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手机广西网

1953年,中共广西省委按照中共中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省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30日,南宁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供图

一、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新的矛盾又逐渐显露出来:一是农民底子较薄,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更无力购买先进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二是个体农民经济地位不稳定,部分家底较好的农户雇工、放债、买田买地;部分家底较差的农户经不起债务重压和灾害袭击,不得不出典、出卖土地,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广西省委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互助合作运动

1953年1月,中共广西省委召开全体委员(扩大)会议。决定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的要求,通过宣传教育和典型示范,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有计划地把全省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会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步骤是:从逐步巩固起来的临时互助组中,挑选并帮那些办得好的提高为常年互助组,再提高到生产合作社;而在推动互助合作的同时,以足够的注意力去推动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的发展,借以促进生产合作的发展。

农业生产互助组带有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萌芽性质。早在1951年,部分先完成土地改革的地方就出现这种互助合作组织,其中有些办得较好,如全州县的蒋在球互助组、贺县的缪隆恩互助组、宾阳县的杨祖露互助组、岑溪县的莫寿全互助组等,它们对全省的互助合作运动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

1953年11月,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会议决定进一步积极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此推动下,互助合作运动很快就形成了高潮。到1953年底,全省互助组发展到21.46万个,参加的农户达89.7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23%。1954年,全省互助组又迅速发展到43万多个,入组农户已达到60%以上。

初级农业合作社

互助组的大量发展,为农业逐步实现合作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春,中共广西省委举办了建社试点工作组培训班,然后在一批先进的常年互助组中试办了一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初级农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征。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人社后,所有权仍归农民个人,生产则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纯收入60%按社员劳动数量分配,40%按入股土地数量和质量分红。这些做法照顾了农民不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显示了集体的力量,一般建社后都获得增产丰收。因此,许多常年互助组主动要求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4年1月26日,中共广西省委发出《关于切实办好农业合作社的指示》,要求各地因势利导,积极做好建社工作。2月26日,省委又召开建社工作会议,总结211个农业合作社经验,强调建社要从始至终贯彻深入思想发动,建社后要紧紧抓住四个环节:首先是搞好生产,做到增产增收;其次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制;第三坚持对社员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第四做好分配工作,务求达到“全社增产,户户增收”。4月3日,省委《关于巩固互助合作组织,全力推动春耕生产的指示》,仍然强调稳步发展,要求各地保证办社质量,务必做到“建成一批,巩固一批”,“健康第一”。

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8月下旬,中共广西省委召开区委书记以上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会议批判了所谓办社中的“右倾思想”,提出1955年冬至1956年春,全省建立初级农业合作社5.5万个。会后,层层加码,要求越来越急。到1955年11月,全省已建初级农业合作社5.47万个,大大超越了8月会议提出的指标。

高级农业合作社以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为特征,取消土地、耕畜和大型农具人社的报酬,纯收益全部实行按劳分配。部分农民对这种急剧变革生产关系的做法并不理解,加上高级社规模过大,经营不善,生产搞不好,建社后不久,便有些社员闹退社。到1957年春夏间,全省要求退社的农户达6.8%,严重的地方达15%。这股“退社风”虽然采取“大辩论”的方法给压下去了,但是对部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仍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广西手工业历史悠久,在全省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953年,全省有手工业者18.8万人,其中城镇手工业者7万多人,农村手工业者11万多人。他们共分10个大行业,100多个小行业,生产产品达3000多种。主要产品有金属制品、制革及皮制品、陶瓷、木制品、竹木藤编织品、棉麻织品、食品、文化用品、缝纫、修理等。

广西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步于1954年初,当时为了摸索经验,先试办了20个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6月,中共广西省委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决定以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为中心,带动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和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的发展。8月,省委召开第一次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明确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继续以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为中心,循序前进,逐步把生产小组和供销生产合作社引导到高级形式。这一年,全省共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62个,手工业供销合作社61个,手工业合作小组1933个。参加这三种合作组织的手工业者约占全省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2%。

1955年,由于手工业的产供销不平衡,生产面临着许多困难,一些手工业工厂陷于停工半停工状态。2月,中共广西省委召开第二次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巩固为主、重点发展的方针。并决定将手工业的产供销纳入地方工业计划,实行综合平衡,统筹安排。这一年,全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563个,人社人数达1.79万人,加上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社员和合作小组组员,约占全省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8%。

