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业是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沿海乡镇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宁海县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成效日益显现。(二)多种养殖模式协同发展。(三)产学研平台初具雏形。(四)养殖塘管理逐步规范。
二、存在问题与短板
(一)制约因素较多。(二)引领带动不强。(三)产业链延伸不足。(四)品牌效应不明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海水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海域使用权确权,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完善人才引育政策。(二)提高组织化程度,助力共同富裕。有效发挥现代农业开发区平台引领和导向作用,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三)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鼓励做深做强水产精深加工业、多渠道发展线上经济,推动“渔文旅”融合发展。(四)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
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打造儿童友好城市
民进宁海县总支部王翠
优质、均衡、普惠的托育服务是体现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吸引高素质人口的重要一环。
一、基本情况
我县通过构建政策保障、提升行政效能、推进数字改革等措施,基本形成了以家庭照护、幼儿园办托班、社区统筹、社会兴办、单位自建等5种模式为主,家庭托育点、社区驿站等为补充的“5+X”普惠托育服务体系。2022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
二、存在问题
(一)精准供给少,就近入托难。(二)优质机构少,发展质量低。(三)统筹协调少,政策集成低。
三、对策建议
(一)以调结构为基础,搭建普惠托育框架。(二)以提质效为核心,构建优质托育体系。(三)以强保障为支撑,联建高效协同机制。
以运动休闲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民建宁海县总支部王琳琳
在促进乡村综合开发中引入运动休闲要素,有利于盘活乡村运动休闲资源、拓展乡村消费空间、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一、宁海县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条件丰富充足。(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三)振兴乡村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一)抓“机制协调”,凝聚实干合力。(二)抓“设施提升”,厚植发展潜力。(三)抓“招商提效”,打造精品项目。(四)抓“品牌引领”,提升赛事效益。(五)抓“产业创新”,促进融合发展。
优化招商机制提升招商成效
县政协无党派人士界王海明
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培育新增长点、扩大优质增量的“主引擎”。近年来,我县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招商形势稳中向好,投资领域覆盖趋广,招大引强成效初显,相继引进了一批对宁海未来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但也存在着招商精准度不够、转化率不高等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招商机制统筹还需更有力。二是招商项目定位还需更精准。三是招引配套手段还需更丰富。
二、推动精准协同招商的对策建议
一要强化协作协同,完善全流程管理机制。二要理顺“专业化”流程,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三要锚定招商产业,精准谋划产业定位。四要创新招商思维,资本+科创飞地促投资。
跻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
县政协科技界葛鸿铭
汽车零部件为整车提供配套。当前,新能源汽车强势崛起,配套产业高速增长。
一、我县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分析
优势:(一)拥有多个区域品牌。(二)产业集群效应凸显。(三)增量市场拓展总体较好。
弱项:(一)缺少链主企业。(二)产品层次处于中低端。(三)中高端人才资源紧缺。
机会:(一)汽车市场规模仍将平稳增长。(二)市场应答敏捷。
二、提升竞争力策略路径
(一)实施创新提质行动,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质量提升。(二)实施主体培优行动,力争育成头部企业,打造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创新型苗子企业。(三)实施要素保障行动,加大资源要素保障,加强人才引育,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南文化”布局再造缑城记忆
县政协新闻社科界张绍强
文化有地标,城市有灵魂。文化地标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它们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和风貌,凝聚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和精神。
一、问题现状
(一)承载厚重历史感的文化地标缺失。(二)发掘本土历史文化名人资源不足。(三)文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建议
(一)多维度恢复历史文化地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抢救修复、移地或原地重建、立碑标志等措施,保护好、恢复好、建设好城市文化地标。(二)系统化打响方孝孺和潘天寿“金字招牌”。采取成立“方孝孺研究会”和“潘天寿研究会”、加强名人故居保护、谋划编纂《方孝孺全集》等措施提振文化自信,打响宁海文化品牌。(三)建设特色化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以“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旅游”等方式管理运营,满足本地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盘活资源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县政协医卫界毛亦飞
一、全县医养结合工作存在问题
(一)医养结合资源缺少合理配置。(二)专业医护人员缺乏。(三)扶持政策未在基层落地。(四)医保政策无倾斜。
二、加强我县医养结合能力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院的有机结合,充分盘活闲置医疗资源。(二)加强多渠道引才育才模式,引导县域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服务。(三)加强医保政策向康复治疗倾斜。重点针对长期失能人员的保障待遇(院护、专护)和服务内容补助两大方面,研究制定合适合理的医保补助政策。(四)加强数字化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健康大脑+)建设和宣传推广,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五)加强财政资金保障。
统筹协调加强企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县政协工商联界陈海宏
一、现实情况和制约因素
(一)人才缺口大。(二)培养难满足。(三)流失严重。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校企合作。(二)注重技能提升。(三)推进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宁海技工学校提升成为宁海技师学院,加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地化”,加强产业人才学院建设。(四)优化企业用人环境,推进企业构建现代化人才管理体系。(五)强化政策引导,转变“引才观”,动态调整政策,深化柔性引才。(六)浓厚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产业人才队伍获得感。
健全机制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县政协工会界潘晓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强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但是,新业态劳动者一直存在权益保障的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现状分析
二、存在问题及根源
(一)用工模式多样,劳动关系模糊。(二)社会保障落实不到位。(三)新业态劳动者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四)就业稳定性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企业规范用工。(二)加强劳动者权益维护。(三)进一步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四)优化公共服务。
凝聚合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县政协科协界邵映菡
抓好青少年科学知识教育普及(以下简称“科普”)工作,事关青少年群体自身的成长成才,事关国家未来发展。
一、基本概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始终把青少年科普教育放在全民科普工作的突出位置,谋篇布局,抓纲带目;建强阵地,丰富活动;学赛结合,精心施教,用高品质的科普服务供给助力青少年教育“双减”、助推“宁好学”提质增效。
(一)普及范围不足,有形覆盖存在短板。(二)优质阵地短缺,有效覆盖尚待完善。(三)推动主体单一,有力覆盖仍需强化。
(一)补好设施短板,打造“智慧现代、专兼互补”的科普阵地。(二)坚持品质导向,打造“受众多元、内容精致”的科普服务。(三)夯实组织体系,打造“政企联动、家校协同”的科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