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制法(精选5篇)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市场规制法的研究多是从具体的法律制度着手,基础理论研究略显不足。综合当前的经济法学和市场规制法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纳出这一问题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李(昌麒)说”: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有四项,即诚实信用原则、保障公平合理竞争原则、保护消费者利益原则以及维护市场秩序原则;

“刘(剑文)、崔(正军)说”:保护竞争主体平等竞争地位的原则、促进自由、公平竞争的原则,保护中小企业的原则以及保护国家利益的原则;

“徐(士英)说”:自治(自愿)原则、实质公平原则、整体效率优先原则。

“王(继军)说”:国家干预适度原则、保护公平竞争原则、社会公益原则。

总体来讲,当前我国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规范和科学,而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来确定这一问题。因而,认定统一而规范的标准是认识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的首要问题。

确立标准

首先,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其法律规范的内容,应当具有法的“规范性”特征。其应当是通过对权利和义务的设定来调整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行为,这决定了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不能等同于其宗旨、特性。

其次,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既然是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的基础和出发点,就应当具有指导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的意义,不能混同于具体的规则,要体现出其应有的“高度性”和“抽象性”。从定位上说,它同样应是法律规则和价值观念的汇合点,或者说是衍生其他规则的规则。

再次,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必然是贯穿于该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等法的运行的全过程,对整个市场规制法的体系应具有指导和纲领作用,具有“基础性”和“统率性”。

其四,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其特有的原则,具有“表征性”,不宜把其他部门法也同时遵守的原则作为其基本原则。

除此之外,作为部门法的基本原则不宜过多,否则纷繁复杂的表述只能损害基本原则的权威性,使其在实践运用中难以真正奏效。

结合法律原则的特征以及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提出几种标准,即“规范性”、“高度性”、“基础性”、“表征性”,以作为判定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的依据。结合我国学界对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这一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市场规制法的基本原则有两个:保护公平竞争原则、国家适度直接干预原则。

保护公平竞争原则。保护公平竞争原则要求国家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营者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使他们能够在相同的条件和外部环境中参与竞争,促进竞争机制在市场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一个理想的市场经济状态下,市场对于资源优化配置应当起的是基础的作用。而现代经济法的产生,最初就是因为正常竞争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垄断的威胁,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出现导致了正常、公平的竞争无法进行,才需要国家力量的介入,国家介入的目的正是维护正常的和公平的竞争。

在市场规制法的各个领域都贯穿了保护公平竞争的原则,最典型的是在包含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竞争法领域。另外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特殊领域的部门法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都必须依赖公平竞争的实现。

国家适度直接干预原则。国家适度直接干预就是要求国家对市场的规制适度,既要起到其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又不能抑制市场正常的经济活动。

在市场规制领域,政府讲求的“度”是建立在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的基础之上,其面对的是微观的经营主体,其规制活动既要保证公平的竞争,同时又不能损害经营者的正当经营活动,打击其积极性。也就是说“规制适度,更强调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以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关键词内部市场、税法规制、外部化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有一类现象可谓屡见不鲜:跨国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个子公司,频繁地进行着大量的国际贸易;企业集团的各个成员,在积极地进行着“互通有无”的经济活动;许多单位的后勤部门,对内部机构和职工提供着形式多样的有偿服务,等等。诸如此类的内部交易现象,本文统称为“内部市场”现象。

所谓“内部市场”,是指组织体的内部机构、成员之间通过经济活动而形成的市场。它是在“内部人”之间照一定的“内部规则”从事交易活动而构成的市场(注1)。内部市场的存在,使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市场被分成了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使市场主体所遵循的规则被分为“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这种内外有别的“二元分立”,对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已产生了重要影响(2)。

二、对企业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

价格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人所共知的。从经济学上说,价格可以分为外部的市场价格和内部转让定价(transferpricing)(4)。其中,转让定价是在内部的关联交易中形成的价格。上述的价格分类,本身就是对企业内外两个市场的承认。

企业的内部市场,是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形成的。随着跨国公司、企业集团的发展,企业内部的关联交易越来越多,从而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内部市场。各类企业的内部市场,既可能局限于一国内部,也可能跨越多个国家。对此,我国税法不仅承认其存在,且规定了相应的规制措施。为了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企业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问题,有必要对内部市场的成因做出分析,特别是对其中最重要的经济与法律方面的原因更应着重探讨。

(一)企业内部市场形成的经济和法律原因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框架下,已经受到了很多批评和挑战,无论是李嘉图(D.Ricardian)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还是后来的赫克歇尔—俄林(Heckscher-Ohling)的资源禀赋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当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尤其是不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大量的国际贸易在人均国民收入、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相似的国家间进行?为什么会形成规模可观的内部市场?这使得学者更加注意引入产业组织理论(IndustrialOrganizationalTheory)以及博弈论(GameTheory)等理论来展开分析,从而使传统理论的研究方向发生了重要转变(5)。

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为什么要内部化?与此相类似,为什么国内的企业也大量进行内部交易?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R.Coase)早已作过经典分析。他认为,内部化的实质是通过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来取代市场,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实现比市场调节更高的效率(6)。在外部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充满不确定性,且各国的法制、各地的习惯等影响交易的因素差异较大,因而企业的交易成本必然过大,从而会影响其效率和效益。而如果采取内部贸易的途径,则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交易成本,减少贸易摩擦,推进贸易发展。可见,贸易的内部化,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7)

