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养猪论文题目(5篇)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养猪业正逐步从传统的分散饲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各种疫病发生机会相应增加,疫病流行已成为制约养猪业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的主要因素,防疫管理至关重要。防疫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猪场发展情况以及经济效益,下面我将浅谈一下猪场的防疫管理。关键词:养猪业

防疫管理

经济效益

一、猪场的选址与布局

猪场的选址应远离交通要道、屠宰场、饲养场等,交通方便,电源稳定,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环境卫生条件良好,无污浊水及其他污染源。猪场的生产区、行政管理区和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猪场大门要建消毒池,饲料库应建于场内的常年主导风向上风处。猪场应建引进种猪隔离舍、病猪隔离舍、兽医室、药房、解剖室、粪便处理场。生产区入口要设更衣室、消毒室。猪舍门口要建消毒池,粪便处理场应建于场内主导风向的下风处。

二、防疫制度

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应无人、畜共患病。猪场大门设专职人员,负责出入人员与车辆的消毒工作及阻止闲杂人等入场。猪场职工及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换衣、鞋,进入消毒室

要经紫外线灯照射(注意保护眼睛)或其他方法严格消毒方可进入,离岗时将工作服、鞋留在更衣室,不准带出场外。猪舍饲养人员必须固定,不准随便串舍。饲养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观察猪群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兽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不能将猪肉及其制品带入场内,兽医人员不准给场外任何单位或个人诊疗动物疾病。死猪及分娩的死胎、胎衣应装入不漏水的容器送到无害化处理场处理或在指定地点焚烧后深埋。猪舍内的粪便应经常清扫和冲刷,粪便送到粪场后,用水将运粪车冲洗干净。外来人员、车辆不准进入生产区,外来购买、挑选种猪的人不准进入猪舍,可通过设有玻璃墙的观察走廊进行观看选择或通过闭路电视观看选择。经常开展灭鼠、灭蝇工作,禁止其他动物进入场内,场内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三、消毒制度

大门、生产区入口及猪舍门前不结冰时,在消毒池放3%~4%的苛性钠水浸湿锯末或稻草消毒;结冰时,在消毒池内撒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每星期至少更换1~2次。猪舍(含配种圈)每星期消毒1次,可用0.3%~0.5%过氧乙酸或癸甲溴铵等喷雾消毒猪体及猪舍,每平方米300毫升左右,应在清扫后进行。猪出栏后的猪舍,先彻底清扫、清水冲洗,然后用消毒药喷洒消毒,用量为每平方米500毫升左右,间隔1天再消毒1次,空圈1星期后进猪。对分娩室或分娩栏的地面、栏墙或漏缝地板、栏杆,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可用喷灯火焰消毒,或用消毒药喷雾消毒2次,待干燥后放入母猪。母猪临产时,用癸钾溴铵消毒乳房和阴部,母猪产仔完毕后,再用癸甲溴铵消毒母猪后躯、乳房和阴部,地面清扫干净,同时控制分娩室温度。分娩后每天用喷雾消毒1次,直到离乳。每年春、秋2季各进行1次大消毒,可用3%~4%的苛性钠液或0.5%的过氧乙酸喷洒地面。运输猪和饲料的车辆,在装运后必须用消毒药喷雾消毒。剖检室每次使用后,除将尸体装入不漏水的塑料袋送无害化处理场处理外,剖检室应用高浓度的消毒液彻底消毒。

四、引进种猪的防疫措施

应当坚持自繁自养,为了调剂品种不得不引进种猪时,要到无特定疫病的种猪场购买。引进种猪前,对出售种猪的猪场必须进行疫情调查。就地检疫时首先观察精神外貌、健康状况,然后采取血清根据需要检查特定疫病。种猪引进后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在观察期间再次检疫并补注各种疫苗,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确定健康无病后方可进入本场生产区。

五、预防接种

是养殖业预防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养殖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接种相应疫苗。仔猪出生后3周龄,1次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断奶后仔猪每头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对于成年猪或后备猪每年春、秋2季每头各注射猪瘟疫苗1头份。仔猪出生后1月龄每头口服或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1头份,仔猪断奶后每头注射猪丹毒疫苗1头份。对后备猪或成年猪每年春、秋各注射1次,每头每次注射1头份。仔猪断乳后每头口服猪肺疫疫苗1头份,成年和后备猪每年春、秋各1次,每次每头口服1头份。断乳后仔猪每头注射口蹄疫疫苗1头份,成年猪每年每头注射口蹄疫疫苗1头份。

六、发生疫情应采取的扑灭措施

怀疑发生传染病时,应尽快隔离确诊。发生或疑似发生口蹄疫,猪水疱病等一类传染病时,应立即封锁疫区或疫点,禁止无关人员及车辆出入疫区或疫点,禁止猪调出或调入,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待有关部门处理后应对猪场进行彻底消毒,并查出发病原因,以便吸取教训。发生其他疫病时,应将病猪立即隔离治疗,对病猪群进行检疫观察,随时发现随时治疗。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每天1次,隔离舍除每天消毒外,还应在污染后立即消毒,健康猪及时进行紧急预防接种,以便有效控制疫情的发展。

七、总结

猪场的防疫管理不是一天就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改善防疫措施,从实践中去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方案,是一般规模猪场,特别是养猪专业户能健康发展、保证经济效益关键技术之一。要想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有好的防疫管理措施。一旦防疫做得不好,猪场的猪会大量出现生病、死亡,其导致整个猪场关闭。防疫管理至关重要,需要我们从各个小方面去进行考虑,只有考虑得充分,管理才会更好。

八、参考文献

[1]吴增鉴谈谈规模化猪场的免疫和免疫接种[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3(11):11-12

[2]吴增鉴.猪场免疫接种工作的思考[j].养猪.2005(06):23-24[3]赵鸿璋.规模化猪场的免疫接种与驱虫的模式[j].河南畜牧兽医.2001(03)[4]吴增坚.规模化猪场兽医的职责和任务[j].畜牧与兽医.2003(06):33-34[5]万禄平.猪场疫病防控的综合影响因素[j].养殖技术顾问.2012(08):44-45[6]郭杰,田新伟.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浅谈[j].湖北畜牧兽医.2013(09)[7]李宝龙,顾永远,陈关明.规模化猪场疫病防控的基本原则[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7(06):28-29

[8]金海市,沈龙官.规模化猪场兽医防疫要点的探讨[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03):15-16

[9]赵万河.规模化猪场的疫病防控[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9):35-36[10]梁峰.浅谈养猪场防疫规范化工作[j].才智.2010(17):47-48

[11]任宏光,武权.浅谈规模化养猪的防疫工作[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05):3-4

[12]洪学.猪场安全防疫方案[j].农业知识.2012(36):22-23

[13]李伟立.规模猪场疫病免疫程序[j].农家顾问.2005(05):32-33[14]王联.中小规模猪场的防疫与保健方案[j].农村养殖技术.2009(10):26-27[15]邢兰君.猪场常发病预防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2011(21):11-12

