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鸡肉产业:当下新形势,未来新征程行业关注

??从养殖模式来看,过去我国养鸡长期采用散养模式,这种方式下鸡的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也比较低。直到南北朝时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倡圈养,通过把鸡关起来,减少其能量消耗,进而加速育肥、增加产量,这使得养鸡产业开始向家庭式规模养殖转变,零散的养殖得以集中管理,产量有所提升,吃鸡也才逐渐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多数农民是“无自主耕田”的贫农,为了维持基本生活,租种地主土地,在缴纳地租后,并没有余粮来大量养鸡,即便养鸡也主要是以能持续产生经济效益的蛋鸡以及用于“打鸣”报时的公鸡为主,养鸡仅仅是农家的一项副业,大多是粗放散养,甚至很多鸡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家禽数量仅有2.5亿只左右,禽肉产量约为8万吨,禽肉在当时还并非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品。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等政策相继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农民家中开始有了余粮,家禽业也随之得到恢复和发展。截至1952年底,全国的家禽数量达到约3.0亿只左右,到了1957年底,全国家禽数量进一步增加到7.1亿只。1949-1958年属于“小农经济养殖模式”,主要是满足“自需为主”的内循环生态体系。

??然而,1959-1978年期间,受各种因素干扰,肉鸡生产发展缓慢。比如,这一阶段为“群众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中养殖模式,“计量劳动和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不同”,限制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在此期间,肉鸡存栏由1961年的5.41亿只增加到1978年的8.20亿只,年均增长率为2.48%;肉鸡出栏由4.80亿只增加到10.00亿只,年均增长率为4.41%;肉鸡产量由48.71万吨增加到107.7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78%,生产率较低,平均每只产肉量不多,市场供应也十分紧张。

??(二)重要发展节点介绍

??改革开放可以说是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后,我国所有制经济和生产体制有了新的格局,肉鸡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一方面,改革开放引入了一大批像肯德基、麦当劳等以鸡肉为主的餐饮机构,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鸡肉产业的发展,让鸡肉的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不少外国涉农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国外先进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例如,泰国正大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初率先进入中国,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合资饲料厂,并且围绕畜、禽、水产饲料的生产和销售,在中国建立了配套种鸡场、种猪场以及多级技术服务体系,还采取由中方联营公司与农户签约,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防疫药品和饲养技术,按预订价钱回收成鸡等方式,推动各地养鸡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饲料销售。这种经营方式很快被国内其他一些公司模仿,广东温氏公司等一批大型饲料养殖公司也随之涌现,温氏公司就是仿效正大公司,通过与农户签约,提供技术支持并回收产品的模式来扩大经营规模。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肉鸡产业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自上世纪末以来,虽然受到畜产品结构性剩余、饲料资源和劳动力短缺、能源价格上升、畜禽疫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多种因素限制,但也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行以提升质量、增加效益为目的的结构优化调整,开始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在品种培育方面,我国本土家禽品种的培育工作不断取得进展,这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例如,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种产业化应用持续推进,白羽种鸡产能不断扩张,祖代、父母代种鸡更新数量呈现双增长态势。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养殖模式也日益多样化,像集约化养殖模式利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饲养管理,涵盖自动喂料、饮水、温湿度控制以及粪便清理等环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立体养殖模式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被广泛应用,通过多层笼养或架养方式增加单位面积的养殖量,并结合现代化环境调控技术,保障鸡只健康成长等。

??在产业体系构建上,我国肉鸡产业已经从简单的养殖户模式发展到如今集种鸡繁育、饲料生产、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和批发零售等环节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肉鸡产业体系,并且涌现出了圣农发展、广东温氏、正大公司、诸城外贸公司、吉林德大公司、北京华都公司和青岛九联公司等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的肉鸡加工公司,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二、我国鸡肉产业发展新形势分析

??(一)产量与存栏数据变化解读

??近年来,我国鸡肉产量、肉鸡出栏量以及存栏量等指标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先看白羽肉鸡方面,2019年我国白羽肉鸡产量达到6.9百万吨,同比增长9.52%,2020年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白羽鸡肉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突破900亿元,达到917亿元。2021年中国白羽鸡出栏量为65.32亿只,同比增长9.6%;祖代白羽肉雏鸡更新数量为124.61万套,同比增长24.3%;白羽鸡祖代存栏量为171.29万套,同比增长4.9%,父母代存栏量为6507.87万套,同比增长7.1%。到了2023年,我国白羽肉鸡祖代更新数量为127.99万套,较2022年增加32.85%,祖代种鸡平均月度总存栏量为174.65万套,仍处于历史高位。从存栏量变化来看,之前由于内在和外在的调整,2013-2017年中国父母代白羽肉雏鸡销售量逐渐下降,2017-2020年中国父母代白羽肉总存栏量不断上升,到2020年中国父母代白羽肉鸡总存栏量为6074.82万套。