事实上,不仅在跨国公司的内部存在着大量内部贸易,即使是不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也可能从事关联交易。这从我国有关关联交易的定义中可看出(8)。事实上,企业集团的内部市场之存在自不待言,因为在集团内部的子公司之间、分公司之间、或者它们相互之间极易形成内部市场;即使是非企业集团,也可能由于同其他企业存在着销售等方面的关系,而形成实质上的内部市场。此外,导致企业之间关联交易大量发生的原因,除经济因素外,法律因素也非常重要。从税法的角度说,在各个国家之间,由于税法差异而导致的税负差别往往很大,这是诱导转让定价行为大量发生的重要根源。即使在一个国家内部,也可能由于税制或法制的不统一,而形成不同的税收管辖区或不同税负区,从而导致转让定价的发生。例如,我国存在着内地、香港、澳门等不同的税收管辖区,又存在着特区与非特区、优惠区与非优惠区等不同的区域,这必然使企业可能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而进行主体/客体的转移,从而形成企业的内部市场。

明确内部市场形成的经济和法律上的成因,对于进行相应的法律规制,特别是税法规制,是很有意义的。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

(二)相应的税法规制

上述经济性和法律性原因的存在,使跨国公司等各类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内部市场来转让定价,这不仅改变了通常以市场价格为信号的贸易秩序,使市场关系更趋复杂化,而且也带来了国际和国内层面的垄断、不公平贸易、税收规避、逃避外汇管制等问题,从而对于一国的经济和法律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其中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

从上述的经济性原因来看,对于企业的内部化趋势,税法是不可能禁止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税法规制就不需要或不可能。从理论和实践上说,税法都可以做出一种抽象要求,即“从事内部交易的主体必须按照独立竞争原则行事,使它们像不存在关联关系一样,从而把内部市场变成一个法律上的外部市场,实现内部市场的”外部化“。这样才符合通常应有的市场竞争规律,才更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率和确保社会公平。

针对上述的法律性原因,要加强对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就需要努力完善税制,尤其要实现一国税法的统一适用。因为税法的统一适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常重要。即使是由于实行一国两制而形成的特殊区域,也应通过解决“区际冲突”的办法来实现企业税负的公平。例如,可以通过一定的安排,使内部市场活动与外部市场活动的效果类似,从而解决税负不公等问题。从税法的角度来讲,国家进行相应规制,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保障财政收入和统一的市场竞争秩序,防止税款流失和当事人之间的税负不公。

可见,从经济上说,企业要实现外部市场的“内部化”而从法律上说,国家要实现内部市场的“外部化”。两者的角度、目标不同,但都有各自的合理性。

由于企业的内部市场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能会长期存在,因而对于税法规制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其发展。

上述原则已在税法规制的现实中得到体现。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旨在规制转让定价行为的“反避税制度”,确定了征税机关对于从事关联交易企业的应纳税额的合理调整权。这种调整权实际上是对规避税法的内部市场行为的一种否定。由于内部市场行为较为普遍,因而这种调整权也体现在各类税法中。

可见,我国对内部市场的规律集中地体现在关联交易方面。对于关联企业及其关联交易,在税收征管制度、所得税制度、商品税制度中都有体现。这说明,内部市场问题已经进入了现行制度的视野,并已产生了相应的制度回应。(11)

总之,对企业的内部市场进行税法规制,对于防止国际和国内层面的低税竞争,确保国家之间与企业之间的公平的竞争秩序,防止国家的“财政降格”,预防财政危机,都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在国际层面对解决企业内部市场问题已经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从总体上看,尽管目前在制度建设上还有一定的漏洞和缺陷,但在立法规模、层次和成效方面,比规制非企业内部市场的制度建设要好得多。因此,对非企业内部市场的规制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对非企业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

(一)非企业内部市场的存在及其成因

从历史源流上看,我国非企业内部市场的形成,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转轨有关。长期的计划经济,使市场分工、社会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高校、部队等非营营利性的组织,长期是不面向公开的市场的,其后勤保障长期没有实行社会化,因而形成了面向“内部人”的“内部市场”。从近些年的发展历程来看,人们对企业这类典型的市场主体应当面向市场(即外部市场)是殆无异议的;而对于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学校、部队等非企业性、非营利性的主体是否应面向市场,则始终存在争议。这实际上也是上述单位得以存在“内部市场”的重要原因。

从主体的角度说,学校、部队等主体的内部市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续,还因为这些组织体内部存在着需要大量的、较为稳定的商品供应的群体,并且该群体组织体存在着地位上的不平等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这是形成内部市场的直接动因。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非企业内部市场的成因是比较复杂的,如果不进行较为全面的、根本的变革,则非企业的内部市场就必然会发展,并可能使非企业主体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因此,全面深化各类体制改革,对于解决内部市场问题尤为必要。

(二)对非企业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

根据人们的通识,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有统一市场、统一的法制,这样才可能确保法律的普遍、统一适用,才可能使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一种主体,不管它在性质上、设立宗旨上属于哪一类,只要它从事的是实际上的经营活动,那么,就应当把它作为一般市场主体来对待,而不应有更多的特殊待遇。

事实上,内部市场毕竟也是市场,其收入与税法规定的各项应税收入并无本质差异。也就是说,依据可税性理论,凡是具有非公益性的营利性收入,一定是可以征税的(12)。因此,这些收入同样也是可税的。而各类《通知》和《批复》作出的内外有别的规定,与税法本意是否相合,对这些非企业性单位的营利性收入是否应当全面采取免税政策,都是值得探讨的。