养猪生产关键技术

____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养猪技术培训资料

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养殖业,迄今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养殖规模全球之最,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培育出了大量的优秀种源,是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总产值种占有相当的比重,猪肉产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肉食品,并占有很大比例,但是随着社会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劳动的多元化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报酬的合理化程度、生产成本、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投资回报率在养猪生产中的投资效益正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养猪要选良种猪。良种猪就是杂交一代猪,即用优秀的良种公猪和优良的种用母猪扎脚配种获得的杂交一代仔猪(如:“长白”种公猪或“大约克夏”种公猪与“本地”母猪或“苏-太”猪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仔猪),它具有采食面广、生长速度快、产瘦肉多,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目前我地已大量推广“dly”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也就是用“长白”公猪与“约克夏”母猪杂交后将其优秀的母猪留做种用再与终端父“本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的仔猪做商品肉猪育肥.2、科学合理的使用配合饲料。25公斤以下的仔猪以喂优质、全价、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的全价乳猪料为好,25公斤以上的生长育肥猪,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要,制定合理的配方,配制多种原料的全价饲料,原则是做到原料易得,配方合理、营养全面,生物安全有保障,利用率高不浪费。

3、精、青饲料要搭配合理,精、青饲料相结合。其比例一般为1;1.5-2;25公斤以下的猪:按照1;1;25公斤以上的猪:按照1:1.5;经产母猪1;2以上,精、青饲料合理搭配,营养全面,充分利用青饲料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含量多,成本底的优点,严格做到配方严2谨,选料科学,不随意变换配方中要求的原材料,养猪尽量避免喂单一喂饲料造成营养不全,成本增高,猪只生长缓慢等现象发生.。

4、科学的育肥方式,首选“一根笋”直线育肥法。即对断奶后的仔猪到出栏止,根据各阶段生长的营养需要配置想应的全价配方饲料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水平这种育肥的方法叫直线育肥法,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降低养殖成本,改变传统养猪法的饲养周期长、瘦肉率低、养殖成本高的局面,从而使劳动力报酬、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6、实时调整密度。冬天一般0.8平方米猪舍可养1头猪,夏天1.0-1.2平方米猪舍可养1头猪,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猪舍,而且猪多、抢食,增重快,缩短养殖周期,减少养殖费用。

7、坚持自繁自养,特别是规模养猪场。首先确定养殖规模,编制生产计划,有计划的培育建立优良种用母猪群;建立优良种用母猪群,即选留杂交一代仔母猪,经过精心培育建立起的一个优秀的种用母猪群,目的是为生产优质的三元杂交商品肉猪奠定基础,基础打好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三元杂交商品猪,通过这方面的努力,才能确保今后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8、科学合理的进行猪舍选址和建设,选址:一般应选在地下水位不低于3.0米以下,背风向阳坐南向北,远离学校、公路、公共场合。养殖隔离区.病死畜禽无划痕处理区3000米以外.在场内春季可在猪舍周围栽种瓜藤之类,到了夏秋,可以遮阴降温。冬季猪舍要安装塑料暖棚,保持猪生长所需温度,促进发育生长。设计:冬暖夏凉具有自动调节功能。通风透气,洁净明朗。

9、坚持走疫病综合防控之路。严格遵守“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疫方针,按照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病预防免疫注射。勤于观察,有病早治,无病先防;养殖场废渣定期清除,集中处理;猪舍卫生要天天打扫清理;定期对场内外进行消毒;定期给猪只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努力提高生长速度和减少死亡。

10、规模养殖场应该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其中包括生产记录,购进药品、饲料、育肥猪出场纪、,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防疫即消毒记录以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求的其他记录;档案记录要详尽真实。要有可查阅性.二、饲养管理

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猪舍选址建设、选种选育、饲料生产与加工、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都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和完整的生产技术体系。要把猪养好,养出效益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掌握科学养猪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下面就主要讲下喂养育肥的行之有效的技术要点,以帮助养猪户养好猪,进而养出好的经济效益。4要使猪健康、快速生长,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就要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说来就是做到“四良”,即“良种、良料、良舍、良管”。

1.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能够合理地利用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多长肉,快出栏。因此,养猪饲喂应抓好以下四点。

(1)合理运用生喂、熟喂。根据饲料种类的特性和猪的生产用途及生长阶段合理使用喂或、熟喂。以减少饲料营养损失,提高利用率,预防中毒和消化道疾病发生为原则。豆科籽实、菜籽饼、棉籽饼、马铃薯和红苕等精料和含有毒物质的多汁饲料,泔水含各种不明物质等应熟喂。玉米、小麦、高粱及各种青绿饲料均应生喂。

(2)稠喂、稀喂。一般要求采用生、湿拌料饲喂。经加工后的全价饲料以适量的清洁饮水,制成捏得拢、散得开为宜的干湿拌料进行饲喂。在喂后要供足饮水。这样可以避免因饲料中含水多,胃排空快,肠胃刺激小,消化液分泌减少,而降低饲料的消化和吸收。(3)少餐与多餐。根据猪的生产用途,生长阶段、年龄、季节和饲料性质来决定餐数。7日龄仔猪诱食期间不限餐数;20日龄起至断奶,每天可喂6次以上;断乳仔猪每天4—5次;带仔母猪和妊娠后期的母猪每天4次;架子猪、育成肉猪、后备公猪每天3次。炎夏昼长夜短,在白天可酌情加喂1-2次;冬季昼短夜长则早晨第一顿要喂得早,晚上一次喂得迟,夜间加餐一次。(4)制定合理的饲喂制度

饲喂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和定温。根据不同日龄和用途的猪,按照饲养标准配制相应的日粮,要求原料易得、营养全面平

定时有利于猪产生条件反射和培养良好习惯,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定量按猪的营养情况和食欲情况,确定猪的日投饲料量,一般以饲喂后槽内不剩食,猪不舔槽为宜。

恒温: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温饲喂,冬季应酌情饮用热水和给饲料加温。温度一般控制在不低于28c°左右

(1)选择优良品种: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猪的地方品种繁多,多达数十个。从肉质划分,有脂肪型、瘦肉型,肉脂兼用型猪。

脂肪型:一般是指国内的地方品种,瘦肉占胴体35—45%,如全华猪、内江猪、两广小花猪;

瘦肉型:是指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瘦肉占胴体60—65%,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猪;

肉脂兼用型:指用进口的良种猪作父本,地方良种母猪作母本杂交产下的后代,即杂交猪。这种猪抗病力强、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多。我们在具体选苗时,要挑选个大、脚高,体格匀称,用手触摸耳根无发热,身上无红点,无拉稀,采食正常的健康猪。