??黄羽肉鸡方面,2019年全国黄羽肉鸡出栏量约49亿只,占比为29%。2020-2023年,黄羽肉种鸡持续产能去化,父母代平均存栏量连续3年下降,不过2023年黄羽祖代种鸡平均月度存栏量216.43万套,较2022年微幅增加0.42%。

??这些数据变化背后有着诸多影响因素。在养殖技术提升上,随着智能化、自动化养殖技术的应用,养殖效率大大提高,像一些大型养殖场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饲养管理,涵盖自动喂料、饮水、温湿度控制以及粪便清理等环节,保障了鸡只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使得养殖规模能够不断扩大,进而推动了出栏量和产量的增加。例如,一些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让单位养殖量得到提升,为产量增长奠定了基础。

??(二)品种培育进展说明

??我国在白羽肉鸡、黄羽肉鸡等主要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白羽肉鸡培育上,2021年是一个标志性的节点,我国自主育成的“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这三个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过去,白羽肉鸡种源长期被国外企业把控,我国养殖企业引种成本高昂且面临生物安全隐患等问题,而如今自主培育品种的诞生改变了这一格局。

??以“广明2号”为例,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早在2009年就开始白羽肉鸡关键技术研发攻关,研制了国内首款肉鸡基因组育种芯片“京芯一号”,率先建立了高效肉鸡基因组育种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新表型发掘和精准测定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广明2号”商品鸡42日龄出栏体重3kg以上、料重比1.32-1.5:1,生产性能达国际品种同期生产水平,具有快速生长、高成活率、低料重比等显著优势。并且,“广明2号”白羽肉鸡种蛋还成功出口至巴基斯坦,2024年8月21日,经佛山海关驻高明办事处属地查检合格后,17.28万枚“广明2号”白羽肉鸡种蛋从广州白云机场启运,8月22日凌晨抵达巴基斯坦,此次出口的种蛋可提供5万套以上“广明2号”父母代,未来可提供超700万只商品代肉鸡,即超过21000吨鸡肉,这标志着肉鸡种业“中国芯”具备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品种同台角逐的实力。

??“圣泽901”同样成绩斐然,其自主选育的白羽肉鸡品种“圣泽901”父母代种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8月底,已成功销往全国14个省,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3200万套、商品代肉鸡33亿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圣农集团持续加大育种科研投入,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并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基因组测定和表型数据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精准选育,推进遗传改良,目前“圣泽901”平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423,笼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2022年6月,首批“圣泽901”父母代种鸡雏正式批量供应国内市场,2025年其市场占有率预计将达到30%以上。

??在黄羽肉鸡培育方面,我国有着丰富的地方鸡遗传资源,截至2023年,已育成的黄羽肉鸡品种有69个。黄羽肉鸡作为含有地方鸡种血统的本土品种,通常有比较强的地域特征,价格较白羽肉鸡偏高,饲养周期长、风味品质较好,适合中式加工和中高端消费,能更好地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鸡肉风味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也为我国肉鸡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些自主培育的新品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降低了肉鸡企业引种成本,过去依赖进口种源时,企业成本高昂且受国外制约较大,如今有了自主品种,成本得以控制,产业发展自主性更强;另一方面,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推动了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从种鸡繁育、养殖到屠宰加工等环节都围绕自主品种不断优化布局,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也使得我国肉鸡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三)养殖成本与价格变动剖析

