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的种植与栽培技术范例6篇

ResearchonSproutingEffectofDifferentSubstrateAboutBletillaestriataeRhizoma

RENQi-feiQIYan-qiangZHANGJia-chunLUQian*

(GuizhouBotanicalGarden,GuiyangGuizhou550004)

AbstractWetookathree-monthlongsproutingexperimentfromSeptembertoDecemberin2015.WedividedtheBletillaestriataeRhizomaintothreelevelsandcomparisonthebestmatrixinfivekindsofsubstratebythetuberbuddingrate,seedlingheight,averagerootlengthofBletillaestriataeRhizoma.Theresultsshowedthatpinehumusandpearlitewerethebestsubstrate,purepastoralwasnotsuitable.TheexperimentalresultswillprovidethebasistheoryandmethodtothefieldproductionofBletillaestriatae.

KeywordsBletillaestriatae;sproutingexperiment;cultivationtechniques;differentsubstrate

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系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1],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干燥块茎入药,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2]。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湖南、湖北等省[3]。白及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宜种于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砂壤土,因其种子没有胚乳,在自然状况下萌发率极低,白及野生资源非常稀少[4],加之多年的乱采乱挖导致白及野生资源更是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5]。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白及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白及的用药需求急剧增加[6],而人工扩繁与栽培是保护珍稀药用植物的有效手段之一[7-8]。

目前白及仍以块茎栽培为主,关于白及栽培技术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报道[9-12],白及栽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年栽培,多年成药[13];二是块茎腐烂病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14];三是各地因块茎种质不同,造成栽培措施的参差不齐[15]。本试验针对白及栽培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认为在白及播种前有必要进行合理催苗。2015年9月开展了白及不同基质催芽试验,通过试验的开展初步筛选出了适宜催芽的基质,并为白及的大田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地处东经106°07′~107°17′,北纬26°11′~26°55′之间,平均海拔1000m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8℃,夏季平均温度为23.2℃,其中5月平均气温可达20.2℃;6月平均气温为23.4℃;7月平均气温为25.9℃;8月平均气温为26℃,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5℃。

供试材料为收集保存的同一批次白及块茎,块茎饱满,无根,无芽且个体大小不一。将收集的白及块茎按照其大小分为3个等级,其中Ⅰ级种百粒重约为927g,Ⅱ级种百粒重约为410g,Ⅲ级种百粒重约为187g。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以服务于大田生产为目的,选择的基质皆为常见、普通的基质。分别为为松毛腐殖土(A)、珍珠岩(B)、田园土(C)、腐殖土∶田园土∶珍珠岩=1∶1∶1(D)、田园土∶珍珠岩=1∶1(E)。随机选取不同等级的块茎,分别种植于A、B、C、D、E5种基质中,每种基质种植100粒块茎,做3个重复区组,做好出苗观察,并于3个月后挖取白及块茎观察其芽及根的生长情况。

1.4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5年9月在贵州省植物园温室内进行,用砂砖垒成高24cm、宽为1m的简易苗床,在苗床内首覆20cm厚的不同基质,首先将基质浇透水,再将白及块茎以3cm×3cm的间距整齐地平铺于苗床内,记录每行播种株数便于以后统计出苗率。白及铺播以后再覆盖相应的基质,此时基质只需将白及块茎盖住即可,覆完基质后再浇足水。试验期间保证基质水分充足,及时除去苗床内的杂草,其他管理措施与大田相同。

1.5数据采集及处理

试验周期为3个月,记录不同的基质白及块茎的出芽情况,并且随机挖取30粒块茎测量其苗高、茎粗、根长等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基质白及块茎出芽率的影响

