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养殖技术

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胖鳜,其肉质细嫩、坚实、少刺、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珍贵淡水鱼类。鳜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和黑龙江流域,种类也很多,常见的种类有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在江、河、湖泊中以翘嘴鳜为最多。由于鳜鱼是一种食肉性凶猛鱼类,刚孵化出来的鱼苗就以捕食其他鱼虾为食,以往生产上主要靠天然水域捕捞获取,产量很不稳定,同时天然鳜鱼资源日益减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鳜鱼需求的每日剧增,加上中国已较好的解决了从鳜鱼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到商品鱼养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鳜鱼养殖模式也从早期的混养到如今大范围推广的池塘主养鳜鱼、以及极具发展潜力的饲料养殖鳜鱼,在广东、浙江、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主要养殖地区,形成了一定生产规模,使得鳜鱼成为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

1、种类和分布

中国的鳜类,翘嘴鳜、大眼鳜和斑鳜分布较广,个体大,资源量较多,是作为食用鱼的经济种类,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常见种为翘嘴鳜,珠江流域以大眼鳜数量较多,而其他的如长体鳜、云斑鳜等,由于分布区域狭窄,个体小,生长慢,所以渔业价值不大。在生产中,因翘嘴鳜的幽门盲囊数多,对食物消化快,生长速度较快,因此最有养殖价值的是翘嘴鳜,大眼鳜则很少养殖。另外斑鳜虽然生长速度较慢,但由于其经过人工驯化可食死饵,病害少,肉质细腻,且出口到韩国价格约300元/千克(国内市场价格约180元/千克),市场前景看好,逐渐成为高档经济鱼类。除了天然鳜鱼品种外,各地研究院所也开始对鳜鱼进行杂交选育,以提高鳜鱼自身的优良经济性状,如华清1号杂交鳜、华康1号杂交鳜、秋浦杂交斑鳜、长珠杂交鳜等杂交品种。

2、形态特征

鳜鱼体呈纺锤形,体较高,背部隆起;口大,下颌向前突出,明显长于上颌;体披细小圆鳞,背鳍长,分为两部分;体色黄绿,腹部灰白,体侧有不规则的暗棕斑点和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奇鳍上均有暗棕色的斑点。

3、生活习性

鳜鱼喜栖息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水域中,尤其是水草繁茂处数量较多。鳜鱼冬季活动量不大,爱在深水处越冬。鳜鱼是典型的食肉性凶猛鱼类,以小鱼、小虾为食,体长31厘米的鳜鱼能吞食体长15厘米的鱼类。鱼苗在卵黄囊消失时,就能主动摄取其它小型鱼苗(如团头鲂、鲮鱼、鳑鲏鱼苗等),在天然水体的鳜鱼,鱼苗阶段能吞食相当于自身体长70%~80%其他养殖鱼类的鱼苗,体长7毫米时能吞食体长5毫米的其他鱼苗。6~7月是鳜鱼吃食旺季。鳜鱼生长速度较快,在稀养和食饵充足的前提下,一冬龄鱼体可达300~800克;池塘养二冬龄后,平均体重可达900克;四冬龄后生长速度减慢。

在水质良好、饲料充足的条件下人工饲养的鳜鱼,比在天然水域中的生长速度快很多,刚孵出的翘嘴鳜鱼苗体长0.4厘米,人工培育20天,体长可达到3厘米,体重0.5克,再培育40天体长可达到12厘米,体重50克的大规格鱼种,经过100天的成鱼饲养阶段,就能养成体重500克的商品鱼,整个养殖周期约半年。

4、繁殖习性

二、苗种培育

1、环道池流水培育

利用原孵化鳜鱼的环道池培育鱼苗,是目前培育鳜鱼苗的主要方法。放养密度依培育期间分疏次数而定,拟分疏一次的,每立方米的放鳜鱼苗4000~5000尾,当鱼苗体长1.5~2厘米时,将环道池中的鱼苗一分为二,分疏培育到体长3厘米的规格才出池。饵料鱼的投放数量按照孵化环道内鳜鱼水花的数量来决定,如果饵料鱼投放不足,就会导致鳜鱼苗自相残杀。在鳜鱼苗培育的过程中,环道内饵料鱼的数量一般控制在鳜鱼苗的8~10倍。