??饲料价格波动、养殖成本上涨等情况对鸡肉价格产生了明显的连锁反应。

??饲料价格方面,近年来经历了“降-增-降”的变化趋势,但整体处于高位运行且居近10年最高位。2022年玉米和豆粕价格上涨,尤其是豆粕价格超高幅上涨,推动肉鸡配合饲料价格升至历史高位;2023年肉鸡饲料价格从2022年末的历史高位波动下降,6-7月份降至年内低点,之后进入上升阶段,并在9月份升至第2个年内高点,随后受原料价格整体高位下滑影响,肉鸡饲料价格跟随走低,年末降至年度最低点,但仍处历史相对高位。2023年玉米平均价格为2.97元/kg,与2022年的2.98元基本持平;年末玉米价格为2.79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8.53%。2023年豆粕平均价格为4.61元/kg,较2022年下降1.41%;年末豆粕价格为4.28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15.58%。2023年肉鸡配合饲料平均价格为3.89元/kg,较2022年增长2.47%;年末肉鸡配合饲料价格为3.90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4.65%。

??养殖成本上,白羽、黄羽肉鸡养殖成本在2022年历史相对高位的基础上持续上涨,白羽、黄羽肉鸡养殖成本分别上涨2.29%和2.36%。例如,根据农业农村部对60个生产大县(市、区)的300个行政村1099户肉鸡养殖户月度定点跟踪监测数据分析,2023年白羽肉鸡平均养殖成本上涨2.29%,为8.59元/kg,其养殖成本近3年连续上涨,2020-2023年增幅高达12.09%;黄羽肉鸡养殖成本近2年连续上涨,2023年较2021年增幅高达9.14%,虽然雏鸡价格略有下降,但受饲料成本等上涨因素影响,2023年黄羽肉鸡养殖成本仍上涨2.36%,达到13.97元/kg。

??成本的变化对鸡肉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从价格数据来看,综合鸡肉价格全年波动下降,价格降幅在畜产品中相对较小。2023年综合鸡肉价格全年平均为24.13元/kg,较2022年增长10.6%;年末鸡肉综合价格为23.87元/kg,明显低于2022年同期,降幅4.23%。从养殖户商品代肉鸡出栏价格看,白羽肉鸡出栏价格全年平均为8.91元/kg,较2022年略降1.13%;年末12月份,价格为7.66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10.97%。黄羽肉鸡出栏价格全年平均为16.08元/kg,较2022年下降7.81%;年末12月份,价格为16.24元/kg,较2022年同比下降0.51%。

??对于养殖户和产业链各环节利润而言,成本上涨、价格波动带来了较大挑战。以白羽肉鸡养殖为例,在部分时段,养殖成本高于出栏价格,导致养殖端出现亏损情况。如10月份,按照毛鸡平均出栏均重5.50斤,山东料比1.41,东北料比1.50进行计算,白羽肉鸡主产区平均养殖盈亏为-2.26元/只,环比9月份亏损值-2.78元/只虽有所上涨,但同比去年10月份的-0.16元/只下滑幅度明显。屠宰环节等也受到影响,毛鸡价格下滑,会使得屠宰企业收购成本等面临压力,整个产业链利润空间被压缩,各环节都需要不断优化成本控制、提升效率等,来应对这种成本与价格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我国鸡肉产业重点企业发展情况对比

??(一)知名企业经营数据展示

??先看圣农发展,2023年,其实现营业收入约184.87亿元,同比增长9.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64亿元,同比增长61.66%。成本端营业成本165.34亿元,同比增长7.53%,费用等成本11.58亿元,同比增长15.77%。从鸡肉销售情况来看,2023年圣农发展的鸡肉生食销售量为122.28万吨,基础调理品销售量为4.45万吨,深加工产品销售量为25.36万吨,分别较2022年增长7.16%、23.64%和27.96%。再看2024年的部分数据,圣农发展2024年三季报显示,营业总收入为137.62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营业总收入减少1.65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1.18%。归母净利润为3.83亿元,较去年同报告期归母净利润减少3.57亿元,同比较去年同期下降48.25%。

??民和股份在2023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74亿元,同比增长28.96%,归母净利润-3.86亿元,亏损同比缩小14.54%。成本端营业成本20.06亿元,同比增长16.07%,费用等成本3.32亿元,同比增长35.98%。回顾过往,2022年,民和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6.09亿元,同比下降9.39%;归母净利润亏损4.52亿元,上年同期盈利4760.97万元。其2022年度主营业务中,鸡肉制品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25.78%,占营业收入的52.28%;雏鸡收入5.65亿元,同比下降39.64%,占营业收入的35.10%;淘汰鸡收入0.64亿元,同比增长2.16%,占营业收入的3.97%。

