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鸡起源文摘报

鸡年到了,关于鸡的话题自然也多起来了。

作为六畜之一的鸡,它的驯化起源似乎最清晰可辨。然而即便如此,也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其中一则与大名鼎鼎的达尔文有关。

家鸡起源于红色原鸡

“马、牛、羊、鸡、犬、豕”,是中国人通常所说的六畜。比起其它五畜,鸡的驯化起源是最清晰可辨的。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提出,家鸡是从红色原鸡进化而来的。

红色原鸡分布于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岛屿以及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出没于海拔千米以下的深山丛林,在稀疏混交林或灌木林中常有红色原鸡的踪迹,它们依靠采食昆虫和草籽生存。红色原鸡体型外貌和生长习性几乎与家鸡完全相同,但娇小玲珑,羽毛鲜艳,翅大善飞。雄鸡啼声洪亮,生性好斗,体型比它大一两倍的斗鸡也常常是它嘴下的败兵。在我国云南、广西和海南等地,原鸡在靠近村寨处常与家鸡混在一起嬉戏觅食,或与家鸡杂交婚配;但夜晚仍要飞至树上栖息。

原鸡只在3月至5月繁殖季节产卵,一般产4至8枚,多的可达15枚。用原鸡卵孵化的雏鸡,能和家鸡一样生活,但如管教不严,野性发作时仍会逃逸到山林中去。

中国鸡来自印度?

关于家鸡的起源,以前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我国的家鸡是由印度传来的。

循其根源,这种说法也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的。达尔文1868年在一部名叫《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著作中写道:“印度鸡的被家养,是在《玛奴法典》完成的时候,大概在公元前1200年,不过也有人认为只在公元前800年。”在这本书的另一个地方,达尔文又称根据《中国百科全书》写道:“鸡是西方的动物,是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的。”

达尔文这里的说法本身就有很多混乱之处。他所根据的《中国百科全书》,究竟是一部什么书,并没有在他的书中提出,只是说这部书是在1609年印出的,而在书里的另一个地方又说是在1596年出版的。

我国学者张仲葛先生进行了查核,发现《本草纲目》是在1596年出版的,而在1609年发表的比较著名的中国类书,只有《三才图会》。张仲葛查看过《本草纲目》,其中并无上述的记载。至于《三才图会》,在这部类书第13函第1卷第10页上,有下列一段关于鸡的说明:

“鸡有蜀鲁荆越诸种。越鸡小,蜀鸡大,鲁鸡又其大者,旧说日中有鸡。鸡西方之物,大明生于东,故鸡入之。”

张仲葛认为,这里所说的“西方”,显然是指“蜀”“荆”等地,就是中国的西部;“大明生于东”,说的是在“大明”年间(“大明”是在南北朝宋武帝时代,约在公元420~479年之间),才引至中国的东部。

事实上,这句话本身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史料有明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东部养鸡事业就已十分发达。吴国国王夫差在江苏吴县曾筑三个周围十多里的城专门养鸡,后来越国国王勾践也曾大量养鸡,秦汉时长江下游一带已经出产鸭种和鸡种。

因此,达尔文根据《三才图会》中所提的一句毫无科学依据的话,解释为鸡是中国以西地区(指印度)的产物,在公元前1400年的一个王朝时代引进到东方(指中国),这显然完全出于曲解,不足为凭。

鸡犬之声相闻,久已有之

根据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和史前文化遗址发掘出来的遗物证明,家鸡并不是由一个驯化中心,而是由居住在亚洲的各民族先后驯养而成的。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亚洲的家鸡从西亚传入欧洲,公元1世纪引进英伦三岛,后来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家禽。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白人移民带去了家鸡,在不太长的时期里传播到南北美洲。现今世界各地的家鸡几乎都有亚洲鸡的血缘。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遗址中,常伴有大量的被食用的鸡骨及其随葬品,尚不能确认是原鸡还是家鸡。但考古学家在河北武安县磁山和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均发掘出家鸡骨骼。除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在云南、甘肃、辽宁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鸡骨以及陶鸡工艺品,表明我国南北广大地区已经普遍饲养家鸡。

距今3000多年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鸡的象形文字。古篆文把“奚”和“佳”二字联在一起,而古鸡字从“奚”,表示由“爪”和“系”二字上下相叠而成,象征鸡爪用绳子拴着,以防飞逸。

周朝《诗经》讲到鸡不只一处,其中以《诗经·鸡鸣篇》为最早(约公元前11世纪)。东周战国时期设有“鸡人”(官制名),来司祭祀。由上所述,可知鸡的驯化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根据近代发掘出的文物和古籍记载,在殷商时代,鸡已经是农家普遍豢养的家禽。《周礼·夏官》职方氏说,当时我国东南部的扬州、南部的荆州、中原的豫州、淮北的青州,以及山东的兖州,是主要养鸡的地区。《道德经》描述原始社会村落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越绝书》说东周时越王勾践在锡南山辟有“鸡山”,吴王在姑苏楼门外建有“鸡坡”。这都表明我国在公元前4至5世纪已有规模很大的养鸡场。

