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60岁以上老人,到底该怎么养老,领多少养老金合适?

农村60岁以上老人,到底该怎么养老,领多少养老金合适?

新农村养老金制度出台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攻坚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这个重大民生问题。2024年初,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拉开帷幕。

出台这一新政的背景,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收入水平较低、养老待遇差异较大。尽管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农村养老金补贴力度,但受地方财力差异影响,东西部地区养老金水平悬殊严重。有的发达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养老金已超200元月,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仅为几十元。整体而言,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养老收入很低,生活质量堪忧。

因此,建立统一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广大农村老年人能获得基本养老金保障,无疑是一项重大民生利好之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这有利于持续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新政策出台后,将有数千万农村老年群体受益,他们每月至少可领取120元的基础养老金,再加上各地发放的补充养老金,收入水平必将显著提高,因此生活质量也将随之改善,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其次,这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养老金水平的差距。之前,西部一些地区农村老年人只能领取几十元的低保,与东部发达地区相差悬殊。新制度确立了全国统一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进步。加之各地将根据财力状况增发补充养老金,从而使整体养老金水平持续向好、向上逐步趋同,区域差距将被明显缩小。

再次,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对农村老年群体的高度重视。新政策旨在补齐农村社会保障这一短板,切实解决"奔小康"过程中一些群体相对落后的问题,促进共同富裕,助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总之,新农村养老金政策出台将为广大农村老年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务实的民生工程。让我们拭目以待,期盼新政策尽快落实到位,迈出农村养老保障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根据新出台的文件精神,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基础养老金120元月,中央地方各负担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已领取高于120元的农村老年人,其原有养老金水平将得到完全保留,新政策不会降低现有待遇标准。只有在新政实施后,未来新增的农村老年人才按统一的120元标准纳入新制度。

2.发达地区将发放更高的补充养老金

文件明确,除统一的基础养老金120元外,东部地区及经济较发达的中西部省份,还将根据当地经济实力适当增发补充养老金,补充金额并无固定标准,各地可自主确定。

从已公布的一些地方政策来看,像北京、上海等特别是直辖市和经济发达省市,其农村老年人每月能够领取到300元甚至更高的补充养老金。即便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般也会在120元基础上再增加50-100元左右,以确保养老金总水平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3.个人账户养老金可与上述两者合计领取

新文件还特别规定,65周岁以下的农村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也将全部计入其个人账户,并按月计发利息。这就意味着,未来农村老年人退休后可以与基础养老金和补充养老金合并领取个人账户里的这部分养老金。

以一个农民工为例,假设他在城镇工作时缴费20年,每年缴纳2000元,按3.5%的年利率计算,到时可从个人账户领取约4.3万元的养老金。再加上基础金和补充金,那么整个养老金水平将相当可观。

可以说,新农村养老金制度覆盖面之广、政策保障程度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它将真正从制度上保障好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收入,有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政策惠及面广、影响深远

要说新农村养老金政策的影响之深远,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惠及几千万农村老年人

据统计,截至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农村人口约有1.2亿左右。新政策实施后,所有这些人都将纳入养老金保障范围,每月至少可领120元基础金,再加上各地发放的补充金。考虑到农村老年人的基数之大,惠及的群体规模是惊人的。

2.提高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对于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太乐观的广大农村老年群体来说,每月能多领取100元出头的养老金确实是

对于收入较低、生活质量不太乐观的广大农村老年群体来说,每月能多领取100元出头的养老金确实是一大利好。这不仅直接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也从根本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获得感。许多农村老人以前连最基本的伙食和医疗开支都难以承担,而今有了这笔固定收入,生活质量都会迎来明显改观。

3.有助缩小城乡、区域间养老金水平差距

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水平一直是sociedu不均衡的一个突出体现。通过新政策将农村基础养老金统一到120元的较高水平,并由中央和地方各自负担一半,就从制度层面上极大地缩小了城乡区域间的差距。加之各地还将根据财力补发更高养老金,城乡养老金水平将进一步趋同,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短板将被逐步弥补,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4.体现党和国家对农村老年人高度重视

"老有所养"是党中央非常重视的民生工程。此次出台新农村养老金制度,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农村老年群体的高度关怀和重视。这不仅能切实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更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农村群众的感情纽带,凝聚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存在的一些不足与担忧

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地补充养老金发放标准参差不齐的问题。虽然中央为农村老人确立了120元的基础养老金底线,但对于补充金没有给出具体指引,这就难免会导致地区间差距加大。有的经济发达地区可能会把补充金定在200元以上的较高水平,而有的财力不足地方可能只发几十元,甚至啥都不发。如此一来,新老政策的出发点虽是缩小差距,但在执行层面可能会产生新的贫富悬殊。

其次,有人担心基础养老金120元这一标准是否略显偏低尽管对贫困地区而言已属可观水平,但在发达地区就有点捉襟见肘了。比如上海等特大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就已经超过1000元,光凭120元的基础金,怎能真正摆脱贫困、过上体面生活

再次,还有人提出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一些疑虑。比如通过账户计发利息时,利率能否足够合理年轻时缴费越多,领取养老金时就越多,这是否与现有的按月发放制度有所出入对于缴费较少的人,退休后领取金额也会偏低,如何公平等等。

此外,对于户籍未在当地的流动农民工群体,以往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在参保和领取养老金等方面存在较大障碍。新政策在移民人口公平性等问题上是否会作出更好的制度安排,也有待观察。

总之,上述不足和担忧虽然存在,但都不是完全无法解决的。相信随着新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这些细节性问题必将逐步得到理顺。比如,对于补充养老金可依据一定因素制定统一标准,利率可适当上调等等。

对政策落实的几点期望和建议

为确保新农村养老金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村老年人,切实发挥应有的利民作用,我们衷心期望并建议

1.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减轻地方负担压力。120元基础金由中央和地方各负担一半固然是一个好的平衡,但出于公平和统一考虑,中央财政未尽不应少于三分之二的负担比例。

2.合理确定补充养老金标准,防止出现过大差距。在全国层面上至少应给出一个基准区间,同时对特别贫困地区予以适当倾斜,避免出现"等

THE END
1.农村养老金调整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开启新篇章育婴师最新农村养老金调整已实施,这一举措标志着农村养老保障事业迈进了新的篇章。此次调整旨在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这一重要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农村老年人的关心与重视,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目录导读: http://www.tjhuaxinxin.com/post/1023.html
2.农村养老养老服务农村养老一般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是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https://m.64365.com/zhinan/ylfw/ncyl/baike/
3.新闻1+11.2亿农村老人,如何养老?新闻频道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央视网消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全国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136万人,占农村人口比重为23.81%,比城镇高出7.99个百分点。本期节目聚焦农村养老服务,连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对相关话题进行解读。编辑:黄佐春 责任编辑:刘亮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望海热线https://news.cctv.com/2024/06/13/ARTIuPL27N7ikZlvc4QkNgoD240613.shtml
4.农村养老的案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指通过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达到规定年龄时领取养老保障待遇,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为目的,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明确规定,国家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https://www.shenlanbao.com/he/4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