??对比两者在鸡肉制品产销情况方面,圣农发展的产销量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2021年的产销量分别为1063861吨以及1055426吨;而民和股份鸡肉制品产销量呈现先下降后上涨的趋势,2021年的产销量分别为69348吨以及69295吨,圣农发展的产销量远远高于民和股份。

??在研发投入上,2021年民和股份、圣农发展各自的研发投入金额为0.11亿元以及1.07亿元;从研发投入占比来看,2021年各自的研发投入占比为0.6%以及0.7%。可以看出,不同企业在经营规模、营收、成本以及研发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

??(二)不同企业优势与挑战分析

??优势方面

??圣农发展:

??育种环节:拥有自主育成的“圣泽901”等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并且持续加大育种科研投入,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遗传改良,使得“圣泽901”平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423,笼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养殖环节:是国内现代化程度高、品质好、规模大的集自主育种、孵化、饲料加工、种肉鸡养殖、肉鸡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联合型企业,拥有“自育、自繁、自养、自宰”全产业链,依靠优良的品质和稳定的供应成为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品牌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养殖规模大且品质把控能力强。

??加工销售环节:不断提高深加工板块的产能以及销量,食品业务利润贡献有望实现高增长,B端深度绑定大客户,同时大力发展C端,随着C端占食品深加工收入比重以及大单品销售额占比不断提升,食品业务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民和股份:

??育种环节:作为国内白羽肉种鸡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已建立起了以父母代肉种鸡饲养、商品代肉鸡苗生产销售为核心,集肉鸡养殖、屠宰加工、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循环产业链,在种鸡养殖和鸡苗生产方面有着深厚底蕴和成熟体系。

??养殖环节:已形成了以父母代肉种鸡饲养和商品代肉雏鸡生产销售为核心,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鸡肉熟食和调理品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为辅助的经营模式,业务涵盖较为全面,各环节协同配合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挑战方面

??市场竞争:虽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但面临着越来越多同行以及新进入者的竞争,像其他不断发展壮大的养殖加工企业会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C端市场,需要不断投入资源进行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以巩固和拓展市场。

??成本控制:饲料等养殖成本的波动对其影响较大,例如当饲料价格处于高位时,会压缩利润空间,且在全产业链运营下,各环节成本把控都至关重要,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体系,应对成本上涨压力。

??技术创新:在白羽肉鸡育种等方面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行业在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不断进步,需要持续投入研发资源,紧跟甚至引领技术创新潮流,如进一步提升养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优化食品深加工工艺等,以保持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相较于圣农发展等大型企业,在规模和品牌影响力上有差距,在抢占市场份额、与大客户合作等方面面临较大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差异化程度,来吸引更多客户。

??成本控制:同样受饲料价格等成本因素影响,且过去几年营业成本呈现上涨趋势,成本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利润情况,需要从养殖管理、采购等多方面加强成本控制措施。

??技术创新:在研发投入上虽逐年增加,但整体投入金额与部分头部企业比相对有限,需要加大在新品种培育、养殖新技术应用以及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创新力度,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国际鸡肉产业对比分析

??(一)与鸡肉产业强国对比产量与消费量

??鸡肉作为全球广泛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中美两国是世界排行前二的鸡肉消费国家,每年的消耗量都在千万吨级别。美国鸡肉产业是全球最发达的鸡肉产业之一,在规模化养殖、科研技术、饲料成本方面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

??美国97%的肉鸡产量集中在境内的17个州,与玉米、大豆生产地区重合,其国内豆粕和玉米饲料资源丰富,使得肉鸡养殖在世界上具有明显的成本竞争优势。美国肉鸡主要以白羽鸡与火鸡为主,白羽鸡具有早熟、多肉、易于养殖等优点,生长期大约2个月,因其周期短,白羽鸡的出售价远远低于普通鸡的价格,火鸡通常为4个月,蛋鸡大约4至4.5个月进入产蛋期,产蛋期大约14至15个月。并且,美国家禽公司将多个生产阶段垂直整合,例如通常由同一家公司进行饲料生产、种蛋和雏鸡生产以及屠宰,生产合同在肉鸡产业中也很常见,例如,由一家综合家禽公司签订合同全权服务养殖户。据美国农业部初步统计,2022年,美国鸡肉产量为2085万吨,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几乎接近美国猪肉与牛肉的产量之和,其中,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北卡罗莱纳、密西西比州和得克萨斯州的鸡肉产量占到了总产量的6成。产量大,消耗量也高,2022年美国人均年消费鸡肉超过45公斤,按照一只成年母鸡重约1.5公斤来计算,美国一天要吃掉4万吨鸡肉,吃不完的鸡肉则用于对外出口,平均每年的出口量在300万吨左右,美国肉鸡出口的大部分是腿肉和其他被归类为深色鸡肉的产品,中国、墨西哥是美国肉鸡的主要买家。

