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体重的增加是以肌肉和骨骼为主,应供应充足的蛋白质和适当的热能。
后期是以沉积脂肪为主,要供给充足的能量。
年龄越小,肥育期越长,犊牛肥育需一年以上;年龄越大,则肥育期越短。肥育期的长短,还受饲料品质和饲养方式的影响。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
品种和类型的影晌
产肉力:肉用牛>乳肉兼用牛>乳用牛
表现在它能较快地结束生长期,能进行早期肥育,提前出栏,节约饲料,能获得较高的屠宰率和胴体出肉率,而且胴体所含的不可食部分较少,脂肪在体内沉积均匀,大理石纹状结构明显,肉味优美,品质好。
净肉率:肉用牛>中国黄牛>乳用牛。
体型:牛的肉用体型越明显,其产肉能力也越高。
我国地方品种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冀南牛
西门塔尔牛改良,产肉、产奶效果都很好。
海福特牛改良,能提高早熟性和牛肉品品质;
利木赞牛改良,牛肉的大理石花纹明显改善;
夏洛来牛,后代的生长速度快,瘦肉率、屠宰率和净肉率高,肉质好;
用安格斯牛改良,后代抗逆性强,早熟,肉质上等
杂交对提高肉牛生产能力的影响:
无论品种间杂交还是改良性杂交,其后代均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研究表明:肉牛品种间杂交,其后代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屠宰率和胴体产肉率等明显增加,较原纯种牛多产肉10%-15%,甚至高达20%。用国外肉牛品种改良中国黄牛,其后代的肉用生产性能较当地牛可提高5-15%。实践证明,轮回杂交和三元杂交的效果要优于二元杂交。
性别与去势:
牛的性别对肉的产量和肉质亦有影响。一般来说,母牛的肉质较好,肌纤维较细,肉柔嫩多汁,容易肥育。过去习惯对公犊去势后再肥育,认为可以降低性兴奋,性情温驯、迟钝,容易肥育。
研究表明,胴体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的高低顺序为公牛、去势牛、母牛。同时,随着胴体重量的增加,其脂肪沉积能力则以母牛最快,去势牛次之,公牛最慢。育成公牛比阉牛的眼肌面积大,对饲料有较高的转化率和较快的增重速度,一般生长率高,每增重1kg所需饲料比阉牛平均少12%,因此公牛的肥育逐渐得到重视。
对于采用公牛或阉牛肥育,还因饲养方式和饮食习惯而异。美国的肉牛胴体质量等级其中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脂肪沉积,故以饲养阉牛为主;欧洲共同体国家以规模饲养的专业为主,多为"一条龙"的饲养方式,且在肉食习惯上注意并喜食瘦肉,所以以饲养公牛为主。日本讲究吃肥牛肉,以养阉牛为主。
年龄的影响:
牛的年龄对牛的增长速度、肉的品质和饲料报酬有很大影响。肉牛在出生第一年增重最快;第二年增重仅为第一年增重的70%;第三年增重仅为第二年增重的50%。
幼龄牛的肌纤维较细嫩,水分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肉色淡,经肥育可获得最佳品质的牛肉。老龄牛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变硬,脂肪沉积减少,肉质较粗又不易肥育。
一般,年龄越大,增重速度越慢,饲料报酬越低。
从饲料报酬上看,一般是年龄越小,每千克增重消耗的饲料越少。因年龄较大的牛,增加体重主要依靠在体内贮积高热能的脂肪;而年龄较小的牛则主要依靠肌肉、骨骼和各种器官的生长增加其体重。亦即年龄越大,增重越慢,每千克增重消耗的饲料越多。