从“鸡栖于埘”到圈养

汉代统治者重视发展畜牧业,提倡养鸡。龚遂做渤海太守时,鼓励农民每户养五只母鸡和两头母猪。黄霸任颍川太守时,规定所有大小地方官吏必须饲鸡养猪;僮仲任南阳县令时,也规定农民每户养四只母鸡和一头母猪。据《西京杂记》记述,汉人元理为其友人陈广汉计算家产,其中有“鸡将五万雏”。这个大地主拥有的鸡群可谓大矣!考古学家发掘的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古墓的随葬品中,都有大量的鸡骨、陶鸡和鸡舍模型,以及鸡的形态各异的雕刻和绘画艺术品,表明家鸡在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人刘向著的《列仙传》中,记载了一则祝翁养鸡致富的故事。说的是河南偃师农民祝家祖孙数代人养鸡百余年,“卖鸡及子得千万钱”。祝翁成为养鸡致富的典型。时人尊称他为祝鸡翁,甚至把他当作“神仙”。

“鸡栖于埘”或“暮栖于树”的放养法是汉代以前的养鸡方式。前者是在土墙上凿洞为鸡作巢,后者是鸡飞到树上过夜;任鸡自由采食,听之去来。这种原始的养鸡法虽然养鸡数量甚多,管理简便,但育肥很慢,采蛋也极不容易。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鸡栖于树”的野生习性,为鸡修建了鸡舍以及木制或竹编的鸡笼,但白天仍然采取放养法。甘肃嘉峪关四号墓汉代画像砖上的一幅“扬场圈”,显示农民持杈扬场,两只鸡飞来啄食。表明当时鸡还是放养的。

汉代以后出现了圈养法。考古学家以汉魏以来古墓出土的大量陶鸡和鸡舍模型,佐证鸡已被圈养。例如广西苍梧南朝古墓出土的阁楼禽舍,上层养鸡,下层养鸭。圈养法的优点是适当限制鸡的运动,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育肥和采卵。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养鸡篇”,集古人养鸡经验之大成,详细叙述鸡的圈养技术。他指出:鸡舍要经常打扫,除去鸡屎,保持清洁。冬天铺草保暖。给鸡喂食要分别对待,如春夏给小鸡吃燥饭,勿吃湿饭。不仅要有鸡笼,而且要“笼内著栈”,供鸡栖息,不致受潮湿影响和鸡粪污染,避免鸡病传染等。这些经验对后人养鸡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养鸡司晨是重要用途之一。古代专门培育啼声洪亮、报晓准确的鸡种。《诗经·郑风》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就是说不管刮风下雨,阴晴晦暗,公鸡都会按时鸣叫。

雄鸡为何能守信报晓呢?科学告诉我们,在雄鸡的大脑与小脑之间,有一个松果体,能分泌出对光线特别敏感的褪黑激素,当鸡受到晨曦刺激时,褪黑激素停止分泌,雄鸡醒来,即啼鸣报晓。

