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故致力于重建城市,把主要的资本集中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大都市上,因而导致巨大的城乡差距。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工业现代化全面开展,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就业人口急剧增长,在1955—1971年的16年期间,增加了1830多万人,达到了4340多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从61%提高到85%;与此相反,农业劳动力从1600万人减少到760多万人,这就是说,日本战后如此迅速增长的劳动力,有一半以上是通过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而得到补充的。农村因为青壮人口大量外流到城市,农村就业人口中老年人和妇女的比例越来越大,1980年从事农业的人均年龄男性为53.3岁,女性为51.0岁,这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大城市及其周围人口过密,而在农村人口过疏的现象,使得农业生产力大幅下降,农村面临瓦解的危机。因此,以重新振兴农村为目标的造村运动,便在乡村自发性地展开。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也给日本造成了沉痛的打击,大量消耗石油的巨型技术、企业、项目难以启动,甚至曾经利用廉价石油的交通运费也越来越昂贵,国家和个人都不堪重负,兴建城市的模式也备受质疑,特别是对资源严重匮乏的日本来说,只能先考虑进口石油的数量,然后才制定相应的经济增长目标。在能源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不用消耗大量石油的中小产业项目格外受欢迎。另外,在当时的日本,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的作用越来越弱,单纯依靠财政上的投资和信贷来改变地区差异也越来越难,而“自下而上”的造村运动却可以在不消耗大量能源和财政支持的前提下实现乡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在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却陷入了困境,日本农业经营基本上届于小农经济的性质,基本生产单位以个体农户为主。据1975年统计,日本共有477万农户,其中不足0.5h㎡耕地的农户占41.3%,0.5-2h㎡耕地的农户占52.2%,2h㎡以上耕地的农户只有6.5%,显然,以分散的个体农户为主的经营,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效能,反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率,造成了严重的农业机械浪费现象,加之农业生产费用的不断提高和农民生活费用的日益上涨,单纯依靠农业生产难以维持生活,不少农民流人城市寻找生活出路,因此,如何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和寻找农业之外的致富途径,成为村民积极参与造村运动的主要原因。

(四)迎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

造村运动的倡导者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认为,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的增多,导致不同的人需要交流不同的信息而聚集;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信息量虽然很大,但仍然存在自己需要的信息搞不到手的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以信息化时代下的人就要向信息流通的城市集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越发达,城市化的进程也就越快,而为了防止农村人口外流,平松守彦提出了“磁场理论”:如果强磁场与弱磁场之间放一块铁板,铁板自然会被强磁场吸引而去。为了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就要把农村建成不亚于城市的强磁场,把青年人牢牢吸引在本地区,磁场的吸引力在于产业,必须立足本地区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也就是造村运动的开端。

二、造村运动的主要内容

(一)造村运动的原则

1.立足乡土,放眼世界

行动虽是区域性的,但眼光却是国际性的。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先生认为,产品愈具有民族特色,其国际价值就愈高,也越能受到国际上的肯定。当然,地域性并不等于国际性,毫无疑问它还需要经过精心加工和提炼,需要瞄准国内和国际市场,打造名牌,提高知名度。

2.自立自主,体现民意

居民们是行动的主体,政府不下行政命令,不拿钱包办,不指定生产品种,不统一发放资金,而是在政策与技术方面给予支持,一切行动由各社区、村镇自己掌握,这就使各基层单位和广大农民放弃了依赖思想,主要依靠自我奋斗。

3.培养人才,面向未来

“造村”运动并不只是物质性的“造物”运动,更重要的是精神性的“造人”运动。人才培育是运动的最终目标。地方活力是否能带动起来,不仅需要具有前瞻性的领导人,也需要集合人民大众的力量。

(二)造村运动的开展形式

在日本的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且影响力扩及全日本乃至亚洲各国的开展形式就是由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开始提倡的“一村一品”运动。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实质上是一种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一个地方(县、乡、村)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以振兴“1.5次产业”。当然,“一村一品”并不限于农特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项目及文化资产项目,如文化设施或地方庆典活动等。

“一村一品”运动开展之后,大分县的农特产品无论在数量或收益上都有显著的增加。1980年大分县有4项特产,而今全县共培育出有特色的产品300余种,总产值高达10多亿美元,其中产值达100万美元以上的就有126种,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5种,玖珠町仅“吉四六”酱菜一项就达5亿日元(100日元约合7.26人民币元),由于其产品很多是朴素但充满亲切感的手制产品,在对天然食品需求量猛增的今天,其产品格外受欢迎。如今,日本消费者提起大分县的3个名牌产品香菇、烧酒和丰后牛肉时,无不因其美味而大为称赞。这些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业有利地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使村民们不离乡土,走上了富裕之路。大分县的“一村一品”运动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2年人均年收入达2.7万美元,高于美国的2.4万美元。

大分县面貌因“一村一品”运动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地区。受他们的影响,日本国内的许多地区纷纷发起“一村一品”运动,同时,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乃至欧美各国也深感兴趣。纷纷效法日本。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开展了“一州一品”运动;泰国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村一品”的农村开发运动。“一村一品”运动不仅带来了农业的提升,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一村一品”运动的先进地区——全日本知名的汤布院町,人口不足1万人,但每年却有380万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造村运动的主要做法