国外对肉牛的屠宰年龄要求大多为:1.5-2.0岁,国内则为1.5-2.5岁。
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的影响:
饲养水平是提高牛产肉能力和改善肉质的重要因素。营养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肉牛的生长、脂肪沉积、产肉量和肉的品质。若营养供给充足,就能获得较快的增重,只有育肥度好的牛,其产肉量和肉质才是最好的;若营养缺乏,势必影响肉牛的增重速度。
育肥期牛的营养状况对产肉量和肉质影响也很大。营养状况好、肥育良好的牛比营养差、肥育不良的成年牛产肉量高,产油脂多,肉的质量好。
环境因素:
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及卫生等几个因素,这些因素若不重视也会影响肉牛生产性能正常的发挥,尤其是对犊牛影响更为显著。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长发育,温度过低会影响牛对饲料的消化率,从而降低生长速度,增加饲养成本,一般,育肥牛环境温度在5-21℃较适宜,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牛体反应,造成体能消耗。
育肥的季节: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春、秋季节肥育效果好。
一、肉牛主要生产力指标及测定方法
(一)肉牛肥育性能指标的计算
(1)日增重的测定与计算
常测的指标有:初生重、断奶重、12月龄重、18月龄重、24月龄重、肥育初始重、肥育末重。
(2)饲料报酬的计算
增重1kg消耗饲料干物质(kg)=饲养期内消耗饲料干物质总量/饲养期内绝对增重量
生产1kg净肉需饲料干物质(kg)=饲养期内消耗饲料干物质总量/屠宰后的净肉重
(二)肉牛增重成本计算
(1)饲养日成本
指一头肉牛饲养1d的费用,反映饲养水平的高低。饲养日成本=本期饲养费用/本期饲养头日数。
(2)增重单位成本
犊牛或育肥牛增重体重的平均单位成本。增重单位成本=(本期饲养费用一副产品价值)/本期增重量。
(3)活重单位成本
活重单位成本=(期初全群成本十本期饲养费用一副产品价值)/(期终全群活重十本期售出转群活重)。
(4)生长量成本
生长量成本=生长量饲养日成本×本期饲养日。
(5)牛肉单位成本
牛肉单位成本=(出栏牛饲养费用一副产品价值)/出栏牛牛肉总产量。
(三)产肉性能的测定指标及胴体产肉的主要指标计算
重量测定如宰前重,宰后重,血重,胴体重,净体重,骨重,净肉重,切块部位肉重及器官重等。
长度、深度、厚度测定如胴体长,胴体后腿长,胴体后腿宽,胴体后腿围,胴体深,胴体胸深,皮厚,肌肉厚度,皮下脂肪厚度等以及眼肌面积及第12至第13肋骨样块化学成分分析。
胴体产肉的主要指标有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肉脂比等。
(四)肉质品质测定
1.肌肉颜色
肉色的变化主要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决定。
2.嫩度
用剪切仪测定。一般,肉的剪切力值大于4kg时就比较老了,难以被消费者接受。
3.肉的pH值
pH值是反映宰杀后动物肌糖原酵解速率的重要指标,宰杀后有机体的自动平衡机能终止,而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仍持续进行着。肌肉呈酸性导致肌肉蛋白质变性,使肌肉保水力降低。
4.风味
由肉的滋味和香味组合而成。
5.肌肉保水力
