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等于种地?这些关于农学的误解该破除了!

传统的农学类专业,主要侧重学习种植、养殖等技术。“我目前从事的是水稻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研究目的是为育种家们发掘更多的优良基因,提供育种新思路。”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王庆凯表示,现在的农业已经不是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而是由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起来的,学农业类专业不等于以后就要种地。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在草莓设施大棚内采样。

“农学主要学习小麦、玉米、大豆这等大田作物的种植,专业课程有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栽培、育种等。”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农学专业学生张振龙表示,本专业并不是单纯地去种地,而是重在观察从播种到出苗、收获这整个的生长过程,看着一粒种子长大,自己心里非常有成就感,就在这种成就感之中真正喜欢上这个专业。

学农很辛苦吗?张振龙坦言,农学肯定要去地里,因为麦子长在地里,必须得下地,自己身边有学机电的同学,他们也要去车间,几乎工科类的专业都需要动手做东西,所以各有各的辛苦,农业并没有特别辛苦。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肉类和禽蛋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国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65亿吨,畜牧业产值4.13万亿元,当前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这需要大量畜牧兽医人才。在历年学校承办的山东高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上,毕业生供需比在1:6以上,常常出现多家畜牧企业抢聘毕业生的现象。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的教师指导学生给小动物做外科手术。

新农科,多学科交叉的农业专业

如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许多院校开设了多学科交叉的农业专业。

2022年,为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教育部印发了《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围绕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五大领域共设置了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方淦介绍,新农科是一个比较概念,是相较于传统农科而言的,新农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新农科不仅是传统农科内部的交叉融合,更是农业科学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科学、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通过交叉融合,解决“三农”领域重大科技问题;

二是“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新农科更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瞄准的是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人才需要。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在进行作物表型实验。智慧农业专业是代表之一。“智慧农业专业主要学习农学、信息学、农业工程学、农业经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农业理论与技能。”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系主任李林告诉记者,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专业就业前景光明,智慧农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旺盛,是当前稀缺的现代农业人才。

对于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农林类院校或农林类专业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方淦表示,首先要破除对农业、农业院校及农科学生就业的刻板印象,对农业的认知不能还停留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要了解现代农业是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农业。农业院校也不是只有农科专业,而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最后,高水平农林类院校在设置新农科专业时,往往均是依托于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并进行过充分的论证,对于那些不具备人才培养条件却盲目跟风开设新农科专业的农林类院校,在选择专业时千万要注意甄别。

与此同时,为培养更多知农爱农兴农强农的新型人才,不少院校招收公费农科生。

“我是定向到新泰市的乡镇做农技推广,负责把科研单位培育出新品种、新技术、新种子,推广到田间地头。”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农学专业(公费农科生)学生何勇说,跟公费师范生类似,公费农科生免学费,毕业之后定向到乡镇就业。

山东农业大学公费农科生在育种企业实习。

毕业生谈农业

“我1994年上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的都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我当过公务员,也在国企干过,如今又跳到了民企。”寥寥几句,勾勒出淘天集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左臣明30年发展轨迹。

说到农业情怀,“95后”创业者谢晶深有同感:“我是上海人,也是个‘农三代’,从小就喜欢农业,所以读了上海市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后来也到英国留学,我有很多的选择机会,但就是对农业有感情。”如今,谢晶接替祖辈、父辈,自己做农场,他正打算把田园元素加入养鸡种树中……

在北京市昌平区国家精准农业研究基地,各类智能机器人在田间忙着干活。“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在从事农业机器人研发工作,感觉很有意义和价值。”研发人员缪祎晟说。

多功能运输机器人。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华瑞介绍,目前我国农机总体研发与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尤其是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农机研发,迫切需要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等交叉学科的人才。

漫洒式农田打药机器人。

最后,朱启臻教授寄语: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农村,为年轻人创业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机会。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涉农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农业人才,他们活跃在科学研究、教学、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等领域,为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和农村政策制定、科学管理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THE END
1.博士求职劣势多多!毕业生本科生博士生博士学位近日,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陕西省普通高校202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高校博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6.68%,相比2022年下降了9.45个百分点,这一数字明显低于本科生的81.19%的落实率。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博士生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也引发了人们对高学历群体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DOVKB40556B2XM.html
2.头条文章7、学生毕业出路:(课题组支持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发展道路、积极为学生出谋划策并提供各类资源) 2010-2018年期间,依托学校化学一级学科,培养61名硕士毕业生,其中65%左右考取国内外名校博士、50%左右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7%左右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50%左右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教育成果刊载于CSSCI期刊《学位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341774733686855
3.管理专业的博士管理专业的博士资讯–加倍考研网大白新闻注意到,生于1969年的郑德雁是一名“学霸”,17岁考上兰州大学数学系,20岁即顺利毕业。参加工作后,他还在青岛海洋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在中国海洋大学获农学博士学位。梳理其履历可发现,郑德雁曾先后在山东省四市担任要职,拥有丰富的城市治理经验。郑德雁 资料图(图片来源:青岛政情)“数学学霸”、“农学博士https://www.kaoyankaoyan.com/zixun/guanlizhuanyedeboshi.html
4.农业经济管理毕业后,都有哪些出路?#张义珍当选江苏省政协主席# 张义珍同志是河北省人,大学本科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当教师,那个年代特别优秀的本科生是可以在高校任教师的,她任过教研室副主任、教工支部书记,在此期间攻读本校硕士研究生,任教师10年后攻读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后在原单位继续任教,任经济管理https://www.hljgvc.com/kyq/81531.html
5.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6篇(全文)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严峻在哪里?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k1e7kfu.html
6.《BJBR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描述精选)》(Yanlz+SteamVR+5G+AI+VR+AR+MR++++“BJBR虚拟仿真解决方案(描述精选)”:是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解决方案(BJBR)”的描述精选,这个链接“https://blog.csdn.net/VRunSoftYanlz/article/details/96482301”详细描述了“BJBR”,里面配有丰富案例插图,可以快速让我们了解实验方案,而这次我们将“描述”独立成篇,方便大家快速了解整个行业的虚拟仿真解https://blog.csdn.net/VRunSoftYanlz/article/details/99828217
7.学农水的女生好就业吗?出路在哪里?水利工程师茶楼水文水资源很多时候就是在自然地理学招生,毕业后拿证是理科学士、硕士和博士,写的是自然地理学,你看看这个和水利比,到底哪个好考编制。当然,如果题主说的农水硬要是农业水土工程,那确实不好办。但是可以考研啊,你不是喜欢农水么,全国那么多开设农水的高校没有用农业水土工程这个名字,你为啥不考虑下。以后公考都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501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