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许海洋一个未来

“生态+渔业+旅游+加工”的海洋治理开发模式日渐兴起

游客乘坐祥云湾海洋牧场垂钓橡皮艇,享受垂钓乐趣。李春摄

□记者邢杰冉赵红梅

“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是2017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而我省境内的渤海,近年来却面临河口海域淤塞污染、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问题。如何给海洋一个未来,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海洋牧场一般是指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为修复渤海生态,我省加快建设海洋牧场,目前已有7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近日,记者来到乐亭县的祥云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进行了探访。

建设海洋牧场,要因地制宜破解技术难题,修复海洋生态环境

通过祥云湾海洋牧场展厅的大屏幕,一部梦幻般的海底风光片呈现在记者眼前:茂密的藻林徐徐摆动,鱼儿自由穿梭,牡蛎等贝类安静生长……

“几年前,由于过度捕捞、工业污染,你看到的这片海底森林曾是一片海底荒漠,海洋生物几近绝迹。”祥云湾海洋牧场的“场主”——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振海说。

没有生态环境,谈何海洋开发?吃“海洋饭”的张振海萌生出建设海洋牧场、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的想法。2008年,他开始申请海洋牧场项目。专家组给出的结论是,可通过在海底建人工藻礁,修复海底生态环境。

礁体如何设计?投到哪些海域?海藻如何培育?怎样增殖鱼类、贝类?由于不掌握相应技术,这些新课题让张振海团队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经历了无数次试验与失败。

直到与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祥云湾海洋牧场建设才有了改观。在科研院所的协助下,该公司在3000亩海域内打造人工藻礁生态系统,从2009年开始实施了藻礁生态、藻场建设、增殖放流三项工程。

“我们把礁体直接放入海底的泥沙质海域。”张振海介绍,因为泥沙质海域有特殊的资源——牡蛎。牡蛎不光能使漂浮在海中的藻类找到附着基,还能引来以牡蛎为食的海螺、螃蟹及各种鱼类。而有了人工藻礁,牡蛎才能着床繁衍。就这样,曾经几近沙漠化的海底,因为人工藻礁而有了生机。

对这3000亩海域,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认为“大型海藻覆盖率40%以上,水质达到一级,对同类海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价值”。中科院海洋所调查证明,礁区内生物量提高50倍以上且为有机标准,成果填补了国内泥沙质人工藻礁生态系统的空白。

渔业养殖、水产加工、休闲旅游、科研推广等多产融合,打造循环经济

建设海洋牧场,投入是巨大的。就拿祥云湾海洋牧场来说,截至目前总投资已达1.4亿元。其中中央资金投入680万元,地方投入1500万元,企业投入1.182亿元。张振海坦言,虽然去年海洋牧场主营业收入达到7553万元,但目前公司仍未收回投资成本。

要生态效益,也要经济效益。在修复生态的基础上,祥云湾海洋牧场致力于将渔业养殖、水产加工、休闲旅游、科研推广等产业融合起来,打造循环经济。

3000亩海域生态的成功修复,让祥云湾海洋牧场有了发展多产融合的底气。现在,通过增殖放流海参、魁蚶等苗种,祥云湾海洋牧场每年预计回捕有机海参、魁蚶等各类海产品约5万公斤。目前,“祥云虾”“祥云参”已形成品牌效应,成为远近闻名的高端海产品。

乘坐休闲渔船,记者来到祥云湾海洋牧场的深水网箱养殖区。记者看到,海面上建有多个可容纳2至4人同时垂钓的平台,还有遮阳伞、垂钓橡皮艇等,可满足不同垂钓者的需求。张振海介绍,深水网箱最基本的作用是养殖,围绕深水网箱,他们又开辟出喂鱼、抓鱼、钓鱼等多种休闲娱乐方式。

祥云湾海洋牧场还通过为近300艘渔业船舶提供码头和加水、加油服务,带动海产品养殖、饲料加工、海产品交易、海产品加工、休闲渔业等多个上下游产业,实现了产业链条的融合,直接及间接带动2000余渔民就业,使渔户年人均收入达4.5万元。