1956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带动下,手工业合作化也加快了步伐。1月6日,中共广西省委召开全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代表大会,作出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会后,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市率先完成手工业合作化。3月,全省城镇手工业合作社就已发展到2338个,人社社员达10.6万人,加上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合作小组人员,占手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4.5%。散居在农村的手工业者,则分别参加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至此,全省基本上完成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年,全省手工业总产值达1.59亿元,相当于1954年手工业总产值的12.8倍;平均每人产值1458元,比1954年增长59%。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些地方忽视某些手工业宜于分散经营的特点,不适当地实行集中生产和统一计算盈亏;有些地方盲目并社、扩社、升级,搞所谓“大集体”,经营管理跟不上,收益分配不合理,影响了部分手工业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行业过于集中,使一些独具特色的手工业产品的产销受到限制,既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又造成城乡消费者的诸多不便;分散在农村和圩镇的手工业,已从农业分离出来,又把他们划为农业人口,有的被迫改行种田,导致部分农村手工业萎缩。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广西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能力较低,轻化、食品、纺织工业生产占三分之二以上。据1953年统计,全省共有私营工业1682户(1956年停业改组后为946户),产值为25163万元。全省共有私营商业14万多家,其中大部分是小商贩,属资本主义商业的仅3万多家。

早在1952年以前,国家就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收购、经销、代销、代购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五反”运动后,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积极改造”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5年,全省公私合营的工业总产值已占原来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9.15%;商业方面,经销、代销和合作形式的零售额已占私营商业零售总额的41.6%。

1955年11月2日,中共广西省委发出《关于加强对私商改造的指示》。12月18日,省委召开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指示,结合广西实际情况,作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规划。

从1955年12月至1956年3月,主要是通过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赎买办法,将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具体做法是由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并派出干部作为公方代表领导企业,原企业资本家或资方代表也参加管理。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由国家与资本家按一定比例分成,其后改为除资本家按其参加合营资金多少分取“定息”外,其余归国家。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从城市到圩镇,不仅企业中的职工店员热烈欢迎社会主义改造,许多资本家也纷纷申请实行公私合营。当他们的申请获得批准时,便张灯结彩,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兴高彩烈地向当地中共党委报喜。到1956年3月底,南宁、柳州、桂林、梧州四市及各县城、圩镇,就基本完成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有部分工厂和商业企业直接转人了国营企业和国营商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生产和经营一般都比改造前有所进步。但是由于这一变革是在一种大趋势中匆匆完成的,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错把一些小商贩和小手工业者作资本主义工商业者,对他们经营的企业也实行了公私合营,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落实政策,明确他们是劳动者;二是实行公私合营后,打乱了原来的协作关系,致使一些名牌产品停止了生产;三是在对私商改造中,“小店并大店,摊贩变座商”,把不应撤并的商业网点也撤并了,直接影响了商业的繁荣,使消费者感到不便。

THE END
1.2025考研政治考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三大改造考研政治是每一位考研考生都需要考的,考试内容多杂,非常难考高分,因此我们可以精炼着看,下面来看“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三大改造”,详细来看高顿考研的整理,供参考!?2025考研备考资料领取 知识点9: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三大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中首先进行的。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https://www.gaodun.com/kaoyan/1593439.html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发展表现,说出我国简述宋代南方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发展表现,说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起止朝代?要短小,精炼!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4327c47de99b2dc8d1643f5f41726ac.html
3.党史上的河南066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迅速迈开步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三大改造中列为首位。 经过土地改革,河南广大农民迸发出空前高涨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普遍发展了劳动互助组织。1950年,洛阳、许昌等河南土改先行地区出现了互助组,其中主要是临时互助组。鲁山县马楼村农民https://www.hntv.tv/rhh-6893272064/article/1/1450373121201336321
4.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题目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https://gd.huatu.com/tiku/2286510.html
5.三大改造PPT传统中国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办图网提供三大改造PPT传统中国风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学习课件模板供会员免费下载,作品支持软件PowerPoint,格式为pptx。更多精彩党课PPT模板素材,尽在办图网。 标签:建党 党政 中国 党政工作 党政模板 工作模板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PPT 中国风 传统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资本主义工https://www.888ppt.com/pptmoban/9b1facc34bdcba4f11973809.html
6.实现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是总路线A.目标;手段B.任务;方法C.原则;要求D.主体;两翼https://www.shangxueba.com/ask/12045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