肌肉保水力是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例如,加压、切碎、加热、冷冻、融冻、贮存、加工等,保持其原有水分的能力。
肌肉的保水力不仅直接影响食肉的滋味、香气、多汁性、养分损失、嫩度、颜色等食用品质,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测定方法:压力法。
6.多汁性
多汁性也是影响肉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肉的质地影响较大,10%一40%肉质地的差异是由多汁性好坏决定的。多汁性评定较可靠的是主观评定。
7.大理石纹
8.肌内脂肪含量
在主观评定中,适量肌内脂肪对口感、多汁性、嫩度、滋味等都有良好作用。肌内脂肪含量受品种、月龄和育肥程度的影响。普遍认为,中国地方品种育肥后肌内脂肪丰富是肉好吃的内在因素之一。
9.脂肪颜色和质地
脂肪色泽以洁白而有光泽,质地较硬为最佳,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时,皮下脂肪坚实而硬,这样的牛肉适合进行生、熟肉的深加工。
育肥结束的判断
眼看:
看育肥牛的采食量下降,下降量达正常采食量的10%-20%;
体膘丰满,看不到骨头外露;
背部平宽而厚实
尾根两侧可以看到明显的脂肪突起;
臀部丰满平坦,圆而突出;
胸前端非常丰满、圆而大,并且突出明显;阴囊周边脂肪沉积明显;
躯体体积大,体态臃肿;
走动迟缓,四肢高度张开;
不愿意活动或很少活动,显得很安静,对周边环境反应迟钝,卧下后不愿站起。
手摸:
摸(压)牛背部、腰部时感到厚实,并且柔软、有弹性;
用手指摸胸肋部牛皮时,感觉特别厚实,摸牛尾根两侧柔软;
摸牛砍窝部牛皮时有厚实感;
摸牛肘部牛皮时感觉非常厚实,大拇指和食指不易将牛皮捻住。
育肥方法:
1.持续育肥
是指犊牛断奶后,立即转入育肥阶段进行育肥,直到出栏。
持续育肥由于在饲料利用率较高的生长阶段保持较高的增重,缩短了生产周期,较好地提高了出栏率,故总效率高,生产的牛肉肉质鲜嫩,改善了肉质,满足市场高档牛肉的
需求。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2.架子牛育肥
也称后期集中育肥。犊牛断奶后,在低营养水平下饲养至12-18月龄后,再喂给较高营养水平日粮,集中催肥4-6个月,活重达到500kg左右,肥度良好时出栏屠宰。
优点
该育肥方法成本低、消耗精料少,可增加育肥场周转次数。
二、育肥技术
1.育肥牛精饲料喂量
精料量按要求定量饲喂:精料量按每100千克体重喂精料1~1.5千克。
一般肉牛育肥阶段日粮的精、粗比例为:
前期粗料为55%~65%,精料为45%~35%;
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
后期粗料为15%~25%,精料为85%~75%。
饲料配方根据牛的育肥阶段、体重和当地饲料情况统一制定。
按要求肉牛的精粗饲料,特别是添加剂等必须充分搅拌、混匀后才能喂牛。
2.肉牛选择
(1)品种选择
肉用杂交改良牛
特点:体型大,增重快,成熟早,肉质好。
我国的优良黄牛
特点:是体型较大,肉质好,但增重速度慢,育肥期较长。
生产高档优质牛肉的肉牛一般要求是阉牛。
(2)年龄的选择
持续育肥选择4-7月龄肉牛开始育肥。
架子牛应根据肉牛的生长规律,大多选择在牛2岁以内,最迟也不超过3岁,即能适合不同的饲养管理,易于生产出高档和优质牛肉。
需要注意的是:能满足高档牛肉生产条件的是12~24月龄架子牛,一般牛年龄超过3岁,就不能生产出高档牛肉,优质牛肉块的比例也会降低。
(3)肉牛性别的选择
按照日本5级评分标准,阉牛3分以上占85%,肉的等级明显高于公牛!