白及Ⅰ级种的出苗率在5种基质中均达到了90%以上,其中在基质A中最高,为97.23%;在基质C中出苗率最低,为90.2%。Ⅱ级种出苗率在基质A中最高,达到90.5%;在基质C中最低,为79.25%。Ⅲ级种出苗率在基质A中也是最高,为78.5%;在基质C中出苗率最低,为63.75%。3个等级的白及块茎出苗率均表现为基质A>基质B>基质D>基质E>基质C的规律,即白及催芽出苗率最高的基质为松毛腐殖土,其次为珍珠岩,再次为田园土+珍珠岩+腐殖土,第四为田园土+珍珠岩,而纯田园土的白及块茎出苗率为最低。

2.2不同基质对白及苗高的影响

苗高是评价植物生长最直观的形态指标[16],本试验用白及苗高为标准之一评价不同基质的催芽效果。由图1可知,白及Ⅰ级种和Ⅱ级种的平均苗高为基质A>基质E>基质D>基质B>基质C的规律;白及Ⅲ级种的平均苗高表现为基质E>基质A>基质C>基质D>基质B。由Ⅰ级种和Ⅱ级种苗高反映的结果表明,腐殖土和珍珠岩是较好的催芽基质,而田园土催芽效果最差;Ⅲ级种的苗高反映了珍珠岩用作催芽基质效果最差,这可能是由于Ⅲ级种质量较小,催芽生长时需要较高的外源营养,而珍珠岩不能为其提供足够的养分,因此苗高生长表现较差。

2.3不同基质对白及平均根长的影响

根的生长是反映植物生长力的主要指标,试验采用最易测得的根长指标来反映植物生长状况[16]。由图2可知,白及Ⅰ级种和Ⅱ级种的平均根长规律一致,均表现为基质A>基质B>基质E>基质D>基质C的规律,白及Ⅲ级种的平均根长表现为基质B>基质A>基质E>基质D>基质C的规律。由Ⅰ级种和Ⅱ级种根长表现为腐殖土和珍珠岩的催芽效果最佳,而田园土催芽效果最差,Ⅲ级种根长表现为珍珠岩最佳、腐殖土其次,而田园土催芽效果也是最差,这与Ⅰ级种

和Ⅱ级种表现规律一致。

3结论与讨论

白及一年栽培,3~4年才能成药,白及块茎的质量是保证白及产量的基础,通过催芽能筛选较好的块茎且能使损伤的块茎恢复元气,提高其抗病能力,通过催芽后的白及块茎能大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白及的栽培可在春、秋2季进行,不管在哪个季节种植均要保证白及具有健壮的苗及根系,从田间栽培收集的白及往往个头差异较大,且由于运输过程中根和芽损坏严重,为了确保大田种植白及出苗齐整,增加产量,在白及播种前要进行白及块茎等级划分,并进行合理催芽后,再进行播种。

考虑到由于松毛腐殖土需要量大且不易收集,而珍珠岩重复利用率低,在实际生产中用田园土掺和松毛腐殖土的基质来进行白及块茎催芽也可以达到较好的催芽效果。

4参考文献

[1]陈谦海.贵州植物志:第十卷[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8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4]谢玲玲,赵青华.白及致濒机制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5):3574-3576.

[5]姚宗凡,黄英资,姚晓敏.药用植物栽培手册[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

[6]张美,周先建,.四川省白及最佳栽培期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4):75-77.

[7]李嵘,王粗.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8]彭金香.白及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学,1999(增刊1):174-175.

[9]张伦梅,熊云杰,谭林彩.白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24):5.

[10]韩学俭.白及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农业科学与经济,2004(10):41-42.

[12]胡凤莲.白芨的栽培管理及应用[J].陕西农业科学,2011(3):268-269.

[13]陈紫钢,桑子阳,覃少吾.白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3(6):55-56.

[14]魏进,周玮,李汶锟.贵州省白及病虫害种类调查与防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150-151.

1地理环境

2药物资源

3用药特点

4开发应用前景

5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小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河北.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844,454,292,344.