??除美国外,巴西也是鸡肉产业强国之一。自1999年至2014年之间,巴西的肉鸡产量从550万吨增加到1270万吨,增长了130%,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大肉鸡生产国,2019年巴西出口了421.2万吨家禽产品,比2018年增长了2.8%。2016年,巴西的产量达到了1290万吨,从事家禽产业链人员超过360万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巴西禽业的发展带动了禽肉消费需求的增长,根据ABPA数据显示,巴西禽肉总产量的66%用于内部消费,巴西人均鸡肉消费量高达44.1公斤。

??欧盟肉鸡产业规模在家禽业中占比最高,2018年欧盟生产了1520万吨禽肉,自2010年以来累计增加320万吨,增长量约为25%,但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低于供给量的增长速度,根据EPRS数据显示2018年欧盟鸡肉自给率为106%,供大于需,需要进行出口以平衡肉鸡市场。欧洲的肉鸡生产主要集中在波兰、英国(脱欧中)、法国、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等六个成员国,占欧盟鸡肉产量的70%,法国是鸭肉的最大生产国,约占欧盟总产量的50%。

??我国与这些鸡肉产业强国在产量与消费量方面存在差异,主要源于养殖规模、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养殖规模上,美国等国有着高度集中化、规模化的养殖模式,像美国肉鸡95%的产量集中在17个州,前十大的肉鸡企业产量占了总产量的73%,且工业化养殖模式约占97.86%,而我国虽然近年来养殖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大量中小散户。在消费习惯方面,美国消费者对鸡胸肉等部位偏好明显,其肉鸡生产中的营养及管理措施均是针对主要可食部位鸡胸肉的生产,而我国消费者对于鸡肉的需求更为多样化,除了白羽肉鸡的分割产品外,本土黄羽肉鸡因风味好等特点也深受喜爱,并且像鸡爪、鸡翅等部位也有着较大的消费市场。

??(二)育种及产业链模式差异探讨

??在肉鸡育种技术方面,国外有着众多先进且实力强劲的育种企业。例如EW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家禽育种集团,旗下拥有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3家蛋鸡育种公司(罗曼、海兰、尼克)及3家肉鸡育种公司(爱拔益加、罗斯、印度安河)及Nicolas、BUT火鸡育种公司。安伟捷集团作为世界家禽育种业领头人,旗下拥有爱拔益加、罗斯、印度安河三大肉鸡品牌,除肉鸡育种产业外,还拥有尼古拉火鸡育种公司等,其产品遍及世界85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向全世界销售250多万套祖代肉种鸡。荷兰汉德克动物育种集团总部位于荷兰的博克斯梅尔,旗下的伊沙家禽育种公司能提供各种优良的白壳和褐壳等蛋鸡品种,海波罗家禽育种公司则专注于肉鸡育种,通过分布于四大洲的多个育种基地向世界市场更好地提供祖代和父母代产品。

??我国过去白羽肉鸡祖代全部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不过近年来在自主育种上取得了重大突破,2021年我国自主育成的“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这三个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像“广明2号”经过多年研发,商品鸡42日龄出栏体重3kg以上、料重比1.32-1.5:1,生产性能达国际品种同期生产水平,其种蛋还成功出口至巴基斯坦;“圣泽901”父母代种鸡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8月底,已成功销往全国14个省,累计推广父母代种鸡3200万套、商品代肉鸡33亿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0%。

??在产业链构成及整合程度方面,国外有着成熟且高效的运作模式。美国的肉鸡产业几乎全部都是垂直化一条龙企业,种禽、饲料、养殖、屠宰、食品各业务板块被有效整合成为一体,养殖输入品(苗、料、药等资源)进入一体化产业链后生产成为鸡肉产品进行输出。在组织形式上,饲料厂、养殖场、种禽场、孵化厂均被布置在屠宰场周边直径100-150公里范围内,各环节之间的物流运输系统为公司所有或专业公司所承担,整个肉鸡产业链以屠宰加工环节或者食品环节为利润中心,其他环节作为成本中心进行配套。例如美国泰森食品公司始创于1935年,总部位于美国的阿肯色州,是全球第二大的肉类供应商及生产商,也是众多国际餐饮品牌及零售领军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它通过兼并和收购打造了从种鸡繁育、饲料生产、养殖、屠宰加工到物流运输、食品制造完整的生产体系,形成了庞大的肉类消费品品牌矩阵,其45%左右的营收来自于终端销售(包括即食食品和加工食品)。