随着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的深入,非企业单位的内部市场转化为外部市场是一个基本的趋势。虽然在实践中有许多特殊情况,因而对这个问题不能“一刀切”,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法制不允许有太多的“特殊”。法律能够对各类营利性的主体(不管在性质上是否属于纯粹的企业)普遍适用,是实现法治、实现“依法治税”的重要基础。因此,从税法规制的角度说,并不是要强化内部市场,对其发展给予过多的鼓励和优惠,而恰恰是要将其做与外部市场相同的规制。这样才有利于市场的统一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

在发展趋向方面,由于非企业的内部市场从社会福利或整体的角度来说,并不具有合理性,与市场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也不相符合,因此,随着中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非企业的内部市场应当逐步转为外部市场,使整个市场的发展更趋于合理。对于在过渡期间所需要的补贴,可以其他的财政支持的方式来体现,而不一定要通过税法上的不公平待遇来实现。因为法律的正当程序、平等征税对于税收法治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其一,综合规制问题。“内部市场”的存在,不仅加大了税法制度的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法律调整的难度。在税法上如何来规制“内部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市场”自身如何发展。而其自身的发展则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如体制问题等,这是税法单方面所不能解决的。即使单纯从法律的角度说,税法的调整也有赖于其他法律的调整。因此,从系统论和综合控制的角度来看,加强对内部市场的综合规制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规制方向问题。内部市场的发展方向是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非企业的内部市场应予清理或外部化,对此殆无异议;而作为企业的内部市场,由于它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市场主体的需求,因而这种内部市场是不会很快就消失的。为此,税法必须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尤其要针对国际和国内的诸多转让定价问题,制定相应的制度,以进行有效的规制。通过规制,引导内部市场的发展方向,使其更能够符合通常的外部市场的一般原则。在这方面,各国的认识是比较接近的。

其三,规制的内部化问题。外部的市场价格与内部的转让定价的区分,不仅已承认了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的划分,而且对法律的调整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关联交易大量存在,而法律在设计上又主要是用来调整外部关系,因此,如何实现法律规制的“内部化”,以提高法律调整的实效,同样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其五,挑战传统问题。内部市场的税法规制也带来了税法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对税法的特征、税收的特征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例如,为规制内部市场而形成的转让定价方面的“预约定价制度”(APAS)(15),就已经对税收的强制性特征提出了挑战。对于这些问题应如何认识,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其六,内外有别问题。随着WTO等所确立的国际经贸规则的日益深入人心,人们都认识到国民待遇原则的重要性,都认识到税制对于各类主体的一视同仁的应然性。因此,对于在内资企业与涉外企业之间存在的内外有别的两套税制,人们一般都认为应当废除:而对于有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之间存在的内外有别问题应当如何处理,与是否含有涉外因素的“内外有别”是否应属同一性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结论

内部市场是重要的经济现象,加强对内部市场的法律规制的研究很有必要,它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注释

[1]这里的内部市场,也可能是国际市场,而并非必然是国内市场。我认为,确定内部市场存在的关键要素,是内部人、内部规则、内部交易。这里的内部人可能分布于世界各地,也可能局限于一个地区;这里的内部规则既可以能与国家法律的精神一致,也可能与之相背;这里的内部交易是内部人按照内部规则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满足上述要素,即可认定存在内部市场。

[2]仅从法律的角度说,如果内部市场所遵行的内部规则和所追求的目标与国家法律的精神相违背,则国家就可能会以保护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名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内部市场进行规范。例如,在税法方面,为了解决企业通过内部市场转移利润以逃避缴纳所得税义务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规范关联交易的制度或反避税的制度(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及《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即有此类规定)。这些都体现了内部市场的存在对制度建设的影响。

[3]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探讨法律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等问题是有意义的,而且探讨对内外两个市场的规制也是有意义的。

[4]对于转让定价,可以从价格分类的角度做静态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从转移利润等角度做动态的理解。税法上的规制主要是倾向于规制动态的转让定价的行为,从而控制静态的转让定价的形成,进而对有关商品和所得方面的税收进行控制。

[5]例如,马歇尔(Marshall,1920)、施蒂格勒(Stigler,1951)等从内部规模经济的角度,伊希尔(Ethier,1982)从外部规模经济的角度,都作了重要的研究。

[6]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教授,作为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在其早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或译为《企业的本质》、《公司的本质》)这一不朽的论文中,就已提出了这一思想。

[7]研究和评介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论文已有一些,如朱刚体:《交易费用、市场效率与公司内国际贸易理论》,载于《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第11期;卢荣忠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几个问题》,载于《厦门大学学报》1997年2期。

[9]增值税暂行条例〔S〕。第7条,消费税暂行条例〔S〕。第10条,营业税暂行条例〔S〕。第6条,以及进出口关税条例〔S〕。第17条。

[10]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S〕。第10条,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S〕。第13条,税收征收管理法〔S〕。第24条。

[11]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13条,以及该法的《实施细则》第52—5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1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4条、以及该法的《实施细则》第36—41条,均有关于关联企业制度方面的规定,这说明我国对关联企业的规制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12]参见《北京市地方税务公报》〔J〕。

[13]可税性理论主要说明,征税对象具备哪些条件才是可以征税的,或者说对其征税才是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一般说来,影响征税对象可税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收益性、公益性和营利性。通常具有收益性和营利性,就是可税的。参见拙文《论税法上的可税性》,《法学家》2000年第5期。

