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渊、徐培峰终于敲响共享充电宝第一锣。
4月1日晚,怪兽充电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EM”,IPO发行价8.5美元,低于此前预期的10.5-12.5美元招股价区间,总发行规模为1.5亿美元。
开盘不到10分钟,怪兽充电股价上涨动力不足,一路走低,跌破发行价。收盘时,怪兽充电股价报8.54美元,涨幅0.47%。
按照交易首日收盘价计算,怪兽充电的成功上市,让持股6.6%的蔡光渊身家也超过17亿人民币。
冯一名在接受「投资人说」记者采访时坦言,蔡光渊的“避而不谈”,让自己只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
另外,他还透露,当初为怪兽充电组建创始团队时,CEO的首选并不是蔡光渊,而是如今的COO徐培峰。
事件发酵后,看客们认为冯一名是眼红并故意攫取上市果实。但冯一名却认为,彼时之所以欣然接受蔡光渊的“劝退”要求,是一个没得选择的选择。如今提起诉讼,是合理地争取自己的权益。
此前,由冯一名方面提供的材料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点:
1、冯一名等人最早提出了共享充电宝的创业构想,并且牵线蔡光渊(现任怪兽充电CEO)、徐培峰(现任怪兽充电COO)、殷志华组成创始团队,冯、尹二人密切参与怪兽充电项目的早期商业模式搭建并多次为怪兽充电筹措融资。
2、在怪兽充电公司即将成立之际,怪兽现任CEO蔡光渊以“工作方式”不同为由,“劝退”冯和尹二人。
3、双方口头达成了蔡光渊赠予冯一名和尹思成两人共3%的项目公司股份的协议,但是最终并未执行。
「投资人说」近期独家对话了本次事件核心人物冯一名,试图真实还原他口中的事实经过。
01
我攒的局,最后我被“劝退”了
Q:请你复盘当时参与怪兽的整个过程。
冯一名:2017年2月中旬,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讨论共享充电宝行业,并且也觉得共享充电宝的方向很好,如餐厅、机场、浴场、夜店等都是自带需求的场景。
当时我们看了几个项目,本来打算投一个现有的团队,但都有瑕疵。一些是硬件有问题,一些是团队有问题。
最后我们决定自己攒局,做共享充电宝项目。
一开始我找的殷志华做CEO,他当时有其他的创业想法,所以后来又找了徐培峰。
徐培峰在北京,我们就找去北京,来来回回沟通,但徐培峰当时很犹豫。
2017年3月2号,我去找了蔡光渊。蔡光渊在2016年时找过我想融资,当时他在另外一个行业。
我觉得蔡光渊过去在联合利华、Uber的背景还是不错的。所以我找到了他,说有一个新的创业idea,看他感不感兴趣。他回复说见面聊。
3月6号,我们一起吃中饭聊这个事。他当时正好处在自己创业低潮期,并且也觉得(共享充电宝的)想法很好。
我跟他说:我们投钱,我们帮你组团队,你来做CEO。他也很感兴趣。
所以在3月6号,我们就把他拉到群里来了,当时(怪兽充电项目创始团队)就正式组建了。
然后我们就一起去深圳拜访工厂,一起去写商业计划书,一起找硬件的厂商,一起找投资人。
一直到了3月31号,蔡光渊忽然找我们,说有重要的事情找我们聊。
当时他说,在过去的沟通中,感觉到了工作方式上的问题。
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参与度比较多,我们对这个项目是(把自己当作)联合创始方,但他可能把我们定性为投资人。
当时我信了,也觉得,公司还没有成立就闹矛盾(不好)。
那我肯定就退一步了。
原来谈好的的方案是500万投资(他们),占股16%,他决定不跟我们投资合作了。最后,决定给我与尹一共3%的项目股权。
我们也只能就祝福他,决定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小股东就好了。
最后蔡光渊把名字定为怪兽充电,因为美国有一个动画片叫怪兽工厂,他当时觉得怪兽很有能量。
我们全程参与,最后名字是他拍板的,这毋庸置疑。
Q:2017年2月-4月期间,你对这个项目的参与度具体有多少?