THE END
1.从传统到现代牛羊生产技术演变历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农业作为支撑经济、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畜牧业领域,牛羊生产不仅是肉类和乳制品的主要来源,也是农业综合利用的一大亮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牛羊生产技术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始简单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向高科技化、智能化。 https://www.p0c6eq62u.cn/niu-yang-yang-zhi-ji-shu/246881.html
2.数字巨擘中国最大的养殖场有多么庞大的羊群在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养殖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和效益日益显著。尤其是大型养殖场,它们通过高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保证牲畜健康成长,还能提供大量的肉类产品供市场需求。其中,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其大型养殖场更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探讨这些大型养殖场时,我们自然会想知道它们拥有的羊只https://www.kbtob.com/nong-ye-zi-xun/540747.html
3.中国农业历史文化农业传说与农业起源中国农业历史文化_农业传说与农业起源_粟黍稻的本土驯化与种植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_农业传说与农业起源_“五谷”与“六畜”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_农业传说与农业起源_“六畜”的起源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_农业传说与农业起源_“六畜”的功能 中国农业历史_农业基因与农业制度_农官制度 中国农业历史_农业基因与农业制度_一条鞭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9020931353229659463
4.探索农业起源的古老足迹考古证据与文化演变的交汇点此外,一系列精细化操作如灌溉系统、畜牧业以及饲料管理等也被引入到了日常生产中,以提高产量并确保稳定的食物供应。这一切都导致了一个显著变化——即从一个基本依赖于狩猎采集生活形式过渡到更多地依赖于定居型农耕生活形式。 社会结构与城镇兴起 隨著農業技術進步,不同的人口群体之间開始建立更紧密联系。这導致社會結https://www.msv8oom8y.cn/nong-ye-zi-xun/473006.html
5.大家会不会觉得好奇,我们经常会喝牛奶羊奶马奶甚至驼奶大家会不会觉得好奇,我们经常会喝牛奶、羊奶、马奶甚至驼奶,但为什么不喝猪奶呢?难道是因为猪奶的口感不好,又或者是担心喝了猪奶会变得像猪一样笨吗?今天我们就从猪的起源开始讲起,带大家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猪的情况也差不多,他们是从野猪驯化而成的。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显示,家养猪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934541885/m161b9ec3d03301am1c
6.农业生产广泛的农作物种植与畜牧业管理农业生产广泛的农作物种植与畜牧业管理 什么是农业? 农业指的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然而,深入探讨这一领域,我们会发现它涉及到非常广泛和复杂的内容。 农业生产的历史与发展 从古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尝试种植粮食作物以满足基本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掌握了更高效的耕作https://www.l0dm1h3tk.cn/miao-mu-zhong-zhi/562302.html
7.追溯文明的源起感受祖先的温度国内新闻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文明的源起:早期中华文明探寻大展”,以十三大中华文化遗址为展陈脉络,全景呈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及重要成就。 华夏文明 农业为基 民以食为天。文明的源起建立在食物的采集与耕作之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和种植水稻的国家,可上溯到距今9000年的上山文化。 https://www.ishaanxi.com/c/2025/0102/3329467.shtml
8.藏獒的起源特征及行为特点中国畜牧业2018年19期湖南省新晃县畜牧水产局 | 吴镇金 藏獒是由藏族同胞培育的护卫犬,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据考证,藏獒的育成历史已有3000多年。藏獒被人们称为中华神犬。我国藏獒协会成立于2004年,美国藏獒协会成立于1999年。一、藏獒的起源藏獒的野祖,其来源是距今8000~10000年前活动在青藏高原的野犬和狼。藏獒育成历史已有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MYTX201819025.html
9.七年级历史上册古代经济史专题知识归类A、地位:丝绸代表我国古代纺织业的最高成就。利用蚕丝纺织是中国人独特的发 明,可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相提并论。 B、代表:汉朝时巨鹿人陈宝光的妻子发明了一种有120 个镊子的新织机,织成的绫绢特别华美。 (2)中国古代工匠 ①我国古代工匠地位的变化: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MjU2MDI1Ng==&mid=2247606612&idx=4&sn=ef461fd0173505f2eefd60715f3a39fc&chksm=fd388fa9d18b761f051974b88326ff7fc600bdbd89b7ca13c6ef74c12a9cc529a417911cd2fe&scene=27
10.黄永林中国神话“元叙事”的“元背景”与中华文化“元基因”中国神话记载了这些先民许多创新创造发明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人类摆脱愚昧和野蛮向文明迈进的不断探索的历史过程。最主要的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发明畜牧业、神农发明五谷农业和医药、黄帝发明农业工具和冶铜技术等,这些发明创造确立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基础。http://www.cels.org.cn/web/news-1415.htm
11.史前至古文明历程史前历史没有文字记载,主要通过现代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古生物学来丰富对先祖的认识,主要关注人类的起源和食物的来源。 现代的飞机、航天飞机、卫星等都可以探测地面、地下温度。沙地、耕地、植被、各种类岩石的温度、散热的速度各不相同,可以据之判断其历史状态 https://blog.csdn.net/Ailsa2019/article/details/122061388
12.中国通史解说词:3集—农业起源至此,距今五千至四千年间涉及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已经全部出现在中国,粟、黍、水稻、小麦、大豆,五谷俱全,猪狗牛羊也都出现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形容中国古代农业的昌盛。所谓五谷一般包括谷子、糜子、稻谷、大豆、小麦;所谓六畜一般是指狗、猪、鸡、羊、牛、马。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对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起到了决定性https://www.jianshu.com/p/4873268fd340
13.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起源中国文化研究院后来,随着原始种植业、畜牧业和手工业极其缓慢的发展,社会产物才慢慢地有所剩余。同时,人类的社会组织也在缓慢地发展。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逐渐成为社会基层组织单位,阶级分化初见萌芽,先后出现氏族、农村公社、部落、部落联盟等集体的社会组织,公共权力初步形成,公共事务需求也随之出现。这时产生赋税的三个基本条件才https://chiculture.org.hk/sc/china-five-thousand-years/4004
14.第三季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三期环境与中华文明起源为什么都会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兴起?研究发现,文明起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环境适宜的较大区域、较高的人口密度、发达的经济技术。发达的经济技术方面,农业是最根本因素。狩猎采集、畜牧业等经济条件下,难以形成较大密度的区域人口,缺乏社会分工与社会分化的基础,文明起源形成时间必然要晚于农耕经济地区。http://www.ncha.gov.cn/art/2023/6/24/art_722_182552.html
15.科学网—汉族起源尽管女娲造人的传说如此优美,但今天的人们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大多数人相信人是从猿变来的,具体到中国人起源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看法的争论,一种是“北京猿人说”,一种是“非洲夏娃说”。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化石最早于1920年出土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共发掘出头盖骨6个,面骨6块,下颚骨15块,牙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9241-17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