2、网箱培育

网箱采用敞口固定式或浮动式箱,用竹或杉木作框架,要求分一、二级箱,一级箱采用40目的纱绢缝制,规格为长1.5~2米,宽1米,高0.6~0.7米;二级箱用20~30目的纱绢,规格为长2~2.5米,宽高同一级箱。一级箱培育刚孵出的鳜鱼苗,每立方米放养3000~5000尾。培育至1~1.5厘米时,转入二级箱,密度减少一半。培育到鱼苗体长2~2.5厘米时,再一分为二,分疏培育。网箱要设置在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无污染的鱼塘或水泥池中。

3、小水池静水培育

大规模培育鳜鱼苗,可在孵化场地图3-6-4网箱培育附近建水泥池专门培育鳜鱼苗,也可利用附近条件较好的小池塘。最好放养经环道池培育到体长1~2厘米的鳜鱼苗,放养密度:水泥育苗池每平方米(水深0.8~1米)放养1000~2000尾,在培育期间可分疏一次。小池塘每平方米150~300尾,一般不分疏,一直培育到3厘米的规格。

三、成鱼养殖

鳜鱼养殖的主要方式有池塘主养、成鱼池套养、人工饲料网箱养殖几种模式。

1、池塘主养鳜鱼

池塘主养鳜鱼,是比较高效的养殖模式,分鳜鱼苗种当年直接养成商品鱼和1龄鱼种养成商品鱼。

(1)养殖条件

主养鳜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无污水流入。最好选择靠近水库、湖泊、河道、沟渠的地方建鳜鱼养殖场,池塘底质以沙质土最好,池底平坦,淤泥不能太厚,20厘米左右即可。每口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5~9亩为宜,便于管理,池塘水深1.5~2米,每个池塘都必须有可控制的进排水口,并安装3千瓦增氧机一台。在主养鳜鱼池周边应准备养殖面积3~4倍于鳜鱼池的饵料鱼池。在池塘四周种植一些沉水性高等水生植物,如轮叶黑藻、鸭舌草等,既可作鳜鱼的隐蔽场所,又能吸收塘中过多肥料。

放养鱼种前,必须进行清整,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各类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后,暴晒10~15天,放水10厘米。

(2)鱼种放养

①直接放养法:是指直接放养3厘米左右的鱼苗下塘,一直养成商品鱼上市。此法适宜于只有一两口池塘,养殖规模不大的养殖户。池塘清整消毒后,施放基肥培育浮游生物,然后每亩池塘放养100~150万尾刚孵化的鲮鱼等水花培育成饲料鱼苗。

培育10~15天,饵料鱼苗长到1.5~2厘米,先将池塘水排去一半,再灌新水,使池水清爽,就可以放养规格3厘米的鳜鱼苗。鱼种入池前不要忘记用3%~5%的食盐水消毒,一般每亩放养鳜鱼苗1000~1500尾。同时,养殖池塘还可搭配大规格花白鲢,以净化池塘水质和充分利用水体。该法的优点是放养初期饲料鱼苗丰富,鳜鱼生长快,工作简便,节省池塘和劳力。缺点是:放养时鱼种规格小,成活率低,一般70%~80%。

②分步放养法

先把规格3厘米的鳜鱼苗培育成大规格鱼种,再过数放养到成鱼池。此法适宜池塘较多、养殖规模较大的养鱼户。先将鳜鱼苗用小池塘或小水泥池培育,每亩可放养规格3厘米的鳜鱼种4000~5000尾,培育40天左右,大多数鳜鱼种可长成体长10~15厘米,体重50克的大规格鳜鱼种,再转入池塘进行商品鳜鱼养殖。

培育出体重50克的大规格鳜鱼种后,即可分疏放养到已培育好饵料鱼苗的成鱼塘,放养密度一般为大规格鳜鱼种800~1200尾/亩。此法的优点是:放养规格大,鳜鱼种成活率高,一般为95%,湖北地区规模养殖多采用此法。缺点是需要较多的池塘来周转,花工较多。

(3)饵料鱼配套养殖与投喂

鳜鱼以活饵料鱼为食,养殖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饵料鱼供应。

在养殖前期,由于鳜鱼较小,池塘种培育的饵料鱼可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随着养殖的进行,需要向养殖池投喂大量的活饵料鱼。饵料鱼尽量采用在天然水域捕捞的低值野杂鱼,当野杂鱼数量不足时,再采用人工培育的家鱼种,鲮鱼、团头鲂、鲫也是优选的饵料鱼品种(见图3-6-7)。鳜鱼吞食饵料鱼的规格随着本身规格增长而增长,为其体长30%~60%适口性好。