??巴西的肉鸡产业以大规模的生产为主,并结合数据技术和集成合同等优势,形成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产销一体化模式。该模式下,肉鸡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实现订单销售,不仅保障了各参与方的权益,同时促进了巴西肉鸡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企业为种植者提供雏鸡、饲料、疫苗、兽医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养殖户提供场地,人力和设备;生产过程由企业进行监督,成鸡由企业统一收购,前八大肉鸡企业占全国肉鸡产量的55%,前四大肉鸡企业占全国肉鸡产量的38%。

??欧盟部分会员国采用“公司+集成商+农户”模式,集成商将肉鸡产业链的几个或所有环节进行整合管理(包括投入品采购、饲料供应、禽肉销售等),将生产环节委托给种植户和养殖户,集成商向农户提供设备、生产所需投入品等,农户生产出农产品由集成商收购;还有部分会员国会采用养殖户自产自销模式,养殖户需要对接上下游企业,进行生产销售,并承担风险。

??对比之下,我国肉鸡产业从早期的简单养殖户模式逐步发展到如今集种鸡繁育、饲料生产、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冷冻冷藏、物流配送和批发零售等环节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基本形成了完整的肉鸡产业体系,并且涌现出了圣农发展、广东温氏、正大公司、诸城外贸公司、吉林德大公司、北京华都公司和青岛九联公司等一批经营规模较大的肉鸡加工公司,但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整合以及精细化运作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模式仍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在数据技术应用于产销衔接上,还可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产业链整体的效率和效益。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育种企业在科研投入、技术研发机制以及产业链整合中注重各环节紧密协作、以市场为导向布局产业链等经验,不断优化自身的产业发展模式,提升我国鸡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我国鸡肉产业未来展望

??(一)市场需求趋势预测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我国鸡肉市场需求在未来呈现出多维度的变化趋势。

??从人口增长因素考虑,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即便人均消费量稍有增长,整体的市场需求也会有显著提升。同时,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使得更多人口集中在城市生活,城市居民对于餐饮消费、外卖等依赖度更高,而鸡肉作为快餐、外卖中的常用食材,需求也会随之水涨船高,如常见的炸鸡、鸡肉汉堡等产品在餐饮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热度。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估,未来我国鸡肉的消费量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消费结构也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二)产业发展方向探讨

??育种创新方面,我国会持续加大在肉鸡育种上的投入力度。在已经取得白羽肉鸡自主育种重大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品种性能,提升诸如生长速度、抗病能力、饲料转化率等关键指标。例如“圣泽901”“广明2号”等自主品种会不断进行遗传改良,通过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利用先进的基因组测定等技术,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同时也会加强对地方特色黄羽肉鸡品种的选育和保护,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于鸡肉风味、口感等多样化需求。

??养殖技术改进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智能化、自动化养殖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大型养殖场,通过自动喂料、饮水、温湿度控制以及粪便清理等自动化设备,不仅能提高养殖效率,还可以精准把控鸡只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提升养殖效益。立体养殖模式也会不断优化完善,在节约土地资源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量,并配套更先进的环境调控技术保障鸡只健康成长。另外,绿色无抗养殖理念会深入人心,通过研发新型绿色中兽药添加剂、优化饲料配方等手段,减少抗生素使用,生产出更健康、安全的鸡肉产品。

??在加工深度拓展上,企业会不断丰富鸡肉加工产品的种类,从简单的分割鸡肉向深加工预制菜、休闲食品等方向延伸。像湖北正大通过新建熟食加工厂,开发出鸡米花、黑椒鸡块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同时,会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把控和品牌建设,以适应消费者对高品质鸡肉产品的需求,拓展销售渠道,不仅满足B端餐饮企业的大量采购需求,也会进一步深耕C端家庭消费市场,打造出更多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鸡肉品牌产品。整个产业将通过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不断优化升级,提升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三)对外贸易前景分析