建设海洋牧场要规划先行,强化科技支撑

在3000亩海域已建成的人工藻礁生态系统基础上,祥云湾海洋牧场计划将这个系统逐步复制放大到所属32万亩海域范围内。

虽然经历过无数次试验,也有成功经验,但是海底环境毕竟千差万别,张振海深深感觉到,在复制放大已有的经验中仍有不少科技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我省还未形成海洋牧场建设地方标准,尚未确定礁体、藻类及苗种的材质、规格等技术规范。

截至2016年底,我省海洋牧场面积达8026公顷,分布在秦皇岛、唐山两市。祥云湾海洋牧场遇到的问题,在全省都具有普遍性。

从省农业厅了解到,在规划方面,我省将加快起草制定《河北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计划到2020年,建设山海关、北戴河、南戴河、昌黎、乐亭5大核心区,重点进行休闲型海洋牧场建设、渔业资源增殖型海洋牧场建设和海草场(海藻林)构建、海洋牧场信息化管控等项目。在科技支撑方面,我省将加快制修订河北省人工藻礁建设技术规范、河北省人工藻礁建设管理办法等地方性规范和标准,规范我省海洋牧场建设,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的管理,以更好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THE END
1.海洋牧场是什么海洋牧场的好处是什么海洋牧场在实现高效养殖的同时,对生物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效应。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海洋牧场建设发展以来,无棣全县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达88.9%,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由建区时的45种增加到230种。海洋牧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海洋生态,生态养殖的海洋牧场也有利于海洋生态的保护,二者相辅相https://www.tianqiyubao4.com/news_4349703.shtml
2.湛江海洋牧场瞄准千亿风口第37725版:湛江观察20250116“我们以系统推进、整体谋划为工作原则,对符合海洋牧场建设规划的海域开展统一论证、环评,把‘生海’变成‘熟海’。”据介绍,湛江市农发集团作为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承担着海洋牧场重点建设任务,已完成了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用海收储工作,取得一期开发用海面积1958公顷的海域使用权。 http://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501/16/content_10124486.html
3.海洋牧场冬景如画隆冬时节,广西钦州市茅尾海海域,海天一色,蚝排如织,景色如画,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壮观画面。近年来,钦州市借助茅尾海天然港湾优势,大力建设海洋牧场,不断把大海变成“蓝色粮仓”。截至2024年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12.8万亩,产量33万吨,年产蚝苗1.6亿支(串),综合产值达39.3亿元。 http://gx.news.cn/20250116/bcbe56cbefaf48988e916cd98df3ae51/c.html
4.“海洋牧场”的秘密③丨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牧场”功不可没今年7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海洋牧场作为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前,烟台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组织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烟台海洋中心两家科研单位,联合https://news.sina.cn/znl/2024-08-02/detail-inchhafc2131457.d.html
5.海洋牧场(精选七篇)在建设海洋牧场过程中,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种植大型海草 (藻) 等方式, 遵循自然规律, 重建“海底森林”, 修复或重建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 最终实现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同时, 建设海洋牧场还可保持生物多样性,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等, 提高沿海土地利用率。也可为海洋旅游业、休闲渔业提供良好的渔业资源和场所, 推动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e9cfpl.html
6.增殖放流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研究报告增殖放流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研究报告 增殖放流是在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养殖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 渔业与海洋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海洋环境的恶化会对渔业造成严重的损害,渔业受到损害又会加重http://www.ysfri.ac.cn/info/1110/15126.htm
7.舟山市海洋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附图3 普陀东部海域海洋牧场规划示意图 附图4 舟山市海水淡化重点规划项目分布示意图 附图5 舟山市海洋观测站分布图 附图6 建设完善后趋势性监测站位分布图 第一章 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切实加强我市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营造健康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结合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明确“十三http://www.daishan.gov.cn/art/2017/1/27/art_1229683988_13240354.html
8.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型渔业发展创新模式—海洋牧场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全球掀起一场利用海洋资源的蓝色风暴,沿海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海洋栽培渔业(海洋牧场建设)。进入新世纪,海洋牧场建设成为引领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建设海洋牧场,既是促进海洋生态建设、保障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利用海洋资源、加速拓展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http://www.hycfw.com/Article/21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