(2)安全优质的饲料:要养好猪,首先搞清猪的营养需要及其营养物质的功能,同时还要学会识别假、冒、伪劣和农业部命令禁止的违禁药品添加的饲料,充分准备新鲜、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3)优良圈舍环境:猪舍的建设,要选在相对地高一些,以便于排水排便。同时要考虑透光透气,防暑避寒。猪栏的大小按1头猪占地1.2平方米计算,食槽长度按每头40厘米设计。地面要求:排便和饮水处较低,其他地方较高,保持一定斜度。这样便于打扫卫生和清洗消毒。

(4)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建好栏、选好种,准备好优质饲料后,就要建立良好的饲养管理制度:一是三处定位管理,即调教猪吃在一处,睡在一处,拉在一处;二是勤打扫卫生;三是准确供料;四是注意观察猪只行为及精神状态;五是定期做好防疫、驱虫和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检测。

3、改进饲喂技术和方法

要使育肥猪健康、快速生长,除了要做到以上“四良”外,在喂养方法上还要进行“四改”,即“熟”改“生”喂,“稀”改“干湿”喂,改“单一”饲料为“混合”饲料喂,改“吊架子”育肥为“一根笋”快速直线育肥。

(1)“熟”改“生”喂:传统的饲料方法是把饲料煮熟喂猪,饲料在煮熟的过程中,其高温会破坏一部分营养成份,特别是维生素大部分被损失掉了。如煮食不当,还可能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导致猪只死亡。饲料生喂,既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又能节省人力和燃料,还可防止亚硝酸盐中毒;马铃薯、芋头、南瓜、木薯含淀粉高的饲料应煮熟饲喂有利消化,其他饲料均可生喂。

(2)稀饲料改为干湿拌料饲喂:养猪有干喂、稀饲料饲喂和干湿拌料饲喂法。干湿拌料饲喂可以充分利用很多唾液和胃液补充浸湿饲料,干粉饲料饲喂容易引起呼吸道堵塞,诱发咽喉炎和支气管炎使猪呛鼻;稀饲料饲喂的缺点,一是水太多,稀释胃液不利于消化;二是增加机体负担,排泄快,排泄量大,影响饲料消化吸收;三是营养不够,不能准确掌握喂量,看起猪吃得很饱,但长势却很差。干湿喂法,浓度一般像粥一样,喂料后胃液能很好起到分解作用,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使猪生长快,报酬高。

(3)改单一饲喂料为配合饲料:单一饲料饲喂法的缺点:营养不全面,饲料利用低。改为配合饲料饲喂,就是把多种饲料科学合理搭配,按配方规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经过加工调制后直接饲喂。原则是在充分利用己有饲料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其他饲料,营养全面,饲料的报酬高,生长速度快,产出出效益高。

(4)、改“吊架子”育肥为“一根笋”快速直线育肥。“吊架子”育肥:即用传统的喂养方法,是生长前期,控制饲料和生长速度,在生长后期集中饲料快速催长,优点少,缺点多,浪费猪舍、人力、“一根笋”快速直线育肥。根据各阶段生长的营养需要配置想应的全价配方饲料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水平;

归纳起来,品种是前提,饲料是基础,管理是关键,防病是保障,严格坚持科学的饲养管理,就会出成绩出效益。

4、供适宜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温度要求不一样,体重11-45kg为21℃,体重45-90kg,室内温18℃最适宜,而体重135-160kg的猪,室内温16℃最适宜。当温度过高时,可采用搭凉棚、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等措施,提高猪的日增重。当温度过低时,应采取保温措施提高温度。如推广应用塑料暖棚猪舍和栏内厚垫草的方法。

(2)光照和通风条件

(3)适宜的空气质量,注意猪场绿化,及时清除和妥善处理粪尿、污物等,使猪舍通风良好和做好猪舍清洗和消毒工作。

5、肉猪饲养管理技术(1)合理安排去势、防疫和驱虫;去势,一般多在仔猪35日龄左右、体重5—7kg时进行,优点是体重小,手术较易施行,伤口恢复快。也有提倡在仔猪出生后7日左右去势,以利手术恢复。

防疫,主要预防肉猪的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目前普遍采用3-55-70日龄免疫程序,具体做法:仔猪出生后30日左右去势时,同时接种猪瘟、猪口蹄疫疫苗;55日龄重复接种“三联”苗,(即猪瘟疫苗、猪丹毒、猪肺疫),根据当地疫情形势适当选择注射仔猪副伤寒菌苗,即其他疫苗;70日依据口蹄疫抗体效价补充注射口蹄疫苗。

驱虫:生猪的寄生虫分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体内最常见的危害大主要有蛔虫、姜片虫、体外最常见和危害大的是疥螨和虱子等。驱虫程序:60日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120日龄左右第二次驱虫。依据寄生虫的种类合理选择用药,原则是高效、低毒无残留,常见的驱虫药有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及中药复方制剂等。

(2)过好仔猪断奶关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仔猪在断奶后的第一个月内,生长发育上正处于骨骼、肌肉生长发育旺盛时期,胃和大肠的消化机能还不完善。由于断奶仔猪生活环境发生突然改变,所以应从营养和管理方面加强饲养管理,以防止掉乳膘,或形成僵猪。主要措施:一是日粮营养水平应接近母乳的营养标准,但要注意饲料变换不能频繁过渡。二是进行合理的分群。三是进行采食、排泄、卧睡“三角定位”调教,使其建立条件反射,保持猪圈清洁、干燥,有利于猪生长。四是每日上、下午进行一次猪群健康状况检查,主要观察猪的采食、行为动态和粪尿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合理的猪群体规模即饲养密度

在每头猪占地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肥育期以10-16头为宜,最多不超过20头。饲养密度大小因肉猪的体重和猪舍地面结构而不同,随着猪的个体体重增大,每栏饲养猪头数相应减少。

(4)合理调制饲料饲喂肉猪的配(混)合饲料,一般宜生喂,如大麦、玉米、米糠等,生喂营养价值高。猪的配(混)合料调制成的物理状态,影响猪的肥育效果。颗粒料喂猪,效果很好。喂干粉料,日增重比喂稀料好。饲喂湿拌料,日增重一般均优于干粉料。浓粥状饲料的肥育效果优于稀料。(浓粥状料料水比1:

4、稀料料水比1:8)在肉猪的饲养实践中,饲喂哪一种物理形态的饲料,要根据饲料种类、设备及饲喂方法而定。若搭配青饲料饲喂,应洗净后生喂,以青料与配(混)和料分开饲喂效果好。

(6)饲喂方式和喂量肉猪的饲喂方式,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2种。如果既追求日增重高,又要求胴体瘦肉多,可采用前期自由采食与后期限制(能量)饲喂相结合的饲喂方法。并供给充足而清洁的饮水。

11(7)采用“一条龙”肥育方法“一条龙”肥育方法又叫一贯肥育法或直线肥育法。此法通常将肉猪整个肥育期按体重分为三个阶段,前期20-35kg,中期35-60kg,后期60-90kg或以上。根据不同阶段生长发育对营养物质需要的特点,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此育肥方法,猪的日增重快,肥育期短,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