THE END
1.白芨药材种植在收获前要进行适当的管理。白芨一般在种植3-4年后才能进行第一次采收,此后每年采收一次。收获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通常在植株枯萎之后,将地上部分割除,将根部仔细挖取,清洗晾干后即可。 白芨药材种植的技术要点相对较多,但只有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才能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白芨药材。希望以上内容对白芨的种植http://www.ma-wang.com/article/8944.html
2.白芨高产栽培技术(10)篇2、申请规模:一般中药材种植补贴都有一个规模要求,常见的为不少于100亩以上。 3、补贴标准:每个地区的补贴标准不一样,但根据往年的数据来看,一般在100-500元/亩左右。 白芨种植技术 1、土壤选择: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和腐殖质壤土,白芨喜温暖、稍阴湿环境,它不耐寒,若在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https://www.nygq.net/sites/post/Dwmr1GrYGB
3.白芨的栽培技术江苏省泗洪县科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白芨幼苗,是采用现代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实生脱毒幼苗,安全性好,成活率高,易栽培。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种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公顷施22500~30000千克,再翻地使土https://www.meipian.cn/rs6nars
4.白芨栽培技术要点.pptx2023白芨栽培技术要点contents目录植物学特性繁殖方法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应用与展望植物学特性011形态特征23白芨的根茎为不规则扁圆形,有23个分枝,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具细纵皱纹。根茎白芨的叶为长剑形,基部抱茎,上面绿色,https://m.renrendoc.com/paper/295289475.html
5.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与流程由于白芨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白芨的人工栽培方法变相继出现,但是由于白芨的生长对土壤及肥料及其后期管理都有较高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过程有问题都会直接导致白芨的栽培出现生病甚至是死亡情况,而且白芨的质量也会变得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白芨的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种植白芨时白https://www.xjishu.com/zhuanli/01/201710908098.html
6.白芨组培种植专利技术汇编公司全称 济宁市济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让卖家联系我 *联系信息: 咨询问题: 产品价格 产品型号 是否现货 代理加盟 *图形验证: 发送询价单 询价产品: 白芨组培种植专利技术汇编 *联系信息: 产品信息 联系方式 培训机构 其他 培训教材 白芨组培种植 培训方式 线上 1:03132343.含有蒲公英、白芨提取物的化妆品http://jnxhcy.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200186418.htm
7.山慈菇(冰球子)种植技术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娟兰,又名、冰球子、泥宾子,夏、秋二季采挖。外形与白芨类似,不过也很好区分,可以从叶子和茎上来观察。其中山慈菇独叶,白芨多叶。白芨为块茎,山慈菇为球茎。山慈菇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较精细。大田种植,林下种植皆可。 二、生物学特征: http://hnpfsw.com/article-2.html
8.白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6篇(全文)白芨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1篇 白芨可用腐叶土、河沙、氮磷钾肥混合做基质,平时也需要给其6~8小时光照,可提高果实产量、品质,还要及时的给其浇水,半个月施一次稀薄的肥水,养殖过程中需注意,冬季要将温度维持在5℃,高温时可向土壤中灌浇敌敌畏防治病虫。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6nybsuob.html
9.白芨种植技术白芨专区白芨种植技术 一、怎样养殖白芨? 白芨的栽种与管理方法栽培技术 繁殖选用块茎繁殖。取种与种栽贮藏:在 9 -10 月获得时,选当初生具备老秆和嫩叶的块茎作种栽。中国南方宜随挖随栽;北方地区,将种栽贮藏至翌春栽种。贮藏方式:白芨块茎挖回后置摄像头自然通风干躁处晾数天。随后,将 1 份种茎与 2-3 倍的清理http://baiji.nongmiao.com/zhongzhijishu/
10.白芨的栽培技术要点及常见病害防治方法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第一次除草4月份,白芨苗出齐后。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第二次除草。第三次8-9月份除草一次。第四次除草结合间种作物收获时进行,楼松畦面,每次除草都要钱锄,免得伤根。 https://www.bzx1688.com/g/57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