冯一名:当时我们在一个群里,天天在一起讨论共享充电宝的事情。
这是我们第一次攒项目,也花了很多心思,所以当时基本上就全职干这事。
2月份开始筹备,整个3月期间密切参与。到了4月,在原先谈好的500万投资变成三个点(的股权)后,我重心不再放到上面来。
而且,(3个点的股权)我和尹两个人一人一半,我也就1.5个点,(到了4月参与度)肯定不如3月份那么密集了。
02
选中蔡光渊,因为着急找个CEO
Q:在3月6日跟蔡光渊共进午餐后,当即确定了他是怪兽充电的CEO人选?为什么?
冯一名:是的,非常明确。因为那个时候没有CEO的话是没有办法融资的。
蔡光渊当时进来说了一个条件,就是他要带上他之前一起创业的小伙伴,就张耀榆。
那个(创始)群就是7个人,成员是蔡光渊、张耀榆、殷志华、徐培峰4人,再加上我们公司(包括我)的三人。
Q:殷志华和徐培峰为什么同意蔡光渊空降?
冯一名:徐培峰最开始非常犹豫。
当时蔡光渊创业不成功,徐培峰在美团干得还风生水起,徐对出来全职创业这件事很犹豫。
我们迫切寻想找一个(CEO)。因为徐培峰犹豫,没有CEO就没法融资了。
(如果)出去融资,投资人问你CEO是谁?我告诉他是一个还在犹豫的人,那没法融资。
所以当时考虑,得赶紧找一个人全职做CEO(的人),才能出去融资。
当时徐培峰还在观察。
那没办法,CEO的位置一定要有人顶着。所以当时我们去找的蔡光渊,而蔡光渊正好在创业的低谷期,就一拍即合了。
他说(他)要考虑。一直都没有确定。但是所有的会他也基本上参加,他就一直在观察。
直到3月31号的时候,到蔡光渊跟我们说要分手的时候,那时候他同时说了,徐培峰同意全职了。
03
两次确认赠予3%股份
不做纸面协议,因为对蔡天然信任
Q: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谈股份分配的事情.
冯一名:从蔡光渊加入进来以后,我们就在谈股份分配的事情。
Q:3月31日当天发生了什么?
冯一名:3月31号我、尹和蔡线下见面。整个见面将近一个小时。在我们上海的办公室。
当时蔡光渊先感慨了一下过去几天的事情、整个的过程,然后再说,好像大家的气场不合,所以不跟我们合作了,就不需要我们的投资了。
这是第一次,他坐下来说我不让你们投了。
Q:在2017年3月中旬你们双方就谈好按照3125万估值,投资500万元,占股16%,后来没有成功,中间具体发生了什么?
冯一名:从3月初开始,我们都在找人、找硬件、找资源,整个项目推进很快,所以很多事项都是在同步推进。
在三月二十几号的时候,我们在注册公司,那时候我们的想法是他们先注册,以避免股权混乱的情况。
但是没等到公司注册完,工商营业执照还没下来,3月31号,蔡光渊就说他不跟我们合作了。
Q:谈投资的时候也没有任何的书面协议,为什么?
冯一名:当时蔡光渊是公司的CEO,他是我们带进去的,他进来的前提是,我们投钱,我们帮你看这个事情,对吧?
04
Q:为什么谈好了做怪兽天使投资人后,还带着蔡光渊去接触了其他投资机构?
冯一名:钱不够啊。
2017年那个时候是共享、O2O最火的时候。当时市场上已经有几个竞争对手了,怪兽充电要能立足,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来发展。
你必须两轮同时在融。那时一个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的持续融资能力,我们当时是在谈下一轮了,我们明确的告诉他们这轮已经结束了,我们现在在谈的是下一轮。
Q:所以当时是带着蔡光渊是去融A轮的钱?
冯一名:是的。
Q:有报道说,蔡光渊是在见完了其他机构才反悔原子入股,是这样吗?
