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畜牧业是农业中不行或缺的一相当一部分。从农业结构
调整和总结效果与利益来看,畜牧业是一个承工启农的“中轴产业”,
既可促进种植业,又能牵动加工业和有关服务业,形成农业内部产业
和三次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新阶段推动农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从农民增收的方法来看,畜牧业
覆盖面广,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投资少,回报快,受地域,气候
等自然条件允许局限小,能可行地吸纳从种植业分离出来的劳动力,
是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可行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
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
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
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
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
动力就有1亿多人,其中养殖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16.1%,大大高于农
业总产值13%的年均增速。预计到2015年,养殖业总产值比重将达到
48.6%,超过种植业47.4%的比重,成为农业中总产值第一大产业。
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
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畜牧生产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畜牧生产中出
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1)我国畜牧生产发展不快,畜牧产业发展不全。
当前,我国畜牧生产只是单纯意义上的畜牧养殖,畜牧业其他相
关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饲料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等畜产品加工
业发展较慢,同时畜牧业中介组织、市场体系等建设也不够完善。后
续加工体系不健全,导致产业值不高。
(2)我国畜牧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畜牧生产安全隐患大。
一些影响我国畜牧生产发展的重大动物疫病在畜牧生产中虽然
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重大动物疫病仍然存在,并未能彻底消灭,可
以说给我国畜牧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较低的生产集约化程度带
来诸如防疫工作难以落实、生产水平难以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
一系列问题,导致产品影响力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畜牧生产质
量安全体系建设也不够完善,畜牧生产未能得到严格的控制,使得各
种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3)农村养殖户缺乏技术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生产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小规模
生产,自然经济仍占居一定的主导地位。在养殖业方面则体现为以散
养为主,处于家庭生产的副业地位。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
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比相距甚远。散户养殖生产设备、生产技
术以及生产条件相对落后,尤其在思想意识方面不能适应现代化养殖
业的需要。大部分散户养殖户仍旧把农业养殖当作家庭收入的一个补
充形式,加之这些养殖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现代化的专业养殖
技能比较困难,这也成为在农村大规模发展养殖业的一大障碍。
(4)环境污染严重
畜牧养殖所产生的大量粪尿如果处理不好,则直接造成对当地环
境的污染和破坏。现今无论是大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还是小规模的家
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还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
统,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大批量的露天堆放或是直接排入河流,造成对
家畜和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些大量放置的粪尿也造成了一些人畜疫病
的发生。现有解决方法一般为水冲式和沼气利用。采用水冲式清粪则
需要大量的处理污水,这些污水如能经过分离后排入农田的话可以达
到利用效果,如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对地表水的污染也很严重。另
外,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的CO2、NH3、H2S、CH4等有害气
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则会危害人类健康,加剧空气污染,引
起地球温室效应。但收集利用加工成沼气的话将实现再利用。
(5)饲料资源短缺
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粮食生产。虽然我国粮食
总产量有一定程度增长,但增幅不大。同时我国人口也在增长,加之
畜牧养殖用地因各种原因逐年减少,加之我国粮食产量无法快速增长
的现实,畜牧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受到粮食产量的制约。畜牧业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