??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我国鸡肉产业的对外贸易既充满机遇也面临挑战。

??在出口方面,随着我国鸡肉产业在育种、养殖和加工等环节不断进步,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国际市场对我国鸡肉产品的认可度逐步提高。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一直是我国鸡肉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像日本、中国香港等地对我国鸡肉制品需求稳定,并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亚地区有望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拓展我国鸡肉产品的海外市场空间。同时,我国部分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如春雪食品不断加大海外市场的多元化渠道建设,其鸡肉生鲜产品和调理品的出口量都实现了显著增长。不过,我国鸡肉出口也面临一些挑战,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部分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及动物疫病防控等因素,都可能对出口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欧盟强化“动物福利保护政策”,提高了禽肉进口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了我国鸡肉产品进入其市场。

??总体而言,未来我国鸡肉产业在对外贸易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应对各种外部挑战,抓住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六、鸡肉行业知名企业

??在我国鸡肉产业中,有着众多知名企业,它们在不同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共同推动着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国际家禽》发布的2024年全球TOP50鸡肉生产商、2024年亚洲TOP50鸡肉生产商榜单来看,我国是亚洲最大的鸡肉消费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鸡肉消费国,共有12家肉鸡生产企业进入2024年全球TOP50鸡肉生产商,占全部49家生产商的24.5%。其中温氏(排名第4)、禾丰(排名第7)、圣农(排名第10)这3家企业更是进入了全球TOP10。

??禾丰股份则是一家在饲料及饲料原料贸易、肉禽业务、生猪业务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成立于1995年4月,总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并在尼泊尔、菲律宾、印尼、蒙古国等国家建有11座工厂,产品销售覆盖中国32个省区。禾丰的起点是饲料,在东北区域是实打实的饲料王者。2008年,禾丰启动肉鸡产业化业务,于2009年与辽宁九股河集团合作,肉鸡产业化崭露头角,经过十六年的闯荡,崛起成为全国白羽肉鸡龙头企业,年屠宰白羽肉鸡8.1亿羽。

??圣农发展同样不容小觑,它的崛起与肯德基有着不解之缘。1983年,创始人傅光明下海,在福建南平光泽县投资建立个体养鸡场,1992年成立福建省光泽鸡业有限公司(圣农发展前身)。20世纪90年代初,肯德基进入福建寻找鸡肉供应商,偶然了解到光泽鸡业并前往考察,此后圣农发展便成为百胜中国(肯德基)的主要合作伙伴,也与麦当劳、德克士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崛起为年屠宰白羽肉鸡近7亿羽的肉鸡王者。并且,圣农发展在育种环节成绩斐然,拥有自主育成的“圣泽901”等白羽肉鸡品种,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还持续加大育种科研投入,每年投入超过1亿元,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推进遗传改良,“圣泽901”平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423,笼养条件下出栏料肉比达1.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除了上述进入全球TOP50的企业外,还有像正大(中国)这样先天具备全产业链基因的企业。1985年,正大集团与上海市松江县畜禽公司、饲料公司合资成立上海大江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集饲料生产、良种繁育、畜禽饲养、食品加工及销售的农牧企业。此前,正大在国外早已具备全产业链的先进生产经验,改革开放后,正大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凭借资本的力量、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正大肉鸡产业在中国扎根、深耕,成为年屠宰近7亿羽的肉鸡业王者之一。

??中新食品的前身是新希望禽产业BU,2023年新希望禽板块引入战略投资,央企中牧集团持有51%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国资入局后,中新食品成为中国又一肉鸡王者。新希望在饲料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2005-2015)成为本土企业崛起和资本整合时代的最强王者,尤其是2005年收购山东六和,两大巨头强强联合,整合南北市场,一度成为我国最大农牧企业。2021年,新希望六和以2854万吨的饲料产量一举超过泰国正大集团,成为全球饲料霸主。之后从饲料延伸到下游食品端,在肉鸡领域同样跻身全国前列,年屠宰肉鸡超3亿羽。

??益客食品始建于2004年,发家与独特的“托管运营”模式有关。在创业早期,禽类屠宰加工市场虽大,但极度分散,效率不高,而益客食品通过这种模式快速整合,在行业内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

??这些知名企业在我国鸡肉产业发展历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各自凭借独特的优势不断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为我国鸡肉产业的整体进步贡献着力量。