6、发酵舍饲养管理

发酵舍养猪饲养管理,与传统养猪模式没特殊的地方。

(1)与传统养猪一样,首先要打好疫苗,控制疾病的发生;

(2)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

(3)进入发酵舍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

(4)保持适当的密度:养猪的头数过多,发酵床的发酵效果就会降低。一般7-30kg的猪0.8-1.2平方米/头,30-100kg的猪1.2-1.5平方米/头;

(5)使用发酵床菌种之二厌氧发酵的生物饲料;

(6)注意通风管理,带走发酵舍中的水份,天气闷热时,开启风机强制通风,以达到防暑降温目的;

(7)日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把猪太小的猪挑出来,单独饲养。

发酵床垫料养护的注意事项(1)通风:室内应保证良好通风。

(2)通透性管理:应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25cm左右,通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

12(3)垫料补充: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表层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4)湿度控制: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45~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温度。床面不能太干燥,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5)喂料: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90%。可定时定量,亦可自由采食。

(6)温度控制:夏季翻撬频次降低(7-15天一次),冬季频次增加(5-7天一次)。夏季如室温过高,可采取强制通风、水帘降温、喷雾降温等措施。

(7)发酵条件:发酵条件(发酵床专用菌、通透性、营养物、湿度、酸碱度等)最优处者先发酵而且快发酵,发酵条件劣者后发酵而且慢发酵。

(8)消毒:利用发酵床养猪,猪只本身很少得病,连感冒的机会都很少。但当遇到局部、地区性、或全国性的大的疫病流行,或整个猪场需全面消毒处理时,则仍可进行正常消毒,正常消毒几乎不影响发酵床的工作。消毒液只是对表层部分的功能微生物有点影响,不会对整个发酵床数以亿万计的功能微生物造成什么威胁。

(9)防疫:应用发酵床养猪技术,正常的免疫程序不可减少,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尤为重要,但抗生素等药品的用量可逐步减少,减少量一般可达到50%以上,规模化猪场全部采用该项技术,正常运行13半年以后,药品使用量还会锐减。加强环境保护,切实做好养殖场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减少疫病的滋生。

(10)做好资源优化利用,废弃物转化再生利用,节约养殖成本,严肃认真对待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7“倒喂法”养猪的具体做法是:

从小猪到中猪阶段,即50~60公斤以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为主,配合必需的饲料添加剂,只喂少量青绿饲料,不喂任何粗饲料。待猪长到50~60公斤后至出栏,再适当降低精料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减少精料的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的投入,其比例为:精饲料62%、青饲料26%、粗饲料12%。

三、猪群的免疫程序

育成育肥9周龄至售驱虫一次,视情况驱体外寄生虫。发现病猪及时治疗引进猪,无论来我场猪是否注过猪瘟、丹毒、肺疫,经过半个月观察后,如无病,一律注射上述三种疫苗,然后据日补注上述各种疫苗,同时做好驱虫工作。

四、怎样更好地降低养猪的成本在目前的养猪业的生产形势下为了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效益,只有从降低养猪的成本着手,怎样降低养猪业的生产成本,我想可以从下几方面进行:

1、选种选配,坚持选留饲养杂交一代优质肉猪。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皮特兰、迪卡、汉普夏、长白等种公猪,配当地土种母猪所生14产的仔猪成为杂交一代猪,杂交一代生活力强,生长迅速,饲养效果好。因此,要普遍推广公猪良种化、母猪二元化、仔猪杂交一代化的“三化”新技术。

2、科学合理的饲喂,坚持按照生长阶段,喂优质配合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确定饲喂量和饲喂次数,饲料必须是按照营养需要进行配合制成的全价饲料,要求营养全面,转化利用率高,降低料肉比价低。

3、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提高猪的生活福利,实行保护性饲养。夏秋季节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藤蔓植物遮阳降温,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新技术,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

4、改变育肥方式实时出栏,改吊架子育肥为直线育肥。传统的吊架子育肥是把猪的育肥期分为几个阶段,按各个不同阶段采用精粗饲料结合进行催肥。此法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面,不能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猪生长慢,饲养周期长,出栏率低。如果对断奶后的小猪到出栏前的肥猪用直线育肥法,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提高育肥率,根据猪的生理特性,一般在5-6月龄体重达到90-100公斤是时即可出栏,增加经济效益。

5、供给充足的清洁水。最好采用自动供水系统,如果缺水就会影响猪的食欲、消化和正常生长,从而降低对饲料的利用率。

6、广泛利用辅助饲料。利用青绿多汁饲料(草本类的饲草藤蔓等),糟渣类饲料(啤酒糟、醋糟),生物化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过的鸡粪、兔粪等),以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等,经过处理兑在混合饲料中一起喂猪,猪爱吃,又上膘,增重快、出栏早,可降低饲养成本1%-3%。但应该注意的是,严禁使用餐饮业的泔水地沟油养猪

7、自繁自养。自己饲养优良种公母猪,自己培育杂交仔猪,自己育商品猪,有利于防疫灭病,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

8、实时调节养殖密度,推行夏疏冬密的养殖方法一般按照夏季眉头猪占地面积1平方米。冬季0.8平方米的猪舍要求合理设置养殖密度,达到猪只饲养密度合理,节省猪舍,减少固定资产投入,提高猪的采食量,降低猪的活动量,增重快,从而缩短饲养期。

9、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出效益。积极参加各种与养猪业有关的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增加的科学技术水平,近几年来养猪业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异常及时了解和掌握养猪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很有必要的.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订阅权威性专业学术杂志以帮助自己全面系统的掌握养猪业理论知识。10及时了解掌握市场信息,我们通过互联网有线电视广播和专业期刊杂志等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对我们的生产发展是非16常有用的。信息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一个信息他可以是你的企业生存也可以是你的企业破产甚至毁灭,

11、疫病防控,改变过去那种有病找兽医,为无病早预防,严格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副伤寒四大传染病病原流入,严肃认真的做好病死畜禽和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严禁携带外来病死动物加工而成的产品进场,严禁同业者在未做任何消毒处理的情况下入场参观访问,养猪场必须按规定修建标准的消毒设施,并随时保证消毒设施的正常运转.以减少病死率,养猪场内严禁饲养猫、狗等其他动物,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提高成活率和出栏率。

12.猪场安全;消防设施随时保持运转正常.供水系统完好无损随时保持正常使用水压,管道畅通.建筑物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经常检查场舍周围防洪排涝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供电系统运转随时保持畅通,对线路老化的及时更换.降低火灾发生隐患.购买仔猪注意啥

提高防疫检疫意识,搞好外购仔猪的饲养管理,是防止外界病原体侵入猪场,避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关键。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自繁自养条件,需要经常从外地购买仔猪的养猪场(户),更应该把好外购仔猪管理流程的每一个环节。