一、保护奥林匹克标志的法律依据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和《主办城市合同》等文件中专门规定了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具体范畴和保护要求,即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未经许可均不得使用,保证合法使用者通过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获取商业利益,杜绝违规使用;对违规使用者追究法律责任,包括索取赔偿。其目的是绝不允许未获许可者尤其是国际奥委会赞助商的同业竞争者,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发生任何商业使用上的关联,即不允许其利用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对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实施不正当竞争。

二、奥运隐性市场行为的防范

在国际奥委会《主办城市合同》中提到了“ambushmarketing”一词,翻译为“隐性市场行为”。隐性市场行为是指未经权利人许可,与奥林匹克运动建立联系,使公众误认为从事该行为的企业与奥林匹克运动有赞助或其他支持关系的行为。

奥运隐性市场行为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第三种是非合作伙伴企业故意或非故意地干扰奥林匹克合作伙伴的合法市场开发活动的行为。

发展,

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有两种观点:即认为保护得当和保护过当。肯定方的依据不用展开论述,作为奥运会主办城市,按照国际惯例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予以保护是正当的、合理的。反对方的意见是,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并无不可,但应符合国情及中国的法律,我国没有针对隐性市场行为立法,现行法律法规中也没有“隐性市场行为”这个词汇,法无明文规定即为不禁止,不能以国际惯例为由加以限制。另外即便《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规定了“可能使人认为……其他行为”,也还有一个个案认定问题,这里面又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房产市场;现状;法律规制

一、我国房产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业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是一个突出的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大型房地产与建筑业企业—2004》年鉴,200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达到37123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154亿元,企业资产总值40486亿元,经营总收入9137亿元,利润总额506亿元。这表达的是2003年的事。2005年1-8月,房地产业共完成投资9958.42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同期增长23.9%。在国家统计局列举的二十个行业中,房地产业投资完成总额的比重仅次于制造业(27.5%),位居第二。2005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93.06亿元,同比增长23.5%。这些数字说明整个房地产业在数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规模,而且从投入的资金来看,房地产业也远远超过其他大部分行业。可以说房地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房价问题是房产市场的核心问题

二、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分析

国民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发展要求决定了我国住宅仍将成为持久的消费热点。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拉动房地产市场需求。1978年至2004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提高到41.8%,城镇人口从1.7亿增加到5.4亿,全国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到661个。能否抑制房地产出现的泡沫,关键要看政府的调控政策能否落实。落实政策的难点在于能否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利益。房地产业的绝大部分税种,都属于地方税,为了增加地租收入和快速拉高地方GDP,地方政府以各种政策为地产业大开方便之门,以房地产大企业的投资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如果地方政府只顾自己利益,国家各项政策措施就难以落实,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希望就会落空。只有把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到位,抑制房地产泡沫才有希望。三、对规范房产市场的法律规制建议

1.调控房价涨幅的必要性

2.明确房产市场的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许多问题也在于没有对房地产市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一个清楚的定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要确立“具有中国特点的住房建设和消费模式”这个目标。这是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清楚定位。当国内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消费者的市场时,那么政府必然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护住房消费者的利益,并采取相应的信贷政策、税收政策来遏制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行为。可以说,尽管早几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整政策对这方面有所明确,但是出台的政策效果十分有限。因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消费模式,也就得生产适应这种消费模式的住房产品。把一个刚发展起来的国内房地产市场或是看作消费品市场或是看作投资品市场。如果中国也以国际惯例把房地产市场作为投资品市场而不是消费品,那么无论是发展模式还是政策效果都将完全不一样了。

3.多种调控手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杨波:《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宏观因素——以北京、深圳为例》中国物价2008.

品种选择要适销对路

我基地现在主要养殖的三种蛋鸡品种是:罗曼、尼克红和海蓝褐。这三个品种都是国外家禽育种公司培育出的成熟蛋鸡品种。

一、罗曼

【品种特点】罗曼具有产蛋率高、饲料转化率高、蛋重适中、蛋品质优良、蛋壳硬等优点。罗曼有较高的生产性能,产蛋高峰以及高峰后的产蛋力持久。罗曼性情非常温顺,适应能力强,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易于管理。

【生产性能】罗曼父母代种鸡18周龄体重1400~1500克,1~20周龄耗料8.0公斤/只(含公鸡),1~18周龄成活率96%~98%,开产日龄147~161天,产蛋率达50%,产蛋高峰期产蛋率90%~92%;72周龄产蛋量275~283枚,产合格种蛋240~250枚,产母雏95~102只;68周龄母鸡体重2200~2400克;21~68周龄耗料41.5公斤/只,产蛋期成活率94%~96%。商品代鸡20周龄体重1500~1600克,1~20周龄耗料7.2~7.4公斤/只,1~18周龄成活率97%~98%,开产日龄145~150天,产蛋高峰期产蛋率92%~94%;72周龄母鸡产蛋295~305枚,总蛋重18.5~20.5公斤,平均蛋重64克,体重1900~2100克;19~72周龄日耗料108~116克/只,料蛋比2.3~2.4︰1,成活率94%~96%。(彩图参见81页图8)