饵料鱼配套生产。每养成一尾商品鳜鱼(500克)需消耗饵料鱼苗3000~5000尾,重2~2.5公斤,养殖一定面积的鳜鱼,需配套养殖4~5倍水面的饵料鱼,即养殖1亩水面的鳜鱼,则饵料鱼的养殖面积应达到4~5亩。饵料鱼的配套生产可以采取一次高密度放养,逐级逐步起捕拉疏,分期投喂的方法。在6~9月份鳜鱼生长旺季,每3~5天向鳜鱼养殖池中投喂1次饵料鱼,每次的投喂量占到鳜鱼体重的70%。10月份以后可降到7~10天投喂一次,随着温度降低,逐步改为半个月投喂1次。日投喂量由开始时的70%逐步减少到8%~10%。

(4)日常管理

一是勤巡塘:鳜鱼对溶氧要求较高,一旦池中缺氧往往易泛塘,因此在旺食旺长的季节,天气闷热下雷阵雨的傍晚,应加强值班,每天早晚巡塘各一次。特别是鳜鱼种刚放养下池塘时,池塘中饵料鱼密度大,更要控制好水质,避免缺氧,一旦发现缺氧现象,立即开动增氧机,如遇特殊天气,下半夜开机至太阳出。

二是勤冲水:鳜鱼喜清水,更喜活水,有微流水养殖效果更好,一般春季和秋季每10~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0~40厘米,夏季勤换水,5~7天换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有足够的溶氧量,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溶氧5毫克/升。池水混浊时,可用明矾或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隔20天施用1次生石灰,每亩水面用量15~20公斤,澄清水质。每隔7~10天施用一次微生态制剂,用常见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EM原液都可以,保证水体水质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三是勤检查:定期检查饵料鱼苗的存池情况,若发现饵料不足或不适口影响生长时,应适当补充适口饵料鱼。鳜鱼在体长10厘米以前易患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烂鳃等疾病,勤检查鱼体可以做到提前预防鱼病的发生。

2、成鱼池套养

套养鳜鱼的成鱼池以利用饲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为好,鳜鱼以池塘中的野杂小鱼虾为食,要求水质良好,野杂鱼较多。一般池塘,只要水质不是过肥,无论是成鱼塘、亲鱼塘,均可套养鳜鱼,但是水质过肥的成鱼塘不宜套养鳜鱼,还有一些鱼苗培育塘不宜套养鳜鱼。

3、人工饲料网箱养殖

鳜鱼从仔鱼开口,终生以活鱼虾为食,宁肯饿死,不食它物,成为世界唯一的特殊狭食性鱼类。而传统活饵养殖鳜鱼,条件受限太多,不仅需要配套3倍的饵料鱼塘,人工成本高,且很多地区饵料鱼配套问题也一直制约着鳜鱼养殖产量化发展。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中国专家从鳜鱼的摄食行为入手攻克了鳜鱼摄食配合饲料的世界性难题,通过“人工驯化”改变鳜鱼天然活食性,主动摄食配合饲料。近几年,鳜鱼人工驯化技术以及配合饲料网箱养殖商品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成为最具潜力和创新性的养殖技术,未来前景广阔。虽然人工饲料养殖鳜鱼周期短,利润可观,但该技术需养殖者有一定养殖经验,因此建议尝试此模式时可先小规模,积累养殖经验后逐步扩大。

(1)人工驯化

驯饲技术的关键,即“水”、“箱”、“鳜”、“饵(鱼)”、“料”、“驯”六大要领,在适宜的养殖模式下即池塘网箱或工厂化水泥池,可保证其驯饲成功率达到85~90%以上。

①水:水体溶氧绝对高于4毫克/升以上,适宜溶氧达到5~8毫克/升;水体PH值在7~8.5;氨氮<0.3毫克/升;亚盐<0.2毫克/升;透明度30~45厘米左右。水源充足,能及时加水换水深度约15~20厘米,保持微流水更好。

②箱:推荐2-3亩,深2.5~3.5米小池塘或100平方米以上水泥池架设网箱的养殖模式。网箱网目以2.5毫米~5毫米双股或单股有节聚氯乙烯胶丝网布制作。网箱形状分为方形,规格4米×4米、4米×5米、5米×6米、6米×7米、5米×8米或更大。宜用竹木材料(当然也可部分用钢材)、油桶、泡沫砖扎成“非”字、“目”字、“田”字、“曲”字形,把网箱放在每个空格中,在中间搭制操作平台或走道。一般做成固定式较方便,保持网底离池底不少于50厘米;箱口离水面不少于50厘米。