1、仔猪的选购。首先查验检疫标识,索要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经过合法程序出具办理的有效的检疫证明,了解近一个月内的17免疫接种情况,尽量到比较大的,防疫监督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仔猪质量比较可靠的猪场选购仔猪。千万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购买来路不明,无免疫标识或无免疫证明或者免验证明过期无效的仔猪。选购仔猪的时候,认真观察仔猪的健康状况,挑选精神饱满、眼睛明亮有神、嘴巴短圆、背胸部宽阔、四肢强健、皮毛光亮的仔猪,严禁购进病猪。

2、设立隔离区。外购仔猪到场后不能直接转入猪场生产区,而应先在隔离舍区隔离观察15~30天,若没有发现疫病,方可将其转入生产区。所以每一个规模养猪场都应在猪场内设立隔离舍区,隔离舍区要距猪场生产区300米以上。在购进仔猪到之前,必须对隔离舍及舍内用具进行严格消毒,消毒用药可选用20%的新鲜生石灰乳或5%的漂白粉溶液。

3、要合理饲喂。外购仔猪到场后,不要急于给仔猪饲喂精饲料,可先供给其清洁的饮水和新鲜适口的青绿饲料,待其休息6~12小时再饲喂少量精饲料,以后根据仔猪的吃食情况逐渐增加,直到增至正常饲喂量。

6、进入生产区。经过15~30天的隔离观察、严格检疫,确实没有发现问题,就可将仔猪转入生产区。在进入生产区之前,要对仔猪进行严格的体表消毒。带病的,体弱的,其他原因导致的不健康的猪一律不能专场进入生产区.杂料喂猪应注意哪些问题

猪是耐粗饲的动物,大部分粗饲料都能吃,但在饲喂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酒糟含有酒精和醋酸,一般不适宜饲喂过量。因为大量饲喂,不仅易造成酒精积蓄中毒,而且由于酒精所含营养不平衡而引起便秘。一般正常用量为不超过日喂量的20-30%,并要配合一些其它饲料,以弥补营养不全的缺陷。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不宜喂酒糟。

2、夏季喂猪要防止用酸败饲料喂猪,猪吃后轻者精神不振,不爱吃食,影响生长;重者还会中毒死亡。因此不能用酸败的饲料喂猪。夏季要注意饲料的保管方法,如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现喂现拌,不宜长期保存的要尽快先用,以防酸败。

3、残汤剩饭喂猪,要符合卫生标准,用残汤剩饭喂猪在农村散养的情况下比较多见,但残汤剩饭不宜喂幼猪和种猪;可以适当用于喂育肥猪。喂前要清除杂物,敬高温煮沸消毒待冷却后再饲喂,以防止中毒及胃肠炎等疾病的发生。

4、青菜类饲料喂猪要科学青菜类饲料,猪都比较喜欢吃,但喂时要讲科学。生喂时不要过量,过量容易造成拉稀或引起胃肠道疾病。熟喂时要讲究方法,如甜菜叶在煮时要注意别产生亚硝酸盐之类物质,以防煮食后中毒。

5、用饲料添加物喂猪要严格按照使用比例添加饲喂,随着饲料工业技术的成熟,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利用,一些饲料添加剂代替了部分粮食饲料。如羽毛粉、骨粉、畜禽废弃物经高温处理后的加工产品等、在养猪生产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各种精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全价饲料、专用饲料等,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进行搭配,科学地饲喂。尽量避免事与愿违,得不偿失的后果出现。

2013年3月1日

猪场不发臭还飘出酒香

从事核研究和养猪,这两个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行当,却被退休核专家张悦仁结成一体。与一般养猪专业户不同的是,过去专门从事原子能工程技术研究的张悦仁所办的养猪场,不但闻不到猪粪便的臭气,还能飘出醇酒的芳香。

5月30日,记者走进这家位于紫金县临江镇的猪场,一探究竟。

从外观上看,张悦仁的养猪场与其他猪场没啥两样,但里面的猪圈却跟牛栏一样“脏”得很——不是空空如也的水泥地板,而是有一层厚厚的灰棕色垫层——奥妙就在这里。

想通过发展有机种养,给乡亲们带个头

今年77岁的张悦仁,出生于紫金县中坝镇,1950年代留学苏联,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国防科工委一直从事原子能工厂工程技术研究。65岁那年,他退休回到河源,先搞聚能机械电子研究,接着兼营生态养猪。

“没想到家乡还这么贫穷。”谈及为啥返乡后要养猪时,张悦仁说,“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看到很多农民硬是在布满石头又陡峭的山岭上种树种草,而我市山地肥沃,气候又好,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觉得很可惜。我想通过发展有机种养,给乡亲们带个头。”张悦仁认为,我市农民要实现增收,应走种养结合、以养为主的生产道路。养猪需要饲料,通过青饲料的种植能够把更多的山地利用起来,带动种养业的发展。

基于此,2002年,张悦仁把聚能机械电子生意让给儿子去打理,拿出积蓄跟一位亲戚在柏埔河边的临江镇年丰村租地种植玉米、建猪场养猪。

“养猪要解决四大难题。”张悦仁说,一是肉品质问题。二是猪肉安全问题。喂食预混料,甚至是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药物残留量高,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三是风险问题。饲料和猪肉价格波动大,赚亏难以预料,加上污染环境,综合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四是疾病多问题。近年来,猪的疾病越来越多,猪越来越难养,一旦发病造成猪只死亡,就会血本无归。

“蓝野”杂交猪瘦肉率比土猪高,肉质比野猪嫩

张悦仁从猪只品种方面着手,解决猪肉品质差问题。他以蓝塘土猪(本地猪)为母本,以野猪为父本,培育出“蓝野”杂交猪。

“蓝塘土猪肉质细嫩鲜美,但是太肥(瘦肉率低至30%左右),且生长慢。”张悦仁说,“而山猪野性大,难饲养。但是两者杂交后,后代刚好显示出父母本的优势。”

张悦仁就地取材,收购当地的米糠;在田地里种植皇竹草等作为青饲料。他说,米糠如果经过发酵处理的话(散发着酒香),其蛋白含量就会提高很多,糖分也容易被吸收消化。他把自产的青饲料和自配的发酵米糠喂猪,应对了因市售饲料价格波动而带来养猪亏损的无奈,加上猪只不发病,节省了大量资金。当然,猪场也建有沼气池,利用沼液浇灌牧草,这既是猪场治污增效的首选,也是节省饲料成本的前提。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蓝野”杂交猪抗病力和耐粗饲料性都很强,瘦肉率比土猪高得多,肉质比野猪嫩,味道特别鲜美,且易于规模化养殖,是优质杂交商品猪种。