1.以开发农特产品为目标,培育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

大分县地处日本九州岛东部,全县地形复杂,其中林地占全县面积70%,除了几处盆地外,几乎没有大的平原,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大分县具有种类繁多但产量不大的农特产品,具有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因此,“一村一品”的基本目标就是开发、振兴农特产品。他们在培育农特产品上抓了产地建设、培育名牌2大重点环节。如在产地建设上,强调因地制宜建立产业基地,如以朝地町、九重町等为代表的丰后牛产业基地;以大田村、国见町等为代表的香菇产业基地等。

2.以突破1.5次产业为重点,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

所谓1.5次产业,是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通过这个生产活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地方产业振兴的重点在1.5次产业,这是因为要把农产品生产的一次产业直接提高到加工业的二次产业是相对困难的,但是把农产品略作加工,提高一次产品的附加值还是可行的。

3.以开发农产品市场为手段,促进产品的生产流通

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农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产品的生产领域,从农协中央会到基层农协,都制定农村事业发展计划,针对农业经营中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指导农民实施。农业经营指导工作由农协的近2万名营农指导员担任。营农指导员必须是农业专门学校毕业,取得国家认定资格,然后由农协作为专门人员雇用。营农指导员指导的范围包括农业生产指导,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统一品种、栽培、饲养标准,引进生产资金和优良品种,进行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等。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农协系统的经济业务主要是购买业务和销售业务,农协系统通过组织农家开展联合销售和购买,形成批量买卖,从而在农产品销售市场、农产品生产资料市场争取有利价格,阻止中间商的不当利益。在大分县,为了促进种植、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农协创办了吉四六酱菜厂,使农户农业生产更具有计划性,农户将自己生产的蔬菜卖给工厂作为生产原料,酱菜厂腌菜用过的酒糟和酱油渣滓又返回畜产农家,变成了牛饲料,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发展。工厂本身也是当地妇女的工作场所。1978年吉四六酱菜厂销售量为1.6亿日元,1980年销售量就达到了3亿日元,并于当年创办了第二家分厂。

4.以培养人才为动力,开设各类补习班

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素质人才,是使一个地区获得新生的关键。造村运动的最终目标是“造人”,要发掘生活在本地的年轻人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出一大批既具有实践能力而又能扎根于本地区的人才。为了培养人才,大分县政府无偿开办了很多补习班并派遣讲师讲授课程。课程内容包罗万象,如农村技术讲习班、商业讲习班、海洋养殖讲习班、妇女讲习班等,只要农民有需要,都可免费参加学习。县政府还利用假期组织中学生去外地参观学习,定期派大学生、家庭妇女去国外访问考察,开阔视野。

5.以创设合理的融资制度为途径,提供农业低息贷款

为了振兴农村的产业,需要投入资金,因此,必须有完善的融资制度来配合,这项工作主要由农协来负责,日本农协信用系统以略高于普通银行利率的优惠利率吸引农民存款,并以优惠条件向农户发放贷款,因此,日本农协吸收了大量农村闲散资金,从本质上讲,农协所办的信用业务是以分散农户为单位,农户能以较低利率进行相互融资的制度。据统计,农协贷款余额中,对社员发放的农业和生活贷款占80%以上,另外,政府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和向农业部门投入的贷款资金和利息补贴资金,也通过各级农协的窗口发放给农户。

6.以生活工艺运动为载体,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由于人口锐减、农业不振,农村的各项文化传统也因而衰退,于是村民们自行对社会生活进行检讨,重新省思其价值,并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如1981年,三岛町发布《三岛町振兴计划》,提倡“生活工艺运动”,即由町民自己构想,自己描绘“明日的三岛町”。他们宣扬物品的创造并非为了赚取金钱,而是传承与创造文化的行为。所以他们积极地学习三岛町的传统文化,并且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如盛饭用的勺子,以木制来取代塑料,而篓子、盛笼、手提包等也改以具有生命性的天然素材如山葡萄藤等编织而成,以感受自然的美与质感。他们于每年的春天举办生活工艺展,相互交流,并颁发奖状。五六月则在森林中举办“工人祭”,鼓励日本各地的工艺制作者前来展览与销售。三岛町1983年成立生活工艺研究所,同年开始发行《造村运动生活工艺讯息》,广送各地,并在东京举办“三岛町生活工艺品展”。1985年成立“木友会”,组织凝聚生活工艺者。1986年建设完成了三岛町生活工艺馆,作为生活工艺传承与推广的基地,老人们也在工艺制作与创作中重新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生存的勇气。

三、日本造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一)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二)加强农民组织建设

日本农协由3574个基层农协、47个县经济联合会和1个中央联合会三级农协组成了完备的流通服务网络,覆盖了整个日本农村。他们利用联合的力量,为农民提供及时、周到、高效的服务,成为集农业、农村、农户三类组织三位一体的综合社区组织,99%以上的农户都参加了农协组织。农协组织主要为农户提供如下服务:①提供农业生产资料。②负责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③收购产品后统一包装、储存、运销。日本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有80%以上是由农协为其销售的,9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由农协提供的。日本农协作为农民的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真正成为日本农民的保护神。