二、尼克红

【品种特点】尼克红由美国辉瑞公司经过50多年选育而成。生产性能高而且稳定,蛋壳深红色。成年鸡外羽红色,内羽白色(红带白底)。种鸡四系配套,商品代羽色自别雌雄。

【生产性能】尼克红商品代生产性能:育成期成活率96%~98%,50%产蛋期日龄140~150天,产蛋率超过90%的周数为18~21周,80周龄每只入舍母鸡产蛋数335~345枚,总产蛋重约21.53公斤。35周龄平均蛋重62.5克,80周龄平均蛋重68.5克,全期平均蛋重为63.7克。育雏期平均耗料为6.46公斤/只,产蛋期平均耗料为44.13公斤/只,全期日耗料105~115克/只,平均每产1枚蛋耗料133克,全期料蛋比为2.0~2.2∶1。18周龄平均体重为1.48公斤,80周龄平均体重为2.05公斤。(彩图参见81页图9)

三、海蓝褐

【外貌特征】海蓝褐与其他褐壳蛋鸡商业配套系鸡种一样,也是四系配套。其父本为洛岛红型鸡的品种,而母本则为洛岛白型的品系。由于父本洛岛红和母本洛岛白分别带有伴性金色和银色基因,其配套杂交所产生的商品代可以根据绒毛颜色鉴别雌雄。

海蓝褐的父本洛岛红具有典型的肉蛋兼用型鸡种以及中型蛋鸡的外貌特征。洛岛红原产于美国,并育成于20世纪初期,有单冠(海蓝褐父本均为单冠)、玫瑰冠两个变种。耳叶红色,全身羽毛深红色,尾羽黑色带有光泽。皮肤、喙和胫的颜色均为黄色。体躯中等,背部长而平是该鸡外形的最大特点。

母本洛岛白,红色单冠,耳叶红色,全身羽毛白色,皮肤、喙和胫的颜色均为黄色。体躯中等,背部不及洛岛红的长而平。

海蓝褐的商品代初生雏,母雏全身红色,公雏全身白色,可以自别雌雄。但由于母本是合成系,商品代中红色绒毛母雏中有少数个体在背部带有深褐色条纹,白色绒毛公雏中有部分在背部带有浅褐色条纹。商品代母鸡在成年后,全身羽毛基本(整体上)上是红色,尾部上端大都带有少许白色。该鸡的头部较为紧凑,单冠,耳叶红色,也有带有部分白色的。皮肤、喙和胫黄色。体形结实,基本呈元宝形。

【生产性能】海蓝褐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商品代生产性能:1~18周龄成活率为96%~98%,体重1550克,每只鸡耗料量5.7~6.7公斤。产蛋期(至80周)高峰产蛋率94%~96%,入舍母鸡产蛋数至60周龄时为246枚,至74周龄时为317枚,至80周龄时为344枚。19~80周龄每只鸡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龄每公斤蛋耗料2.11公斤,72周龄体重为2250克。海蓝褐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可饲养,适宜集约化养鸡场、规模鸡场、专业户和农户饲养。(彩图参见81页图10)

温馨提醒:选用良种蛋鸡品系是优质蛋鸡生产的前提,优良品种鸡生长快、早熟、新陈代谢旺盛,饲料消耗少,经济效益高。不同的蛋鸡品种能达到的生产性能不同,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饲料的要求也不同,以选用适应性广、高产节料、体型大小适中、蛋壳的颜色和羽色适中、产品受市场青睐的蛋鸡品种为宜。生产者应尽量选用和培育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蛋鸡品种,以满足本地蛋鸡苗的需求,这样可减少大量从外地调鸡苗产生疫病的风险。在选择好品种的同时,还应选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好的种鸡公司(场)购买鸡苗,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购买那些品种不纯的鸡苗。此外,生产上应选择体型较小的品种,同一品种以中等体重为宜,在产蛋量相同的情况下,可以节省更多的饲料。

鸡舍建造要因地制宜

鸡舍的建造和场址的选择在整个养鸡场建设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量的养鸡实践证明,在其他各项养殖和管理措施保证的条件下,鸡舍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养殖生产水平的高低。所以,科学合理的鸡舍设计以及因地制宜地选择场址,对于鸡场获取最大的养殖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场址选择

二、鸡舍建造

鸡舍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势、气候、环境条件等对鸡群的影响。据研究,标准化鸡舍在冬季能显著降低鸡体维持体温的营养需要,提高产蛋水平。鸡舍最好选择东西走向排列、“人”字型屋顶结构,屋顶内置塑膜,使内壁能耐高压水冲洗。鸡舍屋顶做成双层,内层为三合板,外层为石棉瓦,中间用泡沫材料或锯屑填充,以利隔热保暖。要求水泥地面、水泥粉刷墙体,鸡舍屋顶、地面和墙壁表面应做到光滑平整,便于清洗消毒。夏季防暑采用纵向通风,在顶棚内上方填充一层泡沫塑料用以隔热,或填充麦秸或锯木屑并洒凉水,以有效阻隔热空气进入鸡舍,同时鸡舍外种植梧桐、毛白杨、玉米等较高的树或作物遮阴降温。配置与鸡场相配套的消毒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通风降温设备。鸡场入口设有消毒池,宽与门相适应,生产区入口设有更衣室、消毒室,鸡舍入口设脚踏消毒池、垫。在蛋鸡饲养过程中采取干清粪的方法,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鸡粪每3天清理1次,集中后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掌握关键技术提高经济效益

