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出台,释放出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积极信号。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资金问题。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分析了金融支持阿勒泰民营企业现状,剖析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阿勒泰地区民企现状分析
(一)阿勒泰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末,阿勒泰地区共登记民营企业市场主体52417户,占市场总量的97.46%,其中:外资企业22户、私营企业6611户、个体工商户4477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009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法人219家。
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注册资本461.96亿元,2022年全部民营企业营业收入117.23亿元,实现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33.07亿元,向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从业人员11.13万人。
(二)阿勒泰地区民营企业特点。从民营企业市场主体类型来看,个体工商户在市场中占据着绝大多数,比例高达85.42%,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餐饮、酒店、旅游、娱乐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占比相对较小,约为12.61%,批发和零售业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在中小微企业中占比相对较小。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比1.9%。
(三)阿勒泰地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现状。人民银行阿勒泰地区分行加强货币政策指导,及时印发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稳步扩大民营企业融资规模,有效提升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改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合理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3年6月末,阿勒泰地区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8.53亿元,同比增长2.83%,民营企业贷款占地区各项贷款余额13.10%,支持民营企业1422家,其中: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的民营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56亿元,占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8.55%,贷款方式主要以抵质押贷款为主。2023年上半年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2%,低于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0.6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不良贷款2.33亿元,不良贷款率3.40%。
阿勒泰地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内部原因制约金融支持的有效获取。
一是企业发育程度较弱,治理管理滞后,制约金融支持的有效获取。阿勒泰民营企业中个体工商户占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比例85.42%,不少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够完善,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经营信息不真实不准确,财务信息不规范不透明。
二是产业融合发展不足,产品附加值低。阿勒泰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活力不足,产业链短、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一二三产融合度低,龙头民营企业少、产业化带动能力不足,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精深加工能力弱、投入产出效益低、品牌效应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例如,阿勒泰地区作为新疆传统畜牧业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畜牧资源,但畜牧企业仍以活畜交易为主,养殖业层次浅,融合链条短,投入产出效益低,尚未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2023年上半年,农林牧渔总产值32.62亿元,同比增加6.0%,环比下落11.1%。
三是民营企业普遍轻资产,可抵押资产少成为其获取贷款的主要制约因素。阿勒泰地区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少,多以流动资产为主,缺乏可用于贷款的有效抵押资产。
(二)金融供给有效性不足。
阿勒泰地区民企信贷增长较慢。根据统计,银行更倾向于向国有企业、大型企业等具备较高信用背景和稳定经营状况的客户提供贷款,而对于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风险较高、信用记录相对薄弱的客户则抱有审慎态度。2022年末,阿勒泰地区国有企业贷款余额219.35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44.65亿元,增长25.56%。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4.78亿元,较2021年末增加0.73亿元,增长仅为0.98%。
贷款依赖担保抵押,增加民企信贷难度。阿勒泰地区民营企业2020年至2022年发放信用、抵押、担保等贷款分别为61.15亿元、75.47亿元、75.69亿元,其中信用贷款金额分别为3.62亿元、4.29亿元、5.90亿元,仅占当年民营企业贷款比例分别为5.92%、5.76%、7.79%。
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存在同质化,信贷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不够。根据民营企业灵活多样的经营特点,缺乏多样性的信贷产品,民营企业信贷服务存在一定的弱化趋势。截至2023年6月底,阿勒泰地区18家金融机构中,只有12家金融机构推出了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金融产品,其中7家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只能通过信用担保。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信贷产品差异较小,难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企业的融资选择也相对有限。
(三)营商环境不足制约民企融资发展。
一是搭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足。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GDP增速低于全疆水平,202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176.85亿元,仅占全疆的2.07%。经济发展不均衡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并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也未进行股权融资。
二是融资担保机构发挥作用有限。阿勒泰有2家担保公司,但从运行情况看,存在担保准入门槛较高、放大倍数较低、风险缓释作用有限、担保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且代偿率较高。截至2022年末,2家担保公司担保余额8.18亿元,占整个阿勒泰地区贷款余额比例仅为1.75%。
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多方共同努力,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加强信息披露、发展信用担保体系和推进政策落实,有效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现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民营企业要提升管理能力,健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主动融入地方发展规划。
一是转变发展思路,提升管理能力。民营企业要改变传统思维,转变经营发展思路,注重产品技术创新,积极寻求绿色转型之路。同时,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家素质及企业现代化管理能力,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意识、组织机制管理意识、人才管理意识,优化企业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体系。
二是健全治理结构,增强企业信用。民营企业要练好内功,通过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向规范化公司转变。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提升财务信息透明度和企业信用等级,增强企业可信度,打破银企信息壁垒,提升民营企业获贷可得性。
(二)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产品服务创新,双轮驱动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一是强化金融监管,双轮驱动缓解融资难题。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情况的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平等待遇原则,真正实现国企和民企“一碗水端平”。同时,加大民营企业融资金融服务力度,构建“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双轮驱动模式,支持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激发民营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创新金融产品,持续培育辅导民营企业。金融机构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社会责任,精准对接民营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做实金融培育辅导民营企业工作。建立系统化融资供给体系,根据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强化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基础上,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灵活运用各种抵质押担保方式,拓宽信用融资渠道,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提高信用贷款占比。通过稳步降低贷款利率、减免服务收费等方式,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对民营企业提供结算、汇兑、转账、账务管理和信息咨询等一系列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三)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民营企业培育辅导。
二是充实融资担保实力,提升融资担保规模。建议担保机构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方式,鼓励法人银行机构及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推动地、县两级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提升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明确担保业务放大倍数的下限,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建立正向激励为主的奖惩机制,确保担保机构聚焦民营企业发展。加强政府部门、担保机构、银行机构之间的分险合作,进一步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成本,推动政府支持民企政策落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