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政策大变:五年内减掉5000万亩以上涉及13个省区!

玉米政策大变:五年内减掉5000万亩以上涉及13个省区!

说起最近国内的主粮价格,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跌跌跌!多年稳居中国粮食产量首位的玉米,更是在临储政策实施七年来,头一次遇到了价格往下掉。有记者近日在黑龙江部分粮区了解到,许多玉米种植户观望惜售,玉米收购显得十分冷清。

农民的收益少了,国家储粮的日子也不好过。由于国内的玉米阶段性供大与求,部分主产区出现了“收不了、储不下、销不掉、财政补不起”的局面。怎么办?只有一个法子——调调调!

近日,农业部正式出台《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五年内减少种植面积5000万亩以上。一看到要“减”,大家纷纷议论起来:为什么这些地区要少种?不种玉米了,农民该怎么办?改种,到底是农民的“危”还是“机”?下面就给您详细说说。哪些地方要减少?

“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常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个提法比较形象化,在地形版图中,它们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的镰刀弯状分布,是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从传统的玉米种植区划分来看,涉及北方春玉米区、黄淮平原春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区、西北内陆玉米区等几大主产区。

从省区分布来看,主要包括以下13个: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

那么,这些省区的玉米种植户要注意了:

到2020年,“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这片区域里三分之一的玉米地要改种了。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要改种?

别看涉及的地区面积大,它们都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和畜牧业发展优势区,生态环境脆弱。在这些地方,玉米发展过快,产量低而不稳,影响了种植效益和农民的收入。

做出“调整”的选择,还与中国的粮食供求形势有关。现在,咱们国家的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下调了玉米收购价,也导致了种植效益降低。要是再不调整,大家只能一起“一条路走到黑”,更别提发家致富了。所以,必须对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进行优化,用相应的土地去干最适合的事。

种植户

这么多地方要减少种植,是不是意味着咱国家要全面“减粮”了?

农业部表示:推进“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主要是适当调整减少“非优势区”;对优势核心产区,不仅不调,还要加强产能建设,保障谷物基本自给。

对玉米问题,要科学地分析、理性地判断,充分认识玉米在粮食连年增产中的重要贡献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不种玉米,种什么?

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条件、农业结构现状、生产发展水平和可行性等因素,农业部为不同地区的农民提供了不同的调整思路。

一、东北冷凉区

包括: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第四、五积温带以及吉林东部山区(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1000万亩以上。)

区域特点:该区位于高纬度、高寒地区,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无霜期仅有90多天,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农作物生产容易遭受低温冷害、早霜等灾害的影响。由于多年玉米连作,造成土壤板结、除草剂残留药害严重,影响单产提高和品质提升。

主攻方向

把越区种植的玉米退出去,扩大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规模。

具体措施:1.结合区内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扩大饲料油菜种植,发展苜蓿等牧草生产,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

2.发挥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传统优势,恢复“粮豆轮作”的种植模式。

3.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建立硬红春小麦生产基地。

二、北方农牧交错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3000万亩以上。)

区域特点:该区是连接农业种植区和草原生态区的过渡地带,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但水资源紧缺,土壤退化沙化,是我国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灾情严重的地区。

东北四省区:结合畜牧业发展需求和大豆、花生、杂粮杂豆传统种植优势,以发展青贮玉米和粮豆轮作、花生、杂粮生产为主,同时积极发展饲草种植和饲料油菜。

冀北、晋北和内蒙古中部:以发展耐旱型杂粮杂豆、马铃薯、经济林果为主;

陕甘农牧交错区:以发展杂粮杂豆为主,因地制宜发展饲料油菜;

在生态脆弱区,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沙生植物等。

三、西北风沙干旱区

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

区域特点:该区地处西北内陆,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白于山和大青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属于干旱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紧缺,绿洲沙化、盐碱化严重,牧区草原退化,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充分利用丰富的光热资源,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措施。

具体措施:

河西走廊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玉米等制种产业;

宁夏、内蒙古河套灌区:逐步调减高耗水的玉米种植,发展胡麻、油葵、饲料油菜等低耗水作物;

新疆: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生产,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

在生态脆弱区,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饲油兼用油莎豆等沙生植物。

四、太行山沿线区

包括:山西东部和河北西部山区(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200万亩)

区域特点:该区位于五台山以南、伏牛山以北。气候温凉,海拔在800至1000米。以旱作农业为主,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灌溉设施不足,春旱伏旱发生频繁,玉米产量低而不稳。

大力发展耐旱的杂粮杂豆和生育期短的青贮玉米。

发展沟域经济,促进板栗、核桃、山楂、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五、西南石漠化区

包括:广西、云南、贵州(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500万亩。)

区域特点:该区位于横断山脉以东、大瑶山以西,以云贵高原为主体,水热条件较好,80%以上土地为丘陵山地和高原,地势起伏大,农业立体性强。但光照条件较差,春旱、伏旱和秋旱常有发生;地形复杂,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岩溶发育广,石漠化严重,农业生态系统脆弱。

调减山坡地和缺少灌溉保障地区的玉米种植,积极发展杂粮杂豆、茶叶、核桃、油茶、中药材等;

改良草山草坡,发展饲用麻、饲用桑、饲油兼用油莎豆和人工草地,支撑本地草食畜牧业发展。

如果改种了,怎么保证收益?