THE END
1.特种养殖技术精准育种与高效饲养打造未来食品产业的新模式精准育种与高效饲养:打造未来食品产业的新模式 在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种养殖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养殖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还能保证产品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为全球食品安全提供了新的可能。 特种养殖技术通常指的是对某些特定品种或生物进行特别设计和改良,以适https://www.gelafhotz.cn/qin-lei-yang-zhi-bai-ke/558157.html
2.肉鸭饲养合同(精选12篇)由于育雏期加强了防潮工作,使育雏率从90%提高到98%以上,且雏鸭健壮,胸、腿病率减少,为养好肉鸭打下良好的基础。 ⑵加强管理工作,减少鸭体“毛钉”出现。以圈养方式饲养的鸭群,若场地潮湿、泥泞,则不但影响增重,而且鸭的胸、腹部羽毛容易脱落,其羽毛囊很快又长出粗大如钉的新羽芽,俗称“毛钉”,屠宰时脱毛https://www.360wenmi.com/f/file4y4v4471.html
3.养鸡场管理制度六、 湿度:鸡场进雏后前7天要经常带鸡消毒或洒水,以提高湿度,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8天以后,要尽量保持鸡舍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下,冬季当空气过度干燥时,要通过喷雾消毒增加湿度。 七、 密度:在育雏前期,饲养密度可大些,随着鸡的生长,要经常扩群,确保鸡群能够活动。一般一日龄50只每平方,20日龄30只每https://www.jy135.com/zhidu/2398563.html
4.襄阳市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带两区一圈双核”的总体布局,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主攻方向,高举“中国有机谷”建设旗帜,整市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生产和产业“三大体系”,打响襄阳粮食生产、有机农业、农http://nyncj.xiangyang.gov.cn/zwgk/gkml/ghjh/202110/t20211020_2607453.shtml
5.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二)好邦肉种鸡示范带动肉鸡产业高肉鸡专业养殖户提供了优质鸡苗的源头保障,养鸡户户均年增收20余万元;公司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60人次,以生产流通辐射带动鸡苗孵化、合作肉鸡饲养就业、饲料加工、物流运输等方式带动1200多人就业,对提高我省劳动就业、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推动我省肉鸡养殖水平高质量发展作出http://nzck.org.cn/show-183045.html
6.肉鸡的育雏技术8篇(全文)俗话说:养鸡三分饲养、七分管理。近年来, 我们通过建设标准化鸡舍, 利用电脑微控解决了育雏温度控制及环境控制等技术问题, 同时, 配以精细的饲养管理措施, 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 就快速型肉鸡在育雏期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及经验作简要总结, 供参考。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u9ezcwl.html
7.肉鸡饲养管理PPT课件.ppt肉鸡各阶段管理要点 12-14日龄:常规管理,调整密度及时扩群,接种法氏囊弱毒疫苗,最好滴口,分群与免疫前后投给多维。 15-21日龄:预防球虫和大杆,从15日龄开始换浓缩料,21日龄新城疫疫苗加强免疫。 22-42日龄:注意常规管理,特别加强通风换气,在法氏囊病严重地区于23-25日龄进行IBD中毒疫苗加强免疫,32-35日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04/5230224020010340.shtm
8.民和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股票频道祖代肉种鸡指?该等鸡经育雏育成后产蛋,其蛋孵化出父母代肉鸡苗 ?相对于平养的一种养殖方式。即以特制的养鸡笼具为标志,并配 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SN2024031800019426.shtml
9.育雏知识汇总鸡群管理之育雏,l 在鸡雏1-2小时对鸡舍的适应后,如果需要,调整鸡舍各种系统的设置,以满足鸡群需要。 l 在头几天,仔细观察鸡雏在鸡舍内的分布情况。提高观察可以发现饲料、饮水或保温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鸡雏质量 孵化质量对肉鸡饲养的成效有很大的影响。从鸡蛋到农场的转移是一个压力巨大的过程,因此,要保证鸡雏的质量就必须尽https://www.meipian.cn/1yz7eotu
10.益生菌在鸡养殖中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益生菌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改善肉品质、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刘凤美等[8]研究指出,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植物乳杆菌、丁酸梭菌等益生菌,可以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群的增殖,提高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及营养物质代谢率。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益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NzAwODgxNA==&mid=2247489550&idx=4&sn=5ee28027b259abe37b4c926d17c16255&chksm=fb6141954defbb90dc13816100a0da2fbc31f6c2ef25f1cebd43912db3095e8fd68964c86310&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