③鳜:驯饲鳜鱼要求种质特征显著,体质健壮,行动活泼,无病无伤,食欲旺盛。驯饲鳜规格3~4厘米,4~6厘米、6~8厘米,甚至8~10厘米,但太大、太小都不易驯化。保证水中溶氧充足的前提下,驯化鳜鱼密度在50~70尾/平方米以上,只有达到一定密度,鳜鱼相互模仿,发现食物并激烈争食,驯饲才更易成功。另外,在喂饲处需加一处喷水龙头形成一股水流,作为喂食信号刺激鳜鱼上浮集中,同时又能将投喂饲料冲分散开,使鳜鱼更易发现和跟抢。

⑤料:一般凶猛肉食性鱼类的营养要求高蛋白、脂肪,低醣,高能,而鳜鱼饲料除上述要求外,需添加一些粘合剂、酶制剂、鱼腥剂、促摄剂、微生态制剂等活性物料,使之水稳定性好、适口性、可消化性好。美国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配合饲料最适蛋白质含量应为45~47%;添加深海鱼油与其它动物脂肪,适宜粗脂肪含量以3~5%以上为好。饲料呈长条形,目前鳜鱼饲料多以粉料和悬浮活性料、膨化浮性料为主。

(2)商品鱼养殖

人工饲料的鳜鱼商品鱼养殖目前也有多种模式,包括池塘网拦生态养殖、池塘架设网箱养殖、工厂化水泥池微流水养殖等(见图3-6-11——图3-6-13)。而池塘网箱饲料养殖鳜鱼因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规格整齐、捕捞方便、水质易调控、病害少成活率高而普遍推广应用。

池塘条件:要求池塘面积5亩以上,水深2.5米以上,易于架设网箱,且网箱箱底不易着底,鳜鱼摄食掉落的残饵沉入箱底能被底层鱼类迅速吃掉。池塘水位最高处埋置一个直径200~300毫米的溢水管,以免暴雨时涨水过快满溢网箱,导致箱内鳜鱼逃逸。

网箱架设:用角钢或钢管焊接成5.5米×5.5米或5.5米×12米的连体式网箱,中间为50~100厘米的人行走道,两边为网箱架。网箱架用油桶或泡沫桶绑定用钢丝固定在池塘水位最深的地方。网箱最好选用无节网箱,网目1~2厘米即可,不易擦伤鳜鱼。网箱最好在放苗前一个月左右就浸泡在水中,让箱体上附着藻类。

池塘清整消毒:将池塘的水排干后暴晒一个冬季。待进行养殖前一个月开始进行消毒清塘处理,彻底杀灭池塘中的野杂鱼和部分细菌。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等,清塘消毒一周后即可往池塘加水至池塘最高水位。

网箱内外设施:网箱内一般采用24小时不间断的微孔增氧方式,养殖者可以根据网箱数量合理配置鼓风机的大小,一般要保证一口5.5米×5.5米的网箱放置2个直径0.8米的微孔增氧盘,依此类推。根据经验:一台2.2千瓦的二叶锣茨鼓风机可以带40个直径0.8米纳米管圆盘,满足20口60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供氧需求。另外配置喷水龙头,集中用一个水泵给每口网箱冲水,引诱鳜鱼集中在流水附近摄食。有条件的养殖者最好在网箱上方盖上遮阴网和防鸟网。网箱外两边则各固定一台水车式的增氧机,朝网箱的方向推水,以保证网箱设置区域的水体流动。按照每5亩配备一台变频增氧机,以确保养殖池塘水体溶氧充足。

鱼种放养:放养规格最好在每公斤100尾左右的鳜鱼种,体色光亮,无病无伤。水温上升到20~25℃时,即可进行饲料鳜鱼苗种的放养工作,放养密度一般为50尾/平方米。鳜鱼苗种进箱前用3%的盐水浸泡2~3分钟,池塘外

驯化成功的鳜鱼鱼种围按整个池塘面积的水体用二氧化氯全池遍洒,连续2~3天,注意切忌将药液直接洒在已放苗的网箱中。

四、病害防治

鳜鱼的病害较为复杂,要科学诊断、合理用药。在鱼种阶段,主要表现为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等,在成鱼养殖阶段主要表现为细菌性病,如:烂鳃、肠炎、烂尾等;少数还会暴发性病毒传染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因此,一旦发病,及时诊断,找准病因,对症下药。

1、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病原: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发病症状:病鳜嘴张大,鳃变白张开,呼吸加快加深,身体失去平衡;部分病鱼体色变黑,有时有抽筋样颤动。200克以下的鳜解剖,常见有腹水。脾脏肿大、糜烂、充血,呈紫黑色;肾脏肿大、充血、溃烂,呈暗红色。大部分鱼鳃贫血,呈苍白色,而有时伴有寄生虫寄生或细菌感染呈现出血、腐烂等现象。

