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

在云贵川三省共护一江碧水、实施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贵州省启动新一轮省内八大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既看水质、也看水量,全方位提升流域生态保护水平;

四川省剑阁县新投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科技监测与人工巡护并重,不断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制度体系,苍苍古树枝繁叶茂;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阔步前行。

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支撑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须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

“从改革目标任务看,美丽中国建设已迎来积厚成势、全面推进,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提速阶段。”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结合美丽中国建设新的实践不断健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为绿色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工地上的热闹景象,正是受益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厦门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詹源介绍,特宝生物项目的分区管控单元为海沧生物医药园,功能定位以生物医药为主,项目与之相符,因此享受了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的便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资源利用、产业准入等一整套生态环境管理要求,融入“一张图”“一清单”管理,实现空间上的生态环境精细化、差异化管控,真正发挥生态环境导向作用,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省、市两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划定生态环境管控单元近4.5万个。据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重点推进体系建设,推动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初步形成,制度基本建立。

——健全完善各项基础制度,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专家表示,生态文明基础体制主要包括法律规划类制度、监测监管类制度和产权管理类制度等。围绕这些基础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黄承梁认为,这些基础体制的不断完善,将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

——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专家表示,这将有助于整合完善现行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保障,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作用

高品质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走向质变。

——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北京的蓝天越来越多,家门口的南长河也更清澈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王亮说。

宁夏银川市,北控水务集团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地下数十米是正在运转的地埋式再生水设施。“生活污水经全自动工艺流程深度处理,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用于园林绿化、工业生产。”北控水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国不断健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以抓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2023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8.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1.6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机制”。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表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役。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要素、全联动、全周期管理,建立新污染物协同治理和环境风险管控体系,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三江源国家公园,风光壮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生态管护队队长索索跨上摩托车,开始一天的巡护。“看着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打心眼里高兴。”索索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目前,我国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超过30%。建立国家公园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个,有效保护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更加稳固。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孙金龙表示,要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破坏问题监督机制,稳妥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江西贵溪市流口镇横路村滑草场上,体验滑草项目的孩子们欢声笑语。谁能想到,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坑塘。贵溪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股股长董加东介绍,当地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加固稳定山体、播种草籽复绿等措施,废弃矿区变身为农旅融合景区。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竺效表示,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如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生态产品价格体系、生态产品交易体系等。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云南昆明安宁产业园区,高速运转的作业区周围绿地环绕。探索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型的能耗管理模式,园区内的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创新推出催化滤渣直供焦化流程,将滤渣转化为价值更高的石油焦产品。“我们从理念、生产工艺到产品逐步绿色化。”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鲍永忠说。

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升级的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注入新的活力。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黄润秋表示,将着力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据了解,自然资源部将以健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完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为主线,深入推进自然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10月12日,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26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省福清市海上风电产业园下线。在年平均10米/秒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1亿千瓦时清洁电能,可满足5.5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

今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实现历史性跨越。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也在提升。截至去年底,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

——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重庆高新区市民王宁卿打开“碳惠通”小程序,点出乘车码扫码上了公交车,获得1.1个碳积分。“积分可兑换公交券或纸巾、牛奶等日常用品。既省了钱,又为减碳作出贡献。”王宁卿说。

近年来,我国不断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双轮驱动”,实现对减排主体的全覆盖。

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为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任务书”和“施工图”。今后,还将加快研究发布电力、煤炭、燃油等重点领域碳足迹核算方法和碳足迹因子,为下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工作提供坚实基础,以产品碳足迹管理助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将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冯华寇江泽董丝雨)

