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问题》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农业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与路径分析......胡向东,石自忠,袁龙江(4)
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宋洪远,江帆(18)
产业经济
中国涉农产业增加值核算研究......严斌剑,王一如,翟允瑞,周应恒(30)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2023—2027年改革的动向及其启示......曾寅初,计薇(43)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分析与融合度测算: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的视角......钱明辉,李胡蓉,郭佳璐,崔宇(58)
大食物观引领下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的协同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陈志钢,徐孟(77)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得失与启示......刘颖,刘大鹏(86)
旅游驱动的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研究——基于共享发展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郑永君,李春雨,刘海颖(97)
全球断供危机下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破局逻辑与实现路径——来自四川省三台县、湖北省监利县的经验......陈子豪,高嘉琪,熊航(111)
农村发展
乡村经济内生式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江苏省Z镇的经验考察......杨高升,庄鸿,田贵良,缪岗辉(121)
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园区技术诱致模式研究......王京雷,陈欣,李晓阳(135)
扫描二维码阅读电子书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与路径分析
胡向东,石自忠,袁龙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实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认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求,把握好当前农业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研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生产保供、国际资源利用、科技装备、经营体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促进增收、政策预期等方面对农业强国的内涵要求进行剖析,并提炼总结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现实成效及面临的短板弱项。建议夯实国内农业生产保供基础,提升农业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富有竞争力组织力的经营体系,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共同富裕,建立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农业强国;供给保障;科技创新;经营体系;绿色发展;政策支持
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
宋洪远
(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
江帆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探究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从内涵特征看,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聚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农业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涉农产业增加值核算研究
严斌剑(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一如(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
翟允瑞(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周应恒(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涉农产业;增加值核算;投入产出表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2023—2027年改革的动向及其启示
曾寅初,计薇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CAP)2023—2027年改革,明确了由“三项领域目标”和“三个跨领域目标”组成的政策目标体系,将首次采用以“国家战略计划”为核心的新交付模式,在延续“两支柱”和“三领域”政策框架的同时,对各领域的政策干预措施进行了部分调整,实现了脱钩支付的“绿色化”,新设了“气候、环境和动物福利计划(生态计划)”,调整了“特定产品部门援助计划”的实施方式,重组了农村发展政策的“优先领域”,归并了农村发展领域干预措施等。改革后的新一轮CAP更加“绿色化”,更强调“知识与创新”并更加简化。2023—2027年新一轮CAP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不大,但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政策制定、执行、监测和评估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CAP改革;农业政策;欧盟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分析与融合度测算: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的视角
钱明辉,李胡蓉,郭佳璐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崔宇
(上海界面财联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农村产业融合;文本挖掘;融合模式;融合度测算
大食物观引领下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的协同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陈志钢,徐孟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摘要:大食物观所蕴含的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理念对农业食物系统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农业食物系统固碳减排存在巨大潜力,对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有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将大食物观的理念与碳减排目标结合起来,提出大食物观视角下的低碳减排和粮食安全的协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食物系统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的权衡关系出发,分析了大食物观视角下的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大食物观以消费端需求为导向,为低碳减排目标与粮食安全目标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框架指引,农业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能助力粮食安全与低碳减排双目标的实现。目前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够有效满足居民需求,农业食物系统在2018年已经实现其自身的碳中和,温室气体排放转为净碳汇;但是随着未来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实现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和推进低碳农业食物系统转型过程仍面临自然资源约束加剧、小农为主的生产模式、不均衡的居民膳食结构,以及食物损失与浪费严重等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大食物观引领下的农业食物系统低碳减排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食物观;农业食物系统;碳减排;粮食安全;权衡与协同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得失与启示
刘颖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大鹏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粮食收储制度的完善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应有之义。通过梳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发现,供需关系变化始终贯穿粮食收储制度演变,依靠市场力量和市场手段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思路。以2016年开始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例,下一步玉米收储制度应在“价补分离”的框架下,一是调整政策导向,促进玉米生产恢复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玉米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三是合理设定储备规模,确保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四是建立玉米深加工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期巩固或扩大改革成效、实现新形势下的玉米稳产保供。
关键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产业链;价补分离;调控能力
旅游驱动的三产融合型乡村振兴模式研究——基于共享发展理论视角的案例分析
郑永君,李春雨,刘海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旅游驱动;三产融合;乡村振兴;在地化市场;多元利益联结;共享发展
全球断供危机下中国油料产业发展的破局逻辑与实现路径——来自四川省三台县、湖北省监利县的经验
陈子豪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高嘉琪,熊航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为应对全球粮食安全危机,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由于国内食用油产需缺口不断增大,加之国际市场油料价格波动和国家政策调控等原因,油料产业发展面临比较优势缺失、种植收入降低、产业链断裂风险等问题。作为中国油料作物的第一大作物、国产植物油的第一大油源,油菜对保障中国食用油安全具有战略意义。近年来国内部分油菜主产区产业升级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在对比中国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本文以油菜为例,从资源禀赋和产业政策两个维度,对四川省三台县和湖北省监利县油菜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因子和典型做法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国内油料主产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优化建议。
关键词:全球粮食危机;油料作物;油菜产业;产业竞争力;节本增效
乡村经济内生式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逻辑——基于江苏省Z镇的经验考察
杨高升,庄鸿,田贵良,缪岗辉
(河海大学商学院)
摘要: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激活乡村人口充分整合乡村内外部资源,投入乡村生产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致富。诸多研究与实践表明,传统的外生式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差,本文结合内生式发展理论,基于典型案例观察,分析乡村经济发展利益主体间的联结机制与经营机制,探寻出了一条有效的内生式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乡村精英是联结政府、资本和农民的关键纽带,能有效激活内部资源、承接外部投入。内部发展原始动力为精英引领农民以乡村自组织为基础场域,抱团经营;外部联结政府与资本持续服务、促进生产,不断扩大合作网络、形成利益联结体;推动乡村产业在科学合理的经营规划、规范统一的生产指导、多源稳定的供销服务下,实现环保高效生产、收益持续稳定,最终达成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农民参与;乡村精英;利益联结;乡村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科技园区技术诱致模式研究
王京雷,陈欣,李晓阳
(西南大学商贸学院)
摘要:为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乡村产业重要作用的发挥,本文拟深入研究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本文采用分步案例研究法,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诱致视角,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理论框架,从诱致目标、诱致方式、诱致内容三个维度提炼乡村产业振兴技术诱致模式。研究发现:嵌入式技术驱动模式、螺旋式技术驱动模式以及链条式技术驱动模式都是乡村产业技术诱致的有效模式;“技术目标设定—嵌入产业分析—产品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是乡村产业技术诱致的有效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政府可采取合理调控生产要素价格水平、有效推进园区技术研发活动、全面统筹产业与技术布局等措施。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技术诱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