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总产量增长5.1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76倍……十组关键数字见证中国经济75年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题:十组关键数字见证中国经济75年

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中国经济来说却是沧桑巨变。记者梳理出十组关键数字,见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

——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新中国是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仅679亿元人民币,1978年增至3679亿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06年GDP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后,每一至两年便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人民币,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按不变价计算,2023年中国GDP比1952年增长223倍,年均增长7.9%。

——占世界经济比重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很小,至1978年也仅为1.7%。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升至17%左右,1979年至2023年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24.8%,居世界首位。

——常年居全球货物贸易最大国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贸发展基础十分薄弱。195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1.3亿美元,到1978年仅增至206亿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尤其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速。2013年至202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0%,快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国际市场份额从1978年的不足1%提升到2023年的12.4%,连续7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世界领先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外资十分有限。改革开放后外资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引资规模水涨船高。

2023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33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76倍,规模连续多年世界领先。2023年,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全部吸收外资比重升至37.3%。

——城镇化进程提速

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分割、差距很大。1949年末城镇化率仅为10.64%,1978年末也只有17.92%。

伴随户籍约束逐渐松绑,城乡间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流动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速。2023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达9.3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7.6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提高48.24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量增长5.1倍

75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仅2000多亿斤,到2015年突破13000亿斤,此后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908亿斤,比1949年增加1万多亿斤,增长5.1倍;人均粮食产量493公斤,连续多年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制造业规模全球居首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举,工业经济艰难起步。经过75年发展,中国工业总量规模跨越式增长,从1952年的12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人民币。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稳居世界首位,2022年占全世界比重为30.2%,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欧盟

成立初期的新中国科技力量薄弱,研发经费投入十分有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研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

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2023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33278亿元人民币,比1991年增长233倍,与GDP之比为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76倍

1949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9.7元人民币,不少民众挣扎在贫困线上。1978年,这个数字也只有171元人民币。

改革开放后,中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218元人民币,扣除物价因素比1949年实际增长76倍,年均增长6.0%。

——绝对贫困“清零”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农村贫困问题始终突出。按照现行农村贫困标准,197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97.5%。

2012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降至9899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0.2%。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打响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THE END
1.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深入分析报告,产量创新高,增长1.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对2023年的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以及其他类别的数据进行了简要的汇总分析。以下是整体的汇总报告分析粮食产量与种植面积: ● 粮食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增长趋势,达到1189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0个百分点。其中,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增长显著,而稻谷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则有所调整。●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https://zhuanlan.zhihu.com/p/690000423
2.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改进了农田水利6.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B.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C.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D.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方面,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方面,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9c47b61cf37e59d8b7e4ab9eaa43d9bf/
3.再创新高!统计局: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2%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原标题:国家统计局: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 同比增长2.0%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1&newsId=4657799
4.20152017年三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率约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5555万亩,比2017年下降0.8%。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375公斤/亩,比2017年增长0.2%。谷物单位面积产量408公斤/亩,比2017年增长0.3%。粮食总产量6579亿公斤,比2017年下降0.6%;其中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麦、高粱、荞麦、燕麦等)总产量6102亿公斤,比https://www.xiaomaigongkao.com/Article/article_details/id/1000031783.html
5.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农民收入保持增长2023年,我国有效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产量增、结构优、储备足,粮食安全有保障。”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列举了3方面的数据—— 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240124/18c0b91ed7d043d581b0b1a498159a32/c.html
6.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1.3万亿斤,粮油市场稳定增长,2024年丰收可期中国粮油市场展现强劲态势,2023年国粮产量延续增长趋势,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特别是玉米、稻谷和大豆产量显著攀升。多项政策助推了粮食生产,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土地整治和产业结构优化亦促进了种植面积的稳步增长。行业内部预期,粮油生产前景仍旧乐观,2024年有望继续收获颇丰。尽管玉米市场当前供应略显充足、小麦需求单一,https://stock.hexun.com/2024-01-04/211574704.html