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粮产量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夏粮何以再获丰收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消息:2024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单产有所增加,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增长2.5%。

这份丰收答卷成色如何?小麦单产提升行动的效能有多大?粮食生产是否仍有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锚定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目标,怎样在高基点上实现新突破?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权威专家。

丰收经历了哪些考验

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25个夏粮产区中21个产量有所增加

“夏粮是今年收获的第一季粮食,对全年粮食生产而言,这是首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抢农时、抓田管,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夏粮生产克服华西秋雨、冬季雨雪寒潮、春季病虫害、夏季干热风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产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夺取夏粮丰收,防灾措施不可或缺。“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今年种麦的考验不少——2月,中东部地区发生低温寒害;5月中旬,黄淮海局地发生干热风,河南省局部出现大风,造成部分小麦倒伏。

“防灾减灾夺丰收,是农业生产绕不开的一道必答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录祥说,我国已建成覆盖到县、乡的植保和农技推广体系,能够及时预测和防治各种病虫害、应对自然灾害。今年湖北小麦赤霉病自然发病重于往年,由于提前防治有力,小麦生产未受明显影响。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教授茹振钢介绍,今年局部干热风到来之际,一些中早熟品种根系活力强、叶片持绿期长,加上滴灌喷灌、喷施叶面肥及时,对小麦光合作用和籽粒灌浆的影响有限。

数据显示,经有力有效防控,今年上半年全国赤霉病实际发生2232万亩,为预计发生面积的18.6%,大部麦区病粒率在0.1%以内,远低于3%的安全标准;条锈病多为点片零星发生;茎基腐病、纹枯病造成的白穗率大部在0.2%以内,同比下降0.3至0.5个百分点。经多地多点试验和专家分析评估,通过病虫害防控和“一喷三防”增加小麦产量764亿斤,同比增加22亿斤。

不少干部群众表示,今年夏粮小麦丰收,是“防”回来的丰收、“抢”回来的丰收。分地区看,25个夏粮产区中21个产量有所增加,特别是河南上年因灾减产52.6亿斤,今年恢复性增产47.1亿斤,占全国增量的65.0%。

粮食增产空间还有多大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我国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

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5,其中小麦产量占夏粮产量九成以上。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小麦单产处于什么水平?

从自身看,1949年以来,我国小麦单产水平上了3个台阶。刘录祥介绍,1974年、1986年、2006年,全国小麦单产分别突破100公斤、200公斤、300公斤,目前接近400公斤,单产水平是新中国成立时的9倍、改革开放之初的3倍。随着育种水平提高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快速普及,小麦单产的增产幅度显著高于水稻和玉米。

与国外比,专家指出,我国的小麦单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但与德国、法国、英国等高产国相比,我国小麦单产大约处于其2/3的位置。

单产大幅提高是粮食产量提升的主要动力。据测算,“十四五”期间,全国粮食亩产年均增长率约为0.6%,与“十三五”基本持平。“我国粮食总产量在1949年的2264亿斤基础上,先后迈上11个千亿斤台阶。”郭天财说,截至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必须看到,随着自然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在未来一段时期,现有产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表示,站在高起点、高基数上再实现增产,难度更大。同时,由于土壤、气候、种植制度的复杂性和管理技术的差异性,国内不同生态区之间及同一生态区不同农田之间小麦单产差距很大。立足差距看潜力,小麦、玉米等主粮作物,挖掘增产空间仍需下大力气。

——把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平均每5年左右实现一次更新换代,水稻、小麦、玉米区试亩产分别为600公斤、420公斤、650公斤,比大田亩产分别高130公斤、40公斤、230公斤。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近年来,各地集成创新了水稻侧深施肥、小麦宽幅精播、玉米密植滴灌、大豆大垄密植等一批高产技术模式,示范点平均增产均在10%以上,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的基础较好。

——织密农业防灾减灾保护网。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仍达500亿—600亿斤,气象灾害损失在600亿斤左右。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

专家建议,根据粮食生产现状和未来增产潜力,巩固提升优势产区,挖掘其他地区潜力,调整优化粮食生产格局。通过选育高光效等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改进种植制度、提升栽培技术等手段,有望缩小实际产量和不同区域理论产量之间的差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单产关键变量如何发挥作用

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的小麦单产平均增幅5%左右,有效拉动全国小麦单产和总产水平提升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瞄准单产这一关键变量,去年秋冬种以来,农业农村部启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三年行动,各地细化小麦单产提升各项关键要素,推广小麦高产稳产、抗倒抗病品种,落实深翻整地、适深精播等措施,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继续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多措并举提高单产水平。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单产375.2公斤,比上年增加9.0公斤,增长2.5%。其中小麦单产399.1公斤,增加10.0公斤,增长2.6%。分地区看,多数省份夏粮单产增加。

良种释放增产潜力。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小麦则为100%。在今年夏粮生产中,各地选育推广优新品种,挖掘单产提升潜力。茹振钢介绍,在豫南地区,得益于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的普及推广,今年病害仅呈点片发生。

良法助力均衡增产。“小麦产量高不高,关键在于‘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要素。”刘录祥表示,良种增产潜力的挖掘,离不开良技等因素密切配合。今年夏粮生产期间,集成应用了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一批增产增效关键技术,20多万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加快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格局。

农机实现减损增产。目前,我国三大主粮作物收获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其中小麦机收率达到98%以上,种肥同播的高性能复式播种机械、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一系列智能绿色高效机械,有效提升作业精度和质量。农情监测结果表明,今年各省份初步监测平均机收损失率保持在1%左右,有些区域机收损失率低于0.6%,有力促进减损增收。

单产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去年秋冬种以来,农业农村部选择区域代表性强、基础条件好、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小麦主产县,分片区、分类型、整建制开展单产提升行动。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调查统计,整建制提升县的小麦单产水平同比有不同程度提升,平均增幅为5%左右,最高达到17.2%,高标准实现预定目标,有效拉动全国小麦单产和总产水平提升。

THE END
1.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深入分析报告,产量创新高,增长1.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对2023年的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以及其他类别的数据进行了简要的汇总分析。以下是整体的汇总报告分析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 ● 粮食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达到1189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0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增长显著,而稻谷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则有所调整。●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000423
2.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改进了农田水利6.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B.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C.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D.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方面,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方面,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9c47b61cf37e59d8b7e4ab9eaa43d9bf/
3.再创新高!统计局: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2%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 同比增长2.0%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4657799
4.20152017年三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率约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555万亩,比2017年下降0.8%。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75公斤/亩,比2017年增长0.2%。谷物单位面积产量408公斤/亩,比2017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6579亿公斤,比2017年下降0.6%;其中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总产量6102亿公斤,比https://www.xiaomaigongkao.com/Article/article_details/id/1000031783.html
5.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民收入保持增长2023年,我国有效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列举了3方面的数据——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40124/18c0b91ed7d043d581b0b1a498159a32/c.html
6.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1.3万亿斤,粮油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丰收可期中国粮油市场展现强劲态势,2023年国粮产量延续增长趋势,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玉米、稻谷和大豆产量显著攀升。多项政策助推了粮食生产,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土地整治和产业结构优化亦促进了种植面积的稳步增长。行业内部预期,粮油生产前景仍旧乐观,2024年有望继续收获颇丰。尽管玉米市场当前供应略显充足、小麦需求单一,https://stock.hexun.com/2024-01-04/21157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