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分析和对策思考政策资讯

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690.29万吨,连续33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进出口总额399.49亿美元,出口额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拥有渔船52.08万艘,占全球渔船总数的1/4,渔业从业人员1184.63万人。但是渔业,特别是海洋捕捞业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安全险情事故时有发生,极易造成从业人员群死群伤。发生渔业安全事故在很大程度上是渔业产业基础不牢、管理手段相对不足在“安全”端的集中表现。为此,有必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分析我国渔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和突出问题,从整体上谋划渔业安全发展的实现路径,促进渔业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保障渔业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渔业生产存在的安全风险分析

从养殖和捕捞两种生产方式来看,渔业生产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一)水产养殖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海洋捕捞生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海洋捕捞生产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渔船航行和作业中的事故伤亡。海上生产环境复杂、不可控因素多,重大险情事故时有发生,渔船生产安全问题在世界上是一个普遍难题。

我国是海洋渔业大国,渔船基数大、作业渔民多,渔业安全生产的风险更高、压力更大。根据《中国渔业年鉴》,“十三五”期间我国渔业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如表2所示,平均每年死亡失踪人数为215人,按照2020年末海洋渔业专业从业人员214.6万人计算,渔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约为10.0人。虽然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海洋渔业从业人员死亡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与国内其他行业相比,渔业安全生产风险仍然偏高。

三、我国渔业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客观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看,我国渔业安全管理复杂程度高、任务重、难度大,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海上环境复杂

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000km,居世界第4位;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总面积约为3×106km2,居世界第10位。同时,我国地处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交汇处,海陆热力差异巨大,季风驱动持久强力,常年海况相对较差,加之近年厄尔尼诺、拉尼娜等现象显著,台风、寒潮等极端灾害性天气越来越频繁,每年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就有7-8个,个别台风还会北上影响东北和华北。大风大浪造成渔船翻沉较多,特别容易出现渔民群死群伤。

2.安全基础薄弱

渔业安全投入历史欠账较多、底子较薄,整个行业的机械化水平不高。从渔船看,小型老旧木质“高危”渔船占比高,2021年末渔船平均吨位仅有19.23吨,老旧、木质、小型渔船占比分别为49%、56%、67%。从渔港看,我国海洋渔船和沿海渔港分布还不匹配,全国沿海渔港群的有效避风率(指渔船安全避风容量与该渔港渔船总数之比)仅为43%,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船多港少”的矛盾依然突出。从安全救生装备看,救生、消防、通信导航等安全设施设备配备不齐、现代化程度不高,小型渔船尚未完全覆盖安装AIS、北斗,影响了渔船防碰撞和应急救生能力,渔船“带病出生、带病出港、带病作业”情况多。

3.经营方式分散

海洋捕捞一般是以单艘渔船为生产单位,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户”式的生产经营,导致在安全投入、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较弱。根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统计,1994年至2020年,渔业互保全系统累计承保渔民1399.54万人次,承保渔民人数约占全国渔民人数的70%。保险覆盖率不足意味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船东船长往往无力补偿赔付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无法担负其法律责任,很难对其形成法治约束和震慑,真正汲取教训。

4.船员素质偏低

海洋渔业船员的平均文化水平仅为初中,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欠缺。近年来,由于人力成本提高、捕捞产量下降等因素,渔业捕捞对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渔船生产招工越来越难、流动性越来越大,招募船员素质进一步下滑。多起事故中都出现部分普通船员没有经过船员培训,未取得资格证书的情形,尤其是内陆农民出海参与捕捞作业,他们“刚出大山就上大海、抛下锄头就上渔船”,对海洋环境陌生、安全意识不强、生产技能不高、自救互救能力欠缺,甚至个别船员不知道如何穿着救生衣和使用灭火器,极易在事故中造成次生事故,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5.监管力量弱化

机构改革后,沿海部分地区渔业安全监管力量大幅缩减。一方面,各地承担海洋渔业管理的行政编制、执法力量普遍有所减少;另一方面,一些地区改革后渔业监管执法队伍承担的职能有所增加或变动,加上改革期间人员变动频繁,导致监管力量与安全生产责任严重不匹配,有较大数量的渔港还没有驻港监管力量,“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基层执法疲于应对。

(二)主观问题

人对安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从生产经营主体、属地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来看,渔业安全管理存在至少3种“片面思维”。

1.生产主体重视经济效益,轻视生产安全

船东船长是渔船生产经营的主体,也是渔船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个别船东船长只重视经济效益,罔顾生命安全,特别是“一把手”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薄弱,有义务不履行、有规定不执行,这是造成渔船安全隐患和冒险出海作业的主要根源。

2.属地政府重视面上治标,轻视除根治本

3.监管部门重视局部监管,轻视系统治理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是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法定要求。但在实际安全监管工作中,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站位和视角还不够高,工作中缺乏全盘大局意识。一是只重眼前,主观能动性较低。二是只管自己,齐抓共管意识不足。三是只看大概,管理理念宽松粗放。

四、我国实现渔业安全发展的路径和对策思考

(一)提出实现路径的基本依据

(二)实现渔业安全发展的关键路径

面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新要求和渔业发展新形势,实现渔业安全发展要从树理念、压责任、强法治、促改革、固基础五个方面着手。

1.塑理念之魂,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一方面,要抓好“关键少数”。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系统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坚决扛起安全发展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摒弃惯性思维,杜绝习以为常,从源头上防范化解渔业重大安全风险。另一方面,要带动“绝大多数”。通过各种形式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贯彻安全理念、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开展渔业安全技能大比武、安全知识进渔村、“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增强渔民群众、渔业企业和基层渔业组织负责人安全意识,营造渔业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丝毫放松不得的社会氛围。