流行情况: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淡水养殖的鳜中,具有高死亡率。ISKNV在鳜鱼体内可长期潜伏,流行高峰期鳜在10天内死亡率高达90%左右。在水温25℃~34℃,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温度为28℃~30℃,水温低于20℃不会发病,气候突变和气温升高、水环境恶化,是诱发该病大规模流行的重要因素。

防治方法:鳜鱼携带病毒不一定会发病,发病时病情紧急程度也不一样,有的比较急性的3~5天左右就会大量死亡,这种不建议养殖户保守治疗;有的5~10天左右会大量死亡,发病不太急的可以考虑保守治疗或调水控制。也可采取一定预防措施。

鳜鱼苗种培育阶段:①加强对养殖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管理制度;②采用PCR技术检测隐性带病毒亲鱼并处理,切断亲本向苗种的垂直传播途径。③定期检测水质常规指标是否超标,每隔7~10天泼洒一次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或乳酸菌制剂,可在水体和鱼肠道定植),改善水质。

鳜鱼成鱼养殖阶段:①在鳜鱼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或1%的聚维酮碘消毒,下塘时全池泼洒一次水产用维生素C泼洒剂,减小应激反应。

②养殖过程中使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泼洒一次光合细菌或芽孢杆菌制剂,补充水体中有益菌群数量。③注重日常管理:如勤开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充足;保持四定投喂,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减少鱼类应激;根据水域和流域情况及自然屏障实施区域管理。

④处理:发现患病鱼必须销毁,并对养殖水体、工具、场地等进行消毒。还可以采取ISKNV疫苗免疫治。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黄杆菌

发病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发白,鳃片表面尤以鳃丝末端黏液较多,图3-6-18鳜细菌性烂鳃病并粘附污泥;严重鳃盖中央表面常被腐蚀成近圆形的不规则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病鱼常常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体色发黑,食欲减退或不摄食。

流行情况:在全国各地都会流行,全年均发此病,水温在20℃以上开始流行,每年4~10月水温在28℃~35℃时最为流行。该病发展迅速,在短期内可形成死亡高峰。

防治方法:①用25克/立方米生石灰或0.75克/立方米漂白粉加0.3克/立方米硫酸铜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药三天后更换1/4~1/3的池水。②将大黄搅碎并以适量的浓度0.3%的氨水浸泡过夜,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中的大黄的浓度达到2.5~4毫克/升。③用五倍子泼洒,使其浓度达到2~4毫克/升。④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2次,其用量视饲养水的pH而定。发病季节定期用漂白粉挂篓。

3、肠炎病

具体分为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急性肠炎、套肠性肠炎

病原:肠型点状单胞菌引起,因饵料鱼不洁带菌和规格过大,食用后擦伤肠壁感染菌所致。

发病症状:患病的鳜鱼苗幽门后部直肠道肛门充血红肿,早期排丝状淡黄粪便,晚期整个肠腔肿胀,显紫红色,排泄物浓稠状,不久离群独游死亡。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鳜鱼夏花。

4、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发病症状:此虫寄生于鳜鱼的鳃和体表,被感染的鱼分泌大量的黏液,造成呼吸困难而死亡。以显微镜观察到虫体为准。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严重危害鱼苗、鱼种,尤以夏花培育阶段死亡率高。流行于5~7月,适宜水温22℃~29℃。一般由于鱼苗、鱼种放养密度大,或池小、水浅、水质不良、营养不足,或连续阴雨天气而引起车轮虫病的暴发。

防治方法:①全池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浓度为0.7克/立方米进行治疗。②用2%食盐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以上,或用3%食盐溶液浸洗5分钟以上。③用苦楝树叶浸沤于苗种池,用量为每万平方米水面225千克。7~10天换一次,连续3~4天可预防。④直接用药物杀虫不是最佳方案,可通过水质调控,培养多种浮游生物,不让车轮虫在水体成为优势物种,用生态食物链的方式控制这类纤毛虫。另外改良水体环境,降低氨氮(氨氮升高后,大型浮游动物消失)。大量虫体的情况下,可以用杀虫药沿塘边泼洒,不建议全池杀虫。

