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好渔业作用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渔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和抓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渔业作用。

当前,渔业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从产业发展看,受生态环保、耕地保护等影响,内陆传统渔业空间日益受限,近海养殖面积逐年下降,深远海养殖利用率依然不足,生产效率也有待提高。从渔业资源看,受气候变化、水域污染、工程建设、过度捕捞等影响,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刚性约束依然突出,养护手段仍需进一步丰富,投入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从行业治理看,渔业生产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涉外安全等五大安全隐患依然较高,渔业保险还不能满足需求,执法监管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效能需进一步提升。

渔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困难,都可以在“千万工程”经验中找到指引。持续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核心是学习蕴含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并应用到具体工作实践当中。

坚持农民主体,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万工程”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农民主体,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始终把增进广大渔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一方面,把渔民群众所需所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要让渔民见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好处。另一方面,把充分依靠渔民群众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将政府想做的和渔民想做的紧密结合起来,把渔民想做的变成政府要做的,引导渔民共商建设内容。浙江在实施海上“千万工程”过程中,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安全、智慧、生态、环保、美观、舒适6个场景打造示范船,不仅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也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和作业环境,大大提高了渔民群众主动开展渔船改造整治的积极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准施策。不同地区渔业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不一,渔业发展起点和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不可能一套模式包打天下,必须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品种、技术、模式,找到与本地区乡村振兴总体布局安排协调一致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精准施策,推进产业升级、融合发展、渔民增收、渔村致富。山东、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积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浙江千岛湖、吉林查干湖利用大水面发展生态渔业,成为渔业亮丽名片;宁夏贺兰打造稻渔空间,云南红河利用哈尼梯田养鱼,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富民产业;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景泰利用盐碱水养虾,新疆伊犁、青海龙羊峡利用冷水资源养殖大规格虹鳟,变不可能为可能。这些都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成功实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谋篇布局之年。进一步推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深走实,推进渔业强起来、渔区美起来、渔民富起来,才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THE END
1.水产养殖及水产饲料行业未来发展与经营模式分析报告中国虾类水产第一章 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分析 1.1 中国水产品产量变化 1.1.1 中国水产品产量和捕捞产量变化 1.1.2 中国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水产品产量变化 1.2 中国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变化及地区分布 1.2.1 人工养殖水产品主要品种产量变化 1.2.1 .1 淡水养殖水产品主要品种产量变化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7BAC3I05566YYU.html
2.742192省委省政府提出“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闲渔业走”“三走”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等相关文件,鼓励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产业。在政策推动下,我省海水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https://hainanpc.gov.cn/hainanpc/ztzl/qjsc/yajy/2025011622572358032/index.html
3.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读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新四是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养殖。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设施装备更先进、养殖技术更领先、生产方式更高效、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要积极鼓励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生态环保材料应用,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https://www.iziran.net/news.html?aid=5369978
4.2024年水产养殖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三节 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对策 一、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建议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出路 三、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战略调整 四、水产养殖市场经营策略 第四节 中国水产养殖业提高效益之策 一、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四大重点 二、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七大着眼点 四、提高水产养https://www.cir.cn/R_JiaDianJiaJu/65/ShuiChanYangZh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uShi.html
5.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二)推动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珠三角百万亩养殖池塘升级改造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推进重要公共水域周边国考断面所在流域等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加快全省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在线监测和分类综合治理。指导水产养殖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DAxNDQzNg==&mid=2247495564&idx=2&sn=e8e629b2d8099dd08c033b1a96a57523&chksm=faad52cdd72ff1e676f87adacef6e4b8954646419baf36321b59de376e5c270d5ea0721a5dce&scene=27
6.加百列丨浅谈大水面水产养殖的几个误区及对策大水面养殖痛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管理的加强,鱼价的逐年上涨,效益的不断增加,养殖水面越来越紧俏,当前,大水面显得尤为珍贵,大水面已经成为越来越紧俏且越来越稀缺的有限资源。 在我国,大水面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其次才是充分利用搞水产养殖业。我国尚属于淡水贫乏的国家,人畜饮水很多地区形势已https://blog.csdn.net/gbl2012/article/details/86225183
7.渔业发展对策(通用6篇)渔业发展对策(通用6篇) 篇1:渔业发展对策 信阳市转变渔业发展思路,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 到2010年底,河南全省水产养殖水面达259898公顷,~2001年增加83466公顷、增长47.3%,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9.4万吨,LL2OO1年增3168.5万吨、增长221.7%,水产行 业总产值达162.35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o16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6in851r.html
8.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产品养殖新浪财经我国水产养殖业总体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国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进一步采取促进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积极争取和实施政策扶持手段,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全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不断改造养殖基础设施,加强良种和防疫体系建设,做好水产养殖防灾和灾后复产,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了国内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但仍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7-04-06/doc-ifyecfnu7388638.shtml
9.当前中国渔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二)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已从过去追求养殖面积扩大和养殖产量增加,转向更加注重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提高。新的养殖技术和新的养殖品种不断推出,养殖领域进一步拓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化养殖、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迅速发展,深水网箱养殖发展势头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071104104715_55473.html
10.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举措2020年2月1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解决当前实际困难加快养殖业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提出要确保物资和农产品运输通畅,加快饲料企业和畜禽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畜禽水产品产销对接。这对缓解当前我国养殖业面临的困境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17200
11.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国内渔业三、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协调各地区渔业经济发展 各地区渔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我国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各地区的渔业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我国渔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各地区的渔业经验交流,共同研究在渔业资源紧缺和环境亟需保护的情况下我国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http://www.yc6318.cn/sgrz/aritcle19658.html
12.县渔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县渔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县是我国渔业大县,海水增养殖业是我县支柱产业,但近年来,我县的渔业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除了外部的市场环境因素外,还有许多我们内部自身的原因。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文件精神,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近期对我县有关部门、镇及https://www.wm114.cn/wen/230/45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