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洋渔业资源属于共有财产资源,因此,对其的管理形成制度化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中国作为重要的海洋渔业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全球海洋资源急剧减少,海洋环境持续恶化的现状下,中国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对世界海洋经济的作用更加明显。
一、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1、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中国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原因
一是产权不明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有自然资源都属国家所有,而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因此,其具有共有财产的性质。虽然国家根本大法赋予其国家所有的特性,但宪法并没有规定由谁代表国家行使海洋渔业管理的职权。
二是制度不完善
在国外渔业发达国家里,国家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管控主要采用的是对渔业产出量的控制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他们只控制捕捞的总量,并不太重视对渔业捕捞工具,捕捞效率,捕捞频次的管理。
三是管理不到位
二、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评述
目前,中国主要采取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有:休渔制度!捕捞许可制度、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制度、捕捞限额制度!资源增殖制度等。
一是休渔制度
1.禁渔期和禁渔期
禁渔区是指全面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禁止某类渔具作业的作业水域。禁渔期是指在规定水域内禁止某种或多种渔具在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其洄游游通道等重要作业水域作业的时期。
2.伏季休渔
一般而言,鱼类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夏、秋两季,伏季休渔就是指在夏、秋两季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有效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3.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水产种质资源是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遗传育种价值,可为捕捞、养殖等渔业生产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所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的水生生物资源。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产种质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在保护对象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主要生长繁育区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的水域滩涂和必要的土地,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二是捕捞许可制度
捕捞许可制度是指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长期有效利用,合理安排渔业捕捞强度,使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同时也保障渔民、渔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由渔民、渔业组织根据自身条件,依法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获得海洋渔业捕捞的权利和资格的许可制度。
三是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
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制度是为了有效缓解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与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的矛盾应运而生的。其简单讲就是控制渔船的数量和控制渔船的功率,也常称为“双控”制度。由于前文提到的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因此,“双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愈控愈多,愈控愈乱的迹象。
四是最小网目尺寸制度
最小网目尺寸制度是指渔民在捕捞过程中,不得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生产作业,最小网目尺寸的规定由县级以上海洋主管部门确认。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的实行,目的在于保护幼鱼不被过度捕捞。实践证明,最小网目尺寸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幼鱼,执行效果良好。
三、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科学管理的制度化
1.建立健全海洋捕捞管理制度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海洋捕捞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投入控制是通过限制渔业人工和资本的投入总量而达到对渔获总量的间接控制,产出控制是通过限制可捕获的鱼的数量或重量来直接控制渔获量。因此,中国应积极探索投入控制和产出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一是改进现有的投入控制管理制度
对现有的制度的改进主要通过三个渠道,首先是对现有伏季休渔制度的改进,应科学的根据不同鱼类,不同渔区,不同鱼类生长发育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休渔措施;其次是积极调整控制指标,加大海洋渔业捕捞渔船减船力度,通过有效的减船措施,调整海洋渔业捕捞效率;最后是取消渔船燃油补贴政策,本身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控渔船出海的频次和效率,采取燃油补贴政策了以后,它的这个功能基本被抵消了,对渔船捕捞能力的控制同时也被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