5、小瓜虫病

病原:多子小瓜虫

症状特点:虫体寄生于鳜鱼的体表和鳃部,表面覆盖一层黏液,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显微镜观察囊泡,可见有小瓜虫在低倍镜视野内迅速运动。病鱼游动缓慢,运动失调,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流行情况:此虫各龄鱼均寄生,但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全国各地均有流行。适宜的水温为15℃~25℃,流行于初冬、春末。当过度密养,鱼体消瘦时易得病,3~4天后即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150毫升/立方米福尔马林浸洗鱼种10~15分钟。②全池泼洒福尔马林,使池水成15~25毫升/立方米的浓度。隔天遍洒1次,共泼药2~3次。治疗时要充分充氧,治疗后立即换清洁的水并充氧。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小瓜虫病不能用硫酸铜,敌百虫和食盐去治疗,这些药物不但不能杀灭小瓜虫,反而会引起小瓜虫形成孢囊。从而进行大量繁殖,使病情恶化。

6、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

症状特点:此病由指环虫侵入鳜鱼鳃部引起。病鱼鳃粘液增多,鳃丝呈暗灰或苍白色,呼吸困难。当鱼苗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除上述症状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

流行情况:流行季节为春末夏初。此病流行范围广且凶猛,尤其以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鳜鱼地区为甚。

预防方法:放养鳜鱼的鱼塘用生石灰清塘。鳜鱼种放养前用2毫克/千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分钟,以杀灭寄生在体表上的指环虫。

防治方法:①鱼种放养前,用15~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杀死鳜身上寄生的指环虫;②青蒿、苦参、辣蓼、五倍子等天然植物提取物中药合剂对指环虫有一定杀灭作用,低毒安全,不易产生耐药性。

7、中华鳋和锚头鳋病

病原:中华鳋和锚头鳋

发病症状:肉眼可在病鱼体表或鳃丝中见到病原体,发病初期,在其寄生部位发炎、红肿,病鱼呈现急躁不安,食欲减退,尔后逐渐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①鳜鱼种下塘前,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150公斤,可杀灭水中锚头鳋幼虫。②发病后可用高锰酸钾浸洗病鱼30分钟,在10℃~20℃时用20克/立方米,20℃~30℃时用12.5克/立方米,30℃用10克/立方米。③在锚头鳋病发生季节,在成鳜池中放养少量大规格黄颡鱼,可控制锚头鳋的繁殖发生和蔓延。

8、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发病症状:鱼苗感染时,背鳍带有黄泥状的丝状物,鱼苗浮于水面,行动呆滞,烦躁不安,体表粘液增多。成鱼感染时,感染部位出现灰白色棉絮状物,其后伤口扩大和腐烂而导致死亡。

流行情况:在苗种和成鱼阶段均可发病,以苗种阶段易发,危害大鱼卵孵化期。全年均有发生,在冬季和早春时水温较低(13℃~18℃)最为流行,多发生在持续低温的阴雨天气。苗种因冻伤、虫咬或者机械损伤没有及时治疗,以至霉菌侵入伤口,摄食减少,最后消瘦而死亡。

防治方法:每天用2%~3%食盐水泼洒,可防治水霉病。病鱼用3%食盐水浸泡10分钟,也可用1%食盐水加几滴食用醋浸洗5分钟,效果较好。运输和拉网过的鱼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续2-3天。

注意事项:过去一般用敌百虫治疗,但鳜鱼对敌百虫很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中毒死亡,所以在治疗鳜鱼时应避免使用。

