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白,壳青,爪金,毛黄,这批螃蟹算是成熟啦!”近日一大早,长江镇长江社区的养蟹大户杨银美驶着小船来到湖心,仔细检查今年螃蟹的生长情况。随着蟹笼的牵引,一个个体形饱满、色泽青亮的螃蟹被带出水面。
“这几年实施长江大保护政策,水质越来越好。我们养出来的螃蟹口感鲜甜,在市场上很火爆,到了十月份就供不应求啦!”杨银美的蟹塘占地105亩,养殖的是中华绒螯蟹。今年是他养螃蟹的第17年,每年中秋节前,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今年的气候条件好,螃蟹的品质应该不错,总产量估计能有一万公斤。”
“湖里不光养了螃蟹,还有鳜鱼和白鲢。这两种鱼吃螃蟹的排泄物,能净化水质。”杨银美的妻子焦小林说,养殖场始终坚持生态绿色放养,实现“人放天养、以鱼净水、以水养蟹”。在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放养模式的双重保障下,预计今年的螃蟹不仅收获丰,而且品质高。
“母蟹的规格是2.5两到5两,公蟹是3.5两到7两。都是按照时价进行销售的,年产值大约在30万元。”谈起螃蟹养殖带来的收益,焦小林笑得合不拢嘴。
特种产业“鳗”养殖
乡村振兴“快”发展
在长江镇,享受到生态红利的不仅仅是长江社区。
日前,在位于长江镇知青社区的如意生态园鳗鱼养殖基地,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鳗鱼。成桶的鳗鱼被倒入引流管道输送到露天池塘里,等着二次装运上卡车。
如意生态园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占地面积1030亩,以鳗鱼养殖为主导产业。鳗鱼养殖对水质、水温、氧气含量的要求都有特定的要求,而长江镇优越的水质环境则为“娇生惯养”的鳗鱼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主要养殖的是日本鳗和美洲鳗,成品鱼大都销往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口碑很好。”如意生态园负责人沈玉华说,鳗鱼基地现有高标准硬质鱼塘4万平方米,高标准钢架封闭工厂化养殖池3万平方米,年总产量大约500余吨,年销售总额3000多万元。平时,知青社区的居民在基地打工,帮着喂鱼、分拣,还可以赚到一份工资。
产业兴旺“鸽”声亮
现代农业插“翅膀”
相较于长江社区、知青社区,二案社区蛋鸽养殖不仅需要生态环境的加持,还离不开科技的赋能。一走进二案社区,未见其鸽,先听“鸽声”,近6万对种鸽正为村民的增收拓宽门路,带来致富希望。
“1996年我们开始创业,当时只养殖了500对鸽子。”谈起“发家史”,益成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时一成总是感慨良多。26年来,益成鸽业的养殖方式、销售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产值也是一路上升,小小鸽子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疙瘩”。
“我们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出了抗病率高、产蛋率高的新品种鸽。以‘一笼双蛋鸽’为例,以前只能年产鸽子蛋80枚,现在年产量达到了100枚。”提高产量的同时,益成鸽业在养殖设备上进行革新。现如今,环顾鸽舍,自动化上料、喂水、清理粪便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企业基于物联网系统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定制开发了鸽子的生长环境需求模型,实现智能化养殖环境调控,为现代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助力产业腾飞。
品质好、口感佳的鸽子蛋在市场上备受欢迎,益成鸽业年产值超1000万元,鸽子蛋成了当地特色产业的一张“金色名片”。在吸纳周边劳动力的同时,时一成还成立了如皋市金诚肉鸽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0多户居民创业,让他们也走上养鸽致富路。
优良的水质成就养蟹的“好底气”、特种水产养殖下活乡村振兴的“特色棋”、现代化技术成为富农增收的“新引擎”……眼下,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长江镇的特色养殖在乡村振兴发展征途中踏出了一条农业强、农民富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