要改种,冒风险最大的就是种粮农民。大家心里肯定会琢磨:种其它作物会不会让自己的收益比以前好?调整后能不能让自己的日子富裕起来?小编想说的是,这次调整,对于国家来说是整体布局的重新平衡,对于农民来说,则是又一次的转型机会。

相信您也可以感觉到,文件提出重点发展的青贮玉米、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等,在市场上有着不错的表现,前景不错;而“粮改饲”“粮豆轮作”等思路,也是近两年国家曾经多次提出支持的。

除了替代作物的选择,农业部也提出了一些政策性的支持或建议,您先了解一下,比如:

1.抓住优势,避免同质竞争:优先发展比较优势突出的作物或产业,把玉米结构调整与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密切结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和竞争优势。

2.推进产业融合:根据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和生产优先序,以销定产、以养定种,打造全产业链。积极发展产前产后服务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3.面向市场看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多元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规划指导、信息引导、政策扶持,合理安排作物品种结构。

4.国家将确保国内玉米产业安全:农业部将用好用足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建立健全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玉米生产持续发展的贸易管理机制。

当然,无论如何调整,主动权还是在于农民自己。《指导意见》提出:“要尊重农民意愿和经营自主权,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但从政策的倾向来看,“调整”是大势所趋。

编辑:孔明

关键词:杂粮生产;水热条件;干旱荒漠;硬红春小麦;调整

近年来,为促进花生产业化发展,李井春在扶余市增盛镇世元村选址、建厂,积极探索一体化利益共享机制,推广“企业(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

2015-06-2409:20:59

(记者魏东通讯员安静)近日,山东作物学会分支机构——山东特色杂粮产业科技协会在济南成立。依托山东作物学会人才、技术、成果等资源优势,组织全省从事特色杂粮规模化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带动全省特色杂粮生产发展,提升产业化水平。

THE END
1.种一亩地收入过万的农作物?1、生姜 亩产可达8000斤,甚至上万斤,每斤售价2元,收入近2万,试问大家买到过2元一斤的生姜?不都是六七块钱以上吗?所以,生姜种植利润巨大。 2、西红柿 亩产可达2万斤,市场售价基本都在1.5元/斤以上,亩收入2万多。 3、土豆 亩产六七千斤,高产近万斤。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07/08/29215996_1113524416.shtml
2.一亩田,万元钱!“致富种”是怎样埋下的?武应祁掰着指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制种西瓜都是订单种植,每亩制种西瓜订单价平均12000元,而且还能得到制种公司每亩1800元的围栏隔离补贴;瓜田里复种玉米,每亩收入2000元,两项作物合计每亩毛收入15800元。除去西瓜授粉人工费、地膜、水费、化肥等成本约5000元,每亩地纯收入至少在万元以上。 http://www.gspst.com/info/1761/1128011.htm
3.一亩地收入可以达到10000元以上吗?5种农作物给你真实答案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很多农民朋友在选择种植农作物的时候选择种植粮食作物,如果单靠粮食作物的收成,想到达到10000元的收入那势必是很难的。除了粮食作物,种植什么作物可以收入万元以上呢?这种作物到底存不存在,说真的,很难,但是也是事实存在的。那么,到底种植什么农作物在不使用农机设备,也无需像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7390962190497941&wfr=spider&for=pc
4.油用牡丹种植亩综合收入过万4、国内油籽压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由于国内产量限制及压榨量激增,中国油籽压榨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目前大豆和菜籽年进口达到6000万吨,进口依存度80%以上,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已远远超出了国家战略安全的红线,相当于每年进口4亿亩的大豆种植面积。 2009年1-11月,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0.91亿元,比上年同http://www.sclytzw.com/h-nd-82.html
5.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全州恢复耕地4.6万亩,新增和改造高标准农田4.1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9.5万亩、产量50.1万吨。全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9万元、增长10.2%,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群体实现清零。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水产种苗年产量占全省的53%。小糯玉米“科研https://www.xsbn.gov.cn/115.news.detail.phtml?news_id=2911442
6.农村种植芦笋,一亩地万元以上芦笋在大部分地区都非常受欢迎,但是我国是芦笋产量最高的国家,现在种植芦笋还是很赚钱的,在农村的闲置土地很多,农民一般都是种植小麦和玉米,除去种子,农药,化肥,播种,收割等费用为,一亩地的纯利润也就几百元,所以说农民朋友种粮食不赚钱。 可是种芦笋就不一样了,我们来算一下,按照批发价格,市面上芦笋六元一公斤https://www.meipian.cn/2qvzxp1r
7.四川三农新闻网近年来,腰塘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盘活撂荒地,种植川佛手1300余亩,年产量500万斤,年收入1000万元,为当地村民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0余个。此外,该村还通过出租闲置土地、集体烘干设备、提供劳务服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多元化。腰塘村只是李桥镇村级http://www.sc3n.com/index/news/topics/id?page=128
8.种10亩柑橘就能住别墅!月收入10万+,富裕的村民生活令人羡慕高桥社区是蒲江第一批换种晚熟柑橘的产区,记者在走访中得知,高桥现有有柑桔种植面积约8000亩,其中,春见4000多亩,不知火2000多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蒲江种植的柑橘品种以脐橙和蜜桔为主,其中,高峰时期有脐橙10万亩和蜜桔1万多亩。到2000年以后,在湖北、江西等产区的竞争挤压下,脐橙价格下降到5-6毛一斤。为结束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5/24/c2256627.html
9.种植什么一亩六七十万种植什么一亩六七十万故乡的原风景 精选回答 1、黄精主要生长在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有一个相当响亮的名字——黄精。在我们老家也有人叫它老虎姜,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种植十亩地可以赚到六七十万。 2、黄精可以直接食用,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多重功效。对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https://edu.iask.sina.com.cn/jy/3oCdro1kHdP.html
10.攥紧“中国种子”如今,中国是全球胡萝卜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占全球超过1/3[2]。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庄飞云介绍,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大概是600万亩,其中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基地面积大约在70万亩,这些基地用种严重依赖进口。庄飞云表示,70万亩规模化基地中,90%以上的面积是种植了国外杂交品种。 https://36kr.com/p/17193533745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