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麦收和秋收,秸秆禁烧是闫集镇的中心工作,几乎所有人员力量会被投入到禁烧一线,这一方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另一方面,群众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也不高。为此,闫集镇转变工作思路,从“以禁为主”到“禁用结合”,从小小的秸秆中找到“财路”,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图为成捆的秸秆等待运输)
“一亩小麦平均产出500公斤秸秆,一亩玉米平均产出1500公斤秸秆,按照目前全镇种植5.6万亩的规模估算,秸秆总产量达到11.2万吨,秸秆利用潜力巨大”,闫集镇农业部门负责人表示。而另一方面,牛羊养殖需要大量的粗饲料,如果从外地引入,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将大大挤压养殖户利润空间。
当好服务“店小二”,下好牛羊猪养殖“一盘棋”
据闫集镇畜牧站负责人介绍,全镇共有8名村防员,负责病害防治、养殖统计、技术推广、政策宣传等,为养殖场和养殖户保驾护航。
(图为萧县茁源畜禽养殖场)
为有效防范生猪养殖风险,闫集镇大力推广母猪保险,引导养殖户按照3元/头的标准投保,同时积极联系保险公司,协助做好理赔服务,降低生猪养殖风险。闫集镇帮助养殖场申请养牛补助,引进肉牛项目两个,按照600元/头的标准,覆盖150头肉牛的养殖规模。环保问题是养殖行业的“老大难”问题,针对于此,闫集镇开展畜禽污染专项整治活动,采取污染源封堵、项目改造提升等措施,推动15家成规模的养殖场环保设备改造升级,助推解决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问题。
从养殖场走向千家万户
孟楼屠宰场位于302省道南侧,是萧县境内一家较大规模的、以生猪屠宰为主的规模化屠宰场。眼下临近中秋,肉类需求旺盛,屠宰场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夜色深深,一辆辆载满生猪的运输车驶入屠宰场,四五个工作人员合力卸下生猪,此时生猪不断发出的嚎叫声划破夜空。经过一轮体检,合格的生猪顺利进入下个环节,进入正式的屠宰流程。凌晨三点左右,一块块新鲜的猪肉被分解经由运输到达黄口、马井、杜楼及闫集本地等商超、农贸市场,最终成为美味佳肴,被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而在这其中,生猪本身的价值得到提升,围绕生猪的产业链搭建完成,饲料提供方、养殖户、屠宰场及运输等加工流通环节、商超等销售终端均从中收益。据了解,闫集镇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在8500头左右,按照每头300斤的出栏标准,以当前的市场价格计算,可产生2100余万元的经济价值。
萧县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三伏天吃羊肉的习俗,在刚刚过去不久的萧县伏羊文化节,每天下午满载已经屠宰好的本地小山羊羊肉的汽车都会从柳园村吴孝访的家中驶向县城,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品尝到正宗本地山羊肉。一碗碗浓郁的羊肉汤,满足了食客们的味蕾,也寄托了闫集镇做大做强养殖产业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