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明显提高畜禽类生长”——自这个研究结果于1946年首次被报道后,抗生素就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世界各个国家被广泛使用。
美国动物健康研究所的调查表明,美国动物饲料抗生素用量从1950年的91吨增加到2004年的9300吨,占美国抗生素总用量的58%。在新西兰、俄罗斯等国,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促生长剂。
抗生素养殖为何会有促畜禽类生长的作用?从原理来讲,主要是因为饲用抗生素可抑制或杀灭动物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发病率;在饲养场地卫生条件不佳的情况下,可维持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动物采食抗生素后可使小肠重量变轻,肠壁变薄,肠绒毛变长,提高养分的吸收率;可减少幼龄动物的腹泻,尤其是降低未吮初乳幼龄动物的腹泻发生率,促其生长。客观来看,饲用抗生素对现代畜禽业的飞速发展有不可否认的贡献。
但随着社会发展,全球畜牧养殖业使用抗生素出现了不少问题。
问题一
在畜禽饲料中随意添加抗生素;
问题二
随意使用抗生素药物滤渣作为饲料原料或添加剂,因滤渣中含有微量的抗生素成分,对减少动物疾病发生有一定作用;
问题三
使用违禁抗生素,包括各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兽用抗生素,以及对畜禽使用人用抗生素;
问题四
屠宰前使用抗生素,个别养殖户这样做是为了掩饰患病畜禽的临床症状,以逃避屠宰前的检疫;
问题五
在畜禽患病时乱用、滥用抗生素。
抗生素之害
在于“乱用滥用”
对畜禽大量使用抗生素并非仅仅是过去认为的可以“短期”让畜禽快速增长,使用不当还会造成畜禽免疫力下降,最终可能导致畜禽大量死亡。原因是抗生素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会杀灭体内的有益菌,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使生物体的肠道内菌群失调,让潜伏的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从而引发内源性感染。另一方面,抗生素会杀灭生物体内的敏感菌,为外界耐药菌乘虚而入提供机会,造成畜禽的疾病继发、频发。最后,动物体内残余的抗生素通过排泄物进入生态环境时,又会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加,反过来危害动物及人类。
无抗养殖
将“从相对到绝对”
为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和根本扭转畜禽养殖业乱用和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全球畜禽养殖业正在提倡“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不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药物。但是,这个定义有绝对和相对的区分。绝对的无抗养殖是在养殖过程中对畜禽的疾病防控拒绝使用一切抗生素;相对的无抗养殖是对畜禽的疾病防控,允许规范和合理使用部分抗生素。
无论是哪个国家要实行无抗养殖,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均将是从相对的无抗养殖到绝对的无抗养殖。现在,欧盟已经走在前面,批准二甲酸钾为第一种全面替代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丹麦也陆续禁止了多种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2006年,欧盟成员国全面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生长促进剂。当然,这些措施也只是相对的无抗养殖。
国际社会最终的目标是,2027年对畜禽类停用和禁用抗生素,实现绝对的无抗养殖。对此,质疑之声不绝于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始终面临细菌感染和患病,而与人类一样,抗生素也是治疗动物疾病的重要药物。
现在,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养殖业来说,取消并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实际上并没有问题,因为育种、营养调配和环境改善等已能极大促进畜禽的生长。问题是在畜禽患病时,是否可以从合理使用抗生素到绝对不用抗生素。
可喜的是,中国养殖业也有了一些抗生素替代品。
中草药提取物
比如,虫草类人工培养物,含有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等有益成分,可替代或大幅降低抗生素的使用和剂量,并显著降低畜禽死亡率)。这是目前在国内研究和推广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替代品。
微生物制剂
主要是乳酸杆菌、双岐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可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死亡率,但效果不稳定。
酶制剂
一切生物的新陈代谢都在酶的作用下进行,酶制剂不直接参与攻击病原菌,大多数作用是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基质。
酸化剂
如甲酸、柠檬酸,可刺激消化酶的活性,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并杀灭或抑制饲料本身存在的微生物、消化道内的有害菌。
特殊功能的化合物
如二甲酸钾、糖萜素和低聚甲壳素等,二甲酸钾可促生长和抗菌,其主要成分甲酸和甲酸钾在自然界和猪的肠道中天然存在,具有完全的生物降解性。
因此,在养殖动物进行充分和全面免疫、改善卫生条件、提高饲料营养条件下,动物无严重疾病时不用抗生素,小病和普通疾病试用抗生素替代品来治疗,长此以往,绝对的无抗养殖在中国是能实现的。
无抗饲料加钾乐(二甲酸钾)、千家万户都欢乐!华瑞牧业
二甲酸钾:安全、高效、无残留,欧盟批准的非抗生素,生长促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