张悦仁还让杜洛克、长白猪、蓝塘猪交配,培育出“杜长蓝”三元杂,取代“杜长大”三元杂,改善了“杜长大”瘦肉型猪的肉质。

猪在又香又暖的“床”上生活,不生病,且环保

张悦仁既考虑生产出健壮的猪,也重视生产过程的环保。

张悦仁认为,锯末、木屑需要购买,成本稍高,打算改用稻秆、豆壳、米糠、树叶等农林业生产的下脚料碾成粉,作为猪圈的发酵床,以降低成本。

有人说,张悦仁的这种生态养猪方式是“懒汉养猪法”。

这种养猪法如果有人想学,张悦仁说愿意传授,他的技术不保密。

养猪与疾病防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猪业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随着养猪业发展和饲养模式的改变,环境卫生、营养管理、免疫保健在养猪人心中已有新的认识,但对于中国养殖市场来说制约生猪发展的重要因素仍是疾病的控制。猪场在消化道、呼吸道等各种疾病控制方面仍是棘手问题,每年都要用大量化药和生药去控制预防,不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也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为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高养猪效益,本文主要对常见的流行性猪病及其特征与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流行性疾病防治对策

我国养猪自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和猪肉生产国。世界猪肉消费增长的50%都来自中国,而欧洲的猪肉消费则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同时,尽管中国年产猪肉5300万吨,但仍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欧洲对华猪肉出口数量三年内翻番,2012年中国成为欧洲猪肉第二大出口目的国。

为适应市场需求,涌现出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养殖场。但是随着这种养殖模式的急速改革,由于猪场密度、场地选址、基础设施、种猪引进、技术和管理滞后等很多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不能合理配套使用,造成了很多养殖场出现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疾病发生率较高,降低了养猪效益,给整个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除抓好品种改良(遗传因素)、饲料(营养因素)、管理和自然环境以及猪舍环境外,疾病防治更为重要。

1.常见流行性疾病及特征1.1猪瘟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损伤的皮肤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1.2猪肺疫

该病是由巴士杆菌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猪的主要征兆有:呼吸高度困难、呈张口呼吸,口鼻内会流泡沫一样的液体。作犬坐姿势,可视黏膜紫蓝,常有黏脓性结膜炎。最急性型猪肺疫俗称“锁喉风”,病猪突然发病,迅速死亡。慢性的则表现为慢性肺炎,有时会出现湿疹、关节肿胀,病死率可高达60%-70%。1.3猪丹毒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经消化道感染,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4-9月龄的猪发病较多,多发于夏秋两季。1.4猪副伤寒病

由霍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6月龄以下仔猪,尤以1~4月龄仔猪多发。6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阴雨潮湿季节多发。临床上以肠炎和持续性下痢为特征。[1]1.5仔猪痢疾

病原体是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以20日龄以内哺乳仔猪发病较多,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气候骤变是发病率高。表现出仔猪出现黄痢、白痢和水肿病等不同特征。1.6传染性胃肠炎

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各龄猪均易感,多发于冬末或早春的2周龄以下仔猪,传染速度很快,死亡率较高。一般2年龄以内的仔猪感染后,12-24h会出现呕吐继而出现严重的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恶臭、体重迅速下降,仔猪明显脱水,发病2-7d死亡,死亡率达100%。1.7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共患病。传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或伤口感染,以架子猪和仔猪发病较多,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来势凶猛,传播快。主要表现为发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另也可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肺炎等。1.8猪附红细胞体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不一,体温高达39.5度~42度。眼结膜皮肤苍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1.9猪弓形体病

主要发生在5-9月,主要通过蝇、蚊子、虱子等传播。此病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浸入主猪体。主要症状为体温高达41.5度-42度、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食欲减少至绝食,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或大犬呼吸。后肢无力,行走摇晃。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2综合防治政策2.1加强防重于治的观念

猪群的健康是经营猪场成败的关键之一。要使猪只生长快,缩短上市周期。减少疾病的发生,必须确立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检疫、清洁、消毒、免疫、驱虫、疾病、早期诊断等一系列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病原体或各种对猪体生长发育不利的诱因进入猪体设置防线,既提高了猪场的管理水平,净化环境,防止病原的传入,又提高了猪体自身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

因此,作为猪场理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应把防重于治放在重要位置。防病胜于治病,我们在实际饲养过程中还应该从一开始就把病菌扼杀在摇篮之中。根据疾病流行必备的三个基本条件,采取如下具体措施:2.2.减少病原菌或传染病数量2.2.1定时清洁,保持猪舍的洁净

冬季为了保温,舍内的温度随之也会增高,这样有害气体会滞留,舍内的湿度也会增高,因此要注意通风。另外一方面,应该勤打扫舍内粪便,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舍内湿度,降低因粪便存积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2.2.2建立经常性消毒制度:

消毒是杀灭传染源的一项重要措施,任何猪场都应该重视。通常可分预防性消毒或疫源性消毒。预防性消毒是指没有发生传染病时对畜舍、用具、场地、饮水等进行消毒;疫源性消毒是发生传染病时及发生传染病后,为控制病原的扩散对已造成污染的环境、畜舍、饲料、饮水、用具、场地及其它物品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灭源。

此外,猪场门口和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消毒液当个月更换一次,更衣室用紫外线消毒,每次5分钟。猪场用具也应定期消毒。2.2.3建立疫病监测制度,及时隔离、淘汰病猪

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兽医诊断室。便于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监测。建立详细疾病的检查、剖检、诊断、治疗、防治措施等记录,以了解疫病动态。尽量做到自繁自养。每天早、晚巡视猪舍,若发生异常猪只,将其剔出。送隔离舍观察、诊断和处理。2.3阻断传播途径

2.3.1慎重引种,定期监测

引种时要特别注意,应引入没有猪瘟、细小病毒、伪狂犬、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症等传染病的种猪。引入的种猪,应隔离观察30天确认无病后,注射猪瘟、w、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等疫苗后,才可合群。2.3.2做好定期灭鼠、杀虫制度杀虫,主要是做好消灭蚊蝇工作。灭鼠,首先对畜舍、饲料库等场所应注意做到防鼠的要求。特别对饲料的保藏处要杜绝鼠的进出。不论是种猪还是育肥猪都要进行定期驱虫,养猪场一旦发生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传染病可使养猪场亏本,寄生虫可吃掉养猪场的利润。2.3.3场内运输工具、器械、人员坚持消毒2.4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2.4.1科学管理,合理营养

饲喂营养完善的高品质日粮,改善饲喂方式,给猪提供营养的好质量口粮是非常重要的,多喂养有利于消化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有效的预防各种病原体的继发感染,降低发病率。猪正常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哺育和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2.4.2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应用

据边传周等人(2005)报导,在断奶仔猪日护中加入黄芪多糖喂饲7天和14天,淋巴细胞分列增加7.7%、抗体提高0.47个浓度,张红英等(2008)将板蓝根多糖和疫苗同时注射,可增加免疫水平

四川省莱邦兽药厂生产的兰园口蹄康(中草药制剂)、拌饲料喂猪后可有效防止口蹄疫发生。2.4.3疫苗免疫接种

规模化养猪场,应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使猪群在整个生产期都得到有效的免疫保护。如猪瘟要在产后立即进行超前免疫,每头仔猪注射2头份,2小时后吃奶,35日龄和70日龄各注射1次,每头肌肉注射4头份。繁殖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仔猪断奶时,注射4头份;种公猪每年注射2次,各为4头份,同时要搞好猪伪狂犬、猪细小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等影响猪免疫系统传染病的免疫接种,以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