THE END
1.黄辣丁养殖技术介绍黄辣丁养殖技术介绍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事物解读 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小哥养殖上千只家禽,下秒用特殊的方式喂养,养殖界罕见的一幕! 搞笑大咖老六 打开APP 农村大叔在家养鱼,眼前一幕养殖界罕见,过不得外国人不放心! 隆科看生活 打开APP 6米3手杆挑战百斤巨型龙趸石斑鱼 天元邓刚 946跟贴 打开https://m.163.com/v/video/VDJNTJK2A.html
2.养殖业技术鱼种冬放应注意四点 一是在放养鱼种前,必须清塘消毒。挖去鱼塘内过多的淤泥,修理好鱼埂。鱼池修整好后,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撒入塘内消毒,随后施足基肥,灌水,10-15天后就可投放鱼种。二是在下塘前,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10克,硫酸铜8克,浸鱼种20-30分钟,可大大减少鱼病的发生。三是鱼种放养必须在晴天进行,避http://cast.caas.cn/kj/syjs/yzyjs/cfae444d46a7435f9be0dddace3b6fa0.html
3.黄颡鱼的生态与栖息地保护研究基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实证分析黄颡鱼(学名:Siniperca chuatsi),又称为中华鲤或花鳞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淡水鱼类。它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水产资源,也是许多人喜爱的家庭宠物。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过度捕捞等问题,黄颡鱼及其栖息地正面临严峻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黄颡鱼生态特性的研究,为其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https://www.hlwne.cn/diao-ju/276966.html
4.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黄颡养殖技术方法淡水养殖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黄颡鱼又名凤尾鱼或黄鱼,因其肉质细嫩、刺少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一般在每公斤20元左右,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种。在湖泊、水库、河流等水体中进行黄花鱼网箱养殖,既能有效利用水体,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养殖项目。https://www.wycfw.com/yangzhi/194250.html
5.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内陆水产2002年10期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鱼种放养,黄颡鱼网箱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养殖方式,它具有产量高、起捕方便、经济效益好等特点。笔者2001年养殖试验,单产https://wap.cnki.net/qikan-NLSC200210015.html
6.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检测应用黄颡鱼网箱养殖技术 黄颡鱼为鲶形鲍科黄颡鱼属,俗称安丁鱼或黄刺鱼,一般个体为200—300克,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一般每公斤20元左右,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品种。在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颓鱼,既有效地利用了水体,也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http://www.foodwifi.net/mobile/index.php?itemid=55926&moduleid=29
7.黄颡鱼怎么养殖?网箱黄颡鱼养殖管理技术农技学堂网箱黄颡鱼养殖管理技术 导读:黄颡鱼又叫做黄骨鱼、黄颡、黄生等,其肉质鲜美细嫩,刺少,很受消费者喜爱,很多地区都有养殖,如果利用养黄颡鱼,那么黄颡鱼怎么养殖?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黄颡箱养殖技术。 黄颡鱼又叫做黄骨鱼、黄颡、黄生等,其肉质鲜美细嫩,刺少,很受消费者喜爱,很多地区都有养殖,如果利用养黄颡鱼https://www.cnhnb.com/xt/article-108989.html
8.网箱黄颡鱼养殖管理技术黄颡鱼又叫做黄骨鱼、黄颡、黄生等,其肉质鲜美细嫩,刺少,营养美味、经济价值高,不仅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海外地区也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很多地区都有养殖。那么网箱黄颡鱼怎么养殖?介绍如下: 一、网箱设置 网箱设置在有微流水的水面宽敞的库区。网箱规格为4m×4m×2m,聚乙烯网片、网目https://m.hbtv.com.cn/xiangcun/p/2093576.html
9.黄颡鱼养殖技术(2)(10)篇4、大水面混养:大水面(水库、湖泊) 混养黄颡鱼,群体产量高, 既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 也不需另外投饵, 一般每亩3000~5000尾, 规格5~8cm。 网箱养殖黄颡鱼 黄颡鱼网箱养殖, 既可采用大水面架设大型浮式网箱进行饲养, 也可采用池塘架设小网箱进行饲养, 这里介绍池塘小网箱养殖技术: https://www.nygq.net/sites/post/Dwmroy4r8G
10.黄颡鱼养殖技术13篇(全文)黄颡鱼养殖技术 第3篇 1 池塘准备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 水质清新, 无污染, 排灌方便的鱼池。面积一般在2 001~3 335m2为宜, 最大不超过6 670 m2, 这样有利于投饵管理。水深可保持在1.5~2.0 m, 池底一般要求平坦, 便于捕捞, 淤泥10 cm左右。主养黄颡鱼每667m2产量在150 kg以上时, 须配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6hqvoyc.html
11.黄颡鱼的养殖技术黄颡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主要生活的区域在南方热带地区,这种鱼目前养殖的人数非常多,因为这种鱼的肉质细嫩,口感很好,长期食用对身体很有好处,这种鱼虽然是杂食性鱼类但是主要的食物还是肉食,想要养殖“黄颡鱼”的小伙伴就留心的阅读下面的文章吧。 (黄颡鱼的养殖技术): http://jrshuichan.com/article.html?id=12940