THE END
1.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专家表示,这将有助于整合完善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0MTU1MDk3MA==&mid=2247568476&idx=6&sn=9ee11a51ba0bc71877d56bbb86397e4b&chksm=fa7de65a166defcc2981f6623c8331d7b03cb5cf83409aa201d6a26b8ea84770539c0b9657dc&scene=27
2.我国成为全球增绿贡献最大的国家和防沙治沙国际典范来源:农民11月25日,记者从国家林草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我国http://www.isenlin.cn/sf_E787245FBAC34F609F94AF94AE853120_209_F030AB69441.html
3.农业部: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16.8%草原牧区以放牧为主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畜牧业对天然草原的依赖程度不断下降,草原科学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全国禁牧草原面积达0.96亿公顷,草畜平衡面积达1.73亿公顷;全国重点天然草原的平均牲畜超载率为16.8%,较上年下降6.2个百分点,自新世纪以来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首次下降到20%以下。http://m.china.caixin.com/m/2014-03-04/100646196.html
4.我国草原生态修复明显加快,牲畜超载率五年下降15个百分点在此推动下,5年来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累计下降了15个百分点。全国天然草原鲜草产量连续6年超过10亿吨,实现稳中有增。 “不仅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草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草原科技水平显著提升,草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于康震说。但他同时指出,草原管理、草原牧区发展等方面还https://news.sina.cn/2017-10-11/detail-ifymuukv1524755.d.html
5.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从产品结构看, 全国畜产品中的肉类比重从1978年的72.1%下降到2008年的52.9%, 而奶类比重则由1978年的8.2%提高到2008年的27.5%。畜产品结构更趋合理, 草食家畜的肉类及绒、毛等产品也呈现多样化发展, 产生了一批知名的“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品牌。从区域发展看, 农区草原畜牧业日益显示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e4i95xo.html
6.盐源县林业和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期末,全县重点天然草原牲畜超载率为13.5% ,较2015年下降了16.5个百分点。全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85%,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全县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88.4万吨,连续5年超过150万吨。草原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固碳储氮、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增强。 https://www.ccpc360.com/new/public/?s=make/news/zhzcDetailByID/mob/0/type/detail/id/92009
7.世界及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畜牧企业未来的路该怎么走?5、草原保护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矛盾仍然突出:草原退化程度进一步加剧,中国90%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严重退化草原近1.8亿公顷。全国退化草原的面积以200万公顷的速度扩张,天然草面积每年减少约65-70万公顷。草原超载过牧严重,2010年,主要牧区草原超载率仍在30%左右、北方草原平均超载达31.8%,部分地区的牲畜超载率https://www.gdswine.com/ztnew/zl/2016/193400.html
8.这项实施超十年的生态工程,如何影响草原发展?在半农半牧区,许多农牧户通过种植优质牧草,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科学规划畜群结构、放牧时间,少养精养,降低了天然草原载畜压力,不断提升草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草原超载过牧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全国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从2011年的28%下降到2020年的10.09%。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115400968774490&wfr=spider&for=pc
9.草食畜牧业饲草料科学利用.ppt(三)草食畜牧业发展机遇 3、政策扶持,后劲十足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有步骤地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减少天然草原超载牲畜数量,实现草畜平衡。加强基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128/7066000054002004.shtm
10.草食畜牧业与饲草料科学利用课件.ppt(三)草食畜牧业发展机遇3、政策扶持,后劲十足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7号),制定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提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有步骤地推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制度,减少天然草原超载牲畜数量,实现草畜平衡。加强基础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0844709.html
11.中考地理: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地中海、温带海洋性、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94623_931150342.html
12.《四川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发布(附全文)草原退化面积高达1.56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58.7%,天然草原平均超载率10.03%,草原承载压力较重。土地荒漠化呈蔓延趋势,荒漠化面积2385万亩(石漠化土地1095万亩、沙化土地1290万亩)。水电工程建设、过度放牧等导致部分湿地和河湖生态功能退化,自然湿地面积逐渐萎缩。水土流失面积(不包括冻融侵蚀)12.1万平方公里,占http://wx.h2o-china.com/news/view?id=257229
13.若尔盖县扎实推进草畜平衡和超载过牧治理确保草原生态平衡超载率由16.75%降至12.8%,2022年完成减畜9.515万个羊单位,超载率由12.8%下降至7.97%,2023年进一步巩固提升草畜平衡实施成效,到2025年底,将全县平均超载率控制在5%范围内,逐步实现草畜动态平衡;细化了以“人工半人工饲草基地建植、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依法有序流转草场”等19余条工作措施;https://www.scnjw.com/.content/myarticle/myarticle/0d5183e5-108a-11ec-9d99-04d9f5394155/
14.全国牧区半牧区草原平均“超载”36.1%::全景财经新闻频道全国牧区、半牧区草原平均“超载”36.1% 章轲 “传统游牧生产方式虽然能使草原恢复生机,但缺乏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刚从国家农业部总畜牧师、国家首席兽医官位置上退下来的贾幼陵26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恢复原始游牧不是解决内蒙古草原退化问题的出路。https://www.p5w.net/news/gncj/200810/t1975874.htm
15.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可行性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二八年十一月38-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单位: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 编写人:刘晓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草原监理站 畜牧师陈维会杜尔伯特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38659714.html
16.全国畜牧业发展和草原治理综述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9.4%,畜产品中“瘦肉精”监测合格率99.9%,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在100%,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能力和条件进一步提升。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10.28亿吨,连续5年保持在10亿吨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4%,重点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连续3年保持20%以下,草原生态呈现稳定向好势头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GDZzq0Yh2YvIQHJZEvJZ161227
17.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新疆虽然草原牧草资源丰富,但目前85%的天然草地处于退化之中,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已占到30%以上,草地生态日益恶化。草地产草量和植被覆盖度不断下降,产草量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比下降30%--60%。 超载过牧是新疆天然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从1996年到2008年牧区牲畜数量由1900多万头(只)增加到2136多万头(只)(占全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8771479_197778363.shtml
18.青海:天然草原基本达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功能逐步恢复28日,记者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自2011年青海实施十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以来,截至目前,累计落实补奖资金218亿元,21.5万户近80万人受益,人均领取补奖金2.73万元。禁牧草原2.45亿亩,草畜平衡2.29亿亩,核减超载牲畜570万羊单位,青海全省天然草原基本达到草畜平衡。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928165121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