另外,规模化养猪场在选择各种疫苗时,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特别注意从出厂到使用全过程都要保证冷藏贮运。在购买时要到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认购,不要到个体兽医诊所去认购,因为同样是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个体兽医诊所不能保证疫苗在贮运过程中的冷藏。另外在猪瘟的防疫接种上,要选择猪瘟单苗,不要选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特别是仔猪的超前免疫,绝对不能使用三联苗。3.结语

由于新病的不断出现,病与病或病与虫的混合感染,给猪群疾病的诊断、防疫、治疗带来了难度。

因此平时对猪群要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改善猪的环境和生活条件,使猪舍内保持清洁卫生,降低饲养密度,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各种刺激,避免各种应激反应,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有效的预防各种病原体的继发感染,降低发病率。同时平时要搞好。其它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对于断奶猪多系.统衷竭综合症(pmws)、园环病毒(pcv2)、繁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等新病,目前又无有效的控制方法和特效药物,只有保持高度警惕,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另外对于混合感染的猪群,注射自制灭活疫苗,一般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江,张凤阁,刘涌。常见的流行性疾病及其预防。养殖天地,2006,11:28.2.杨兴德,浅谈冬季猪发病的鉴别及治疗。广东科技,2013.4(8):153-154.3.张元月,浅谈小规模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畜牧与兽医,2012,44(1):104-105.4.蔡兴风,猪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吉林农业,2011,7(7):254-256.5.凌丽莉.当前猪病难以治疗的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2):97-98.

会宁县养猪产业

陈吉荣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鉴于产业化养猪养殖高污染造成的养猪扩容困难现状,我提出了通过组建“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型养猪专业合作社,构建养猪产业集约经营与分散养殖深度分工协作、循环经营的生态化循环经营组织体系及模式,为从产业链全程解决养猪养殖带来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农畜循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养猪产业;集约;分散;生态化;循环经营

一、背景介绍

会宁县主要是农户散养、专业养猪户和规模化养猪生产经营形式。散养户多利用现有资源,依据个人喜好及场地条件建设猪舍,技术水平低、管理不科学,防疫不到位,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创业成功率低。而集约化养殖在养猪疫病防制、饲养管理、养殖技术等方面比较严谨,生产效率高,养殖效益相对较好且稳定,但集约化养殖使得猪粪尿也相对更加集中,于是畜禽粪便被随意堆放、丢弃,大量有机废水排放到附近水沟或田地中,在雨水冲淋下进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或渗入地下水,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质量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流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产业化养猪养殖的高污染,成为制约养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养猪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高养猪生产及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减少废弃物排放,降低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为了提高养猪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养猪产业集约与分散生态化循环经营模式。

二、问题及障碍因子的全面分析

1、制约养猪产业集约经营发展的因素分析

2、制约养猪产业分散经营发展的因素分析

散户养殖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副产品等非常规饲料,减少饲料用粮,节约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农家肥,就近供应自身及周边种植的户农业生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业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与生活水平。但是也存在以下局限与障碍:(1)技术和管理水平差,经济效益低。(2)生产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差。(3)养猪产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保障。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1、构建有利于实现集约与分散协同的“三级闭环养猪”组织体系

2、构建与“三级闭环养猪”相适应的集约与分散协同生态循环经营模式

为走出一条适合农区特点的易于总量扩张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化循环经济养猪养殖发展道路,应依据区域特点,跳出行政区划从更广阔的地域视野,通过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情况和具有不同内涵的分散养猪与集约化规模养殖协同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以沼气为中心的庭院种养模式

对家庭庭院内或周边有一定面积的土地可以实现农畜结合循环生产的农户,可通过土地租赁方式在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利用庭院已有建筑建立育肥猪养殖场和沼气池,将猪粪便污水、植物(菜、瓜、花、果)、沼气等因素按照其相互依存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形成种植业与养猪业相结合的生态循环体系。养猪粪便和作物秸秆作为沼气原料,制成的沼气向家庭和养殖场提供清洁能源,沼气池的沼液、沼渣成为有机肥料。从而形成了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应用为纽带,种、养结合的良性生态循环模式。

(2)以“自然养猪法”为中心的生态种养模式

“自然养猪法”是利用从土壤中选择、培养、检验、扩繁形成的活性微生物母种,按一定比例与锯木屑、稻壳、秸秆、米糠、辅助材料、活性剂、食盐等混合,在猪舍发酵形成有机垫料后养猪。养猪粪尿经过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消化的同时,去除臭味。同时,粪便又给菌类提供营养,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大量微生物、菌体蛋白质和多糖纤维,猪部分采食这些菌丝,不但有助于消化,还能提高免疫力,从而实现养猪健康、快速生长。整个猪舍变成了一个小“生物圈”,猪舍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变成了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2~3年不需要对排泄物进行清理,从而达到零排放。对于存栏50头以下的散养育肥户而言,田间地头废弃的作物秸秆可满足猪舍垫料需要。每次肥猪出栏只需更换表层垫料,2~3年彻底更换的垫料成为宝贵的优质生物有机肥。另外,该法还具有节约水、电、人力和土地资源,缩短养殖周期、增强猪体抗病力、减少猪肉药物残留,提高猪肉品质等优点,是适应性更强的庭院散养模式。

(3)大型养殖企业农畜结合循环经济模式

对于大规模集约化养猪场,宜采用农场与育肥场结合的大型农场养殖模式。利用高邑县具备发展生态化农场农畜结合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将当地大规模猪场进行生态化集约经营。农畜结合生态循环农场的猪舍粪便每天收集后堆放在干粪堆积棚内,发酵腐熟成黑色优质有机肥。养殖中的粪尿污水通过猪舍内收集槽,自动流入暂存池沉淀后,排入田间发酵池,经曝氧发酵具备植物营养价值后,作为液态肥料用于农田灌溉。生态循环农场可以直接解决规模种植与养殖分离,就地实现粪尿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

3、创建与“三级闭环养猪”相适应的养猪专业合作社体系

要从龙头企业引进父母代母猪,将专业仔猪繁育场的商品仔猪分发到分散育肥户,实现养殖全程标准化,最后由龙头企业回收商品肥猪,合作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他将“三级闭环养猪”体系产业链上众多的种猪养殖场、仔猪繁育场、分散育肥户及龙头企业所属的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社会上的疫苗、兽药等各种资源,以及产业链的技术要素、生产要素、资金要素和市场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集约与分散分工协作的生态循环紧密合作体系。

4、成效、经验及得到的启示

河北德富生物牧业集团建立的10个紧密型合作社,已经实现了资金、设备、种猪、饲料、兽药、疫苗、精液、饲料、技术、培训、收购等在内的“六统一管理”,为实现万头养猪产业生态化循环经营提供了必要条件。