由此看来:
性别影响牛的育肥速度,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以公牛生长最快,阉牛次之,母牛最慢,在肥育条件下,公牛比阉牛的增重速度高10%,阉牛比母牛的增重速度高10%。
如果在24月龄以内肥育出栏的公牛,以不去势为好。
牛的性别影响肉的质量。一般,母牛肌纤维细,结缔组织较少,肉味亦好,容易育肥;公牛比阉牛、母牛具有较多的瘦肉,肉色鲜艳,风味醇厚,较高的屠宰率和较大的眼肌面积,经济效益高;而阉牛胴体则有较多的脂肪。
3.架子牛育肥
(1)新购买架子牛的过渡饲养
隔离
新购入架子牛进场后应在隔离区,隔离饲养15d以上。防止随牛引入疫病。
饮水
不能暴饮:由于运输途中饮水困难,架子牛往往会发生严重缺水,因此架子牛进入场后要掌握好饮水。第一次饮水量以半饱为宜,可加人工盐(每头100g);第二次饮水在第一次饮水后的3~4h,饮水时,水中可加些麸皮。
冬季应备足养牛饲草
每头牛应备足青贮草、青干草、稻草、玉米秸等饲草1500kg左右;饲草要码垛好,严防风吹雨淋,确保饲草不霉烂变质;秸秆细铡,寸草三刀;应先喂草料,后喂精料;草料应多样化,青草、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混合搭配饲喂;每天除喂足够时粗料外,还应喂给玉米、饼类、麸皮、大麦等精饲料。
(2)驱虫
架子牛阶段往往是比较寒冷的季节,周围的寄生虫等会聚集于牛体过冬,干扰牛群并使牛体消瘦、致病、牛皮等产品质量下降,可在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体内、外驱虫。
架子牛入场的第5~6天进行驱虫,驱虫3日后,每头牛口服“健胃散”350~400g健胃。每隔2~3个月驱虫一次。如购牛是秋天,还应注射倍硫磷,以防治牛皮蝇。
粗饲料饲喂方法:
首先饲喂优质青干草,第一次喂量应限制,每头4~5kg;第2天后可以可以自由采食。
精饲料饲喂方法:
架子牛进场2天后可以饲喂精饲料,由少到多,逐渐添加,15天后可喂给正常供给量。
分群饲养:
围栏饲养的按大小强弱分群,每群牛数量以10~15头较好;傍晚时分群容易成功;每头牛占围栏面积4~5m2。
称重
每月称重,检查牛体生长发育情况,作为调整日粮的依据,避免形成僵牛。
运动
其他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进行疫苗注射。勤观察采食、反刍、粪尿、精神状态。
(3)短期快速育肥技术
架子牛快速育肥阶段划分
可以划分2-3个阶段:
肥育前期和肥育后期(各2月龄左右)
肥育前期(2个月)、肥育中期(2个月)、肥育后期(2个月)
肥育前期
日粮中精料比例由30:70逐渐增加到60:40。精料喂量可按每100kg体重喂精料1kg。粗料不限量。
注意:防止发生臌胀病、拉稀和酸中毒等疾病。
使肉牛适应以精饲料为主日粮。
肥育后期(强度育肥)
生产中可按牛只的实际体重每100kg喂给精料1.2~1.5kg,粗料自由采食。
可以增加饲喂次数,原来喂2次的可以增加到3次,保证充足饮水。
配方推荐
日粮配方1:
育肥前期:精补料按体重1%供给、白酒糟3.5千克、玉米秸秆青贮7千克左右。
精补料配方(%):玉米65.5,麸皮8,棉粕20,尿素1.5,石粉1.5,食盐1,小苏打1.5,预混料1。
育肥后期:精补料按体重1.2%供给、白酒糟4.5千克、玉米秸秆青贮9千克左右。
精补料配方(%):玉米72.5,麸皮5,棉粕16,尿素1.5,石粉1.5,食盐1,小苏打1.5,预混料1
日粮配方2:
育肥前期:精补料按体重1.1%供给、粗饲料为青贮玉米秸,自由采食。
精补料配方(%):玉米63.2,麸皮55,棉粕20,菜粕7,石粉1.8,食盐1,小苏打1,预混料1。
育肥后期:精补料按体重1.3%供给、粗饲料为青贮玉米秸,自由采食。
精补料配方(%):玉米70,麸皮2.7,棉粕15,菜粕7,石粉1.8,食盐1,小苏打1.5,预混料1
日粮配方3:
育肥前期:精补料按体重1%供给、白酒糟6千克、玉米秸秆微贮自由采食(10千克左右)。
精补料配方(%):玉米56,麸皮12,棉粕20,豆粕8,石粉1.5,小苏打1.5,预混料1。
育肥后期:精补料按体重1.2%供给、白酒糟7.5千克、玉米秸秆微贮自由采食(10千克左右)
精补料配方(%):玉米67,麸皮8,棉粕16,豆粕5,石粉1.5,小苏打1.5,预混料1。
(4)架子牛育肥的科学管理
①适量活动
500千克体重之前以散养日增重最好!