养鸡是个传统的养殖项目,相信很多养殖户、农民都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是要将规模化、集约化蛋鸡养殖做好、做强、做大,光有我们现已熟悉的经验还是不够的。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蛋鸡规模化养殖中需要掌握的关键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从出壳开始到6周龄,这一生长阶段的鸡称为雏鸡,雏鸡培育的好坏,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和育雏率,而且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和合格率以及开产后生产性能的发挥。育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彻底冲洗、消毒育雏室及育雏笼、食槽、饮水器等。育雏室消毒可采取封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28毫升福尔马林+1克高锰酸钾,舍温20℃熏蒸24~48小时。熏蒸完毕开窗通风12小时以上,然后封闭待用。

2.控制育雏室的温度和湿度

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调控温湿度时,要做到育雏室温湿度平稳、均匀,高低适宜,且随着日龄增加温度可逐渐降低,切忌忽高忽低。出生后前3天34℃,第4~7天33~30℃,从第2周开始,每周下降2℃,也就是每3天下降1℃,直到常温。温度是否合适,除看育雏室温度计外,还要经常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和活动表现,做到“看雏施温”。温度过高,雏鸡远离热源,两翅张开,伸颈张口喘气,饮水频繁。温度过低,雏鸡扎堆,靠近热源,并发出尖叫声,严重时雏鸡因受凉还会挤压打堆。

相对湿度的一般要求为:1周龄65%,2周龄60%,3周龄55%左右。如果湿度过大,则腹内余留蛋黄不易吸收,且易引起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鸡呼吸道疾病。一般来说,初期湿度应达60%~65%,以后应达50%~55%。

3.适宜的密度

进雏数量应根据鸡舍的面积确定,适宜的密度是:0~6周龄平均每平方米20~24只,6~18周龄10~14只,18~20周龄8~10只。

4.适当通风换气

雏鸡代谢旺盛,需氧量和排出二氧化碳量都较大,粪便分解还会产生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如果舍内通风不良,会造成有害气体在鸡舍内含量较高,诱发雏鸡呼吸系统疾病,甚至使雏鸡失明。通风时应注意,要在舍温升高后再通风,以避免贼风的侵袭。

5.适时断喙

断喙一般在6~10日龄进行,原则上是越早越好。断喙部位为上嘴从嘴尖到鼻孔1/2处,下嘴剪断1/3,俗称“地包天”。断喙注意事项:①部位准确,动作迅速,同时防止大量流血。②体质瘦弱或有病的鸡不要急于断喙。③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止血药物。④断喙1周内,增加料槽内的饲料厚度,防止雏鸡因啄空槽而使伤口疼痛或感染。断喙后,短期内给鸡投服药物。

6.做好免疫接种及消毒

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不同日龄接种不同的疫苗,对相应的病才会有好的免疫效果。舍内外每天都要清扫,饮水器每次换水时都要洗刷,并用不同的消毒剂交替消毒。

7.雏鸡的饲料与营养

雏鸡生长发育快,消化机能不健全。因此,要根据各品种的饲养标准,合理地制定饲料配方,以配合出全价、高效、低耗、易消化的饲料,维持雏鸡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适时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在转群前做好鸡舍及设备检修、消毒工作。转群前让鸡停食半日,但要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转群宜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冬季可在暖和的中午进行,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进行。入笼时,要按鸡的大小、强弱分笼,并做到轻抓轻放。同时,将病弱的鸡淘汰。为避免过大的应激,在转群前、后应投放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上笼后,立即让鸡喝上水,吃上料。

2.产蛋前期

鸡进入17~18周龄时卵巢基本发育成熟,体重还在持续地增长,对钙的需求量在增大,所以应适时地更换产蛋前期的饲料,更换晚了可能会出现软皮蛋和瘫痪等现象。

光照也要适时延长:6~20周,8小时;21周,9小时;22周,10小时;23周,12小时;24周,14小时;25~26周,16小时;27~40周,16小时。

产蛋前期是个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消耗机体的大部分体力,需要增加体重500克左右。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成熟,对环境的变化要求非常敏感(环境的温度,通风,密度,光照,饲养人员的变化等)。

3.产蛋高峰期——最关键的时期

(1)保证环境良好

(2)满足营养需要

①提高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达到80%时,应喂给蛋鸡蛋白质含量为18%的日粮,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相应提高1%左右,同时要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数量与氨基酸平衡,在鱼粉质量有保证且价格不高于2倍豆粕价格时用鱼粉替代部分豆粕,要将棉粕、菜粕的用量分别控制在5%和3%以下。此外,当预计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含较高蛋白质的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使用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也要退后1周再降低,以使产蛋率下降的速度减缓,产蛋高峰期延长。

②控制能量浓度。能量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蛋鸡对日粮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在日粮中能量高时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虽吃得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日粮代谢能应在11.34~11.55兆焦/公斤,这样增加日粮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另外,对产蛋高峰处于夏季的鸡群,应通过提高日粮中能量物质的浓度来改善由于高温引起的采食量减少,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是用1%~2%的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

③补充钙、磷和维生素。在鸡群进入产蛋高峰期时,即产蛋率大于80%时,应及时用碳酸钙、贝壳粉、蛋壳粉、磷酸钙或其他钙源在每天的12~18点单独补钙,使其比例达到3.5%~4.0%。生产实践表明,即使钙供给充足,破蛋问题仍十分严重,如果额外补充1~2倍的维生素D,能够很好地解决钙的吸收问题,有效改善蛋壳质量。补磷要以保持饲料中1∶5~6的磷钙比例为前提,常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进行补充。维生素的补充一般是在日粮中添加0.01%的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氯化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生长素各0.1%。

