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大方针的指引下,能源结构正由传统石化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变,渔业资源利用正由传统捕捞型转变为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修复型。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前提下,将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相结合,形成既能产出稳定清洁的能源,又可以恢复海洋资源,达到海洋环境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契合了我国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的需求。从科学用海、文明用海、生态用海、变废为宝的宗旨出发,海上风电融合海洋牧场建设,可以减少海域开发利用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高效的立体空间用海,可以使海域资源利用程度最大化,在提供水产优质蛋白和供给生活所需的能源之间,做到了既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又促进了国家能源产出结构的调整。在大力推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新旧动能之间的转换等方面的同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重要贡献。
一、发展必要性
(一)海域资源利用最大化
海上风电由于其占海面积大、具有排他性、易受环境影响等原因,其发展速度在用海审批时受到很大限制。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新型的渔业生产方式,正好利用了海上风电场水下及间隙空间,减少海域开发使用对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影响,使得海域资源利用程度最大化。
(二)生态用海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对海洋综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海上风电无论是在项目的建设还是运行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对周边海域或岸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海洋牧场作为一种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可以有效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开发清洁能源的同时,又能进行生态修复、资源增殖,符合国家生态用海政策,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三)有效缓解能源紧张
由于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存在的用海问题、环境影响问题等,往往因为选址不合理、用海矛盾难以协调等,导致项目迟迟难以动工,同时受到海上风电项目用海审批进程缓慢,项目推进困难等因素影响。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可以有效解决海上风电与其他行业用海矛盾,弱化海上风电用海排他性,加快推动海上风电用海审批和建设进程。为我国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开辟新的道路,有效缓解东部沿海能源紧张问题。
二、发展瓶颈
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存在着复杂性,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三、展望
作者:孙岳,系自然资源部海洋咨询中心高级工程师;蒋欣慰,系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秦松,系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硕士;陈少波,系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研究员;罗一单,系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单乐州,系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瑾,系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