样。

5)为什么要造密室

文中的解释是,为了防止刺神失败后神逃跑。

这个理由没能说服我,众人去现场数尸体数不就知道跑没跑了吗。

而且神的夺舍到底是只能夺舍刺神的人,还是可以夺舍周围任何人,文中说是前者,那为什么不能两人杀神,数人围观。

本文需要一个更好的“造密室”理由。

非常看好作者的设定系潜力,期待之后的更多作品!

整本《夜行5》看完真的给我很多收获!

12篇原创推理在不同方面各有所长。

在题材上,《精灵贝壳梦》开创宝可梦推理;《理性侦探假设》结合经济学概念;《叠山园记》将真实园林做为舞台;《临江仙》则让东坡居士成为侦探。

在逻辑上,《无缘死》用一个窗帘尽显结构的精彩;《破碎时光里伸出来的手》则用“校长不管”展现了切入点的魅力。

在故事上,《结香》的故事、推理浑然一体,回味隽永;《冰封的少女》则书写了一个跨越千年的宏大史诗。

在设定上,《请随风飘逝吧》将亡魂设定用到极致;《眷神素雪》则对推设定与扔设定进行了丰富的探索。

至于全书的个人最爱作品,我可能会给到《指之信条》。五重解答,层层递进,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进制、手指与穿越严丝合缝,创意、严谨与技巧无可挑剔,真解答堪称“推设定”的教科书。

逃2024.12.8

一些错字:

“暗想到”→“暗想道”

“说到”→“说道”

逗号句号只能留一个

“较小”→“娇小”

“天亮”→“天黑”(作者已确认)

“附身”→“俯身”

“爹爹的说的”→“爹爹说的”

“岂不也不可能”→“也不可能”

“这跟”→“这根”

“被云小荷飞”→“被云小荷甩飞”

“封侯一剑”→“封喉一剑”

“由些时日”→“有些时日”,逗号位置也不对

“在一细看”→“再一细看”

“出现那里”→“出现在那里”

“变化”→“变回”

“一丝”→“一只”

“悉数”→“细数”/“细述”

“再”→“在”

“写个表弟”→“写给表弟”

“打门”→“打开门”

“费劲心思”→“费尽心思”

“即”→“既”

“立请”→“立清”(人名)

“总由”→“总有”

“帮他逃走道具”→“帮他逃走的道具”

“发梢间上面”→“发梢间”/“发梢上面”

“及其费时”→“极其费时”

“前两起间密室”→“前两起密室”/“前两间密室”

引号反了

“恨快乐”→“很快乐”

“好想”→“好像”

“那时”→“那是”

“翻到下来”→“翻倒下来”

“衣”→“衣着”

“里这里”→“离这里”

“在船”→“这船”

“送了一口气”→“松了一口气”

“张全毛”→“长全毛”

“再那之前”→“在那之前”

“脚指头”→“脚趾头”

“修整修整”→“休整休整”

“问到”→“问道”

“另一次”→“另一侧”

“你那”→“那你”

“一副”→“衣服”

“绕道”→“绕到”

“这是个这个神”→“这个神”

“就会”→“救回”

“有”→“又”

“意外的时”→“意外的是”

“而”→“就”/删掉

“相见某人”→“想见某人”

“来到这路”→“来到这里”

前引号缺失

“仍然仍然”→“仍然”

“笔迹”→“笔记”(由上下文)

“极愿届”→“极愿界”

“你们”→“他们”(由上下文)

“完没”→“完美”

P423-433主角叫“清兴”;P433-453主角叫“清风”

应统一主角名(作者已确认)

本来想着帮忙勘误一下,勘着勘着怎么感觉成校稿的了(笑)

THE END
1.我爱bpmf三拼音节是由声母、介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例如,“xiong”的声母是“x”,介母是“”,韵母是“ong”。三拼音节的发音特点是声母、介母和韵母需要依次快速连读,介母通常发音较轻短12。 整体认读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是一类特殊的音节,不需要拼读,可以直接整体认读。例如,“zh”、“chi”、“shi”等。 https://www.jianshu.com/p/48669b143fa9
2.现代汉语班级第一语音重点知识大放送(1)音素音节辅音元音先介绍一下自身情况: 在大一上下学期的两次期末考试中 wuli 现汉班级排名都是1/65 马上要期末考试啦,刷到我的各位都是幸运儿 目前我还担任学院里的朋辈导师 负责现汉辅导 语音作为现代汉语里的三大版块之一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音的重点知识都整理好放在这里啦[大笑R]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1I3U9A0556B3UW.html
3.现代汉语知识汇总汉语基本知识18、轻声有两个特点: 一是音高不固定;一是音色有时发生变化。 19、重音有哪两种 一种是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叫语法重音;另一种是 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叫逻辑重 音。 20、语法重音与逻辑重音的关系 语法重音要服从逻辑重音。就是说,一句话中有了逻辑重音,语 https://blog.csdn.net/king13jkc/article/details/142532651
4.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试题(精选9篇)目的是考察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外,还要考察上声便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3)400字短文朗读,限时4分钟,占30分。目的是考察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重点考察语音、语流音变、语调等。(4)说话,时间不少于3分钟,占40分。目的是考察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10.国务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cyt23k4.html
5.感恩遇见不负美好二、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 1、认识图形 2、能比较大小,长短宽窄,粗细,高矮,轻重等事物特征 3、位置的辨别 4、找出一组事物存在的规律性 三、日常生活实践 买东西的数数、数量、生活用品的分类等 课程内容总结 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幼小阶段的孩子,更应该关注的是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不仅仅是知识点。 https://www.meipian.cn/55m9w02f
6.普通话朗读技巧8篇(全文)普通话里也有不少“重轻”型的双音节词语, 轻声音节不仅音节变短、调域变窄, 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轻声调值。轻声音节的调值有两种形式:前面音节声调是上声时, 轻声音节的调值为44, 前面音节为上声之外的其他声调时, 轻声音节的调值为31。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语也是“中中重”格式和“中重中重”格式词语较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k5yzd77.html
7.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汇总十篇(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除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外,还要注意读准轻声,如:多么、鱼鳞上、圈圈、告诉等字的读音。要注意词连读,即使是多音节词,也要读或整体,如:“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巅”、“粗心大意”。 (2)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语气。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凭着语感自然停顿。如:“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jiaoan/20230429142134_6974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