12.黄颡鱼养殖技术黄颡鱼属底层鱼类,是典型的温水性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少细刺、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近几年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专业养殖黄颡鱼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技术经验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765ccede4fe1a904ed028.html
13.黄颡鱼养殖系列之黄颡鱼人工繁殖技术交流一斤半上的瓦氏黄颡鱼公鱼,一尾可配35—50斤卵,生产200—300万杂交水花(实际生产中,杂交花比全雄花孵化出苗率低20%-50%,具体看母鱼的成熟程度、繁殖员的技术水准及管理水平而定)。 3.亲鱼培育 亲鱼质量好坏,是黄颡鱼繁殖成败的关键,从养户鱼塘或别的鱼场购回的母鱼,立即催产,催产效果肯定不理想,甚至产后http://www.chinaeel.cn/index.php?c=content&a=show&id=30405
14.黄颡鱼降养殖实用新技术渔业是我国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水产养殖自改革开放至今获得空前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养殖大国和大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 1图书信息 编辑 书名: 黄颡鱼健康养殖实用新技术 作者:刘寒文 雷传松 中国水产学会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https://baike.sogou.com/v8871208.htm
15.特种养殖黄颡鱼养殖技术要点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几种常用药物的24小时半致死浓度为:硫酸铜0.69mg/L,90%晶体敌百虫2.8mg/L,食盐25g/L,福尔马林68mg/L(以上数据均来自于网络),除此之外,高锰酸钾、有机磷等药物亦对黄颡鱼有较大毒性,因此给黄颡鱼用药时一定要慎重用药,严格控制浓度,以免发生药物中毒情况,给养殖带来不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10/19/32433957_558016823.shtml
16.河东区深水池塘网箱养殖黄颡鱼试点成功近日,河东区深水池塘网箱养殖黄颡鱼起箱捕捞,成鱼以15元/斤的价格上市销售。经过两个半月的养殖,平均每箱产鱼2000斤,规格为6尾/斤左右,每箱纯利润可达6000元。试点养殖的成功将有力推动河东区深水池塘网箱养殖的发展。(河东区水务局 丁苓) 发布时间:2012-10-31 15:46http://www.linyi.gov.cn/info/3445/187589.htm
17.黄颡鱼是一种不适合网箱养殖的鱼类。黄颡鱼是一种不适合网箱养殖的鱼类。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网箱养殖黄颡鱼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池塘的基本条件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若截平面与三棱锥的三个棱面和底面均相交,则截交线为封闭的 边形。 A. 六 B. 三 C.https://www.shuashuati.com/ti/0cf269e3b22f4470a1914d0ab94908a4.html?fm=bdbdsd41ec69f64660adbb36c02418506f1da
18.K0408黄颡鱼养殖方法黄颡鱼人工繁殖工艺及黄颡鱼深加工技术询价产品: K0408、黄颡鱼养殖方法、黄颡鱼人工繁殖工艺及黄颡鱼深加工技术 *联系信息: 产品信息 联系方式 1 01138822.6 黄颡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 2 200710021307.X 一种专捕黄颡鱼的诱饵 3 200610040418.0 黄颡鱼成鱼饲料 4 200610040419.5 一种黄颡鱼的饲料 5 200610086346.3 一种黄颡鱼的池塘高产http://jnxhcy.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18140030.htm
19.黄颡鱼黄颡鱼 。黄颡鱼人工养殖是近年开发的养殖新技术。二、操作要点 1.池塘条件。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塘消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90公斤,以彻底清除野杂鱼类和杀灭病原https://www.360doc.cn/article/73063_228657654.html
20.黄颡鱼(黄辣丁)的养殖一、技术简介 黄颡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黄颡人工养殖是近年开发的养殖新技术。 二、操作要点 1、池塘条件 养殖黄颡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https://www.ixyzz.com/a/scbk/dsyl/534/
21.泥鳅养殖技术范文太阳能网箱养殖黄颡鱼集成技术研究 黄鳝网箱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甲鱼网箱养殖技术研究 )投喂浮性料与冰鲜鱼养南方鲇的减碳技术效益对比 水库网箱浮性饲料养殖罗非鱼高效养殖模式 软孵化桶孵化培育鳜鱼苗试验发展泥鳅养殖 重庆大有可为 涪陵区水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 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1681.html
22.黄颡鱼一、技术简介 黄颡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亦有巨大的市场,是出口创汇的优良品种。黄颡人工养殖是近年开发的养殖新技术。 二、操作要点 1、池塘条件:养殖黄颡的池塘面积要求不严,可大可小,但水深应保持在1.5米以上,池底淤泥不宜过厚,以泥沙质底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鱼种下池前用生石灰进行消http://59baike.com/doc-view-104
23.养殖黄颡鱼鱼苗的培育摘要:养殖黄颡鱼鱼苗的培育将体长1.5~1.2厘米的黄颡鱼鱼苗(俗称水花)培养至5~6厘米大小的鱼苗(火片鱼种),大约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本阶段的培育方法有池塘培育、流水池培育和网箱培育等。相对鱼种培育来说,鱼苗阶段的培育对技术含量要求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对鱼苗培育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一)培育池或网箱的https://techan.8u58.com/wenda/d682b1e05d4db0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