冯一名:我没有确凿的证据说,蔡光渊是因为小米和顺为等知名机构而反悔了我。
但是在我们“分手”后20天以后,怪兽充电就宣布拿到了顺为、小米、清流、高瓴这些知名资方投资。
分手后才开始接触的话,20天内他要见完这几家机构,机构们又要经历过会、认识团队、尽调、谈判、签署、打款,还要完成媒体上的曝光。
只能说,对此,我保持怀疑。
Q:你是觉得当时蔡方是提前跟其他机构进行了沟通吗?
冯一名:如前面所述,我没有证据,但我保持怀疑。
05
我很伤心,但最后选择好聚好散
Q:如果你们深度参与了前期架构,并付出了不少精力,为什么后来迅速放弃了对这个项目的主导权?
冯一名:一个创业者,跟你说,他不跟你合作了,你能拿他有什么办法?
有两个选择,一种是,大家好聚好散,拿到一定的补偿。另外一种,我和你死磕到底,把事情闹大。
那个时候的怪兽,是一个初创公司,初创公司(撕破脸)对大家都没有好处。毕竟我们投入过精力,也希望项目能发展好。
我很伤心,但我选择了,大家好聚好散。
Q:当时欣然接受蔡光渊的“劝退”,是觉得并不“亏”吗?
冯一名:应该说,这是当时一个没得选择的选择。
Q:“分手”、“合作失败”在投资当中会很常发生吗?
冯一名:投资中很常见,错过了就错过了。投资人错过是常见的事情,可能有很多项目你看过,但是你就是错过了。
但是这个项目不像一般的项目。我们在早期可以说是亲自手把手把团队和项目搭建起来的,投入了远超过一般项目以及其他机构会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源。
06
回应质疑:拿回3%的股份,是我应得的权利
Q:很多人在质疑,上市之前你们为什么没想着变更,现在上市了还回来要。在上市前夜提起这种诉讼,你的目的是什么?
冯一名:并不是上市前,我们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提起诉讼,怪兽是在今年才上市的。
Q:那你觉得会不会间接影响怪兽股价呢?
冯一名:我无法回答。
Q:你最希望这件事情能走到什么样的结果?
冯一名:我希望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合法捍卫我的权益。我希望还原我的股权,到现在该多少是多少。
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的是,在投资人和创业者中间,这类事情经常发生。有的是投资人被创业者坑了,有的是创业者被投资人坑了。大家最后都是吃哑巴亏。
这次我们走执法程序,曝光这些背信弃义的行为,让他们有所顾忌,让不守诚信的人知道这是有成本的。
Q:你是否预期过最坏的结果?
冯一名:最坏的结果,就是用我惨痛的经历,为全中国的创投圈交一笔学费。
事件回顾
2017年2月15日,冯一名拉殷志华(时任美团智能餐厅事业部总经理)入局,合作共享充电宝项目
2017年2月20日,经殷志华介绍,徐培峰(时任美团众包事业部总经理)加入,冯一名希望由其担任CEO,但徐培峰一直犹豫不决
2017年3月6日,冯一名劝说蔡光渊加入共享充电宝项目,蔡出任CEO
2017年3月31日,蔡光渊称因为工作方式等原因劝退冯、尹二人,并称愿意给到二人3%的股份。冯、尹二人退出
2017年4月21日,怪兽充电获得天使轮融资,资方为顺为、高瓴、小米、清流、紫米
2017年4月28日,上海挚想科技有限公司(怪兽充电)正式成立
2017年7月27日,怪兽充电获得A轮融资,资方为顺为、广发、高瓴等
2017年11月23日,怪兽充电获得B轮融资,资方为顺为、广发、高瓴等
2019年4月16日,怪兽充电获得B+轮融资,资方为顺为、新天域、高瓴等
2019年12月24日,怪兽充电获得C轮融资,资方为顺为、软银亚洲、尚珹资本等
2020年10月20日,冯一名、尹思成向上海普陀区法院提交民事诉讼书,正式起诉怪兽充电宝的创始人兼CEO蔡光渊
2021年2月18日,案件移送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审理
2021年3月13日,怪兽充电获得D轮融资,资方为阿里、CMC、高瓴等
2021年3月22日,冯一名、尹思成代理律师在纽约曼哈顿的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提起针对怪兽充电上市项目券商高盛和花旗的诉讼程序,目前美法院已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