2.锻责任之链,压紧压实安全责任

一是压实属地领导责任。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在工作安排、队伍建设、投入保障等方面把渔业安全工作摆上应有位置,加快推动渔政力量驻港监管,强化渔业安全事故追责问责。二是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渔业渔政部门不仅要重视产业发展,还要重视安全监管。要不折不扣落实“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紧盯渔船渔港源头,细致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大渔业安全基础投入,强化渔政执法能力建设。三是压实船东船长主体责任。船东船长是渔船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全船人员及其家庭抱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加大渔船安全投入,加强渔业船员教育和技术培训,配齐用好船载安全救生通导设施设备,提升渔船渔民自救互救能力。

3.行法治之道,深化依法治渔

4.扬改革之帆,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渔船管理改革。加快提高捕捞渔船生产组织化、公司化程度,推动大中型捕捞渔船纳入公司、合作社管理,鼓励小型渔船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渔民协会集中管理。推动“黑色四小时”(凌晨0点到4点的渔船事故高发时段)定时点验、渔船进出港报告、编组编队生产等改革措施制度化,以制度保安全,增强渔船航行作业抗风险能力。二是推进渔港管理改革。完善渔港管理制度,明确渔港权属、港章制定等政策要求,特别要突出渔港经营安全责任。强化驻港监管,加快渔政执法、渔港监督和渔船检验队伍协同进驻渔港,协调涉海机构现场办公,推动管理要素向渔港集聚,实现安全执法监管关口前移。三是推进船员管理改革。统筹推进“职务船员缩短晋升年限、理论实操合并考试、配员标准优化完善”三项改革,疏堵结合、提质增量,解决职务船员配备不齐和普通船员持证率低的突出问题。尽快落实《海洋渔业船员违法违规记分办法》,切实增强船员遵守法律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渔业安全生产的影响。

5.筑安全之基,巩固源头基础治理

一是筑牢安全双基(基层基础)防线。安全事故重点在防,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二是切实打通救援生命线。安全事故发生关键在救,应急救援是减少人员伤亡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三是牢牢守好善后保障线。安全事故减损在保。要完善渔业保险政策,鼓励渔民参与多种形式的保险,加快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动渔业船员实名制保险。四是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渔业安全治理体系。要促进渔业安全治理制度创新,推动固化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治理能力系统性提升,真正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

THE END
1.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行业未来发展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中国虾类水产第一章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分析 1.1 中国水产品产量变化 1.1.1 中国水产品产量和捕捞产量变化 1.1.2 中国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变化 1.2 中国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变化及地区分布 1.2.1 人工养殖水产品主要品种产量变化 1.2.1 .1 淡水养殖水产品主要品种产量变化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7BAC3I05566YYU.html
2.742192省委省政府提出“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三走”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等相关文件,鼓励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我省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https://hainanpc.gov.cn/hainanpc/ztzl/qjsc/yajy/2025011622572358032/index.html
3.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读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新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养殖。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设施装备更先进、养殖技术更领先、生产方式更高效、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要积极鼓励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生态环保材料应用,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5369978
4.2024年水产养殖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节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出路 三、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战略调整 四、水产养殖市场经营策略 第四节 中国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之策 一、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四大重点 二、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七大着眼点 四、提高水产养https://www.cir.cn/R_JiaDianJiaJu/65/ShuiChanYangZh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二)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推进重要公共水域周边国考断面所在流域等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加快全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在线监测和分类综合治理。指导水产养殖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AxNDQzNg==&mid=2247495564&idx=2&sn=e8e629b2d8099dd08c033b1a96a57523&chksm=faad52cdd72ff1e676f87adacef6e4b8954646419baf36321b59de376e5c270d5ea0721a5dce&scene=27
6.加百列丨浅谈大水面水产养殖的几个误区及对策大水面养殖痛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管理的加强,鱼价的逐年上涨,效益的不断增加,养殖水面越来越紧俏,当前,大水面显得尤为珍贵,大水面已经成为越来越紧俏且越来越稀缺的有限资源。 在我国,大水面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其次才是充分利用搞水产养殖业。我国尚属于淡水贫乏的国家,人畜饮水很多地区形势已https://blog.csdn.net/gbl2012/article/details/86225183
7.渔业发展对策(通用6篇)渔业发展对策(通用6篇) 篇1:渔业发展对策 信阳市转变渔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 到2010年底,河南全省水产养殖水面达259898公顷,~2001年增加83466公顷、增长47.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9.4万吨,LL2OO1年增3168.5万吨、增长221.7%,水产行 业总产值达162.3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o16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6in851r.html
8.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产品养殖新浪财经我国水产养殖业总体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进一步采取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争取和实施政策扶持手段,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全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不断改造养殖基础设施,加强良种和防疫体系建设,做好水产养殖防灾和灾后复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了国内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但仍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4-06/doc-ifyecfnu7388638.shtml
9.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二)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71104104715_55473.html
10.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举措2020年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提出要确保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畅,加快饲料企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畜禽水产品产销对接。这对缓解当前我国养殖业面临的困境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17200
11.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国内渔业三、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协调各地区渔业经济发展 各地区渔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各地区的渔业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渔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各地区的渔业经验交流,共同研究在渔业资源紧缺和环境亟需保护的情况下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http://www.yc6318.cn/sgrz/aritcle19658.html
12.县渔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县渔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县是我国渔业大县,海水增养殖业是我县支柱产业,但近年来,我县的渔业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除了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外,还有许多我们内部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近期对我县有关部门、镇及https://www.wm114.cn/wen/230/45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