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强大的生命力。数千年来,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理论一直有效地指导着动物医学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补充与发展,不但为我国畜牧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影响着东亚地区(如日本、韩国)的动物医学发展。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起源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畜的时期。约在1万年以前,人类在开始发展畜牧业的同时,便开始了对家畜疾病的斗争。火和石器、骨器被应用于战胜人畜的疾病,导致了温热疗法、针灸术以及其他外治法的起源。内蒙古多伦县头道洼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的砭石,经鉴定就具有切割脓疡和针刺两种性能。中国最早的药物以植物为主。医动物的药物一般认为是在人体用药的基础上,加上对动物的直接观察而开始被应用的。中国在原始社会已出现家畜圈养。如陕西半坡和姜寨遗址(属仰韶文化)都发现有用细木柱围成的圈栏,其中堆积有很厚的畜粪。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的畜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说明当时也已有了一定的关于家畜卫生防护的知识。
早期发展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技术的早期发展与马以及猪、羊等家畜的用途日受重视有关。殷商时因马已用于拉车和骑射而开始注意马病。如甲骨文中便有“贞多马亚,其出囚”等字句,其中“亚”读为“恶”,是马有疫病的卜辞;同时还有人和动物通用的病名,如(体内寄生虫)、(齿病)等。当时马厩、猪圈、羊牢的出现,反映了对家畜护养的进步。此外,甲骨文中还发现有牡猪的象形字,其字形中象征生殖器的笔画是断离的,许多学者释为去势的公猪,说明当时已有原始的阉割术。
从西周到春秋,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周礼·天官》记载,西周时已设有专职兽医诊治“兽病”和“兽疡”,并已采用灌药、手术及护养等综合医疗措施《周礼》中还有“内饔……辨(肉)腥、臊、膻、香之不可食者”等记载,可认为是肉品检验的开始。
奠基时期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汉代以后,中国传统动物医学在前阶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体系。晋代名医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提出治六畜诸病方,其中有关于马驴十几种病的疗法,如用黄丹术治“脊疮”,用灸熨术治“马羯骨胀”,用“直肠入手”技术治“胞转”,并指出疥癣有虫等。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中的畜牧兽医专卷,载有家畜26种疾病的48种疗法,其中掏结术、削蹄法(治漏蹄)、猪羊的阉割术以及关于家畜群发病的防治隔离措施等,反映了当时的兽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兽医学专著大量涌现。先是有问世于梁代的《伯乐疗马经》。至隋代,关于畜病的诊治、方药及针灸等已均有专著。如《隋书·经籍志》就记载有《疗马方》一卷、《伯乐治马杂病经》一卷、《俞极撰·治马经》三卷、《治马经图》二卷、《马经孔穴图》一卷、《杂撰马经》一卷以及《治马牛驼骡等经》三卷及目一卷等。
中国传统动物医学教育始于唐代。唐神龙年间太仆寺中设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唐贞元时,日本兽医平仲国等到中国留学。约在唐开成年间编著的《司牧安骥集》,对于中国传统动物医学的理论及诊疗技术有比较系统的论述,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动物医学教科书。为保障畜牧业的发展,唐代还制定了有关畜牧兽医的法规,如唐律规定“诸乘官畜产,而脊破领穿、疮三寸,笞二十”,以及“……伤重五日内死者,从杀罪”等。唐高宗时颁布的《新修本草》,收载药物844种,可称是中国古代较完备的一部人畜通用药典。唐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兽医学也有很大发展,如西藏有《论马宝珠》和《医马论》等著作,新疆出现《牛医方》等。
宋、元时期,中国兽医又有进一步的创新和提高。宋代曾设置“收养上下监,以养疗京城诸坊、监病马”;并规定“凡收养病马……,取病浅者送上监,深者送下监,分十槽医疗之”,这是中国兽医院的开端。以后又规定将有“耗失”的病马送“皮剥所”。“皮剥所”可说是中国最早的家畜尸体剖检机构。宋代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兽医药房,如元《文献通考》载有“宋之群牧司有药蜜库……,掌受糖蜜药物,以供马医之用”。当时由于印刷术的改进和造纸业的发达,兽医著作也更为繁荣。见载于《宋史·艺文志》的就有《安骥集》、《贾兽医经》、《明堂灸马经》、《相马病经》、《疗驼经》、《师旷禽经》等。此外,王愈撰《蕃牧纂验方》,载方57个,并附针法。至元代,兽医卞宝(卞管勾)著有《痊骥通玄论》,其中“三十九论”、“四十六说”,对于家畜脏腑病理及一些常见多发病(尤其是结症及跛行等)的诊疗,进行总结性的论述。
衰落时期
中国传统马医学的回归
我国的现代马医发展起源于1904年的北洋马医学堂,现代马医的发展一直没有停滞。10月13日,“第15届世界马医大会中国启动”在中国大饭店举行,这标志着第15届世界马医大会正式启动!2018年4月21日至23日,第15届世界马医大会将在北京召开,这也将标志着我国传统马医学的全面回归!
相信此次大会的举行将对我国马医专业人才的培养,马专用的医疗设施、药品和疫苗的研发与引进大有裨益,为中国马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