统一防疫,养猪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公司操作规范,实施统一的、合理的免疫程序为散养户做好防疫工作。一旦发生疫病,要及时隔离、治疗,并及时由专业合作社上报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派专家进行疫情诊断,出具有效防治方案,由合作社快速推广实施。

统一技术培训与指导,养猪专业合作社要充分依靠龙头企业组织散养户社员开展饲养管理、饲料营养、生物安全、药物保健、健康养殖、自然养殖、农畜结合循环生产等方面的重点技术培训。龙头企业要依托合作社定期开展科技下乡、技术讲座、驻场服务、专家热线、信息平台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疫病监测,及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并为散户社员免费提供药敏试验、水质监测、消毒剂的筛选、猪舍沉降菌检测、怀孕母猪b超检查等专业服务,帮助制定免疫、保健、消毒、驱虫等程序,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统一养殖技术标准,为促进合作社散户社员的规范化养殖,龙头企业应为合作社散户开发指导性猪场管理软件,指导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并为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合作社要针对散户的不同农畜结合生态循环类型,配合龙头企业开发适合庭院养殖的猪-沼-菜和自然养猪法生产系统;开发适合家庭农场农畜结合的猪-沼-果和猪-沼-粮生产系统,使各类生态循环养殖都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全面提升各类散养育肥户的农畜结合循环生产水平。

统一收购,养猪专业合作社散户社员的优质商品猪资源,通过合作社通过统一饲料、兽药、疫苗等实现了标准化生产,完善的饲养日志、用药记录又为龙头企业屠宰场形成绿色、稳定猪源提供了保障。为保证优质商品猪能回到龙头企业,对合作社社员的合格肥猪的收购价格要按照比非社员普通商品猪价格高的原则统一回收,保障社员能获取较高经济效益。为散养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水平,开展农畜结合生态循环创造条件。这样就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养猪专业合作社强力连接的农畜结合循环体系。

[1]任相全“.三级闭环养猪模式”引领猪业产业化变革。[2]吴娥霞胡俊:猪肉市场涨价现象透视[d].文化/社会,2008[3]王长梅连文生:2007年养殖业发展趋势分析[j].畜牧市场,2007(11)[4]王书新郑素霞刘贵金:今年养猪行情分析与展望[j].今日畜牧兽医,2008(2)

THE END
1.什么是良好的育肥期管理策略以确保母猪生产性能最大化在现代农业中,母猪养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生猪生产效率、保证肉品质量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母猪作为繁殖和育肥的关键环节,其管理策略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过程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程度。本文将探讨什么是良好的育肥期管理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技术来最大化母猪的生产性能。 https://www.fikyjuyw.cn/mei-ti-bao-dao/501732.html
2.乡村科技振兴119——育肥猪饲养技术及管理措施乡村科技振兴119——育肥猪饲养技术及管理措施 海兴融媒 冀云海兴 乡村振兴|2024-12-27 14:41:03| 热点视频 CCTV 17首部乡村振兴实景喜剧节目《欢乐农家院》之《福鼎一家人》跨年欢喜开播 樊维秋死刑!珠海驾车冲撞市民重大恶性案件一审宣判 民政部部署各地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427341
3.猪场管理与生长环境优化策略猪场管理与生长环境优化策略 猪舍设计与布局 猪舍是生猪养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猪群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合理的猪舍设计应考虑到良好的通风、照明、温度控制等因素。例如,通风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将废气排出并换气,以防止有害物质积聚;照明系统则需要保证在夜间可以提供足够的光线,有助于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zi-xun/433763.html
4.猪场饲料使用管理制度.docx猪场饲料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猪场饲料的使用管理,确保饲料的安全、有效和经济,提升养殖效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饲料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使用管理直接影响到猪只的生长、健康和生产性能。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猪场内所有饲料的采购、存储、配制、使用及相关管理工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4513479.html
5.生长育肥阶段,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目前已知的能够造成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致病菌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肺炎支原体、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环境因素主要有饲养密度、圈舍中有害气体给你烟尘含量;饲养管理因素有全进全出、药物保健、圈舍选址、生物https://www.yangzhu360.com/zhubing/20221112/452875.html
6.如何养猪论文范文8篇(全文)但因小型养猪场极易受生态、饲养、环境、防疫、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起伏较大,效益不佳。要使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必须严格恪守科学管理规程和适合社会需求取向。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总结出了一套小型养猪场高效饲养技术,现特介绍如下,供一些小型养猪场参考: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opwauwk.html
7.规模化猪场商品猪养殖技术规范20240723182532.pdf介绍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内容包括规范化猪场商品猪养殖技术规范这是为了规范大型规模猪场的商品猪养殖行为,保障饲料安全保证健康养殖条件和提高生产效率二适用范围规范适用于规模化猪场的商品猪三技术要求此规范包括选址与布局投入品管理饲养管理出栏运输及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要求四编制依据本规范主要依据GBT1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23/6124040022010204.shtm
8.猪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养殖技术农业科技资讯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接触性传染病,给全球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其传播途径多,且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易引起其他多种病原共同感染,无疑加大了该病的防控难度。目前,猪圆环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免疫预防等工作。 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3354
9.高效生态猪场管理实用手册二、保育猪饲养技术 128 三、保育猪管理技术 130 四、保育猪常见问题及对策 132 第七节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43 一、育肥猪生理特点 143 二、育肥猪饲养技术 147 三、育肥猪管理技术 149 四、育肥猪常见问题及对策 152 第五章 猪场经营管理 156 第一节 猪场日常管理 156 一、猪场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 156 二、猪http://product.m.dangdang.com/detail1426623147-15527-1.html?main_pid=0
10.生猪降养殖技术规范I DB3305/T 105—2019 生猪健康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猪健康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生猪健康养殖生活环境,饮水与饲料,饲养管理,防疫 免疫,兽药13.5 应做好出场猪号,销售地记录. 13.6 记录应保留 2 年以上. 5 DB3305/T 105—2019 参考文献 [1]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https://dbba.sacinfo.org.cn/attachment/downloadStdFile?pk=80b84d55a81acdff35e97a9ffd26f965f06c6991f1e3cee101d33cb52a9d2a6c
11.益生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微生态前沿1.3 生长育肥猪日常饲养管理 试验开始前,对试验猪舍消毒处理,预试验期间,生长育肥猪饲喂由基础饲料慢慢过渡到各组的饲料。试验期内,生长育肥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驱虫程序和免疫程序按照猪场日常管理程序进行。试验期间,仔细观察生长育肥猪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http://www.zhwqsw.com/xinwen/196.html
12.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控措施新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育肥猪、育成猪、成年母猪均可感染发病,感染宿主日龄范围大,且PCV可经由呼吸道水平传播、胎盘垂直传播、精液传播等,感染猪群的健康状态、饲养管理、疫苗免疫水平均受到较大影响。 4 临床特征与病理变化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表现可被归纳为6大类,分别为PMWS、PDNS、肺炎与呼吸道综合征、https://www.360doc.cn/article/8486179_113883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