②坚持“五定”、“五看”、“五净”的原则
“五定”:定时、定量、定人、定刷拭、定期称重
“五看”:看采食、看饮水、看粪尿、看反刍、看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五净”:草料净、饲槽净、饮水净、牛体净、圈舍净
③不同季节应采用不同的饲养方法
夏季饲养:适宜温度8~20℃,气候过高,肉牛食欲下降,增重缓慢。
冬季饲养:冬季使舍内温度保持5℃以上。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能量饲料,提高肉牛防寒能力。防止饲喂带冰的饲料和饮用冰冷的水。
④及时出栏或屠宰。
4.舍饲持续育肥技术
持续育肥应选择肉用良种牛或其改良牛
(2)犊牛阶段饲养
可随母哺乳或人工哺乳,10天开始补精料,90日龄前犊牛自由采食,到91~180日龄,每日每头喂配合料1.2~2.0kg,3~4月龄断奶。
犊牛料配方:玉米63%、豆饼24%、麸皮10%、磷酸氢钙1.5%、食盐1%、小苏打0.5%,预混料另加
(3)育肥期配方
①7月龄体重150kg开始育肥至18月龄出栏,体重达到550kg以上,平均日增重1.2kg以上。
②育肥始重250kg,育肥天数250d,体重550kg左右出栏;平均日增重1.2kg
日粮分5个体重阶段,50d更换一次日粮配方与饲喂量。粗饲料采用青贮玉米秸,自由采食。
5.生产“雪花”牛肉
“雪花”牛肉是指牛肉的肌肉纤维之间分布十分明显的脂肪组织,使肌肉切面呈清晰的红白相间的花纹,脂肪所占的面积达到30%以上,这种纹道酷似大理石,故通常也称它为“大理石状”。
(1)品种选择
以早熟品种为主,我国的地方良种黄牛如晋南牛、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等,引进品种安格斯、海福特、日本和牛和西门塔尔及其高代改良牛等。
(2)育肥年龄确定
(3)育肥牛的营养水平
必须在育肥的最后50-100d处于高营养水平获得较大的日增重。尽量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同时,蛋白质、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供给量也要满足,目的是追求较高的日增重,因为只有高日增重,脂肪沉积到肌纤维之间的比例才会增加。
“雪花”牛肉生产的育肥方法出栏体重大,屠宰率可达62%以上,净肉率可超过50%,高档部位肉(里脊、外脊、眼肉和上脑)可达到较高比例,经济效益显著。
肉牛育肥场的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牛体抗病能力
新引进的牛,要进行药液消毒,可用0.3%的过氧乙酸喷体消毒。同时在2-4d内一次性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用虫克星粉剂每100kg体重10g,灌服或拌于饲料中喂给,也可用虫克星针剂皮下注射,剂量为100kg体重0.2mL。
(2)搞好预防注射
新引进的牛,在畜牧兽医站兽医师指导下进行口蹄疫疫苗等疫病的接种。
(3)建立检疫制度,坚持定期检疫
进场的牛要进行严格的血清学检查,以免将病带进场内。从外地购牛,必须做好疫情调查,引入后,必须经过检疫和消毒,隔离饲养观察20-30d;确认无病才准进人牛舍合群饲养。
(4)搞好牛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疫病传播途径
牛舍及运动场内的粪尿要经常清扫,每年用火碱消毒一次,每季度用白灰粉或来苏儿消毒一次,饲槽及用具更要勤清洗、消毒。粪便可进行发酵处理。牛舍的进出门口设消毒池,安装紫外线的消毒间等,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出栏或人栏一批肉牛,都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