④供给充足饮水。饮水对蛋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率下降2%。通常情况下,每只蛋鸡在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0毫升、270~280毫升和100~110毫升,且产蛋率越高日需水量越大。所以,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应根据不同季节适时调整供水量,并在每天的6点、12点和18点需水高峰期足量予以供给。同时,还要合理放置和及时维修饮水器具,以防止漏水或断水,有条件的养鸡场(户)还应尽量将饮水的水温控制在15℃左右。

做好疫病防控降低养殖风险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养鸡场经常发生蛋鸡疲劳症、脂肪肝综合征、啄癖等常发病,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笼养蛋鸡疲劳症

1.临床特征

先是产软壳蛋,随后站立困难,常侧卧,症状逐渐加剧,骨质疏松,肋骨易断,肌肉松弛,腿麻痹,翅膀下垂,胸骨凹陷,不能正常活动,出现脱水、消瘦而死亡。无症状的鸡,蛋壳变薄,质量也差。有的鸡虽采食或产蛋正常,但因捡蛋时受到惊扰或鸡间啄斗,突然挣扎而死。产蛋量、蛋壳质量和蛋白质质量通常都不降低。有些可能骨折,外部检查即可触摸到骨折部位,或可见皮下淤血。有的鸡骨骼在抓鸡时会被折断。

2.预防与治疗方法

补充磷酸盐、钙质和维生素D3往往有助于减少此症的发生。每1000只青年母鸡,在饲料中加入约9公斤牡蛎壳粉或石灰粉,可以增加钙的含量。患病母鸡食用这种饲料,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大一点的母鸡,缺磷或维生素D,比缺钙更为多见。推荐的治疗方法是:将母鸡从笼里放出来,然后在饲料中加适当的磷酸钙。各种不同年龄的病鸡都可以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和电解质。

二、脂肪肝综合征

在发病的鸡群中,多数鸡的体况良好,直到产蛋逐步下降到10%~40%或鸡群达不到产蛋高峰时才被察觉。患脂肪肝综合征的鸡普遍过肥,体重一般超标20%~25%。特征是有过多的脂肪沉积在肝脏(肝脏变黄到出血)和体腔内。笼养鸡比平养鸡多发,而且发病急速。有的病鸡虽外观健康,但冠与肉髯苍白。

2.治疗方法

更换饲粮或减少饲料中能量物质的含量。用低能量饲料,比如用麦麸代替玉米,降低饲料能量。如果用全价日粮喂母鸡,则添加维生素非常有益。如果饲料主要是谷物类,则建议更换为全价日粮。控制鸡体内脂肪是唯一成功的治疗方法,同时调整和减少总能量的摄入。

三、啄癖

多发生于集约化养鸡,是当代养鸡业的常见病。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的鸡,不分季节,无论蛋鸡、肉鸡或种鸡,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其他禽类,如火鸡、鹌鹑等也有发生。啄癖表现为互相攻击伤害,自食或争食所下的蛋,以至吞食各种异物。在雏鸡中,这种恶癖常限于啄食趾部和尾部;而在成年家禽中,泄殖腔、尾部和冠等为最常被啄食的部位。鸡群中一旦发生啄癖,会很快波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

2.预防方法

断喙。在鸡出雏时或出雏后2周内断喙,可以减少啄羽的发生率。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饲喂全价饲料,加强饲养管理,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四、初产蛋鸡瘫痪综合征

初产蛋鸡瘫痪在鸡笼内不能站立,不能吃食和饮水,引起死亡。检查时发现,该鸡直肠和骨盆腔内有未排出的已经长成的鸡蛋。原因是初产蛋鸡尽管努力,但始终没有将鸡蛋产出来,而是停留在骨盆腔,压迫坐骨神经,引起局部大肠杆菌和沙门氏杆菌感染及坐骨神经麻痹,导致初产蛋鸡瘫痪。

治疗方法:将瘫痪鸡挑出,用手指慢慢将鸡蛋取出,肌肉注射抗菌素、庆大霉素连续3~5天,调整饲料营养,减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维生素D3和钙的用量。

五、初产蛋鸡腹泻

初产蛋鸡腹泻是生理性消化不良性腹泻,与细菌无关。发病原因主要是初产蛋鸡换料不当,刚开产就用产蛋高峰期高蛋白质、高钙的饲料。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高钙,刚开产就加8.5%石粉,鸡肠道不适应,造成钙不消化,刺激肠道,引起腹泻。根据笔者的经验,初产蛋鸡换料要有过渡期,可预防并减少初产蛋鸡腹泻。

治疗方法:①饲料中添加加酶(产酶)益生素,用量按说明规定连用5~7天;②复方地芬诺酯片(复方苯乙哌啶片)1片/只,研碎拌料,每天上午喂1次,连喂3天;③饮水量为平时的1/4,待腹泻症状消失,再恢复正常饮水量。

专家支招持续盈利

要实现蛋鸡盈利,一定要看饲养全程,蛋鸡饲养周龄要达到72周,即504天才能淘汰,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入舍鸡产蛋量

入舍鸡产蛋量=总产蛋量/开产前1周存栏鸡数量。目前不管是国外的蛋鸡品种还是国内的品种,在国内推广的性能标准都是生长72周,每只入舍鸡产蛋量一般均在19.27公斤左右。但我国农村养殖户蛋鸡的平均产蛋量据测算大概是每只15~16公斤,与标准相比要差3~4公斤,1只鸡少赚20元左右。要达到入舍鸡高的产蛋量,高峰产蛋率要高,达到95%~96%的标准;高峰期要长,93%以上的产蛋率要维持5个月左右;高峰期过后产蛋率下降缓慢,标准产蛋率每个百分点维持2周,饲养条件、营养水平、饲养管理等条件好的,高峰过后每个百分点可维持4~6周,到72周时产蛋率仍然在80%以上,比标准高8%以上;全程蛋重要达标,平均蛋重要达到63克以上;全程死淘率要低,不能超过6%以上。

