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抗生素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
环境抗生素残留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主要是:
1、抗生素残留可能加速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
2、环境中抗生素耐药细菌(AntibioticResistanceBacteria,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ResistanceGenes,ARGs)向人类传播的潜在风险;
3、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和随后的潜在健康风险,包括微生物群破坏和ARB数量增加;
4、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毒理学风险。
(一)抗生素残留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
抗生素在人类传染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其应用已扩展至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兽用抗生素的使用最初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然而,它们逐渐被用作饲料添加剂,发挥预防性药物和生长促进剂的作用,如今此类用途已远超其作为动物治疗药物的应用规模。
尽管多数抗生素的半衰期相对较短(从几小时至一百天不等),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持续排放,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物可被视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图1环境中抗生素残留与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图源[3])
(二)抗生素残留诱发ARB和ARGs的产生与传播
由于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物长期存在,即使在低浓度下,抗生素残留也会对细菌产生选择性压力,有利于ARB和ARGs的扩散。自然环境更是被视为抗生素耐药性可能传播至人类和动物的中间介质。动物、人类、植物病原体以及其他细菌共享着一个可交换的共同抗性决定因素池。这种共同的耐药性决定因素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
全球范围内,ARB和ARGs的涌现和传播,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公共卫生议题。包括我国在内的所有世界卫生组织区域国家,都面临着由ARB引发的感染性疾病蔓延的问题。
(三)抗生素残留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抗生素残留在人体内可能与人体微生物组产生相互作用,而人体微生物组含有众多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每日自环境中摄入的抗生素残留可能大量进入人体胃肠道,此处的微生物种类高达800-1000种,菌株则超过7000种。
一旦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导致有害细菌和致病菌大量滋生,倘若肠道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并迅速繁殖,就可能演变成超级细菌,由此引发的疾病将因难以治愈而致命。
(四)抗生素残留潜在的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
有研究构建了一个概念模型,目的在于评估人类因长期接触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所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引发的感染和死亡风险。结果发现,环境中抗生素残留进入人体及环境的动态过程复杂多变,在进化反应的作用下,致病性ARB随之产生,高水平抗生素耐药性对全球生态环境及人类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二、我国抗生素残留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公众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消费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已成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研究发现,我国土壤、地表水和沿海水域的抗生素检出率分别达到了100%、98.0%和96.4%。
(一)水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近年来,我国主要江河流域、淡水湖泊以及海域中均有抗生素检出,其中海河污染最为严重,磺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的浓度是其他河流的十几倍甚至更多。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严重的地方基本上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
研究发现,动物养殖场与污水处理厂根据其各环境中抗生素含量的检测结果,被视为环境中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源头。而地表水与沉积物则被视为抗生素残留的主要接受体。
(二)土壤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三)大气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在1981年至2000年期间,德国某养猪场收集的粉尘样本中检出六种抗生素,包括泰乐菌素、三种四环素、磺胺甲氧嗪和氯霉素,其浓度范围在0-12.5mg/kg之间。
在美国南部高平原饲料场下风的粉尘中,测得三种四环素、泰乐菌素和莫能菌素的浓度范围为0.5至4.6mg/kg。此外,一家制药公司空气中的粉尘中检出青霉素,其平均浓度为6.6mg/立方米。
由此可见,未来大气环境中的抗生素残留也会成为抗生素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
(四)食物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许多抗生素已被用于食用动物的治疗、预防和促进生长目的,因此可能在肉制品里有微量抗生素作为残留物。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肉、蛋、奶、鱼及蔬菜中均检测出过抗生素残留,且在牛奶、养殖鱼和蔬菜中有较高的检出率(90.9%-100%),鸡蛋、鸡肉和猪肉中检出率相对较低(2.5%-35%)。
抗生素在食物中的残留主要以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为主,喹诺酮类抗生素在食物中的检出率及残留量均较高。
(五)人体中抗生素残留情况
抗生素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并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和环境暴露进入人类胃肠道。摄入的残留抗生素会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选择性压力,并随后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影响肠道生理学,研究人类肠道菌群中的抗生素残留是了解抗生素的一般暴露水平的重要一步。
2017年的一项研究在人类粪便中共分析了19种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其中包括临床和兽用抗生素。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和处方使用抗生素是儿童的主要暴露途径,环境介质是成人的主要暴露途径。此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类粪便中抗生素残留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欠发达地区的人类粪便抗生素含量较高。
另外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学龄儿童的尿液中检测到18种具有代表性的抗生素,表明中国学龄儿童携带了大量的抗生素负担。
虽然人类目前在身体里残留的抗生素剂量很低(纳克或微克/公斤),但它也会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并逐渐改变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
参考文献:
[2]BenY,HuM,ZhongF,etal.Humandailydietaryintakesofantibioticresidues:Dominantsourcesandhealthrisks[J].EnvironmentalResearch,2022,212.
[3]BenY,FuC,HuM,etal.Humanhealthriskassessmentofantibioticresistanceassociatedwithantibioticresiduesintheenvironment:Areview.[J].EnvironmentalResearch,2019.
[4]HannaN,TamhankarA,LundborgC.Thedevelopmentofanintegratedenvironment-humanriskapproachfortheprioritisationofantibioticsforpolicydecisions.[J].The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23:,163301.
[5]GokulanK,CernigliaCE,ThomasC,etal.Effectsofresiduallevelsoftetracyclineonthebarrierfunctionsofhumanintestinalepithelialcells[J].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2017,109(Pt1).
[6]BrowerCH.Globaltrendsinantimicrobialuseinfoodanimals[J].2015.
[7]AHW,ALR,AXY,etal.Antibioticresiduesinmeat,milkandaquaticproductsinShanghaiandhumanexposureassessment[J].FoodControl,2017,80:217-225.
[8]李威,李佳熙,李吉平,吕宝玲,张银龙.我国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进展[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01):205-214.
[9]WangQ,DuanYJ,WangSP,etal.OccurrenceanddistributionofclinicalandveterinaryantibioticsinthefaecesofaChinesepopulation[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20,383(Feb.5):121129.1-121129.8.
[10]ShaoS,PanW,WangB,LiuY,GanH,LiM,LiaoT,YangX,YangQ,HuangC,GengM,PanG,LiuK,ZhuP,TaoF.Associationbetweenantibioticexposureandtheriskofinfertilityinwomenofchildbearingage:Acase-controlstudy.EcotoxicolEnvironSaf.2023Jan1;249:114414.
[11]HuangF,AnZ,MoranMJ,etal.RecognitionoftypicalantibioticresiduesinenvironmentalmediarelatedtogroundwaterinChina(20092019)[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20:122813.
[12]HuangF,ChenL,ZhangC,etal.PrioritizationofantibioticcontaminantsinChinabasedondecennialnationalscreeningdataandtheirpersistence,bioaccumulationandtoxicity[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22,806:150636-.
[13]Chen,S.,Wang,J.,Feng,H.etal.QuantitativestudyonthefateofantibioticemissionsinChina.EnvironGeochemHealth42,3471–3479(2020).
[14]Lyu,J.,Yang,L.,Zhang,L.,etal.AntibioticsinsoilandwaterinChina–asystematicreviewandsourceanalysis[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20,266.
撰稿:李沁蕊
审校:何玲辉
排版:吕悦欣
-End-
致谢
感谢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对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化学品安全民间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