(三)重视农民教育培训

(四)激发村民参与意识

乡村的振兴不能等待政府全部承担,它需要广大居民自主性的参与,只有让村民认定乡村建设是村民自己的建设事业,才能激起村民推动农村建设的动力,造村运动就是“由下而上”,由地方自发性产生的运动,在造村运动的准备和酝酿中,政府鼓励村民寻找大家所关心的共同事务、公共设施、产业与文化建设的议题,提出建设的实施方案,居民们也参与施工建设,参加政府举办的各种培训活动,因此在建设过程塑造与发掘了一大批专业人才,村民也自然具备了从大家的共同利益出发经营乡村产业与维护其公共设施的愿望与能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THE END
1.时尚日本一产区和二产区的神奇之旅:探索农业与文化的交汇点在日本,有两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一产区和二产区,它们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各有特色,更是文化与自然交融的美丽画卷。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这两个产区,探索它们的独特之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传统。 一产区,通常指的是日本的主要农作物生产区域,尤其以稻米种植闻名。这里的农田在春季焕发生机,金黄的稻穗在微http://www.hfgbs.com/nmbdbl=15568179
2.日本农业概况20240620001645.pdf农蚕园艺局负责农业生产调整、提供农业生产资料、开展科普教育及对妇女的生 活指导等。畜产局负责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流通以及技术改良等。食品流通局负责农产品流通和消费、食 品工业的监督指导以及参与制定有关农产品的价格政策等。此外,农林水产技术会议及其所属事务局负责农 业科技开发、政策、事业的综合协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620/8074140034006102.shtm
3.实时日本农业特点稻米农产品粮食产量网易订阅社会新闻|冷知识男性健康|情感分析_网易视频,阿司匹林的小说全部作品,(季风)焚尽八荒在线免费阅读_焚尽八荒更新 - kuoyisw,高树玛利亚12部在线观看,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永久939w78w78w乳液-持久滋润-939W78W78W乳液全新升级体验。 12月20日,35岁中年男人开始自律晚吗?,这就是灌篮球员把女裁判睡了,《这份http://www.tuofa360.com/www/linux/4478257_20241116.shtml
4.2023成果摘要丨第66期:日本农业发展现状与启示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日本农业发展既面临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也有推进专业化、组织化、科技化等好的做法,对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具有启示意义。 2022年,日本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5亿人,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1%,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为3.2%。http://gdyjzx.gd.gov.cn/yjcggl/cgzy/content/post_4325834.html
5.日本农业概况据世界银行的资料,1993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1490美元,仅次于瑞士,居世界第2位。据1990年的统计,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7.1%(农业占6.4%),第二产业占33.3%,第三产业占59%。据预测,2000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将下降到5%以下,第二产业变动不大,第三产业将增加。 https://www.cpba.org.cn/page/dongtai/article.asp?id=335
6.中国农业生产(精选十篇)改造传统的农业, 就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改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方式, 以及扩大农业的收益范围。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可选择的方向是, 将小农家庭农业生产社会化, 农业综合合作社就是一种尝试。在综合合作社中, 农民兼具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占有者、劳动者、管理者等多重身份,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业生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4qqyf45.html
7.据悉日本农业特点稻米农产品粮食产量网易订阅社会新闻《王鹤棣承认已订婚宋伊人》风定尘落TXT免费下载,王,魅影直播游客模式登录操作指南 给你带来详细登录指引,手机号实名信息查询-手机号实名认证查询 - 随你带,一念永恒免费阅读全文免费全文阅读 , 一念永恒免费阅读全,全黄H全肉禁乱公姚蕊视频,达州-坚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实践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nano)股票价格_http://www.ruhrg.com/v/video/82281192420241130.shtml?20241130=pdq24ItZBk-76871.scm
8.外电评我1966他赞扬中国人民根据自力更生方针,在工业方面的飞跃发展,例如大庆的石油工业的兴起。他说,中国本身已能大量生产自己设计的各种机械和仪器,为促进工农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并适应七亿人口的广大需要,目前仍由国外进口质量较高的机械和仪器。他并认为中国人民有无穷的潜力,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将大大地发挥出来。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09/09/41388.html
9.罗戈网日本农产品流通模式变革推动效率提升资料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农协简称JA 日本基层农协分为以农户为服务对象的综合农协和以特定农业生产者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农协,综合农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区域内绝大多数农民都会参加综合农协,综合农协的业务范围涉及区域内生产的主要农产品,提供的服务也更加多元。专业农协是由生产同种特定农产品的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组织http://adm3.logclub.com/articleInfo/NDQ2MDA=
10.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农资集团”)是全国性的集生产、流通、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经营化肥、农药、农膜和种子、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本级企业,是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全资企业。https://www.sino-agri.com/
11.国家统计局:9月下旬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18种上涨,22种下降原标题:国家统计局:9月下旬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18种上涨,22种下降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网站日前消息,据对24个省(区https://finance.sina.cn/futuremarket/gypzx/2019-10-14/detail-iicezuev20459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