二、提高蛋品质量

蛋壳质量好,颜色鲜艳,光滑圆润,畸形蛋少,色泽一致,蛋壳硬度强,不易破损,损失少;蛋品内容物质量好,蛋清浓度高,蛋黄黄亮,无腥味。

三、淘汰鸡体重要大

在国内,淘汰鸡是老百姓比较喜欢食用的,淘汰鸡也是养殖户一笔不小的收入。体重小、偏瘦的淘汰鸡不但价格低,而且不好卖,因此,淘汰鸡的体重大小也影响着饲养蛋鸡的盈利情况。

四、全程料蛋比要低

国内推广的标准一般是累计料蛋比为2.2∶1,也就是平均每只鸡消耗2.2公斤饲料产出1公斤鸡蛋。而农村养殖户大多数蛋鸡的料蛋比在2.4~2.5∶1,或更高。每只鸡产蛋量按较低的16公斤计算,多消耗饲料3.2~4.8公斤,按市场价计算,每只鸡多消耗8~12元,也就是因料蛋比高而每只鸡少赚8~12元。

THE END
1.特种养殖技术精准育种与高效饲养打造未来食品产业的新模式精准育种与高效饲养:打造未来食品产业的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种养殖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养殖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为全球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可能。 特种养殖技术通常指的是对某些特定品种或生物进行特别设计和改良,以适https://www.gelafhotz.cn/qin-lei-yang-zhi-bai-ke/558157.html
2.肉鸭饲养合同(精选12篇)由于育雏期加强了防潮工作,使育雏率从90%提高到98%以上,且雏鸭健壮,胸、腿病率减少,为养好肉鸭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加强管理工作,减少鸭体“毛钉”出现。以圈养方式饲养的鸭群,若场地潮湿、泥泞,则不但影响增重,而且鸭的胸、腹部羽毛容易脱落,其羽毛囊很快又长出粗大如钉的新羽芽,俗称“毛钉”,屠宰时脱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y4v4471.html
3.养鸡场管理制度六、 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要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下,冬季当空气过度干燥时,要通过喷雾消毒增加湿度。 七、 密度: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随着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一般一日龄50只每平方,20日龄30只每https://www.jy135.com/zhidu/2398563.html
4.襄阳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带两区一圈双核”的总体布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高举“中国有机谷”建设旗帜,整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生产和产业“三大体系”,打响襄阳粮食生产、有机农业、农http://nyncj.xiangyang.gov.cn/zwgk/gkml/ghjh/202110/t20211020_2607453.shtml
5.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二)好邦肉种鸡示范带动肉鸡产业高肉鸡专业养殖户提供了优质鸡苗的源头保障,养鸡户户均年增收20余万元;公司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60人次,以生产流通辐射带动鸡苗孵化、合作肉鸡饲养就业、饲料加工、物流运输等方式带动1200多人就业,对提高我省劳动就业、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推动我省肉鸡养殖水平高质量发展作出http://nzck.org.cn/show-183045.html
6.肉鸡的育雏技术8篇(全文)俗话说:养鸡三分饲养、七分管理。近年来, 我们通过建设标准化鸡舍, 利用电脑微控解决了育雏温度控制及环境控制等技术问题, 同时, 配以精细的饲养管理措施,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 就快速型肉鸡在育雏期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及经验作简要总结, 供参考。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u9ezcwl.html
7.肉鸡饲养管理PPT课件.ppt肉鸡各阶段管理要点 12-14日龄:常规管理,调整密度及时扩群,接种法氏囊弱毒疫苗,最好滴口,分群与免疫前后投给多维。 15-21日龄:预防球虫和大杆,从15日龄开始换浓缩料,21日龄新城疫疫苗加强免疫。 22-42日龄:注意常规管理,特别加强通风换气,在法氏囊病严重地区于23-25日龄进行IBD中毒疫苗加强免疫,32-35日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04/5230224020010340.shtm
8.民和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股票频道祖代肉种鸡指?该等鸡经育雏育成后产蛋,其蛋孵化出父母代肉鸡苗 ?相对于平养的一种养殖方式。即以特制的养鸡笼具为标志,并配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4031800019426.shtml
9.育雏知识汇总鸡群管理之育雏,l 在鸡雏1-2小时对鸡舍的适应后,如果需要,调整鸡舍各种系统的设置,以满足鸡群需要。 l 在头几天,仔细观察鸡雏在鸡舍内的分布情况。提高观察可以发现饲料、饮水或保温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鸡雏质量 孵化质量对肉鸡饲养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从鸡蛋到农场的转移是一个压力巨大的过程,因此,要保证鸡雏的质量就必须尽https://www.meipian.cn/1yz7eotu
10.益生菌在鸡养殖中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刘凤美等[8]研究指出,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丁酸梭菌等益生菌,可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提高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及营养物质代谢率。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益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zAwODgxNA==&mid=2247489550&idx=4&sn=5ee28027b259abe37b4c926d17c16255&chksm=fb6141954defbb90dc13816100a0da2fbc31f6c2ef25f1cebd43912db3095e8fd68964c86310&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